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科技|中信銀行方合英:堅守服務實體經濟本心,開展金融科技創新

2020-12-20 中關村網金院

導讀:把發展的基點放在創新上,以科技創新為核心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黨和國家的重大戰略部署,事關發展全局。近年來,中信銀行始終緊跟國家戰略,堅守服務實體經濟本心,開展金融科技創新。由於規劃和措施比較到位,在人工智慧、區塊鏈、雲計算、大數據、開放銀行等各方面取得了較好成效。

方合英 中信銀行行長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把發展的基點放在創新上,以科技創新為核心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黨和國家的重大戰略部署,事關發展全局。面對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物聯網、5G等眾多新技術在金融領域的綜合應用和加速融合,以及以萬物感知、萬物互聯、萬物智能為基礎的產業模式變革的持續深化,商業銀行更要深入領會科技引領創新發展理念,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從做到「兩個維護」的高度,牢記金融服務和振興實體經濟的「初心」,不負「必須切實提高我國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把科技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的使命擔當,積極投身現代金融體系建設和創新型國家建設,堅守正道,創新驅動,為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不竭動力。

不忘初心,依法、合規、務實開展金融科技創新

經濟是金融的基礎,金融投融資、支付結算等本源功能來源於實體經濟的金融需求,金融發展的根基脫離不了實體經濟。隨著後疫情時代我國強化布局新基建和有序推進復工復產、經濟復甦,更需要金融機構堅守服務實體經濟「初心」,保持定力,恪守良知和底線,緊緊圍繞經濟轉型升級與結構調整產生的有效金融需求,有序開展創新,全面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和效率。更需要金融機構無縫融入產業網際網路、物聯網、平臺商圈、社交圈,為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長尾客戶提供更高效率、更低風險、更低成本、個性化、智能化的金融服務。同時,也更需要金融機構在此過程中,發掘新市場,發現新機遇,實現金融自身轉型、升級,達成金融與實體經濟的良性循環。

近年來,中信銀行始終緊跟國家戰略,堅守服務實體經濟本心,開展金融科技創新。由於規劃和措施比較到位,在人工智慧、區塊鏈、雲計算、大數據、開放銀行等各方面取得了較好成效。

一是發力人工智慧,AI金融服務平臺「中信大腦」落地百餘項精準金融服務,涵蓋智能營銷、智能風控、智能運營等多個領域。基於「中信大腦」構建了人工智慧模型中心和人工智慧效率中心,標誌著AI在中信已經走出實驗室,在實際生產經營管理中成為重要的生產力。

二是區塊鏈技術和應用取得多點突破,應用場景趨向豐富。參與主導的區塊鏈貿易金融聯盟平臺已吸引超過40家同業加入,鏈上跨機構資產總額超過2000億元。深度參與雄安新區區塊鏈平臺建設和試點,已初步形成區塊鏈應用「雄安模式」。綜合運用區塊鏈、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新技術,已實現農民工工資監管、供應鏈金融等多個業務場景落地。

三是加力構建基於客戶旅程的新數據價值體系,打造了一批面向一線操作至各級管理層的數據裝備。落地以數據分析雲平臺、企業級標籤工廠、智能風控等為核心的數據中臺能力建設,高效的數據驅動體系漸進成形。

四是加速布局開放銀行生態。與多家頭部平臺實現合作對接,覆蓋出行、住房、購物等多個用戶場景。開放銀行技術已支持電子帳戶、薪金煲、信秒貸等眾多產品服務輸出和外部生活場景引入,「金融+非金融」綜合服務全面升級。

五是積極踐行普惠金融服務。我行確定了「線上化、專業化、集約化、智能化」的普惠金融業務模式。繼早期推出的基於公積金、社保、稅務、工薪等大數據和客戶評分卡的「網絡貸款」系列產品後,我行陸續推出基於大數據+人工智慧的信秒貸、銀票貸、信e貸等標準化、品牌化產品,並加速落地基於「物流e貸」「網商貸」等系列創新產品,移動式、開放式普惠服務能力全面提升。與百度聯合成立的百信銀行信貸規模超400億元,重點聚焦服務個人、小微和「三農」,以科技和數據雙輪驅動,打造網際網路+普惠金融新模式。

居安思危,提前布局關鍵核心技術自主研發

「關鍵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也是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和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組成部分。長期以來,我國商業銀行的科技創新主要集中於應用軟體創新,資料庫等系統軟硬體長期依賴國外技術和產品。加大基礎研究投入,以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加速實現關鍵技術自主研發和掌控,不僅成為我國商業銀行樹立核心競爭優勢、穩健存續發展的內在要求,更成為國家金融安全穩定的根本需要。

2014年,中信銀行聯合中興通訊啟動了自主金融級分布式資料庫研究和試點。歷經4年多持續不斷地投入和研究試點,先後攻克強事務一致性、數據實時一致性、兩地三中心數據安全可靠等技術難題,於2018年基於該金融級分布式資料庫(GoldenDB)正式開啟了全行核心系統X86分布式架構轉型之路(簡稱「凌雲工程」)。凌雲工程從建設之初,就確立了經濟、可行、高效的建設目標。創新提出了「應用集群+分布式資料庫」的分布式核心應用技術架構,並按照「技術遷移,業務功能不變」的思路,開展了大量工藝和技術創新。比如自主研發的X86核心應用平臺,可屏蔽不同平臺技術對上層應用的影響,免除了大規模應用改造;創新推出的程序語言轉換工具,把AS/400環境下的核心應用程式自動轉換為JAVA代碼,免除了大規模應用代碼重構;研製的同步仿真運維工藝,支持新舊系統實時並行,有效驗證了新系統可靠性和穩定性;實施了DevOps一體化開發、測試和運維,全仿真實戰運維,構建了網絡、系統、應用、數據360°監控全覆蓋的大型分布式系統生產運維體系。

經過2年2個月的建設,今年5月凌雲在中信銀行成功實現一次性切換投產,實現自主分布式資料庫100%替代。投產後系統運行穩定,資料庫各項指標表現優良,每天支撐了近億級交易規模。凌雲更新換代整體成本較原系統下降50%以上,建設周期縮短40%以上,實現了經濟、可行、高效的建設目標,也為我國中大型銀行核心系統實施分布式架構轉型貢獻了「中信方案」。

永不停滯,構建和持續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

靈光乍現式的創新固然可喜,但我們更相信創新需要持之以恆和厚積薄發。為鼓勵和支持持續創新,弘揚科學精神和工匠精神,中信銀行從頂層設計入手,構建了一套較為完備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並在不斷發展中持續健全和完善,有力支撐了全行創新健康、有序發展。

一是在頂層設計方面,成立了由總行黨委書記、董事長任主任的創新管理委員會,統籌制定全行中長期創新規劃和年度計劃,審議重大創新項目和資源配置方案,並監督執行。創新委由行黨委領導,實行黨委負責制。

二是在資源投入方面,中信銀行近5年金融科技投入保持年增長超過35%,創新資金保障無憂。2020年,全行金融科技計劃投入約為營業收入的3.5%。在此基礎上,中信銀行還專門設立了金融科技創新專項基金,每年拿出淨利潤的1%專項支持新技術應用研發和孵化。

三是在人才梯隊方面,中信銀行制定了總行端科技人才兩年翻兩番戰略目標,大幅增加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架構管理、信息安全等稀缺人才引進,計劃到2020年末,全行科技人員總數突破4500人,並在此基礎上,培養和造就一批高水準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

四是在獎懲激勵方面,中信銀行為科技人才單獨建立了一套類網際網路式的職位技術序列,鼓勵有才能、敢創新的科技人才脫穎而出、快速成長。設立重大創新專項獎勵基金,鼓勵和重獎原創性和獨創性的創新。出臺智慧財產權專項激勵機制,智慧財產權的創造、保護和運用與個人獎懲、晉級全面掛鈎。

五是在敏捷轉型方面,中信銀行推行領域負責制新型研發架構,總行設33個研發領域,並在成都設立了業內首個專職服務分支行的分行研發板塊,以業務滿意度、分行滿意度、交付滿意度為工作導向,以領域的敏捷和自驅,讓科技人員更貼近一線,並在快速響應市場和服務一線的過程中,創新和創造價值。

未來已來,科技的飛速發展和創新應用正在引領金融發展進入新時代。面對浩浩蕩蕩的時代發展大潮,中信銀行將全面貫徹科技引領創新發展理念,以「守正」統領創新立場和方向,以「創新」凝聚發展活力和動力,篤實前行,全面實現全行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來源:金融電子化

最新!蔡奇調研金科新區建設,要求打造國際一流的金融科技示範區!

螞蟻金服更名螞蟻集團!擁抱科技,再見「金融」!

30家中關村金融科技企業震撼登陸中關村「第一屏」

超高信息量!劉鶴易會滿易綱郭樹清在陸家嘴都談了這些金融核心問題!

一圖讀懂「央行數字貨幣」|或將撼動支付格局

重磅!橋水來了!7家機構在京提出近20億美元試點額度

誰是未來的中國金融科技中心?透析10座城市的金融科技競爭力

重磅!2019年度金融科技圖書Top30榜單,讀懂FINTECH

大咖精彩言論搶「鮮」看!2020第四屆金融科技與金融安全國際雲峰會成功舉辦

競爭力百強|重磅!2020中國金融科技競爭力百強榜揭曉!北上深杭名列前茅

專利百強|首發!2020中國金融科技專利技術百強榜出爐!區塊鏈技術專利增速迅猛!

楊富玉:爭做企業標準「領跑者」

杜寧:釋放數據能的三個階段

【第一期】楊濤:疫情影響下的金融科技變革與機構數位化轉型

【第二期】陳鍾:疫情防控下,區塊鏈技術場景應用與創新

【第三期】宋華:金融科技使能供應鏈金融

【第四期】董希淼:非接觸銀行的服務體系構建

【第五期】薛婧: 人工智慧+金融 落地案例

【第六期】聯動數科吳鋒海:未來,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場景究竟有哪些?

【第七期】劉勇:疫情後,透視金融科技發展的1個基本盤與4大趨勢

【第八期】中科軟左春:深度剖析保險科技下的新一代數據架構

【論壇】中關村TOP30揭曉,重磅報告發布,英才計劃領航

【嘉賓】楊富玉:持續推進金融信息技術標準建設

【嘉賓】杜寧:構建數字安全生態 助力數字經濟發展

【嘉賓】左春:精準保險是提供差異化健康與養老保險的新模式

【嘉賓】陳鍾:加強金融科技英才培養

【圓桌討論一】保險科技創新推動保險業高質量發展

【圓桌討論二】區塊鏈重塑經濟與世界

【圓桌討論三】協同創新人才培養,培育壯大數字經濟的新動能

【圓桌討論四】商業銀行數位化轉型與無界開放銀行的構建

【重磅榜單】2019中關村金融科技30強揭曉

【報告】中國金融科技與普惠金融發展報告(2019)發布

【金融安全專場】中關村「番鈦客」金融科技大賽首場排名揭曉

【區塊鏈專場】中關村「番鈦客」2019金融科技創新大賽第二場排名揭曉

【保險科技與金融風控綜合專場】中關村「番鈦客」2019金融科技創新大賽第三場排名揭曉

【監管科技專場】中關村「番鈦客」2019金融科技創新大賽第四場排名揭曉

【智能金融專場】第五場排名揭曉,中關村「番鈦客」2019金融科技創新大賽分組賽結束

【總決賽】中關村「番鈦客」2019金融科技大賽圓滿收官!獲獎名單公布!

相關焦點

  • 多渠道保市場主體 中信銀行綜合金融服務支持實體經濟_新聞中心...
    截至8月末,中信銀行供應鏈金融業務累計融資規模超過3600億元,為13000多戶企業提供了融資服務。其中,汽車金融業務累計融資規模1666億元,同比增長11%;多項核心指標居同業第一。  科技賦能助力小微金融。中信銀行全速推進「中信大腦」等八大金融科技創新項目,將新技術與小微業務深度融合,有效緩解小微企業金融服務面臨的成本高、收益低、效率與風控難以有效兼顧的難題。
  • 中信銀行推五大舉措支持實體經濟
    人民銀行辦公廳副主任羅延楓主持發布會,證監會公司債券部副主任盧大彪、人民銀行杭州中心支行行長殷興山、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副秘書長曹媛媛、中信銀行普惠金融部總經理吳軍出席,介紹「支持市場主體多渠道融資」有關工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會上,中信銀行介紹了該行五大系列舉措,以及多渠道保市場主體、綜合金融服務支持實體經濟的成果。
  • 為實體經濟送來「源頭活水」 中信銀行南京分行專注普惠金融服務...
    該分行被江蘇銀保監局評為「2019年度江蘇省銀行業金融機構普惠金融服務先進單位」,成為江蘇省內唯一一家獲此殊榮的股份制商業銀行。  金融創新化解融資「梗阻」  將金融創新作為破解融資「梗阻」的利器,把減費讓利作為支持實體成長的重要原則,既輸送活水又給予實惠,這是中信銀行南京分行落實普惠責任的鮮明態度。
  • 中信銀行持續增強服務實體經濟質效 上半年普惠金融、製造業貸款...
    面對新冠疫情帶來的嚴峻考驗和複雜多變的國內外環境,上半年中信銀行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監管要求,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以金融科技賦能業務發展,不斷加大對實體經濟、製造業、普惠小微企業支持力度,各項業務穩中有進。
  • 浦發銀行以金融科技提升金融服務能級 助力實體經濟發展
    在當前雙循環經濟發展格局下,銀行業加速數位化轉型提升服務能力,成為自身的核心競爭力之一。浦發銀行(600000,股吧)北京分行不斷探索金融科技新模式,助力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更好地服務北京地區企業平穩發展。
  • 中信銀行信用卡獲「2018卓越金融科技創新獎」
    科技作為機構的底層基礎設施,很難去判斷一筆投入帶來多大的收益,不過,在部分銀行應用金融科技的案例中,其效益明顯體現在業務運營中,中信銀行信用卡中心的經驗或許可以視作一個範本。6月30日,由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指導、《21 世紀經濟報導》主辦的「2018 中國金融科技發展論壇」在上海召開,中信銀行信用卡中心總裁助理史紅新出席論壇並在以「銀行智能金融破局」為主題的圓桌對話環節作為發言嘉賓。
  • 中信銀行信用卡:打造金融科技「新名片」
    作為股份行信用卡特色經營的代表,中信銀行信用卡中心高度重視金融科技創新應用,持續加大信息科技基礎投入和技術創新,發揮創新自主研發的技術優勢,在網際網路金融、數位化、智能化轉型方面積極探索、不斷創新。 最能體現中信銀行信用卡金融科技創新能力的代表性產品之一,是其自主研發的新一代信用卡核心系統「StarCard」。
  • 聚焦科技、助力實體 中信銀行南京雨花支行正式開業
    雨花支行明確以聚焦科技、助力實體為特色定位,是中信銀行南京分行順應科技金融發展趨勢,將優質金融資源輸送到高質量發展的前沿一線,全力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體現。中信銀行業務總監兼南京分行行長陸金根、中信保誠人壽江蘇公司總經理危九平、南京市雨花臺區金融監管局局長項前、中信銀行南京分行常務副行長張建強等出席開業儀式。
  • 解析中信金融科技布局:已組建中信金科 服務銀行
    近年來,科技興起對各行業都產生了巨大影響,銀行業對於技術應用走在前列,受到的影響更加明顯。實力較強的企業紛紛布局科技行業,加大科技實力的對外輸出,包括對銀行業的服務輸出。中信集團就組建了中信天津金融科技服務有限公司(下稱「中信金科」),通過旗下中信外包服務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信外包集團」)全資控股。
  • 中信銀行王燕:銀行與金融科技公司有競爭更有合作(全文)
    從跨界競爭看,銀行不得不直面金融科技企業的數位化跨界競爭,所受到的衝擊已從產品功能層次,上升到業務模式和服務生態層次。同時,我們也看到銀行與金融科技公司有競爭更有合作,從技術合作到業務合作,銀行與科技公司合作範圍不斷拓展,合作深度也在增加,金融科技與銀行業務場景不斷融合,正改變著商業銀行的服務內容和業務邊界。
  • 「金融+科技」 中信銀行「凌雲」系統成功投產
    新華網重慶7月29日電 每秒交易量超2萬筆、每日支撐3億筆交易、可根據業務需要快速橫向擴展……投產近3個月來,中信銀行「凌雲」工程運行穩定,各項指標符合預期,為國內大中型銀行核心業務系統分布式架構轉型提供了高效可行的「中信銀行方案」。
  • 中信銀行青島分行:「黨建+金融」為實體經濟造血
    為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支持我國製造業高質量發展,中信銀行青島分行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紮實扎穩黨建引領發展的「根」和「魂」,積極踐行初心使命,探索創新「黨建+金融」模式,落實各項金融服務保障工作,全面提升實體經濟服務質效。
  • 金融科技賦能 打造美好生活 中信銀行信用卡中心參展深圳金博會
    中信銀行信用卡中心攜StarCard新核心系統、中信銀行Huawei Card、動卡空間APP 7.0等金融科技創新實踐成果亮相展會。金博會是對外展示深圳經濟特區金融發展成果的重要窗口,13年來,累計參展企業4000餘家,舉辦近310場專業論壇及對接會,觀展參會人數累計達100萬人次。
  • 中信銀行信用卡榮獲「香蜜湖金融科技創新獎」卓越項目獎
    金融科技賦能創新 助力灣區高質量發展2021年1月13日,由深圳市福田區金融工作局、深圳市金融科技協會共同主辦的第二屆「香蜜湖金融科技創新獎」頒獎典禮在灣區國際金融科技城隆重舉行,中信銀行信用卡憑藉其「全球首個自主可控基於雲架構平臺的信用卡核心系統
  • 中信銀行長春分行履行金融責任 服務實體經濟
    在新冠肺炎疫情及國內外日益複雜的經濟形勢下,小微企業遇到了不同程度的生產經營困難。中信銀行長春分行充分發揮特色與優勢,在加大重點領域信貸投放、做細做實融資服務、紓解小微企業困難等方面積極努力,多措並舉支持企業復工復產,護航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 浦發銀行:劃金融科技之槳,揚服務實體經濟之帆
    如果將銀行比作一艘在金融海域裡航行的大船,那麼對於浦發銀行而言,金融科技無疑是其動力之槳。今年以來,浦發銀行化「疫」為「翼」,在挑戰中抓住機遇,藉助金融科技,積極服務實體經濟,進而實現了資產規模的穩健增長。
  • 中信銀行王燕:金融科技新成果正在金融領域不斷顯現其價值
    二、金融數位化正在從小步快跑轉變為中長期長跑首先金融是產業數位化和社會治理數位化的加速器,金融是推動國民經濟發展的血液,是各種經濟活動的潤滑劑,在數字中國的進程中金融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比如,伴隨物聯網的供應鏈金融、智慧城市過程中的便民金融服務等,數位化將有利於促進金融與實體經濟的融合,有利於提高銀行服務的效率。
  • 大數金融創新數字信貸科技解決方案 服務銀行踐行普惠
    > 【摘要】 隨著金融供給側改革的深入推進,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速度與程度都明顯加深。
  • 解析中信銀行金融科技布局:已組建中信金科 向銀行輸出技術
    近年來,科技興起對各行業都產生了巨大影響,銀行業對於技術應用走在前列,受到的影響更加明顯。實力較強的企業紛紛布局科技行業,加大科技實力的對外輸出,包括對銀行業的服務輸出。中信集團就組建了中信天津金融科技服務有限公司(下稱「中信金科」),通過旗下中信外包服務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信外包集團」)全資控股。
  • 提振消費 科技賦能——中信銀行半年報背後的「金融責任」
    金融,實體經濟的「防護服」對這次疫情,大眾基本的共識是衝擊有著明顯的兩條線路。一方面,疫情對大眾的健康甚至生命帶來了威脅,另一方面則是疫情對實體經濟帶來的衝擊。停工停產、居家隔離,讓實體經濟幾乎失去了整整一個季度,更為深遠的是還波及了實體經濟背後千千萬萬的個體和家庭,關係著每一個人的生活。如果說應對健康衝擊靠的是醫藥行業,那麼應對經濟衝擊靠的是金融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