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本場說書內容:中國古代歷史、歷史人物、中國文學典故。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是中國古代的一些文學典故,都是非常有趣的故事,相信大家會喜歡的!下面就一起來看一看吧。
第一個:奪錦之才的故事!
這個故事發生在武則天建立大周后,話說有一次武則天登基不久就想著要出門去玩一下,經過考慮就來到了洛陽的龍門香山寺,就在一次遊龍門的時候武則天突然來了興致隨後就下了命令:命群官賦詩,先成者賜以錦袍,當時的裁判就是武則天身邊的文學顧問也是當時著名的才女上官婉兒,接著大臣東方虯就寫好了一首《詠春雪》:春雪滿空來,觸處似花開。不知園裡樹,若個是真梅?隨後按照事先的規定就把錦袍賜給了東方虯,隨後還沒有等到東方虯坐穩,大臣宋之問的《龍門應制》也寫好了,上官婉兒覺得宋之問的這首詩文理兼美,並且還得到了大家的認可,隨後武則天就說:乃就奪錦袍衣之,這個事情也是文壇佳話了!後來人們就用「奪錦之才」比喻有才華的人!
第二個:七步之才的故事!
這個故事想必很多人聽說過,故事發生在曹丕稱帝就,當年曹操給曹魏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但是還沒有等到好的機會稱帝他就去世了,隨後就是曹操的兒子也就是曹丕繼承了自己父親的權力,當年曹丕在經過了多年的沉澱後終於登上了皇位,當年曹丕就藉口當年曹操去世時曹植沒有按照禮儀行事,於是就把他給抓了,這個罪名還是很重的要被殺頭,在審問的時候曹丕就不相信曹植有才華,於是就讓他七步作詩就一兄弟為題!隨後曹植開口道: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聽完後是羞愧難當啊!於是就免去了曹植的死罪把他給貶為安鄉候,曹植七步成詩的故事也被流傳開了!大家都在誇他有七步之才!
第三個:夢筆生花的故事!
這個故事發生在唐朝大詩人李白的身上並且還有一點神奇的色彩在其中,話說當年李白雲遊到一個寺廟中,當年李白因為深感寺廟長老的誠懇,於是就想寫一首草書詩詞送給寺廟,以作為答謝長老的禮物,長老聽說李白要給自己寫詩高興的差點蹦起來,隨後一幫小和尚就開始磨墨的磨磨鋪紙的鋪紙,當時李白就趁著自己的酒意開始在紙上大寫特寫,旁邊的小和尚看見李白這樣的手法也是連連感嘆,寫完後李白借著三分酒意就告辭了長老他還把毛筆插進了泥土,長老送離李白後回頭一看不禁嚇一跳,因為剛才李白投下的毛筆已經變成了一座筆鋒,毛筆的筆尖成了一顆松樹,非常的神奇!所以後來就有了「夢筆生花」這個成語了!
第四個:學富五車的故事!
學富五車這個成語想必很多人都是讀過的並且用過的,但是對於這個成語後面的故事,估計就很少有人知道了!這個成語的出處是在《莊子·天下》,書中有這樣的記載:惠施多方,其書五車,這個講的是當年在春秋是有一個名叫恵施的人,這個恵施是一個非常喜歡讀書的人,他曾經讀過的書都可以裝滿整整五輛馬車了!所以就有了「學富五車」這個成語,比喻的就是那些讀書非常並且學問非常大的人!
第五個:著述等身的故事!
這個故事知道的人就更加的少了,詞語的來歷是出自《宋史·賈黃中傳》中,書中是這樣記載的:黃中幼聰悟,方五歲,玭(中幼父名玭)每旦令正立,展書卷比之,謂之「等身書」,課其誦讀。所以後世的學者就用:等身書或者是著述等身,來形容讀書很多或者是著述非常有見解,所以下次就可以正確的用這些成語或者是詞語了!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古時候人們還用「倚馬之才」來形容那些思維清晰或者思維敏捷的人,還有「壓倒元白之才」來形容那些學識超凡的學者,還有一個叫「陸海盤江之才」這個也是和其他的成語或詞語一樣的,都是形容一個人比較有才氣文採斐然這個樣子!其實古代的文學典故還有很多,但是現在知道的卻不多,這個是大家都能體會到的,因為這上面這幾個,我相信知道的人都非常少!所以我國的優秀文化還是有很多的,大家平時可以多留意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