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和中國都作為世界的科技大國,尤其是在航天科技方面都做出了許多了不起的成就。美國的航天科技地位在全世界來講都是有目共睹的,而中國在這短短幾十年從一無所有到有這麼多的成就,也是付出了不少的努力。我國雖然多次登上了月球,不管是太空人還是月球車,但是我們對其他的星球沒有這麼多和準確的認知,在今年的七月份,我們正式發射了天問一號前往火星,找到屬於我們國家對火星的認識。天問一號帶著軌道器和巡視器就這樣踏上了漫漫的徵途。而美國同樣作為航天大國,他們在一個星期後同樣發射了登上火星的毅力號探測器。
這兩個探測器雖然在發射的時間一前一後,但是最終降落的時間可能會有較大的差距。前段時間NASA表示毅力號將會在明年的二月份登陸火星,而天問一號則要在五月份才能登陸。明明是天問一號先發射,為什麼花費的時間比毅力號還要長?難道是因為我們和美國的科技存在這麼大的差距嗎?
要明白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從歷史原因來著手,儘管兩個探測器的運行軌道都是霍曼轉移軌道,但是因為美國曾經有過發射探測器到火星歷史,所以他們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經驗,而對於我們來說這是開天闢地第一次,所以需要謹慎小心。
這次探測器的重點和難點都是在「繞落巡」這三個問題上,這也是世界級的難題:即在首次發射的火星探測時便進行這樣的高難度操作。這是前所未有的難度,我們更加要謹慎對待,在降落之前,可能還會出現很多新情況,這些都是之前的模擬實現沒有出現過的,都需要技術人員們做足分析。
其次,火星離地球的距離比月球離地球的距離遠得多,月球探測器的降落可以得到地上技術人員的幫助或者協調,而在火星上登陸的探測器無法在往返距離為1.1億公裡的較大延遲中及時得到指揮。六分鐘的延遲讓探測器無法準確及時接收信號,相比起短短幾秒鐘的登陸時間來說,地上指揮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想要準確降落,這一切還是要靠它自己。
需要注意的是,我們比美國晚的三個月並不是一直都在路上,這相差的三個月天問一號將圍繞著火星周圍收集相關的數據,兩個探測器的速度是差不多的,它們都會同時在二月份進入火星的引力場。
天問一號的降落只有四步,短短的七分鐘:氣動減速、打開降落傘、動力減速、懸停避障,這四步看似簡單的動作都需要它自己完成,還是有很大的難度。希望在明年的五月可以看到它成功降落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