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某外賣平臺收集並整理出了溫州外賣大數據,其中備註最多是「不要香菜」。能把人分成「愛它」或「恨它」兩類的食物,香菜絕對是其中之一。
香菜學名芫(yán)荽(suī),古希臘文意為「臭蟲」,名字不好聽,但香菜的保健功能卻不小。而且,喜不喜歡吃,事實上是天生的。
反對者:香菜有股蟑螂味 這菜有毒
市民潘先生直接表示——香菜有毒!吃了要死!「我真的不能理解那些喜歡吃香菜的人,氣味那麼濃,把食物原有的味道都掩蓋了,他們是在吃香菜還是在吃東西?」
潘小姐是一名節目編導,她和母親的口味截然相反,她從不碰香菜,而她的母親卻格外喜歡吃。去年年底,她特地帶母親去吃火鍋。「我媽在自助調料那邊吃了四碗香菜,兩碗糖蒜,根本不管我給她點的肥牛、雞跟海鮮,我有點想哭。」
市民張小姐也是吃一口香菜會死星人。「我不吃香菜出了名,甚至在吃飯的時候有朋友會專門拍香菜噁心我。」
對於吃不吃香菜的話題,甚至有溫州人可以上演撕心裂肺的分手劇。
市民程先生表示自己曾經交往過一個愛吃香菜的女孩,但程先生自小就不碰香菜。「我覺得香菜有股蟑螂臭,我一聞到香菜味道就想吐。但是她很愛吃,吃麵、喝湯都要放一些。
曾經有一次吃火鍋,那個女生給端了滿滿兩大碗香菜,弄得我很反胃,點來的肥牛、蝦姑什麼的一口都吃不下。後來實在沒辦法,就和她坦白。」程先生回憶,吃香菜甚至都成為了他們倆之間的懲罰。「那時候我惹她生氣了,我會主動說吃兩口香菜當給她賠不是。」
最後程先生因為某些原因和那個女生分手了。「也算是種回憶吧,現在對香菜沒有那麼排斥了,但是女朋友還是想找不吃香菜的。」
擁護者:飯可以一天不吃,香菜不能一天沒有
雖然溫州市民在外賣平臺上留言最多的是「不要香菜」,但不可否認,對香菜的追捧者也不在少數。
市民鄭女士平時很愛下廚房,她是香菜堅定不移的擁護者,在她的觀念裡飯可以一天不吃,香菜不能一天沒有。「除了飯我也能吃麵條、年糕,但是香菜是誰也替代不了。」香菜是她每天必買的食材之一。
「我每天都要花4、5塊錢買香菜,香菜做菜味道會好很多,比如香菜涼拌木耳、或者紅燒羊肉牛肉,加一點香菜都會香很多。因為香菜是綠色,很多時候我也把當它作點綴,在燒好的菜上加一點,格外好看。」
還在上大學的邵同學直接表示,這是世界上最好吃的菜,沒有之一。「麵條,不放蔥,沒事,沒有醋,沒事,但是沒有香菜,那就不是面!」
戴先生是一名公務員,他毫不掩飾對香菜的喜愛,他說,「火鍋、串串、酸菜魚、沸騰魚,這些菜,沒有香菜根本就不完整!不要吃香菜的,請給我。」
也有對香菜路轉粉的。90後小夥馬先生表示自己以前也不吃,但到了大學,菜裡到處都有放,躲都躲不開,就吃了。「現在吃著吃著就習慣了,面裡沒了香菜反而還覺得少了點味道。」
溫州餐廳:放不放香菜全靠食客說了算
溫州餐廳裡是怎麼使用香菜的呢?昨天,記者隨機去了幾家餐廳採訪。
火鍋店: 一天要用掉十幾斤香菜,一個月花在香菜上的錢達3000多元
記者昨天聯繫上市區一家火鍋店,該店負責人表示,香菜在火鍋店裡主要是做調料用,他們會在調料的自助調料區裡放上一盤香菜,供客人自行挑選。「香菜不是人人都愛吃的,我們的火鍋底料裡不會加香菜,由客人自己選得多,每天都要用掉十幾斤香菜,一個月下來要3000多元錢,我感覺溫州人還是蠻喜歡吃香菜的。」
蘭州拉麵:一般情況都會加,不吃香菜的顧客會自己主動說
市區一家蘭州拉麵店主表示,蘭州拉麵本身就一定會有香菜,沒有香菜不好吃。「點我家面的人一般都知道面裡有香菜,但我也有遇見過不吃香菜的,以前做起來送過去,被要求重新做,但一般不吃的客人會自己主動說不要香菜。」
沙縣:店裡沒有香菜,蔥用的倒是挺多
昨天記者跑了幾家福建沙縣,發現沙縣普遍沒有香菜。一名店主說,「我感覺這種味道濃的菜北方人比較喜歡吃,南方人不怎麼吃。也有人來吃麵的時候向我們要香菜,但我們一家人都不吃香菜,所以不會買,但蔥什麼的我們用得挺多的。」
中餐廳:涼拌菜才會用香菜,餐前會問顧客有沒有忌口
記者了解到,許多溫州中餐廳會在涼拌菜中使用香菜,很多時候香菜都是用於最後的點綴。一名中餐廳的經理說,「我們會在點菜時問顧客有沒有忌口,要是不喜歡吃香菜的顧客會提出來,我們在下單時也會備註。」
甌菜大師周雄表示,香菜屬於外來菜,現在溫州人對香菜的接受度越來越高。在溫州人的餐桌上,涼拌淡皮、蝦皮香菜、涼拌木耳都是比較常見的吃法。不少餐廳也會在做清湯魚頭的時候加一大把香菜提味,其它時候,香菜就是作為調料。「現在很多溫州人還會在醬油醋裡加香菜,香菜成為很多溫州人必不可少的調料品之一。」
蝦皮香菜
法醫秦明習慣在兜裡放香菜,祛異味
火爆一時的網劇《法醫秦明》,編劇秦明就是一名法醫。
秦明曾在接受採訪時說:「我接觸的都是別人不願意接觸的東西,比如高度腐敗的屍體,石蠟化、巨人觀(一種屍體腐敗後細菌滋生導致身體膨脹的專業術語),滿是蒼蠅、蛆的現場,到處都是血腥、屍塊兒,這些都是別人沒有辦法去想像的,我們都要面對面地去接觸,我覺得這個就是最苦的。」
為了祛除手上的異味,秦明稱自己有個習慣:「在兜裡放一把香菜,這樣解剖完之後就拿出香菜搓搓手,祛祛手上的異味。」
溫都記者昨天也特地聯繫了溫州的幾名法醫,他們稱自己倒沒用香菜祛屍臭這種做法,那可能只是秦明的個人做法,不過也有法醫稱:「下次不妨學著試一下。」
香菜學名「芫荽」,古希臘文意為「臭蟲」,名字不好聽保健功能卻不小
《飲食指南》雜誌曾有一篇文章專門說到了「香菜」。文中用的是香菜的學名——芫(yán)荽(suī)。芫荽原產歐洲地中海地區,由張騫出使西域後帶回中國。
香菜中含有許多揮髮油,其特殊的香氣就是揮髮油散發出來的,能祛除肉類的腥羶味。因此香菜在烹飪中能起到祛腥羶、增味道的獨特功效,從而作為一味香料被廣泛推崇開來。
芫荽在英文稱「Coriander」,在古希臘文裡的原意為「臭蟲」。
美國《紐約時報》曾刊載了一篇報導,說芫荽和臭蟲以及肥皂三者均含有相似的植化素——醛類的氣味元素,就是這個元素讓它能散發出獨特味道。
印度傳統醫學認為,芫荽和其他辛香類食物一樣,可以祛風,促進消化和暖化腸胃。歐洲國家認為芫荽能降血糖,對糖尿病人有幫助。
現代研究證明,多吃芫荽葉子能降低壞膽固醇,主要是因為芫荽可增強肝膽功能,增加膽固醇的代謝,調節身體內的膽固醇組成。從營養學角度來分析,芫荽含有豐富的營養素,如葉酸、維生素A、維生素K以及維生素B。
專家:愛不愛吃香菜是天生的,由個人基因決定
《科學fans》雜誌《為什麼越臭越愛吃?》一文中說,有研究認為,人的味覺偏好跟基因有關。2012年兩位加拿大學者統計發現,東亞人討厭香菜的最多,比例高達21%;拉丁裔和中東地區的人,討厭香菜的比例最低,只有4%和3%。研究認為,這是11號染色體rs72921001的位點多態性的作用。這是就特殊的味覺偏好而言。
生物學家考察了14604名討厭香菜和11851名喜歡香菜的人,用統計方法試圖找到相關基因,他們證明對香菜的厭惡其實是基因和遺傳學層面的,一組編碼為OR6A2的基因導致受體對香菜中的醛敏感,從而覺得香菜的氣味很難聞。所以不吃香菜往往不是因為「童年陰影」,他們對香菜的討厭是基於基因的。
綜合已發表的針對香菜的研究,「香菜味道的確比較特別,和臭蟲肥皂有點像,但愛它或者恨它,絕對是天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