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學者重新發現城市

2021-01-10 中國社會科學網
人類學者重新發現城市

2016年04月06日 10:37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馬丹丹

字號

關鍵詞:田野;文明;寫作;學者;文學;莫傑託;日記;感官;調查;體驗

內容摘要:多數學者從認識論的角度和文明的角度推崇城市,但在人類學者看來,他們沒有調動感官等綜合的物質基礎與文學體驗。馬林諾夫斯基則有大量的自由時間安排自己的田野計劃,且很多是即時的、隨性的,結束田野調查、寫完工作日記後,他還可讀一讀小說,或去酒吧、教堂找同胞聊天。而城市田野研究者,幾乎不需要用文明人的生活方式來補充原始社會田野調查給自己帶來的枯燥和冗長,他(她)只是從城市的一個角落退回到同一城市的另一角落,這樣的「落差」,又怎麼會產生知識分子的精神放逐與精神分裂?與此相似,城市田野研究者寫作田野日記,只是一個體察都市文明和餐桌禮儀的過程。田野日記即寫作或許人類學研究者很少將田野日記當作寫作,但當田野日記成為寫作時,一切都發生了改變。

關鍵詞:田野;文明;寫作;學者;文學;莫傑託;日記;感官;調查;體驗

作者簡介:

  多數學者從認識論的角度和文明的角度推崇城市,但在人類學者看來,他們沒有調動感官等綜合的物質基礎與文學體驗。因此,在他們筆下,城市文明仍舊是一堆象徵符號,書寫也是蒼白的。與他們不同,人類學者對城市文明愛恨交織。正是這種矛盾的存在抑制住理論建構的衝動,只等白描的文學經驗成熟,理論便呼之欲出。

  逆向旅行:城市田野的特點

  研究者在理論討論中做了大量文獻工作,但這些工作和實際的田野調查有一定的距離。把自己扔到田野裡,從零開始,從一個新的名字開始,這種轉換實際上會影響到研究者的日常生活。隨著積累和自我規訓的強化,研究者的生活正在發生變化,有些變化甚至自己都沒有意識到。

  從城市的田野回歸後的檢討和寫作是非常有意味的。因為,馬林諾夫斯基也曾經歷相似的矛盾和精神的放逐。城市田野研究者和馬林諾夫斯基的處境在本質上是一致的,但又有所差異。誰能想到,人類學者開始在文明社會的空間,在城市的中心位置,通過餐飲消費來了解階層文化、了解人和自我。研究者白天上班,晚上回家;馬林諾夫斯基則有大量的自由時間安排自己的田野計劃,且很多是即時的、隨性的,結束田野調查、寫完工作日記後,他還可讀一讀小說,或去酒吧、教堂找同胞聊天。而城市田野研究者,幾乎不需要用文明人的生活方式來補充原始社會田野調查給自己帶來的枯燥和冗長,他(她)只是從城市的一個角落退回到同一城市的另一角落,這樣的「落差」,又怎麼會產生知識分子的精神放逐與精神分裂?與此相似,城市田野研究者寫作田野日記,只是一個體察都市文明和餐桌禮儀的過程。和人類學「離我遠去」的古典精神相比較,幾乎是一個「逆向旅行」。

  福柯從瘋癲的本體提出了對人的價值和現代文明的質疑。這一書寫傳統,在人類學的田野調查中,同樣引發了不可想像的「逆反」。這幾乎是野蠻的人類學者(野蠻人),在中產階級的文化消費空間學習文明和禮儀,壓抑、磨礪一切有可能縱容自己反抗文明和制度的野蠻人的那一顆「返璞歸真」的心。這對於習慣了鄉村田野調查的研究者而言,無疑是痛苦的。人類學者的城市化是一個未完成的狀態。鄉村的人類學田野成為人類學的固有傳統;雖然也有學者質疑、批評鄉村人類學認識論的自足性。

 

相關焦點

  • 考古發現!那些淹沒於水下的古代城市遺蹟,你想看的都在這裡!
    不過,在2000年的時候,這裡同樣是被探險家弗朗克·戈迪奧所領導的水下探險隊重新發現,當時戈迪奧向《每日電訊報》透露了他的團隊對於這裡的考古發現,據說當時很多的貿易往來都要經過這座城市,此外,這裡還擁有一座神廟,每個法老都必須去參拜,才能從至高無上的阿蒙神那裡獲得他們作為萬能君主的權力。
  • 中外學者聚談人類航海的維度與面向:航海如何改變世界歷史?
    2019年7月25-26日,「廣域萬象:人類航海的維度與面向」國際學術研討會在上海交通大學舉行。本次會議由中國航海博物館、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中國航海學會航海歷史與文化研究專業委員會、中國博物館協會航海博物館專業委員會聯合主辦,共有來自中國、美國、英國、日本等多個國家的近60位專家學者與會。
  • 為什麼學者們對「失去的弗裡達·卡洛傑作」的重新發現持懷疑態度
    這位著名的墨西哥藝術家曾經在家中掛過這幅巨大的油畫,但在1955年的波蘭畫展上展出後,它失蹤了--從那以後,它就一直沒有被調查人員發現。今年6月,一位相對鮮為人知的藝術品交易商克裡斯提安·洛佩斯·馬爾克斯宣布,他發現了這幅失傳已久的畫作,並將在匿名所有者的要求下出售。他對媒體說,這幅油畫目前存放在倫敦一個高度安全的金庫中。未透露姓名的專家估計其價值約為4,500萬美元。
  • 全國各地專家學者聚焦「城市與文化」話題 新時期城市傳播與文化...
    大運河畔,拱宸橋邊,眾多學者在美麗的杭州探討城市與文化的話題。  本次研討會以「城市傳播與文化振興」為主題,全國各地的學者們從多角度深入探討大眾傳播與城市發展和文化振興之間的互動關係,以推進城市建設進程中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協調發展、共同繁榮。
  • 澎湃:胡煥庸線上的中國:重新發現地理
    我於是想到,因為我們並非專業學者,但又有些對世界的關切,那麼,我們所做出來的這個系列,由於帶著某些粗淺眼光,反而回到了胡煥庸先生接受教育的那個時期,能用一種綜合的態度來看待地理。那麼重新來看,胡煥庸線到底是一條什麼樣的線呢?我初步想到這麼幾點。它算是一條能源之線。我們的文章中,選擇大同來談地下有煤、地上有光的轉型。
  • 以色列學者稱考古發現人類起源中東(圖)
    戈福爾教授拿著一顆此次發現的牙齒化石點擊查看更多新聞圖片據英國《每日郵報》12月27日報導,以色列考古學家近日在該國一個洞穴中發現了距今約40萬年的數顆現代人的牙齒化石和其他遺蹟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此類遺蹟,因此可能徹底推翻現代人起源於非洲的進化史理論,對人類史和考古學都有十分重大的意義。牙齒化石距今約40萬年特拉維夫大學的阿維戈福爾教授和拉恩巴爾卡伊博士在以色列中部格什姆山洞中發現了這些牙齒化石。該洞穴於2000年被發現,此後便一直是考古學家們研究的重點。
  • 重新發現馬丁·路德——為尋找一位「失蹤者」而翻譯和研究
    馬丁·路德在人工智慧的挑戰下,世界快速進入後現代的不可知性之際,人類日益提增能力地走向「全能」與永遠難以接近「全善」的矛盾,將會把人類帶入滅亡還是不朽?這是新時代的核心問題。展望未來之前,必須追溯過去特別是近五百年來的思想發展史。我們會發現一個奇特的現象:曾經開闢了現代性的馬丁·路德失蹤了。
  • -人類成為自己文明的清除對象,城市不再屬於人類
    的背景發生在時間無法判明的超未來,當高度文明來臨以後,人類所遭受的尷尬處境,由原本的主宰者墮落成了被文明清除的對象。因為「感染」的原因,使得人類喪失了連接網絡球的權利。從而被城市中的「監視守衛」視為「非法居住者」,於是我們就看到了動畫中人類就像害蟲一樣成了被消滅清理的對象。而忘卻了曾經的繁榮的人們,只能在城市廢墟中求生。
  • 張京祥、陳斌開、陳雲松、鄭思齊四位學者榮獲首屆中國城市百人...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6月2日訊 青年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正在進行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城鎮化進程的中國城市研究及其發展寄希望於眾多青年學者的不懈努力,中國城市百人論壇發展也有賴於青年學者的積極參與。
  • 《科學》:我國學者發現細菌感染致病新機制
  • 學者:儒家思想蘊含豐厚的人類共同倫理
    學者:儒家思想蘊含豐厚的人類共同倫理 2014-05-22 21:41:01」的圓桌對話,參與對話的多位專家、學者認為,儒家思想中蘊含著豐厚的人類共同倫理。
  • 因為人類而滅絕的五個珍貴物種,圖三在中國滅絕後如今被重新發現
    直到2011年人們才在當地重新發現一隻幼崽。高加索野牛,美洲大陸上特有的野牛種類,由於中世紀人類活動等因素,導致當地大量的原始森林被砍伐,失去了生存家園的野牛開始逐漸消失,但令它們走向滅絕的還是人類對它的利器。
  • 科學家猜測未來生活:人類將住在「海底氣泡城市」
    水底氣泡城市構想圖  據香港《東方日報》2月15日報導,現在有很多科學家在探究星際移居的可能,最近一份由英國多位專家撰寫的報告猜測認為,人類在100年後可製造出「水底氣泡城市」,不僅如此,到時候城市中多項建築將會以3D列印技術建造,甚至連食物也是列印而成。
  • 專家學者齊聚四川外國語大學 共話「百年歷史與城市傳播」
    12月12日,中國新聞史學會博物館與史志傳播研究委員會2020年年會暨「百年歷史與城市傳播」高峰論壇在四川外國語大學舉行,來自委員會各成員單位以及國內其他高校的百餘位專家學者圍繞「百年歷史與城市傳播」主題,展開多維度的學術交流,為新時期的歷史學研究貢獻智慧。本次論壇共分為開幕式、主題發言與分論壇三個部分,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
  • 澎湖海域發現臺灣地區最古老人類化石(圖)
    圖片來源:臺灣自然科學博物館/提供    華夏經緯網1月27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古生物研究有重大發現,臺、日、澳學者在澎湖水道海域發現具有直立人特徵的澎湖原人(Penghu 1)下顎骨化石,距今約45萬至19萬年,是臺灣地區目前發現最古老的人類化石,2月將在臺中自然科學博物館陽光過道展出。
  • 人類骨骼考古專業委員會青年學者研討會在鄭州大學召開
    為了加強人類骨骼考古青年學者的聯繫,推進青年學者之間的交流與合作,為即將召開的人類骨骼考古專業委員會年會出謀劃策,2018年7月23日,在鄭州大學新校區體質人類學實驗室召開了
  • 人類「消失」2個月,城市安靜了,動物的世界卻沸騰了!
    結果很多人發現:這段時間,由於人類按下「暫停鍵」;城市雖然安靜了,但動物的世界卻沸騰了。武漢的小動物撒起了歡兒,其它城市的也積極響應!2月25日,四川雅安的一位網友驅車經過315國道時,突然發現了一隻野生大熊貓。沒有了往日的喧囂,大熊貓顯得十分悠哉,慢悠悠地尋找著回家的路。
  • 從城市管理到兩性關係 疫情後人類將如何自處
    ★正如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發生的世界變革,等新冠疫情過去之後,我們可能會發現在全球範圍內,政府與社會、各國政府之間的互動方式將發生深刻轉變。 ★當全社會需要通過迅速高效地追蹤一些公民的行動軌跡來應對突發疫情時,這個社會又該如何構建信任呢?
  • 人類壽命是否存在極限?加拿大學者:真的很難說
    6月30日電2016年《自然》雜誌上發表的一項研究稱,人類的壽命極限約為115歲。然而,一項新的研究對這一說法提出了挑戰。據俄羅斯衛星網6月30日報導,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的研究人員表示,人類的壽命可能沒有極限。
  • 學者:人類演化會面臨末日嗎?
    人類社會由想像構建出來階級制度和歧視,沒有任何一個大型人類社會能夠真正免除不公和歧視。一次又一次,人類要讓社會有秩序的方法,就是將成員分成各種想像出來的階級,像是上等人、平民和奴隸;白人和黑人;婆羅門和首陀羅;又或是富人和窮人。2.從純粹科學角度來看,人類的生命本來就沒有意義。人類只是在沒有特定目標的演化過程中盲目產生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