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在經濟學中,屬於「必須品」,是硬通貨,而中國人眼中,有房才算有家,沒有房的人,社會地位都自覺低人一等。一般人都會認為,「房子」作為商品在中國都不愁沒市場。但是中國真的需要那麼多房子嗎?
房價虛高,產能過剩,不符合市場規律
異常一:一套房子掏空一輩子的積蓄
受傳統觀念影響,世界上找不出第二個房價比中國還貴的地方。據相關調查發現,中國人的購房壓力是日本的8倍,是歐美國家的10倍以上。有人可能覺得數據過於誇張,但是事實的確如此。
根據2019年的全國數據來看,我國2019年的平均房價高達8736/平米,然而平均月收入僅有6396元。通過粗略的計算,不難得出,一個人需要不吃不喝連續工作13年,才能買得起一套房。而通過經濟學家的計算模型得出,一個人在消費正常的情況下,需要30年才能買得起房。按照我國平均退休年齡54歲來算,一個人20歲參加工作,直到退休為止,也就只有34年的工作時間。
異常二:產能已經過剩,空置率過高
中國房價雖然高,但是卻早已「供過於求」,不少專家指出,我國房屋產能過剩,依據有二。
其一,我國房屋空置率達到了驚人的21%,遠遠超過了國外10%的警戒線。以北京市為例,據相關報導,北京市內,約有100套空置房屋,如果這些房源面對社會全面開放,可以解決北京本市5分之1人口的居住問題。
在寸土寸金的首都,房子空置率都如此嚴重,其他地方更不用說,個別市縣甚至達到可怕的70%。
其二,房屋的建造與銷售,以房價高位的2017年為例,全年建造了約18億平方米的建築,但是售出面積僅為約17億平方米,約有1億平方米的房源是銷售不出的。即使是歷年來炒房最為火爆的2017年,都有過剩的1億平米的房屋面積,其他時候更不用說了。
可以說,如今的中國樓市十分畸形,過高的價格和產能,換在其他行業,必定會迎來一次經濟崩塌,行業改革。然而中國樓市卻十年如一日,一次次的逆勢上揚。
這是不健康的,整個樓市都處於誇張的泡沫期,如果任其發展,當泡沫破裂時,對我國經濟將會是一次不小的打擊,如何讓整個樓市冷卻,讓房價平穩落地,成了一個老大難題。
老幹部提出觀點,成為破局關鍵
身為國家老幹部的仇保興就提出了自己認為可行的解決方案——空置稅。他犀利地指出,國外的空置率僅有5%,而我國整整翻了4倍,這是不健康的。要解決樓市泡沫,當務之急是降低空置率,空置稅勢在必行。
仇老作為經濟學博士學位和高級城市規劃師,還曾擔任過建設部副部長,見解獨到,可謂是字字珠璣。筆者認為,樓市泡沫的弊端不在於高房價,那只是次要的,真正的病灶還是過高的空置率。正是因為空置率過高,才會給人樓市火爆,供不應求的假象,使人更加瘋狂地湧入樓市。
空置稅出臺,空置率下降,樓市將出現三大現象
如果在空置率過高的時候忽然給房價放血,那將會導致很多人手中的房源從財富變成累贅,許多富豪和企業會因此破產,會導致失業率激增,於國家經濟不利,所以比起解決房價問題,更該解決空置率問題。那麼如果空置率下降了,樓市會出現什麼情況呢?
現象一:大量房源湧入市場,有效抑制房價
當大量房源回到市場,供給量再次提高的時候,那麼房價就會出現肉眼可見的下降,而這種下降是市場自發行為,比起政府強行調控更加健康以及持久。
現象二:更多資金流動,刺激社會行業發展
我國隱藏的房源體量十分龐大,一旦釋放出來,將會一筆可觀的現金流量。當這筆龐大的資金,從個人流向社會,對整個社會經濟都會一次不小刺激,各行各業都會得到長足的發展。
現象三:冷卻房地產業,有利國家經濟轉型
另外,我國現在房地產熱情過於高漲,不利於我國經濟轉型,如今我國正在把經濟重心,從房地產業向高新科技行業轉型。可以預見,當大量房源回到市場,房產業建築業就會冷卻,當一個行業冷卻,那麼多出來的行業資金流動必定會湧入其他行業,如今我國大力扶持的高新科技行業就會受益。
預想雖好,但是卻不易實現,據有關人士爆料,相關稅務政策出臺,需要嚴格的把控,最快也需要明年才能看到相關的報導出現。對於中國樓市,你有什麼看法?是該優先把控空置率?還是該直接打擊房價?請在留言區提出你寶貴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