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海佑希、黑木瞳、大地真央……這些在日本影視界佔有一席江山的女演員們都有一段共同的傳說——她們都曾是日本瑰寶級表演團體寶塚歌劇團的第一主演。
寶塚歌劇團於1914年誕生於日本關西的兵庫縣。要進入劇團,只有通過寶塚音樂學院,並正式畢業才有資格。換而言之,寶塚歌劇團就是科班出身並經過選拔而來的演藝界精英集團。
寶冢歌劇團的名氣越來越大,寶冢音樂學校也成為了日本演藝學校的頂點,大量日本年輕女性都想要進去就讀,想要證明自己是「鑽石原石」。
但一般情況下,寶冢音樂學校每年固定的招生名額只有40人,所以想要成功進入並不是那麼簡單,錄取率超低甚至被拿來與東京大學相比…
最近寶冢音樂學校因為大動作調整校風引發關注,學校決定廢除傳統的一對一指導制度。
說到這個制度,首先要先了解寶冢音樂學校的學制,這所學校採取2學年制,在這兩年期間,將接受嚴格訓練,包括最常規的聲樂課、樂器及樂理課程……
以及培養體態身姿基本功的芭蕾舞、日本古典舞、現代舞和交際舞等課程。
在這兩年中,1年級的學妹被稱為「預科生」,2年級的學姐被稱為「本科生」。
上面提到過一般情況下,學校每年固定招收40人,所以排除少招或退學的情況,校內的學生剛好為40名學姐,以及40名學妹。
而所謂的「一對一指導」其實就是建立在學姐學妹制上的一種紀律,是延續了上百年的學姐指導學妹的傳統。學姐有權糾正學妹的生活儀態、團體觀念、表演技術,學妹也必須服從並且服務學姐。
在這一制度下,如果學妹先進澡堂洗澡,那洗完後必須要打掃得乾乾淨淨,一根頭髮都不能留給學姐!
過橋時,上遊側要給學姐走,下遊側則是學妹走。
學妹看到電車經過必須鞠躬,因為學姐可能在車上。
遠處看到學姐就要大聲打招呼。
學妹在學姐面前只能擺出名為預科顏(予科顔)的表情。
前團員鳴海じゅん曾經曬過預科顏的照片,通過照片應該讓大家比較能夠理解所謂的預科顏是什麼……
還有學妹回答學姐的時候,基本上只有「是」和「不是」。
對於這種制度,也並不是所有學生都能接受,寶冢歌劇團的前團員彩羽真矢表示:「我當時總是問自己,為什麼我必須接受這種指導。」
東小雪:「我當時會不斷說服自己,這都是為了站上舞臺。」
近年來這種制度經常被批評和霸凌沒什麼區別,因此校方才決定廢除……
當初會建立這些傳統據說也是為了培養舞臺儀態和團體精神,如今廢除傳統後會不會有影響,估計再過個幾年就知道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