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霓裳
成人的世界與孩子的世界有著很大的不同,包括心智模式,思維與行為方式等,都有著很大的差異。
許多成人(父母)在與孩子想法或做法不同時,總是會第一時間懷疑孩子,並維護自己的唯一正確。
既然我是唯一正確的,那與我不同想法或做法的孩子就是錯誤的。
這種理念,是許多大人心中是根深蒂固的,並成為了一種本能反應。
學會信任孩子,是大人的一門必修課
在《親愛的小課桌》第三期中,有這樣的細節:
陳宥維在輔導王恩澤寫作業時發現他在悄悄對答案,立刻制止。但王恩澤告訴他&34;這段自己沒學過。
陳宥維不相信。他覺得,老師怎麼可能布置沒有學過的作業呢?
在王恩澤再三保證&34;,甚至說出&34;的情況下,陳宥維依然選擇了用錄音、打電話向媽媽求證等方式來處理。
當然,從陳宥維的角度來說,這麼做是一種對孩子負責的表現。他的做法其實也是沒有什麼問題的,他並不知道自己無意中傷害了孩子。
當王恩澤媽媽在電話中也說&34;時,王恩澤委屈的淚水已在眼眶打轉。
他強忍著眼淚對陳宥維說:&34;,並在低頭拿書本時偷偷擦掉了眼淚。
最後,陳宥維在課本上怎麼也沒有找到這首詩,才知道是自己冤枉了他。
其實,陳宥維平時在輔導孩子寫作業方面表現得非常優秀,他既有耐心,又有著自己獨到的輔導方法,很受孩子們的喜愛。
王恩澤的內心也是非常喜歡和信賴陳宥維的,可正是這個自己喜歡和信賴的人,一遍又一遍地懷疑自己,令他心中十分委屈與難過。
孩子渴望得到大人的信任與認可
陳宥維的這種無意識的反應,幾乎是我們每個大人在孩子面前都會發生的。
我們在孩子面前總有一種強大的自信:&34;
但這往往只是我們自己的感覺,而不是事實。正因為如此,我們才更需要警覺。
孩子對大人的不信任與自己受冤枉之事是非常敏感的,他們很容易陷入情緒中難以自拔。
比起事情本身(這首詩到底有沒有學過),孩子更在意的是,大人對自己的態度與看法:&34;
可惜的是,許多大人往往只關注事情本身,只關注問題的確認和如何解決問題。
如果孩子的感覺和思想,以及他們自己所說的與所做的,經常被家長忽略與否定,他們會懷疑自己的感覺,進而懷疑自己整個人存在的意義。
有句話叫做&34;,就是這樣的一種體驗。
幾乎每個孩子都有過被冤枉的經歷,無論自己如何分辯與解釋都無濟於事。因為,大人一旦認定了自己的想法,是很固執的,最終孩子只能&34;。
我女兒小時候也曾因為我的這種自信而受到過委屈,甚至有的事情過了許久都難以釋懷。直到她長大後告訴了我,我才知道她當時受到的傷害。
不少人回憶起小時候被冤枉的經歷,依然記憶猶新。那種傷害,有時的確是十分深刻的,甚至成為他們一輩子的陰影。
有些人長大後,一旦遇到被人懷疑和冤枉的狀況,便會痛苦不已或暴跳如雷,這就是童年的創傷在發作。
因此,教育專家張敏建議:
在無法判斷對錯的情況下,一定要相信孩子。如果事後發現孩子是錯的,那時再來糾正也不遲。
在孩子面前少一點&34;
在孩子面前的迷之自信,讓不少大人在孩子不願&34;的情況下,總是會鍥而不捨地為自己的&34;求證,不達目的不罷休。
就像陳宥維在王恩澤面前表現的那樣。
當我們發現自己冤枉了孩子,要及時向孩子道歉。
陳宥維這一點就做得非常好。當他發現是課本上確實沒有相關內容時,立即向王恩澤道歉。看得出他的內心是很愧疚的,他一再地說:對不起,我錯了!
這既是把孩子放在了與自己平等的位置上,同時也體現出他對孩子的尊重、肯定與看見。
及時向孩子道歉,也是減少孩子受傷害的最有效途徑。
收到道歉後,王恩澤心中的委屈頓時煙消雲散。他立即變得輕鬆起來。
甚至,王恩澤還主動關心起陳宥維的感受,反過來安慰他,並為他找臺階下。
孩子是多麼可愛與容易滿足。他們總是比大人要寬容得多,他們總是更容易原諒家長。
學會信任孩子,不僅能夠有效地減少許多不必要的傷害,還能讓一個孩子變得更加自律、自覺。
因為,信任孩子相當於在告訴孩子&34;,而孩子是很容易受到暗示的。同時,相信孩子其實就是在確認孩子的感覺,從而讓孩子內心更有力量,能夠為自己的行為與感覺負責。
不做永遠正確的家長,孩子會更加欣賞你
一些家長在孩子面前總是永遠正確,一副&34;的模樣。他們把權威和面子看得比什麼都重要,即便發現自己錯了,也很難認錯。
這些父母會覺得,向孩子認錯是一件很沒面子的事。他們認為這樣做降低了自己的權威,甚至覺得孩子會因此看輕自己或&34;。
實際上,父母勇於向孩子認錯,只會讓自己更加令人欣賞與信服。
家庭教育專家張勤去各個學校做講座時,總會問孩子這樣一個問題:爸爸媽媽在什麼時候最受歡迎?
在得到許多孩子的回答後,他總結了比較核心的兩條:
第一條,當爸爸媽媽把他們也變成孩子的時候,最受歡迎。
第二條,當爸爸媽媽向我們承認錯誤時,最受歡迎。
這兩條,其實也是父母與孩子平等溝通的重要體現。
父母向孩子認錯,不僅不會降低威信,反而會讓孩子更加敬佩和喜歡他們。在為孩子樹立了良好的學習榜樣的同時,也讓親子溝通變得更加有效,親子感情因此變得更加溫馨和諧。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