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朋友說《親愛的小課桌》很好看,讓我去追。看了下豆瓣評分7.8,好奇心驅使下,我看了一集。太好看了,趕緊把剩下的兩集都給追了。記得已經好久沒有追這種親子綜藝了,一個是時間不允許,再一個是對這種類型的綜藝節目確實不感冒。
一下看完三集,感觸真的是太多了。這個節目讓我們看到了當下很多家庭的教育觀念,以及小孩子身上折射出來的家庭教育模樣。其中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一個暑假做376張試卷的徐敬凱和才藝多,情商高的王恩澤。
徐敬凱的媽媽是典型的「虎媽」類型,節目一開始她就拋出「沒有快樂童年」的教育理念,這句話直接把嘉賓王櫟鑫震驚了。剛開始時我還天真的以為她這樣說是為了節目效果,當看到節目後期時,覺得非也,她應該本身就是這麼嚴厲。說實話真的是挺心疼徐敬凱的,每天要完成學校布置的作業外,還要完成媽媽的作業。
當所有人都覺得這個媽媽過於嚴厲可憐孩子時,他的媽媽卻在一邊露出了迷之自信的微笑。可能她認為自己教育的孩子很成功。她說孩子對她說:「我喜歡做作業,我喜歡做這些卷子。」其實她忽略了,孩子內心真正的想法。她有沒有有想過,孩子講出這些話,是因為他真的喜歡,還是因為他說這些他的媽媽會開心?過於懂事的小孩,讓人看了都是分外的心疼 。小孩愛玩愛鬧才是性使然。
節目後面我們看到了,在歡迎儀式上,大家非常踴躍的表演節目。而只有徐敬凱不願意自我介紹,更不願意表演節目。明明他很喜歡街舞啊,可是在小夥伴們都鼓勵他的時候,他都不願意表演。這樣看來,他不僅僅是有一點點敏感,而是有一些內向和自卑的。
這種重壓之下的孩子,往往會因為家長的意願,而讓他慢慢忘了自己原本喜歡的東西。當他和媽媽說:我喜歡街舞、喜歡畫畫時。媽媽會說,你現在最重要的是學習。慢慢的他喜歡的就變成了:我喜歡做作業,我喜歡做卷子。
對於這種教育方式,有一部分人感到氣憤,當然了,也有一部分家長表示理解。因為中國現在大多的家長都有一種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觀念。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是各種培訓班、特長班報了個遍。總是怕自己的孩子在教育上慢了別人家孩子一步。
徐敬凱也說,在學校有一個同學和也比成績,所以他要更用功做卷子。都說人生是一場永無止境的比賽,當你成了班級第一,你又想成為年級第一,全校第一,全國第一。這種犧牲本該快樂玩耍時間,換來的名次,真的有那麼重要麼?
王櫟鑫的一句:「可是有時候小徐這一輩子過的比徐總快樂。」這話真的講到我心坎上了。人這一輩子不就是過的快樂就好,何必在意人家叫你是徐總還是小徐呢?
相比徐敬凱的敏感和小自卑,王恩澤就顯得活潑開朗多了。王恩澤其實有點小「高冷」,和熟悉的人喜歡掏心掏肺,講這講那,和不熟悉的人則稍顯高冷一點。給小編印象很深刻的有一件事,就是他在做作業時,因為「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這個沒有學過,所以填不出來。但是媽媽以為他已經學過了,這樣陳宥維誤會了,以為他在說謊。當時王恩澤顯得十分委屈。當和老師確認了,真的沒有學過時,他才長舒一口氣。場面一度非常尷尬,他說:「快說不好意思吧。」面對自責的陳宥維,王恩澤還反過來安慰他。不得不說,王恩澤的性格真的超級好,在對方犯錯的時候,還懂得給對方臺階下。
其實這個時候陳宥維做得也是非常的好,他立馬道歉說:「我錯了,真的。」大人在面對自己犯錯了時,及時和孩子道歉。其實小孩比大人更容易原諒別人。他在的意的大人對這個事情的態度,而不是事情本身是怎樣的。
大家也幽默地總結出觀點:學會說對不起,是大人不要制度的一堂課。
其實三集下來,總體還是很喜歡這個節目的,會一直追下去。當然了節目裡的的其他嘉賓和小朋友我也很喜歡。特別是主持人傅首爾在節目裡表現得特別好,把整個節目的節奏把握地很好,而且還能輸出正確的育兒觀。還有葉一茜,她在開頭的時候說:中國式的媽媽更在意的是學習成績,我更在意的是孩子性格的培養,面對挫折的一個情緒自我調節的能力。作為一個孩子的媽媽,我特別認同她的觀點。
可說這個節目是很客觀的反應了大環境下家長們在親子教育這塊暴露出來的某些問題,同時呢,也有很多正能量的親子教育觀點輸出,個人認為是親子教育的正確打開方式了。
期待新一期節目能快點更新,你們更喜歡《親愛的小課桌》麼?你家小孩子放學了也是送晚託班的麼?歡迎評論區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