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常見心理問題及老年心理保健的方法

2020-09-29 老吳開講

今年10月10日世界精神衛生日的主題是:「健康伴老齡,安樂幸福享晚年」。隨著人口老齡化的來臨,老年人心理健康問題正日益凸顯,故社會各界均須重視和關注老年群體的心理健康。

根據民政部和國家衛計委的統計,截止2014年底,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2.12億,佔總人口的15.5%,居世界首位,其中,空巢老人超過1億人,佔老年總人口的一半,獨居老人佔總人口的10%。預計60歲以上人口到2020年、2030年、2040年和2050年將分別佔總人口的16.6%、23.3%、28%和30%。老年人隨著生理功能的減退和家庭及社會諸多因素的影響,承受著比年輕人更大的心理與生理上的雙重壓力,因而晚年後可能會出現焦慮、抑鬱、失眠等各種心理精神問題,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因而老年保健養生除注意身體保健外,更急需補充「心理營養」。

1.老年人有哪些常見心理問題與常見心理障礙、

1)老年睡眠障礙

主要表現為失眠、精神易興奮、入睡困難、易疲乏、注意力不集中等,病程可達數周數月,甚至數年,症狀可有間歇,病情容易反覆。睡眠時間減少,並常伴有睡眠淺、早醒、多夢等症狀。睡眠障礙是老年人最常見的心身疾病之一。

2)老年抑鬱症

通常表現為情緒低落或抑鬱,對生活失去興趣,日常生活沒有快樂,睡眠不佳,慢性疼痛,記憶減退,甚至持續產生死亡念頭,嚴重的甚至會導致老年人自殺。慢性軀體疾病(如心腦血管疾病、腫瘤、糖尿病等)患者常伴有抑鬱症狀。

3) 老年焦慮症

有些老年人常為一點小事而提心弔膽,緊張恐懼,坐臥不安。有的擔心某種治療或藥物的副作用,有的對身體的某些細微變化過度關注,或過分擔憂家人的安全和健康等。這類與現實處境不符的「杞人憂天」式擔憂、持續性恐懼不安、憂心忡忡,是焦慮症的核心症狀。

4) 老年疑病症

疑病症是一種老年人常見的心理疾病,患者常懷疑自己患了某種軀體疾病,或是斷定自己已經患了某種嚴重的疾病,感到十分苦惱,其煩惱的嚴重程度與患者的實際健康狀況很不相稱。他們身體本無明顯器質性疾病,或僅有一點無傷大雅的小病,但卻擔憂自己的病治不好,不斷輾轉於各處求醫問藥,做各種化驗檢查,尋找各種偏方秘方等。患有疑病症的老者性格上都有一定的缺陷,例如孤僻、內向敏感、多疑、易受暗示;疑病症的發生,與老年人既往經歷也有一定關係,比如目睹親友死於某種嚴重的疾病,醫生不恰當的言語態度、行為等。當然,疑病症有時也可能是抑鬱症的先兆,或確實潛伏著某種軀體疾病,需要全面檢查加以排除。

5) 老年精神障礙:疑人監視、疑人害,疑妻子或丈夫外遇,行為紊亂或出現各種幻覺、妄想等。

2.哪些因素會導致老年人出現心理問題

1)社會地位的變化

由於離退休後,人走茶涼,社會地位改變可帶來失落感,加上家庭糾紛、經濟拮据、老年喪偶、夫妻離異等因素刺激,可使一些老人產生種種心理變化,出現孤獨感、自卑感、喪失感、抑鬱、煩躁、絕望等不良情緒。

2)家庭與人際關係衝突

退休後老年人的主要活動場所由工作崗位轉為家庭。家庭成員之間關係對老年人會產生很大影響,如子女對老人的態度,「代溝」所引發的矛盾等,特別是幫子女帶孫輩的老年人更易出現心理問題。「隔代寵」,隔代帶孩子,老人會特別寵愛,也會特別小心,心理壓力很大。一些如孫子磕磕碰碰、不好好吃飯等小問題,在孩子父母眼裡都是小事,但爺爺奶奶會把它看成特別大的事,看到孫子沒吃好飯,都會感到自責難受。且老人對環境的適應能力隨增齡而變弱變差,因離開故鄉帶孫子,身邊缺乏老朋友,加上平時子女上班,會讓他們的心理倍感孤獨,尤其是當與老伴兩地分居時,這種孤獨感更為強烈。

3)文化程度

文化程度、思想意識、修養、道德倫理觀念、理想與信仰等,都會影響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文化程度高、對未來充滿信心、事業心強等,有利於改善心理健康狀態,推遲心理老化。

4)營養狀況

為維持人體組織與細胞的正常生理活動,老年人同樣需要充足的營養補充,如蛋白質、糖、脂肪、水、鹽類、微量元素、維生素等都是老年人必需的營養物質,尤其是神經組織及腦細胞對營養物質的需求更高。當老年人營養不足時,常會出現精神不振、乏力、記憶力減退、對外界事物不感興趣,甚至發生抑鬱及其他精神障礙

5)生理功能減退和各種疾病

隨著年齡的增加,老年人各種生理功能都有所減退,表現出一定的老化現象,皮膚彈性減退,出現老年斑、毛髮變白並減少,視力及聽力也逐漸減退,運動能力降低;腦細胞會逐漸發生萎縮並減少,導致精神活動減弱,反應遲鈍,記憶力減退,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甚至產生錯覺、幻覺等異常心理。

某些疾病會影響老年人的心理狀態,如腦動脈硬化會使腦組織供血不足,造成腦功能減退,晚期甚至會發生老年性痴呆等。再如腦梗塞等慢性疾病,常可使老年人長期臥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以致產生悲觀、孤獨等心理狀態。

3.老年期的自我心理保健與心理養生


「心理養生」將成為21世紀老年健康的主題。退休後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有助於實現防病健身、延年益壽的目標,那麼怎樣才能做到「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可從下面幾點做起。

1)活到老,學到老,勤於學習,科學用腦

退休後步入第二人生,老年人最主要的心理準備就是重新學習,豐富精神生活,延緩大腦衰老。進入老年需要更新觀念,老年完全可以有所作為,關鍵是要緊跟時代步伐,更新知識,需學習的東西很多,如老年自我保健、老年社會學、老年心理學、家政學等知識。另外,「網上的世界真精彩」,老年人還應該更新自己的電腦網路知識和專業知識,學習上網、微信等新的交往方式。

2)多參加社會活動,重新適應社會

老年人具有豐富的專業知識﹑技能和經驗,退休後可多參加社會活動,助人為樂,發揮「餘熱」。俗話說,一個好漢三個幫,人在失意或受到挫折時,最需要朋友的關照和幫助,當老年人感到鬱悶不適時,可走出家門,找自己的知心朋友談談心,一吐心中的不快。

3)多運動,多聽音樂,多閱讀

運動、音樂均有益老年心理健康。老年人在音樂裡不僅可享受到一種美的藝術,而且可陶冶情操,使自己從中獲得生活的力量和勇氣;且多閱讀幽默笑話故事,它有利於驅走煩惱,消除心理疲勞,因為笑是心理健康的潤滑劑,一笑解千愁。

4)保持樂觀寬容的心態

樂觀、寬容是心理養生的調節劑。日常生活中,吃虧、被誤解、受委屈等不如意之事,總是不可避免地發生,接納和寬容是最明智的選擇。寬容別人實際上是保護自己的首選方法,當我們苛求別人、斤斤計較時,心身均處於一種緊張應激狀態,導致心跳加快、血管收縮、血壓升高,使心理、生理進入一種惡性循環,久之甚至會誘發或加重心腦血管疾病。

5)培養各種愛好

培養棋琴書畫或養花養鳥等各種業餘愛好。老年人閒時可在陽臺上種花養草,澆澆水,以花為伴,觀其千姿百態,心曠神怡,樂在其中,這些活動均可緩解抑鬱、焦慮等不良情緒。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心理衛生中心 楊放如)

相關焦點

  • 老年常見心理障礙的預防和調試
    今天下午,鄭州市九院心理治療師趙靜做客鄭州新聞廣播《尋醫問藥幫您辦》節目普及疏導老年常見的心裡障礙常識中國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數量最多的國家,截至2019年年底,中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超過2.5億。老年常見的心理障礙識別:常見的老年心理障礙有:失眠、抑鬱、焦慮、軀體化障礙
  • 老年人心理健康——我國老年人群體面臨的一大重要問題
    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我國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約2.5億,佔我國總人口的17.9%。隨著老年化程度的逐漸加深,我國老年人心理健康問題日漸凸顯,解決老年人心理問題,成為全社會所不得不面對的議題。據調查表明,城市老年人心理健康率為30.3%,農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率僅為26.8%。
  • 重陽敬老日,WHO倡導關注老年人心理健康
    這一年齡組出現的最常見神經精神障礙為痴呆症和抑鬱症。焦慮症會影響到3.8%的老年人口,物質使用問題會影響到約1%的人,約有四分之一因自我傷害而造成的死亡屬於60歲或者60歲以上的人員。老年人中的物質濫用問題往往會遭到忽視或者出現誤診。
  • 關愛老年心理,關注老年抑鬱
    隨著社會逐漸老齡化,老年心理健康愈發受到廣泛關注。其中,老年抑鬱障礙是老年人最常見的精神心理障礙,嚴重影響老年身心健康及生活質量。據統計,老年抑鬱障礙患病率約為5%-15%。老年抑鬱發作的臨床症狀常不太典型,與青壯年期患者存在一些差別,認知功能損害和軀體不適的主訴較為多見,情緒症狀常被其它主訴掩蓋。同時,老年抑鬱障礙還存在著自殺風險高、社會心理因素多、人格缺陷/人格改變問題突出、軀體合併症和合併用藥多等特點。老年期抑鬱障礙,及早發現、規範治療,是有治癒可能的,但復發率較高。
  • 青少年、女性、老年人……更需要關注並預防心理問題
    三類人更需要關注並預防心理問題2019年《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提出了健康中國建設的具體目標和明確任務,指出「加強心理健康促進,有助於改善公眾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公眾幸福感」。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受到國家、社會的重視。然而,大多數人始終不把精神心理問題當成嚴重的事,尤其是以下三類人,平時不注意加強對心理問題的關注,很可能深受其害。青少年。青少年時期是一個人從幼稚走向成熟、從家庭邁進社會的過渡期。在身體、自我意識和人格迅速發展的同時,青少年面臨多種危機,容易出現各種心理、情緒和行為問題。
  • 關愛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抓住老年心理養生五字訣
    齊魯網8月19日訊(記者 劉曉磊 通訊員 齊文博)近年來,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的身體健康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告,中國人均壽命已達到了75歲,高於世界平均水平的71歲。良好的身體狀態除了需要身體各個機能器官的健康外,也需要心理的健康。
  • 音樂理療妙緩老年心理 新概念有效預防老年痴呆
    生活在都市裡的老年人由於長期缺乏與人溝通,易產生孤獨、自尊感不強和老而無用的感覺;也有些老人將自己的利益看得太重,影響了身體健康與家庭和睦。長此以往,就形成了心理疾病,進而造成老年痴呆。有心理問題的老年人時常會表現出健忘、失眠、心情焦慮等症狀,並影響到日常行為,而這在旁人眼中就常常以為是「老糊塗」了。
  • 健康科普堂 | 如何呵護老年人心理健康?
    影響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因素一般有離退休、喪偶、家庭矛盾、經濟問題、天災人禍等。有資料顯示57%的老年人對生活失去興趣,52%的老年人有孤獨感,45%有憂鬱感,40%有衰老感,55%有性格上的改變。有些老年人退休後百無聊賴,子女也成家立業,還有老伴和朋友相繼離世,「空巢期」的悽涼和人生遲暮的悲涼感很容易引發老年人的孤獨、苦悶和寂寞,覺得自己「老來無用」的心理導致老人小孩般的舉止變化。
  • 社區老年人心理安撫室設備「銘心心理」
    社區老師的心理健康發展成為了社區所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社區老年人心理安撫室的建設為積極應對老年心理健康問題及需求,提升基層老年心理健康服務能力,有效維護和促進老年心理健康。使用標準化的老年人安撫設備進行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輔導。
  • 關注老年人心理健康
    全世界人口快速老齡化問題已日趨加重,而我國老年人口佔世界老年人口的 1/5,預計到2050年,超過60歲的人數將從9億增加到20億。根據2016年1月22日人社部新聞發布的統計數據,中國已經逐漸進入老齡化社會,截止2014年,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到2.1億,佔總人口的比例15.5%,2.1億的人裡有將近4000萬人是失能、半失能的老人。有關部門預測,到2035年我國老年人口將達到4億人,失能、半失能的老人數量會進一步增多。關注老年人群的健康狀況已是一項社會及國家需要面對的問題。
  • 鯉城首個「老年心理衛生服務點」揭牌
    老年人心理諮詢室臺海網10月20日訊 據泉州網報導 日前,鯉城首個「老年心理衛生服務點」,在開元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揭牌成立。今後,心理諮詢室將會有一名心理主治醫師和一名心理健康助理員常駐,每周一到周六上午8:00-12:00對外開放,為老年人提供心理諮詢初篩服務;每周五下午,泉州市第三醫院將派出專業心理治療師,對初篩老年人進行評估,對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心理輔導、情緒疏解、悲傷撫慰等服務,必要時進行進一步的治療。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日趨加快,老年健康服務特別是老年人心理健康需求不斷提升。
  • 淺談如何做好老年人的心理護理
    若老年人常出現焦慮抑鬱,有的還會帶來嚴重的心理疾患。部分老年人會因喪偶等形成角色壓力,影響身心健康。空巢老人因為子女成家立業等原因而單獨生活,也出現了越來越多不容忽視的心理問題。二、提高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途徑1、 識老、服老、不怕老。對於衰老和死亡的恐懼會使老年人產生負面情緒,影響身心健康。
  • 父母的心理健康問題您了解多少?原來心理不健康還有這些影響
    人到老年,生理功能開始衰退,會出現視力、聽力下降,記憶力減退,行動遲緩等變化。這些生理變化往往導致老人焦慮不安,精神不振,生活興趣低下,使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大大下降。嚴重的還會影響身體的健康。那我們該從發哪幾個方面正確的認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問題呢?今天小樂就帶來了針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認識和調適方法。快來看吧!
  • 關注老年人心理健康:開展心理健康評估 增加心理諮詢服務
    來源:人民日報原標題:舒心暢懷,讓養老無憂(民生視線)2020年12月5日,浙江省金華市孝行助老公益服務中心志願者為40多名老年人免費提供暖心服務。人民視覺據民政部預測,「十四五」期間,全國老年人口將突破3億。我國老齡化進程與城鎮化、家庭小型化和空巢化幾乎同步,流動老人和留守老年人數量不斷增加。
  • 想要理解老年人的心理和行為,先從這堂老年心理學課開始吧
    老年心理2020.08.23 杭州各位好,我是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部老年心理實驗室的彭華茂,我做的是老年心理學研究。一直以來關注兒童青少年的研究很多,關注老年人的研究相對要少。而且社會似乎在把老年期的界限往前推。
  • 深度乾貨 | 如何照護老年人心理需求?
    深度乾貨 | 如何照護老年人心理需求? 系齡人邀請到了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部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常務理事王大華博士為我們講解「如何照護老年人心理需求」。王博士根據她對老年人心理需求的多年研究經驗,從老年人一般心理特點,影響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因素和積極老齡化思想的啟示幾個方面,為我們全方位的介紹了老年人當前的需求,如何通過樹立積極老齡化思想扭轉老年人的負面心理,從而達到實現老年人精神健康的目的,以及我們該從哪些方面入手提高老年服務質量。
  • 商丘市文化街道辦事處開展老年心理關愛活動
    映象網訊(記者 尚海東 通訊員 梁潔 孟傑)為促進老年人心理健康,提升老年人生活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12月15日,商丘市文化街道辦事處在商都社區開展老年心理關愛活動,通過座談等方式為社區老年人現場答疑,宣傳老年人心理健康知識,為老年人進行健康體檢,並為現場老年人贈送了禮品。
  • 老年人怎樣保持心理健康?
    老年心理,是一個即將爆發的嚴重問題。很多人進入老年退休後,心理問題開始滋生。 首先,認知退化,也就是大腦開始模糊,記憶差了。其次,無聊、心理空虛。 最後,生的目標。這幾個問題,帶來了很多負面習慣。那麼怎樣幫助老年人保持心理健康呢?1、更新對老的看法人老不僅是生理變化,心理也會隨之改變。老年人要想保持心理健康,需要正確認識衰老的問題,同時,應保持積極的心態,建立自主、自強、自信的觀念,主動參與興趣活動,不要覺得老了就一無是處。
  • 年輕人想要理解老年人的心理和行為,可以從這堂老年心理學課開始
    ,還伴隨著一些更普遍的問題,就是我們怎麼樣去理解老年人,怎麼樣和他們相處,怎麼樣去解決相處過程當中出現的矛盾衝突。這些現象……我們可以看到裡頭絕大部分都是負面信息。為什麼老年群體會出現這樣的現象我們一會再談,我想先談談我從自己的研究當中獲得的對老年人的認識。我做老年心理學研究已經十幾年了,最開始研究老年人認知功能的衰退和背後的心理機制,也做老年人認知功能干預研究。
  • 老年綜合評估科學界定老年人生活能力
    據北京老年醫院老年病臨床與康復研究所副主任醫師金哲介紹,老年綜合評估是多維度跨學科的輔助診斷方式,是一種「以人為中心」的診療模式,通過確定老年人在醫學、精神心理、社會行為、環境及其功能狀態方面所具有的能力和存在的問題,進而為老年人制訂一個綜合協調的、短期或長期的診療、康復和照護計劃。比如通過智能評估,可以早期發現輕度認知功能障礙;通過幹預,可以防止和延緩老年期痴呆的發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