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本場說書內容:曹操、歷史人物、歷史典故、東漢末年。
今天小編給大家講述的是關於曹操的五個歷史典故,總有一個可以解開你的疑惑,下面就跟隨小編一起來看一看
第一個:老驥伏櫪!
老驥伏櫪我相信很多看官並不陌生,因為我們在小學或者初中的時候學過一首名叫做《龜雖壽》的曹操詩詞,其實這首詩詞的原名是叫做《步出夏門行·龜雖壽》其中曹操就這樣寫道「老驥伏櫪,志在千裡,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寫這首詩詞的背景故事是這樣的,當年曹操先後消滅了袁術,袁紹,董卓,呂布,劉表等一大幫強勁的地方勢力,基本上控制了整個北方的領導權,但是當時袁紹的兒子卻投奔了北方的烏桓,此時的曹操已經53歲高齡,但是他卻依舊率領著大軍北上,徵服了這20萬的烏桓人,在凱旋迴來之後,曹操就做了這首詩,老驥伏櫪的意思是比喻,有志向的人雖然連麥了,但依舊雄心未改,清朝學者吳嘉紀在他的《十月十九日贈王黃湄二首》當中這樣寫道「老驥伏櫪下,努力亦已遲」
第二個:分香賣履!
分香賣履這個典故我相信,很多看官都沒有聽說過,它的原意指的是:人臨死的時候,都還不忘記自己的妻兒,這個故事也是非常的有趣,我們都知道曹操是中國歷史上非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他在臨時的時候給家人立下了遺囑,在他死了之後,他的家人要時常的登臺遙望他的目的,祭拜之時可以把餘香分供給已亡的幾個夫人,其餘的侍妾可以學做鞋履來出售,宋朝時期的大詞人李清照,曾經在他的《金石後序》當中這樣記載「絕筆而終,殊無分香賣履之意」,宋朝時期的學者葛長庚,曾經在他的《水龍吟·採藥徑》當中有這樣的記載「想分香舊恨,劉郎去後,一溪流水。」
第三個:望梅止渴!
關於望梅止渴這個成語。,我相信大家不陌生吧!這個成語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使用的頻率也還算高,望梅止渴的原意指的是願望無法實現,只能以幻想來安慰一下自己,東漢末年時期,曹操帶兵攻打張繡,但是行軍到途中士兵帶的水都喝完了,並且恰逢夏日炎炎,很多士兵都渴得受不了了,於是紛紛停下來乘涼,派出去找水的人也沒有發現這附近有水源,後來曹操急中生智就對這些士兵說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上面結滿了梅子甘酸,可以解渴,這些士兵聽見之後紛紛口皆生津,於是士氣大振,很快大部隊又重新走上了行軍道路,宋朝學者趙長卿曾經在他的《好事近》當中寫道「猶勝望梅消渴,對文君眉蹙」
第四個:想當然耳!
想當然耳的這個典故也是非常的有趣,說的是在東漢末年,曹操帶著自己的兒子曹丕,一同率軍攻打袁紹的老巢鄴城,當時的曹丕也只有18歲,但是當時袁尚的妻子甄氏23歲,生得非常的貌美,於是曹丕就想把真是搶過來當自己的老婆,這個事情隨後被孔融知道了,於是孔融就寫了一封信,告訴曹操說,當年周武王伐紂之時,商紂王把自己心愛的妃子妲己賞賜給了周公,曹操看完這封信之後,非常的不解,不知道這是出自於什麼經典之上,於是就問孔融,孔融回答他說,從今天的事情來看想當然耳,想當然爾的意思是憑藉自己的主觀意志來推斷事情的整個大概。
第五個:挾天子以令諸侯!
挾天子以令諸侯,這句話經常出現在曹操的事跡當中,故事發生在東漢末年,當年袁紹專權把漢少帝廢黜之後,擁立了漢獻帝登基,漢獻帝經過一系列波折逃到外地,後來曹操得知後,將漢獻帝迎回了許昌,在許昌的時候,曹操就借漢獻帝的名義,對各地的諸侯施加號令,接著劉備三顧茅廬請出了諸葛亮隨後劉備採用了諸葛亮的計謀,聯合當時的東武一起來對抗曹操。這就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來歷,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原意是指假借自己領導的名義,然後用自己的意願去指揮別人,在現實生活當中,這種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事情也經常發生,不知道諸位看官身邊有沒有這樣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人。
諸位看官對於這些典故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可以在下方留言和大家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