(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經濟觀察網 記者 胡群 「面對複雜變化的市場環境,我們仍將進一步保持信用卡業務的投入力度,並有信心通過持續強化精細化管理,將業務風險控制在合理水平。」中信銀行行長方合英首次以行長的職責身份在2018年中信銀行年報致辭中表示,受現金貸等行業亂象影響,國內信用卡貸款不良率有所提升,市場上出現了一些對於信用卡風險的擔憂情緒。但對比國際經驗看,當前中國居民槓桿率、信用卡應償餘額佔比、人均持卡量等前瞻指標仍處於較安全水平,信用卡業務仍有廣闊發展空間;從自身實際看,經過持續多年的系統建設和資源投入,中信銀行信用卡全流程業務體系和風控體系均已相對成熟。
根據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近期發布的《中國槓桿率進程2018年度報告》,居民部門槓桿率由2017年的49.4%升至2018年的53.2%,全年上升了3.8個百分點。
另據國際清算銀行公布的2018年2季度的中國居民槓桿率數據為50.3%。除中國外,國際清算銀行還公布了42個國家和地區的居民槓桿率,中國的居民槓桿率,在43個國家和地區中排第25位。而發達經濟體的居民槓桿率72.4%。
因此計算,當前中國居民槓桿率雖然上升較快,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處於較低水平。
截至2018年末,中信銀行信用卡累計發卡6705.69萬張,比上年末增長35.27%;信用卡貸款餘額4420.46億元,比上年末增長32.63%,比2015年末增長超過150%,信用卡交易量近三年年均複合增速達到36.1%。報告期內,新增發卡1748.61萬張,比上年增長43.44%,信用卡交易量達20815.83 億元,比上年增長39.48%。
截至報告期末,中信銀行實現信用卡業務收入460.23億元,比上年增長17.81%,其中分期業務收入193.10億元。
靚麗的數據背後,也隱藏著市場的擔憂。年報顯示,中信銀行信用卡不良貸款餘額81.95 億元,不良率1.85%,比上年末上升0.61個百分點;信用卡逾期貸款158.50億元,逾期率 3.59%,比上年末上升0.84個百分點。
對於資產質量的下滑,中信銀行管理層認為,主要受國內宏觀經濟增長乏力影響,以及中信銀行嚴格不良貸款認定,對於逾期90天以上貸款納入不良,導致不良貸款增加較多。具體到信用卡領域,受宏觀經濟和監管環境影響,共債客群資產質量出現一定惡化跡象,並在一定程度上波及信用卡行業。
為何銀行業加大力度布局信用卡業務?
這從中信銀行年報披露的數據可以找到一些關聯。
首先,信用卡業務是零售銀行的重點業務之一,其他也包括財富管理、私人銀行和出國金融。2018年數據顯示,中信銀行公司銀行、零售銀行、金融市場稅前利潤佔比分別為44.6%、29.0%和25.3%。
「近年來,我們著力推進零售業務轉型,努力推動對公、零售和金融市場業務形成「三駕馬車」的良好結構。」中信銀行董事長李慶萍在年報致辭中稱,時間和成效堅定了中信銀行未來進一步推進零售業務轉型的立場。
2018年,中信銀行零售銀行業務實現營業淨收入549.49億元,比上年增長5.14%,佔本行營業淨收入的35.24%;零售銀行非利息淨收入366.15億元,比上年增長9.14%,佔全行非利息淨收入的63.53%,提升0.86個百分點。其中,信用卡非利息淨收入308.15億元、佔全行非息淨收入的53.46%,銀行卡及支付結算中間業務收入10.60億元,比上年增長3.11億元,增幅41.45%,取得新突破。
這句話的重點是,信用卡非利息淨收入308.15 億元、佔本行非息淨收入的53.46%。亦即中信銀行非利息淨收入的一半以上,由信用卡業務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