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是為了誰,不都是為你好嗎?」
「我們是過來人,你該聽我們的。」
「你年齡這麼大了,還不結婚,老了沒有一個人陪伴,多孤獨啊!」
「大家都是這樣過來的,不知道你矯情什麼。」
......
在如今,這樣類似的話語多得數不勝數,大多數親友們打著「為你好」這三個字強迫你步入婚姻。
明明知道那不是自己想要的,但是卻又因為感情的羈絆無法拒絕,到最後傷害最深的還是自己。
11月10號,一則新聞刷爆了抖音、微博。
18號那天,一名26歲的女子因被催婚跳下南明河,女子表示是因為最近身邊的人都在催婚,在等公交的時候,一直等不到車來,感覺所有人都跟自己作對,一時想不開,所以衝動之下跳下河。
幸好河水並不深,所以女子只是在河水中凍得發抖,並沒有生命危險。
來自網上搜索
仔細想一下,要是河水很深,女子衝動之下跳進河水中沒有人及時施救;那麼,女子還能夠倖免倖免於難嗎?還能活生生地站在這裡嗎?
父母、親人口中總說:「我們都是為了你好。」
但是他們卻不知道他們所行所為都是在感情綁架子女,打著「為你好」的藉口強迫子女做他們並不想做的事。
我們無法否認的是,大部分父母的確是為子女好,想要子女幸福,想要子女餘生老有所依;但他們卻忘了一句話「兒孫自有兒孫福」。
時代不一樣了,思想也不一樣了,父母一代的婚姻觀念跟兒孫的婚姻觀念也相差十萬裡。
大多數父母認為:
女人結婚才是幸福,不管你有錢沒錢,沒有婚姻的女人就是失敗的女人,會被人戳脊骨;而男人要有孩子傳宗接代,甚至有些人的家裡必須要有男孩。
而我們則認為:
結婚要考慮兩家人的父母養老問題,要考慮孩子的未來,要房貸、車貸、生活質量等等,甚至可能要面對事業的壓力。試問:一個人不好嗎?吃好住好,除了孝敬自己父母外,自己就是「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狀態,為什麼找罪受呢?
或者說大家都在等,等適合自己的那個人,婚姻這回事順其自然就好,要是遇到適合的那就步入婚姻,要是還能再等等,那就再等等,也許某一刻就遇到那個對的人。而不是面對著親朋好友這天叫你跟這個人見見,那天叫你又跟那個人見見。
兩代思想不一樣的婚姻觀,要是兩方都不妥協,隨著時間的遷移,註定會發生衝撞。
有人說過,要是真的想要一個人好,那就尊重她的選擇。
父母對待子女的婚姻也一樣,要是子女想要結婚,那就積極地給她們找對象,要是子女不想,那就好好地坐下來好好談談,問問她的想法。
事情是用來解決的,而不是逼迫,常說的一句話叫「勉強沒有幸福」大多數是沒錯的。
誰都不是誰肚子裡的蛔蟲,不管你對那個人多了解,也不管你有多愛她,你也不會完全地知道她本人最想要的是什麼。
你以為對她好的,她不一定覺得那就是好,對她來說反而是一種壓力。
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人有生老病死,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最終剩下的只是一抔黃土,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路要走,要是你想要你認為的路讓子女走,別強迫,尊重他們的選擇。
誰也不知道誰的未來,最終,也許子女的選擇是對的,也許父母是對的,兩邊是對半的正確,那為何不讓子女自己選擇呢。
所以,收起「為你好」這三個字,讓子女自己去選擇,往後餘生是對是錯,那也是她們的選擇,即使是錯的,就把它當時一種人生的歷練,經歷人生的酸甜苦辣,那也不妄此生到來
好看的閱讀需要有趣的靈魂
喜歡我的文章請給我點讚哦!
(圖片來自百度搜索,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