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把發展的基點放在創新上,以科技創新為核心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黨和國家的重大戰略部署,事關發展全局。近年來,中信銀行始終緊跟國家戰略,堅守服務實體經濟本心,開展金融科技創新。由於規劃和措施比較到位,在人工智慧、區塊鏈、雲計算、大數據、開放銀行等各方面取得了較好成效。
方合英 中信銀行行長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把發展的基點放在創新上,以科技創新為核心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黨和國家的重大戰略部署,事關發展全局。面對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物聯網、5G等眾多新技術在金融領域的綜合應用和加速融合,以及以萬物感知、萬物互聯、萬物智能為基礎的產業模式變革的持續深化,商業銀行更要深入領會科技引領創新發展理念,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從做到「兩個維護」的高度,牢記金融服務和振興實體經濟的「初心」,不負「必須切實提高我國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把科技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的使命擔當,積極投身現代金融體系建設和創新型國家建設,堅守正道,創新驅動,為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不竭動力。
不忘初心,依法、合規、務實開展金融科技創新
經濟是金融的基礎,金融投融資、支付結算等本源功能來源於實體經濟的金融需求,金融發展的根基脫離不了實體經濟。隨著後疫情時代我國強化布局新基建和有序推進復工復產、經濟復甦,更需要金融機構堅守服務實體經濟「初心」,保持定力,恪守良知和底線,緊緊圍繞經濟轉型升級與結構調整產生的有效金融需求,有序開展創新,全面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和效率。更需要金融機構無縫融入產業網際網路、物聯網、平臺商圈、社交圈,為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長尾客戶提供更高效率、更低風險、更低成本、個性化、智能化的金融服務。同時,也更需要金融機構在此過程中,發掘新市場,發現新機遇,實現金融自身轉型、升級,達成金融與實體經濟的良性循環。
近年來,中信銀行始終緊跟國家戰略,堅守服務實體經濟本心,開展金融科技創新。由於規劃和措施比較到位,在人工智慧、區塊鏈、雲計算、大數據、開放銀行等各方面取得了較好成效。
一是發力人工智慧,AI金融服務平臺「中信大腦」落地百餘項精準金融服務,涵蓋智能營銷、智能風控、智能運營等多個領域。基於「中信大腦」構建了人工智慧模型中心和人工智慧效率中心,標誌著AI在中信已經走出實驗室,在實際生產經營管理中成為重要的生產力。
二是區塊鏈技術和應用取得多點突破,應用場景趨向豐富。參與主導的區塊鏈貿易金融聯盟平臺已吸引超過40家同業加入,鏈上跨機構資產總額超過2000億元。深度參與雄安新區區塊鏈平臺建設和試點,已初步形成區塊鏈應用「雄安模式」。綜合運用區塊鏈、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新技術,已實現農民工工資監管、供應鏈金融等多個業務場景落地。
三是加力構建基於客戶旅程的新數據價值體系,打造了一批面向一線操作至各級管理層的數據裝備。落地以數據分析雲平臺、企業級標籤工廠、智能風控等為核心的數據中臺能力建設,高效的數據驅動體系漸進成形。
四是加速布局開放銀行生態。與多家頭部平臺實現合作對接,覆蓋出行、住房、購物等多個用戶場景。開放銀行技術已支持電子帳戶、薪金煲、信秒貸等眾多產品服務輸出和外部生活場景引入,「金融+非金融」綜合服務全面升級。
五是積極踐行普惠金融服務。我行確定了「線上化、專業化、集約化、智能化」的普惠金融業務模式。繼早期推出的基於公積金、社保、稅務、工薪等大數據和客戶評分卡的「網絡貸款」系列產品後,我行陸續推出基於大數據+人工智慧的信秒貸、銀票貸、信e貸等標準化、品牌化產品,並加速落地基於「物流e貸」「網商貸」等系列創新產品,移動式、開放式普惠服務能力全面提升。與百度聯合成立的百信銀行信貸規模超400億元,重點聚焦服務個人、小微和「三農」,以科技和數據雙輪驅動,打造網際網路+普惠金融新模式。
居安思危,提前布局關鍵核心技術自主研發
「關鍵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也是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和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組成部分。長期以來,我國商業銀行的科技創新主要集中於應用軟體創新,資料庫等系統軟硬體長期依賴國外技術和產品。加大基礎研究投入,以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加速實現關鍵技術自主研發和掌控,不僅成為我國商業銀行樹立核心競爭優勢、穩健存續發展的內在要求,更成為國家金融安全穩定的根本需要。
2014年,中信銀行聯合中興通訊啟動了自主金融級分布式資料庫研究和試點。歷經4年多持續不斷地投入和研究試點,先後攻克強事務一致性、數據實時一致性、兩地三中心數據安全可靠等技術難題,於2018年基於該金融級分布式資料庫(GoldenDB)正式開啟了全行核心系統X86分布式架構轉型之路(簡稱「凌雲工程」)。凌雲工程從建設之初,就確立了經濟、可行、高效的建設目標。創新提出了「應用集群+分布式資料庫」的分布式核心應用技術架構,並按照「技術遷移,業務功能不變」的思路,開展了大量工藝和技術創新。比如自主研發的X86核心應用平臺,可屏蔽不同平臺技術對上層應用的影響,免除了大規模應用改造;創新推出的程序語言轉換工具,把AS/400環境下的核心應用程式自動轉換為JAVA代碼,免除了大規模應用代碼重構;研製的同步仿真運維工藝,支持新舊系統實時並行,有效驗證了新系統可靠性和穩定性;實施了DevOps一體化開發、測試和運維,全仿真實戰運維,構建了網絡、系統、應用、數據360°監控全覆蓋的大型分布式系統生產運維體系。
經過2年2個月的建設,今年5月凌雲在中信銀行成功實現一次性切換投產,實現自主分布式資料庫100%替代。投產後系統運行穩定,資料庫各項指標表現優良,每天支撐了近億級交易規模。凌雲更新換代整體成本較原系統下降50%以上,建設周期縮短40%以上,實現了經濟、可行、高效的建設目標,也為我國中大型銀行核心系統實施分布式架構轉型貢獻了「中信方案」。
永不停滯,構建和持續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
靈光乍現式的創新固然可喜,但我們更相信創新需要持之以恆和厚積薄發。為鼓勵和支持持續創新,弘揚科學精神和工匠精神,中信銀行從頂層設計入手,構建了一套較為完備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並在不斷發展中持續健全和完善,有力支撐了全行創新健康、有序發展。
一是在頂層設計方面,成立了由總行黨委書記、董事長任主任的創新管理委員會,統籌制定全行中長期創新規劃和年度計劃,審議重大創新項目和資源配置方案,並監督執行。創新委由行黨委領導,實行黨委負責制。
二是在資源投入方面,中信銀行近5年金融科技投入保持年增長超過35%,創新資金保障無憂。2020年,全行金融科技計劃投入約為營業收入的3.5%。在此基礎上,中信銀行還專門設立了金融科技創新專項基金,每年拿出淨利潤的1%專項支持新技術應用研發和孵化。
三是在人才梯隊方面,中信銀行制定了總行端科技人才兩年翻兩番戰略目標,大幅增加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架構管理、信息安全等稀缺人才引進,計劃到2020年末,全行科技人員總數突破4500人,並在此基礎上,培養和造就一批高水準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
四是在獎懲激勵方面,中信銀行為科技人才單獨建立了一套類網際網路式的職位技術序列,鼓勵有才能、敢創新的科技人才脫穎而出、快速成長。設立重大創新專項獎勵基金,鼓勵和重獎原創性和獨創性的創新。出臺智慧財產權專項激勵機制,智慧財產權的創造、保護和運用與個人獎懲、晉級全面掛鈎。
五是在敏捷轉型方面,中信銀行推行領域負責制新型研發架構,總行設33個研發領域,並在成都設立了業內首個專職服務分支行的分行研發板塊,以業務滿意度、分行滿意度、交付滿意度為工作導向,以領域的敏捷和自驅,讓科技人員更貼近一線,並在快速響應市場和服務一線的過程中,創新和創造價值。
未來已來,科技的飛速發展和創新應用正在引領金融發展進入新時代。面對浩浩蕩蕩的時代發展大潮,中信銀行將全面貫徹科技引領創新發展理念,以「守正」統領創新立場和方向,以「創新」凝聚發展活力和動力,篤實前行,全面實現全行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來源:金融電子化
最新!蔡奇調研金科新區建設,要求打造國際一流的金融科技示範區!
螞蟻金服更名螞蟻集團!擁抱科技,再見「金融」!
30家中關村金融科技企業震撼登陸中關村「第一屏」
超高信息量!劉鶴易會滿易綱郭樹清在陸家嘴都談了這些金融核心問題!
一圖讀懂「央行數字貨幣」|或將撼動支付格局
重磅!橋水來了!7家機構在京提出近20億美元試點額度
誰是未來的中國金融科技中心?透析10座城市的金融科技競爭力
重磅!2019年度金融科技圖書Top30榜單,讀懂FINTECH
大咖精彩言論搶「鮮」看!2020第四屆金融科技與金融安全國際雲峰會成功舉辦
競爭力百強|重磅!2020中國金融科技競爭力百強榜揭曉!北上深杭名列前茅
專利百強|首發!2020中國金融科技專利技術百強榜出爐!區塊鏈技術專利增速迅猛!
楊富玉:爭做企業標準「領跑者」
杜寧:釋放數據能的三個階段
【第一期】楊濤:疫情影響下的金融科技變革與機構數位化轉型
【第二期】陳鍾:疫情防控下,區塊鏈技術場景應用與創新
【第三期】宋華:金融科技使能供應鏈金融
【第四期】董希淼:非接觸銀行的服務體系構建
【第五期】薛婧: 人工智慧+金融 落地案例
【第六期】聯動數科吳鋒海:未來,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場景究竟有哪些?
【第七期】劉勇:疫情後,透視金融科技發展的1個基本盤與4大趨勢
【第八期】中科軟左春:深度剖析保險科技下的新一代數據架構
【論壇】中關村TOP30揭曉,重磅報告發布,英才計劃領航
【嘉賓】楊富玉:持續推進金融信息技術標準建設
【嘉賓】杜寧:構建數字安全生態 助力數字經濟發展
【嘉賓】左春:精準保險是提供差異化健康與養老保險的新模式
【嘉賓】陳鍾:加強金融科技英才培養
【圓桌討論一】保險科技創新推動保險業高質量發展
【圓桌討論二】區塊鏈重塑經濟與世界
【圓桌討論三】協同創新人才培養,培育壯大數字經濟的新動能
【圓桌討論四】商業銀行數位化轉型與無界開放銀行的構建
【重磅榜單】2019中關村金融科技30強揭曉
【報告】中國金融科技與普惠金融發展報告(2019)發布
【金融安全專場】中關村「番鈦客」金融科技大賽首場排名揭曉
【區塊鏈專場】中關村「番鈦客」2019金融科技創新大賽第二場排名揭曉
【保險科技與金融風控綜合專場】中關村「番鈦客」2019金融科技創新大賽第三場排名揭曉
【監管科技專場】中關村「番鈦客」2019金融科技創新大賽第四場排名揭曉
【智能金融專場】第五場排名揭曉,中關村「番鈦客」2019金融科技創新大賽分組賽結束
【總決賽】中關村「番鈦客」2019金融科技大賽圓滿收官!獲獎名單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