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野の百科】19個很常見的古代文學典故,你都知道嗎?

2021-02-13 原創童書

        詩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來歷出處的詞語,適當運用典故可以增大詩詞表現力,在有限的詞語中展現更為豐富的內涵,可以增加韻味和情趣,也可以使詩詞委婉含蓄,避免平直。詩詞史上,被大量使用的經典典故數不勝數,下文,列舉19則。

莊周夢蝶(等19則)

戰國時哲學家莊周主張是非齊一,物我兩忘。《莊子》中有一寓言申喻此理:莊夢見自己化作一隻蝴蝶,翩翩飛舞,怡然自樂。夢醒以後,自身依然是莊周。因此說,不知是莊周化為蝴蝶呢,還是蝴蝶化為莊周。後世遂以莊周夢蝶比喻人生如夢幻,難以究詰。唐李商隱名作《錦瑟》云:「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詩中頜聯即用此典。清黃景仁《濠梁》「夢久已忘身是蝶,水清安識我非魚,也用此意。(典見《莊子。齊物論》)

傾國傾城

漢武帝時,協律都尉(宮廷樂師首領)李延年,曾在武帝前作歌道:「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復傾國,佳人難再得,」武帝無限神往,嘆息良久曰:「世豈有此人乎?」平陽公主進言,謂李延年有妹,姿容絕代,妙麗善舞。武帝召見,納入後宮,即後來深受寵幸的李夫人。「傾國傾城」一詞,即用以形容女子美貌絕倫,文學作品中引用甚多,如李白《感興》「峨眉豔曉月,一笑傾城歡」,又《清平調》「名花傾國兩相歡,常得君王帶笑看」,均用此典。(典見《漢書.外戚傳》)

人面桃花

唐詩人崔護,資質甚美,清明獨遊長安南莊,至一村戶,見花木叢萃,寂無人聲。因渴極,叩門求漿。良久始有一女子應門,捧杯水讓坐。女子獨倚庭前桃花斜河,姿態楚楚動人;凝睇相對,似有無限深情。崔護以言挑之,不應。彼此注目久之。崔辭行,女子送至門,如不勝情而入。次年清明,崔護追憶此事,情不可邂,又往探訪,唯見門院如故,扁鎖無人。惆悵之餘,乃題詩於門扉曰:「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後代詩文中因常以「人面桃花」喻男子邂逅一女子,來後不復再見的惆悵心情。

破鏡重圓

南朝陳代子舍人徐德言,其妻為陳後主的妹妹樂昌公主。因見天下大亂,國亡無日。恐一旦亡國,離亂之際,夫妻失散,遂破銅鏡為二,夫妻各執一半,相約他年正月十五日賣鏡都市以謀晤合。未幾,陳果為隋所滅。公主被隋朝重臣越國公楊素所獲,極受恩寵。德言流離至京城,遇一僕在街頭叫賣破鏡,正與自己藏的半邊契合。就題詩道:「鏡與人俱去,鏡歸人不歸。無復嫦娥影,空留明月輝。」公主見詩,悲泣不食。楊素知情後,大為感動,終於讓他們夫婦團聚。後因以「破鏡重圓」喻夫妻離散後重新團圓。

詠絮才高

東晉政治家謝安在雪天合家聚談,與兒女討論文義。正值戶外雪越下越大,謝安興致勃發,就指著外面的飛雪問:「白雪紛紛何所似?」謝安的侄子謝朗隨口說:「撒鹽空中差可擬。」侄女謝道韞接著道:「未若柳絮因風起。」謝安聽後大加讚賞,誇獎侄女才思不凡。謝道韞是東晉有名的才女。柳絮隨風飛揚,壯似飛雪,用以比喻紛飛的白雪,恰切而形象,故世人譽婦女有詩才為「詠絮才」。蘇軾《謝人見和雪後書臺壁二首》之一「漁蓑句好應須畫,柳絮才高不道鹽」,即用此典。

章臺柳

唐代詩人韓翃是大曆十才子之一,居京時得一姬柳氏,才色雙全。後翃為淄清節度使侯希逸幕僚。時值安史之亂,他不敢攜柳氏赴任,分別三年,未能團聚,因寄詞柳氏云:「章臺柳,章臺柳,往日依依今在否?縱使長條似舊垂,也應攀折他人手。」柳氏也有和詞云:「楊柳枝,芳菲節,可恨年年贈離別。一葉隨風忽報秋,縱使君來豈堪折?」她因自己貌美獨居,恐有意外,就出家為尼。不久被番將沙吒利劫去,後賴虞侯將許俊用計救出,始得團圓。後人就命名韓翃寄柳氏詞的 詞調為「章臺柳」。「章臺柳」亦被用為任人攀折之意,柳牆花則專指妓女之類的人物。

桐葉題詩

唐代詩人顧況,春日曾與詩友遊覽宮城附近的苑林,在橫貫宮城的小河中揀到一片桐葉,題詩道:「一入深宮裡,年年不見春。聊題一片葉,寄與有情人。」次日,他亦以一片桐葉,題詩道:「花落深宮鶯亦悲,上陽宮女斷腸時。君恩不禁東流水,葉上題詩欲寄誰?」題罷投入河中使之緩緩流入宮牆,數日後,有人在河中又拾到一片桐葉,葉上面又有題詩:「一葉題詩出禁城,誰人酬和獨含情?自嗟不及波中葉,蕩漾春風取次行。」顧況知此詩後,深為題詩者的紅顏薄命而嘆息。後遂以「桐葉題詩」喻宮女幽怨,常用於詩文之中。

秉燭夜遊

《古代十九首》有「人生不滿百,常懷千年憂。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遊」之句。曹丕為魏王世子時,與吳質交好。建安二十二年大疫,一時文人如徐趕,劉楨,陳琳,王粲等均痢疾死亡,曹丕應作書與吳質,勸其惜時自娛。書中有「古人思炳燭夜遊,良有以也」之句,後人遂以「秉燭夜遊」喻及時行樂。李白《春夜宴桃李園序》中即用曹丕原語,只省一「思」字。以後又引申出秉燭看花。如唐白居易《惜牡丹花》「明朝風起應吹盡,夜惜衰紅把火看」,李商隱《花下醉》「客散酒醒深夜後,更持紅燭賞殘花」,宋蘇軾《海棠》「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均襲此意。

無弦琴

晉代詩人陶淵明,雖不善琴,卻置「無弦琴」一具,每逢酒酣意適之時,便撫琴以為寄託。宋代文學家歐陽修作《論琴貼》,自謂曾先後得琴三具,一張比一張名貴。但「官愈昌,琴愈貴,而意愈不樂。」當其任夷陵縣令時,日與青山綠水為鄰,故琴不佳而意自適;官至舍人,學士以後,奔走於塵土之間,名利場上,思緒昏亂,即彈奏名琴,也索然無趣了。因云:「乃知在人不在琴,若心自適,無玄也可。」蘇軾《琴詩》雲;「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匝中何不鳴?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於君指上聽?」此均言聲音不在琴,其意均從陶淵明「無弦琴」一事翻出。典見《昭明太子集.陶靖節傳》

曉風殘月與大江東去

蘇軾是北宋傑出的文學家,所作散文汪洋恣肆,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歌也是清新豪健。獨具一格。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世頗具影響。他在翰林任職時,曾遇一善歌的幕僚,因問:我詞比柳詞何如?對方答道「柳中郎詞,只好十七八女孩兒,執紅牙拍板,唱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執鐵板唱大江東去。」蘇軾聽後,為之絕倒。「曉風殘月」為柳永《雨霖鈴》中句,「大江東去」為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中首句。兩句頗能代表柳,蘇兩家詞的不同風格,後人論詞,議及「婉約派」與「豪放派」之不同特徵時,常用此典。(典見《吹劍續錄》)

王孫春草

《楚辭》中有「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之句,後代詩人遂常以「王孫春草」喻惜別,懷友之語。如南朝宋謝靈運《悲哉行》「萋萋春草生,王孫遊有情」,唐王維《送別詩》「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詩「遠方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杜牧《長安送友人遊湖南》詩「山密夕陽多,人稀芳草遠」等,尤為著稱。典見《楚辭,招隱士》

白雲蒼狗

唐太宗大曆初年,王季友在豫章郡幕府任職。詩人杜甫與王季友有交,憐憫他博學多才卻仕途失意,又遭妻子背離而去的不幸,作《可嘆》一詩抒慨,首四句道:「天上浮雲似白衣,斯須改變如蒼狗。古往今來共一時,人生萬事無不有。」詩以天上浮雲翻覆蒼黃的變化,比喻人生榮枯沉浮無常。「白雲蒼狗」,後用以比喻世事瞬息萬變。宋代詞人張元幹有「白衣蒼狗變浮雲,千古浮名一聚塵」句。典見《杜工部集》

青梅竹馬

李白《長幹行》「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千裡,兩小無嫌猜」,形容少男少女天真無邪,親暱嬉戲的形狀。又以「兩小無猜」喻幼男幼女天真純潔,彼此相處融洽。如《聊齋志異.江城》:「翁有女,小字江城,與生同甲,時皆八九歲,兩小無猜,日共嬉戲。」典見《李太白集》

綠葉成蔭

唐代詩人杜牧,在宣城任幕僚時,曾應湖州崔刺史之邀,前去作客。在湖州遇一少女,其時年末及竿,心頗愛悅之,臨別相約十年後與她成婚。此後連年遊宦,直至十四年後,被任為湖州刺史,方重臨舊地,而當年相約的少女已嫁三年,並已生二子。杜牧惆悵不已,作《嘆花》詩以寄慨,詩曰「自是尋春去校遲,不須惆悵怨花時。狂風落盡深紅色,綠葉成蔭子滿枝。」後人遂以「綠葉成蔭」喻女子已出嫁,並生有子女。宋詩人歐陽修亦有類似經歷,曾有詩云:「柳絮已將春色去,海棠應恨我來遲。」用語不同,而實運化杜牧「綠葉成蔭」的詩意。典見《麗情集》,《唐詩紀事》,《唐才子傳》。

凌波微步

曹操之子曹植,才高八鬥,文名卓著,而在長兄曹丕當政以後,備受猜忌,鬱郁不得志。他的《洛神賦》是久經傳誦,膾炙人口的名篇,其中描寫洛神的步態之美云:「體迅飛鳥,飄忽若神。凌波微步,羅襪生塵。」寫洛神踏水而行,水面似留足跡之態十分傳神。後人遂以「凌波微步」形容女子之步履輕盈。如賀鑄《青玉案》詞「凌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即用此典。(典見曹植《洛神賦》)。

鏡花水月

鏡中花,水中月,世人常以喻虛幻不可求得之物,但詩家常用以比喻朦朧空靈的意境。如宋嚴羽以佛論詩,主張妙悟,他說;「故其妙處,透徹玲瓏,不可湊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鏡中之象,言有盡而意無窮。」又明謝臻論詩云:「詩有可解不可解,不必解,若水月鏡花,勿泥其跡可也。」亦以「鏡花水月」比喻詩歌中不可言傳的妙境。

閒雲孤鶴

五代時詩僧貫休,七歲出家,苦節峻行,頗負詩名。吳越錢繆稱王后,貫休以詩投偈。詩云:「貴逼身來不自由,幾年辛苦踏林丘。滿堂花醉三千客,一劍寒霜十四州。萊子衣裳功錦窄,謝公篇詠綺霞羞。他年名上凌煙閣,豈羨當年萬戶侯!」頜聯尤為佳絕。但錢繆見後,令其改「十四州」為「四十州」。乃可相見。貫休不從,道:「州亦難改,詩亦難改。然閒雲孤鶴,何天而不可飛?」後因以「閒雲孤鶴」喻來去自由,不受羈絆。

吹簫引鳳

有簫仙者,生於周宣王十七年五月五日。宣王末年,史籍散亂,簫仙為文記述史事本末,以補正史之不足,人因稱為簫史。其人瓊姿閃爍,風神超邁,每引笛,能作鸞鳴鳳響。秦穆公之女弄玉,亦喜吹簫,公因以下嫁簫史。夫婦伉儷相得,日以吹簫為樂。十數年後,弄玉也得簫史吹奏之妙,指開笛響,能作鳳凰和鳴之聲,引得鳳凰紛紛聞聲而來,飛聚屋頂。秦穆公特修築鳳臺一座。後弄玉乘坐鳳凰,簫史駕馭飛龍,雙雙升天而去。後因以「吹簫引鳳」喻演技高妙神覺,復亦喻以鳳求凰,男女締結良緣,詩文小說中用為熟典。如唐李端《贈郭駙馬(暖)》詩云:「日暮吹簫楊柳陌,路人遙指鳳凰樓。」即用此典。

高山流水

春秋時俞伯牙工琴,琴曲託意搖深,常人難解,僅鍾子期能賞。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贊曰:「善哉,娥峨兮若泰山。」伯牙旋又志在流水,鍾子期嘆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後來鍾子期去世,伯牙痛失知音,廢琴終身不彈。後人遂以「高山流水」喻知音難遇,也指樂曲絕妙。如董解元《西廂記》有「不是秦箏合眾聽,高山流水少知音」之句。嶽飛在《小重山》一詞中,「知音少,弦斷有誰聽?」正是伯牙當時心境的準確反應。明馮夢龍編《警世通言》中有《俞伯牙摔琴謝知音》小說一篇。典見《列子.湯問》,《呂氏春秋.本味》。

(圖文來源 | 網絡)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小輕喲~)

相關焦點

  • 30個常見外國文學典故!你知道幾個
    ……如果你答不出這些問題,就快來補補課吧!30個常見外國文學典故的出處、意義,幫你加強讀書寫作的文學儲備,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戳圖↓↓一起漲知識! 為什麼和平鴿代表和平?「桂冠」的出處是哪裡?「潘多拉的盒子」是怎麼回事?……如果你答不出這些問題,就快來補補課吧!
  • 關於古代文學典故你知道多少呢?給大家推薦五個比較有意思的
    各位看官,本場說書內容:中國古代歷史、歷史人物、中國文學典故。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是中國古代的一些文學典故,都是非常有趣的故事,相信大家會喜歡的!下面就一起來看一看吧。第一個:奪錦之才的故事!這個故事發生在武則天建立大周后,話說有一次武則天登基不久就想著要出門去玩一下,經過考慮就來到了洛陽的龍門香山寺,就在一次遊龍門的時候武則天突然來了興致隨後就下了命令:命群官賦詩,先成者賜以錦袍,當時的裁判就是武則天身邊的文學顧問也是當時著名的才女上官婉兒,接著大臣東方虯就寫好了一首《詠春雪》:春雪滿空來,觸處似花開。不知園裡樹,若個是真梅?
  • 日積月累|高中語文:100個文學典故,助你寒假力挽狂瀾!高考適用
    高考語文試卷離不開語文常識,但是很多同學對於文學常識部分掌握得不夠。從近幾年的考試來看,很多將文學典故掌握得很好的同學,他的語文成績都不會太低,而對於那些文學典故掌握得不好的同學,想拿高分就有點困難(當然不是絕對奧,別槓我),所以,對於文學典故的了解學習是一定要重視的。
  • 這些常見的酒字成語典故,你都知道它們的意思嗎?
    我們不光要會喝酒,還要會聊酒,今天就和你聊一聊常見的酒字成語典故,你都知道它們的意思嗎?酈食其前來拜訪,劉邦便問門衛:「酈食其是個什麼樣的人?」門衛回答:「看起來像個儒生。」劉邦歷來仰慕英雄,不喜歡讀書人,便說:「我正忙著天下大事,沒有時間見讀書人。」門衛把劉邦的話傳給了酈食其。酈食其生氣地大吼到:「你再去告訴劉邦,我是高陽酒徒,不是什麼儒生!」劉邦見酈食其非同一般,便召見了他。兩人邊喝酒邊聊天,談得非常投機。
  • 成都小升初百科知識複習100題
    成都小升初百科知識複習100題   1.諾貝爾獎正式設立是在哪一年?1901年   2.被稱為香港金融中心的是哪裡?中環   3.英國倫敦的「艦隊街」是以什麼聞名世界的?頭髮   5.印度尼西亞巽他族的醫生以帽子上飾物的數量來代表其醫術,你知道他們的帽子上插的是什麼嗎?羽毛   6.世界上最早的識字課本是我國的哪一部著作?《千字文》   7.被譽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的是哪部書?《天工開物》   8.瀾滄江流出我國國境後被稱作什麼河?
  • 小學生提升文學素養必讀:23個文學典故祥講,90%家長不知出處!
    小學生提升文學素養必讀:23個文學典故祥講,90%家長不知出處!文學典故是指關於歷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一些故事或傳說。「典故」這個名稱,由來已久,最早可追溯到漢朝。文學典故具有明顯的教育意義,其中蘊含的故事哲理常出現在文人騷客的筆下,也是現代小學生學習國學知識,提升文學素養必讀素材。我們常說的「引經據典」,就是這個意思。文學典故出自經典書籍,在寫作中運用其論證自己的觀點,能使文章具有深度。
  • 100個文學典故,讓你掌握語文、歷史兩門學科知識,初中學生必備
    100個文學典故,讓你掌握語文、歷史兩門學科知識,初中學生必備在語文的學習過程中,成語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內容,但對於學生來說,他們只會記住這個成語的寫法以及意思,並不會去了解其中的一些歷史故事。就例如:請君入甕(weng)。
  • 這十六個國學典故,你知道它們的由來嗎?
    高山流水、莊周夢蝶、傾國傾城、凌波微步、破鏡重圓、詠絮才高、人面桃花、秉燭夜遊、白雲蒼狗、青梅竹馬、綠葉成蔭、鏡花水月、閒雲孤鶴、春秋筆法……這些常見的典故,你知道它們的由來嗎?是不是明明聽說過卻不甚了解呢?
  • MTI翻碩百科自測題19
    複習如大海撈針,也許你看了三本500頁的書,你也沒見過那個知識點,或者真沒注意過!不過呢,不同學校考察各有特點,從題型上來說,大部分學校是考查名詞解釋,部分學校考查單項選擇,也有名詞解釋與單選結合出題,還有單選與填空、判斷題結合的題型。從內容上來說,有的學校偏向於文學、歷史等,有的學校偏向於考組織機構、常識等,有的學校偏向於哪兒偏考哪兒!!
  • 文學典故中的「孔融讓梨」,孔融後來怎麼樣了?網友看完莫名心疼
    文學經典「孔融讓梨」的故事不僅出現在語文課堂上,很多國內的父母還經常將這個故事講給孩子聽,其實就是希望培養孩子尊老愛幼,尊重長輩的良好品德。而這種優秀的傳統文化,也確實值得很多學生學習,因此語文課本大多都加入這類流傳剩廣的經典故事。但你知道孔融後來怎麼樣了嗎?
  • 盤點日本常見姓氏的讀法
    大家都知道日本人的姓氏很多,據專家統計已經超過了10萬個。這是因為古代日本的平民沒有姓只有名,明治維新之後,日本政府才讓百姓給自己取姓氏,百姓們就從日常生活中隨意取了姓氏,因此日本的姓氏五花八門,十分複雜。
  • 中國古代文學常識:常用借代詞語和中國文學之最
    一、常見借代詞語1、桑梓:家鄉 2、桃李:學生 3、社稷、軒轅:國家 4、南冠:囚犯 5、同窗:三、書籍推薦:鄭振鐸《中國文學常識》這是一本集中國文學之大成的書,是豐富知識儲備、提高人文修養的理想讀本。
  • 小學生百科知識100題,很多爸媽都答不出,建議收藏
    9.成語典故「諱疾忌醫」中的君王是指哪一位?10.被中國古代少數民族尊為「天可汗」的人是誰?「推陳出新」四個字是對什麼的理論概括?62.詩的結構是一種?63.文學創作的兩個階段是?>91.地震時各地震級一樣嗎?
  • 小學生百科知識100題,很多爸媽都答不出,建議收藏!
    9.成語典故「諱疾忌醫」中的君王是指哪一位?10.被中國古代少數民族尊為「天可汗」的人是誰?15.伏特製成歷史上的第一個化學電池是在哪一年?16.經常引起煤礦爆炸事故的瓦斯的主要成分是什麼?17.2020年奧運會在哪個城市舉行?18.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19.
  • 最常見80個西方文學典故,寫進作文瞬間提高檔次
    「達摩克利斯之劍」,「斯芬克斯之謎」,「阿喀琉斯之踵」……當你在一些高分作文裡看見這樣的詞語時,覺得它們高大上和不明覺厲的同時,會不會有疑問:這些詞是什麼意思呢,是從哪裡學來的呢?其實這就是,就是西方經典文學典故。下面這些就是較常見的80個西方文學典故,學起來、用起來瞬間可以提高作文檔次。
  • 小學生百科知識100題,你能答出幾道?建議收藏
    9.成語典故「諱疾忌醫」中的君王是指哪一位?10.被中國古代少數民族尊為「天可汗」的人是誰?15.伏特製成歷史上的第一個化學電池是在哪一年?16.經常引起煤礦爆炸事故的瓦斯的主要成分是什麼?17.「大禹治水」的故事家喻戶曉,大禹治理的是哪個流域的洪水?18.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19.
  • 這36個文學常識,你都知道嗎?
    1、我國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中塑造了一個過五關斬六將、千裡走單騎的英雄形象,這個英雄是誰? 是關羽。這本書有關這個英雄的傳奇故事還有許多,請用最簡潔的語言寫出其中一個故事的名字:大意失荊州。
  • 文學課堂:古代散文與古代駢文
    百度搜圖古風散文和駢文是中國古代文學兩種相輔相成的文體。散文句式自由,不講究對仗,而駢文在各方面的要求則比較嚴格。古代散文散文在不同的時代有著不同的含義。現代散文是同詩歌、小說、戲劇並列的一種文學體裁,而古代廣義的散文則是指除韻文(詩、賦、詞、曲和有韻的頌、贊、箴、銘等)以外的所有文體,也可以簡稱為「文」。
  • 2009高考作文素材:常見外國文學典故80個
    因此無論國君還是爵爺,實際上都是騎士,這使得騎士的地位大大提高了。由於當時社會崇尚武藝,因而騎士很受人仰慕。騎士周身披著鋼甲,頭上戴著有蒙面罩的兜帽,腰間插著十字柄的直劍,手執長矛和盾牌,騎膘悍的高頭大馬,威風凜凜。他們經常比武打鬥,與上流社會的婦女談情說愛。成為當時文學創作的重要題材,出現了歷久不衰的「騎士傳奇文學」。
  • 小學生百科知識(100題)
    9.成語典故「諱疾忌醫」中的君王是指哪一位?  10.被中國古代少數民族尊為「天可汗」的人是誰?  15.伏特製成歷史上的第一個化學電池是在哪一年?  16.經常引起煤礦爆炸事故的瓦斯的主要成分是什麼?  17.「大禹治水」的故事家喻戶曉,大禹治理的是哪個流域的洪水?  18.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  19.「既來之,則安之」這一成語出自哪部著作?  20.「楷模」一詞的本意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