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論語》學成語,成績品格一起抓!

2021-02-22 曉周刊

曉曉說:

 

· 2019年中小學生教材改革,古詩文的分量大大增加!小學古詩文數量增加87%,初中增加51%。

 

· 對家長來說,古詩文也許等同於成績和升學;對孩子而言,古詩文更意味著修養和境界。

 

· 改革後,小學一年級就出現了背誦《論語》的選段。不僅如此,2019年的高考卷中,也出現了與《論語》相關的題目,所佔分值不低。

 

· 學好古詩文,從讀《論語》開始,從用【打卡】開始。關注「點亮好習慣」公眾號,更多適合孩子的實用打卡內容,每周持續更新中!

 

|本文共1600字,閱讀約需3分鐘|

 

美學家朱光潛:「無論從思想或是從藝術的觀點看,《論語》都是一部絕妙的書,可以終身咀嚼,學用不盡。」

 

思想家章太炎:「讀《三字經》不如讀《百家姓》,讀《百家姓》不如讀諸子百家,讀諸子百家不如讀《論語》。」

 

北宋政治家趙普:「《論語》二十篇,吾以一半佐太祖定天下。」

 

兩千年來,《論語》作為儒家的最重要經典,不斷地被運用於後世,大到治理國家,小到自我修養。

 

孩子的小學階段,是學習經典的關鍵時期,而《論語》在這方面就像個寶庫一樣,好處多多。

 

  學經典成語  

 

我們平時誇人,可能會說這個人很文氣。

 

孔子卻這樣說:「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這就是成語「文質彬彬」的出處。說一個人的外在形象和內在修養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這是一句很高的評價,因為「然後就君子了」。

 

想像一下,如果孩子讀了《論語》之後,見到一個人,如果對方有儒雅的君子之風,孩子誇他一句——文質彬彬,這是一種何等的才情呀!

 

現在我們常用的成語,有接近200個出自《論語》,比如說「三思而行」、「言而有信」、「半途而廢」等等。

 

所以,當你讓孩子學習論語的同時,就等於又額外收穫了200個經典成語,一舉兩得。

 

  悟人生道理  

 

請各位家長回憶一下:

 

你剛上小學的時候,第一次讀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當時的感覺,是不是覺得這一定是繞口令。

 

後來長大,突然有一天頓悟了「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背後蘊含的深刻道理。

 

再比如:「御人以口給,屢憎於人。」——不要總是跟人爭口舌。

 

這不就是讀《論語》的收穫嗎?

一句話,第一次讀跟第十次讀,感覺不一樣;現在讀跟十年後讀,又不一樣。

 

馬雲在一次採訪中也說,《論語》他可能要讀十年,翻來覆去地讀。

可見《論語》需要一生去學習。

 

孩子從現在學習《論語》,其中朗朗上口的金句,往往能成為他受用一生的座右銘。

 

讓他在逆境時不懈努力,在順境時謙虛穩重,擁有淡定從容的生活態度和修身自強的品格。

 

就像作家餘秋雨所說,美德的最高文本,是孔子的《論語》。

  

 《論語》打卡,讓堅持變得簡單  

 

孩子讀古詩文,只有理解和體會之後才能讀得好,所以讀得好,大概率能說明學得不會太差。

 

可家長檢查默寫還比較容易,檢查孩子誦讀就要費力一些了。

 

這時候,打卡功能就派上用場了——

對孩子和家長的負擔都不大,卻又是一種鞭策。

 

語文學不好,很大程度因為讀書少。可讓孩子沉下心讀書,一般來說挺難的。

 

用打卡把一本書分成幾十天來讀,每天讀幾頁,再輔以一些獎勵,養成習慣就變得容易了很多。

 

而且不光口頭上,孩子寫作文也能恰到好處地引用。

 

說了這麼多,我們的打卡,有什麼特別之處呢?

 

1、科學拆解,輕鬆學習

 

與其說《論語》是一部書,倒不如說是一本金句合集。

它幾乎每一章都短小精悍,很多都是十幾二十個字。

 

《論語》一共20篇492章,可以粗略地理解成492金句。

 

我們會進行分類、整理、誦讀、抄寫、講解。

 

2、引入故事,激發興趣

 

同時,也會把《論語》中涉及當時社會、當時人的句子整理出來。

原來:

孔子不是遙不可及的聖人;

他的弟子跟班裡同學其實差不多;

孩子對孔子多一點了解。比如,他老人家並不姓孔。

 

對孩子來說,打卡是養成好習慣的有效方式。

 

短期來看,孩子不僅能收穫豐富的知識,而且成就感滿滿;長期來看,打卡更是激發孩子學習興趣的最佳利器。

 

對家長來說,身負養家餬口重任,平日的工作已疲憊不堪,回家還要陪讀孩子,一刻不得閒。

 

而打卡,能讓孩子自發養成好習慣,替父母減負,讓家庭教育省事、省心。

 

如此有意義的事情,我們堅持公益免費,也希望更多的家長和孩子可以參與其中,讓孩子受益一生。

  

相信只要堅持《論語》打卡,在一段時間之後,無論是成績還是品格,都會有提升。

更多的內容,我們以後會發布在「點亮好習慣」公眾號上。

微信關注【點亮好習慣】公眾號

↓↓↓

點擊菜單欄【打卡】

就可參與打卡~

 

本期執行編輯:T&T

註:轉載需授權

聯繫方式:xiaozhoukan@xiaoheiban.cn

(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果覺得此文有幫助

就轉發給您的朋友吧

 

相關焦點

  • 和孩子一起品讀出自《論語》的30個成語典故,體會傳承千年的智慧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是一部不朽之作,影響了兩千年來的中華文明,與《大學》《中庸》《孟子》《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並稱「四書五經」。《論語》蘊含著豐富的處世之道和人生智慧,宋初宰相趙普曾自詡以「半部《論語》治天下」,現在細讀《論語》依然能給我們很多啟迪。另外,《論語》語言樸實、寓意深厚,其中很多句子發展成為成語、格言等被人們廣為流傳。
  • 發現《論語》裡的成語
    衛公孫朝問於子貢曰:「仲尼焉學?」子貢曰:「文武之道,未墜於地,在人。賢者識其大者,不賢者識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讀論語 學成語》的第十九篇——子張篇。板塊一:熟讀成誦師:首先來看前兩則古文(見上方),請大家先讀一下。
  • 我們為什麼還是要讀些《論語》?
    論語,我讀的太晚了今年的河北中考作文題如下:材料一:習,本義:小鳥反覆地試飛,還指學過後再反覆地學,使熟練。材料二: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而通過那一次的通讀,我不光知道了很多典故和成語的來源,還真正領略和感受了先人的智慧和感悟——我看的時候,有時候都忍不住在旁邊標註:「有道理!」孩子需要讀《論語》,但不能直接讀張瑋老師曾經被一些家長讀者追問,希望他能推薦一些適合孩子讀的中國傳統文化書,他推薦的就是《論語》。
  • 《論語》中的慎思篤行強化,與「時代新人」品格內涵,值得一讀
    孔子認為,《論語》提到的多種人格中,「君子」是一種最接近現實的人格,可以通過個人努力去實現。崇德向善、志存高遠、慎思篤行、高雅志趣等四特質是孔子在《論語》中構建的君子必需品格形象。通過研究發現,《論語》中的君子品格與「時代新人」品格的培養目標不謀而合,具有較強的時代價值和借鑑意義。慎思篤行作為中國傳統文化治學的根本方法,給「時代新人」為人處世提供正確指導,是「時代新人」在新時代成長發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品質。《論語》多次提到慎思篤行在人們品德修養中具有重要地位。
  • 《論語》裡的十個成語典故 一起學習
    《論語》裡的十個成語典故 一起學習 發布時間:2019-08-01 14:28:41      來源:教育部—微言教育   成人之美、溫故知新
  • 《論語》究竟怎麼讀?
    對於大部分中國人來說,只要受過初等教育,論語總能背出幾句,不管是「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或者「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再有「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就算紙面上沒見過,聽總是聽過的。不過,完全通讀整部《論語》的現代人,真不多。
  • 讀《學庸論語》一百體會分享
    針對朋友的讀書會,我向閱歷豐富、德高望重的馬老師請教讀經教學經驗,向已經開辦讀書會一年多並理念通透的家長李老師請教了讀書會如何具體操作和運行,跟很多一線老師請教教學方法,然後才給朋友回復如下:「 建議您先帶讀,從論語開始,讀完20章後再讀大學和中庸。具體讀時可以整章滾讀,也就是說兩個小時的時間就反覆讀一章(比如學而第一),下周先複習,之後就反覆讀下一章,以此類推。
  • 讀50個小故事,開心學會《論語》
    小時候學語文,是不是最怕的就是文言文、古詩詞,看也看不懂,聽也聽不明白。尤其是像《論語》這樣很厲害的經典。
  • 《論語》中的成語精髓,助你修身養性!
    學而不厭、名正言順、見賢思齊、成人之美……這些成語都是來自《論語》。孔子與其弟子在論道講學中留下了大量的經典言論,包括教育、為政、修養、處事等方面。你知道這些成語出自哪句話嗎?一起學習下。二、巧言令色出自《論語》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巧言令色」這個成語就出自這裡,是貶義的。令,美好。 指用花言巧語和媚態偽情來迷惑、取悅他人。三、慎終追遠出自《論語·學而》:「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終:人死;遠:指祖先。
  • 【荔之風成語故事】論語中的成語 ​「言而有信」
    論語中的成語 「言而有信」
  • 錢穆,梁啓超,楊絳,林語堂,餘秋雨:為什麼要讀《論語》?
    《論語》被譽為萬世之書,天下之學,經典中的經典。自古以來,《論語》一直備受推崇:思想家章太炎說:讀《三字經》不如讀《百家姓》,讀《百家姓》不如讀諸子百家,讀諸子百家不如讀《論語》。國學大師錢穆認為:《論語》自西漢以來,為中國識字人一部人人必讀書。
  • 三省吾身——與小學生一起讀《論語》(四)
    《論語》中孔子弟子能被尊稱為「子」不多,曾子是其中的一個。第二,被稱為「宗聖」,配享孔廟。在孔子廟中,中間立著的是孔子,旁邊配有儒家思想的四個重要人物:復聖公-顏淵﹑述聖公-子思﹑宗聖公-曾參﹑亞聖公-孟軻。顏淵是孔子最喜歡的學生,子思是孔子的孫子,孟軻就是被稱為「亞聖」的孟子。
  • 引導孩子讀《論語》最好的路徑,全在這裡了!快快利用假期讀起來
    當然,不過時不代表值得讀。我們再來看看,《論語》為什麼值得一讀?尤其是,為什麼值得孩子讀?大家可以從三個角度來看待《論語》這本書:文字、文學、明理。從文學的角度說,《論語》中有眾多精彩的成語和典故,可以幫助孩子拓寬閱讀視角、延展閱讀思路,也值得孩子積累、運用自己的寫作中。
  •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論語》沒有那麼難
    四字也有四根算籌排列在一起的這個字形,但沒有保留下來,現在使用的四字是像鼻子的樣子,借用作數字四。六是一個象形字,像房屋的樣子,看它的甲骨文,上面一個屋頂,下面是左右兩面牆,一個簡筆畫的簡陋的房屋。茅廬的廬的初文。這個意思是讀lù。我們現在還有些地名裡會讀這個讀音,六安,出產很著名的茶葉,六安瓜片。數字六是借用的意思。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 學會這115個成語,《論語》也讀的差不多了!
    《論語》,一部不朽之作,影響了2000多年的中華文明。書中的許多格言警句,被廣為流傳。但你可知道,出自《論語》的成語竟有115個之多!學會這些成語,對提高孩子的語文素養很有幫助,推薦老師、家長讓孩子看一看! A 1. 哀而不傷【解釋】哀:悲哀;傷:傷害。
  • 一起學《論語》1.17 學而篇第一總結
    《論語》課程啟動至今,學而篇已學完,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的講義全貌、誦讀卡、原文誦讀、線上學習交流已全然呈現,今複習本篇並組織語音串講一次,與大家共同回顧,提升。一起學《論語》1.17學而篇總結(讀至此,自我反思以前所學所行,誠惶誠恐。聖賢之道,登高必自卑,不務本而能成,未之有也。)錢穆先生曰:孔子一生重在教,孔子之教重在學。孔子之教人以學,重在學為人之道。本篇各章,多務本之義,乃學者之先務,故《論語》編者列之全書之首。又以本章列本篇之首,實有深義。學者循此為學,時時反驗之於己心,可以自考其學之虛實淺深,而其進不能自已矣。
  • 出自《論語》的成語原來這麼多
    《論語》作為四書五經之一,是儒家經典著作,也是古人文人必學之作;成語,語言凝練、寓意深遠,是中國語言智慧的結晶。那麼,《論語》裡誕生了哪些成語呢?《論語鄉黨》篇:侃侃而談、鞠躬屏氣、屏氣凝神、適可而止、食不厭精,膾不厭細《論語先進》篇:三復斯言、不得其死、言必有中、登堂入室、過猶不及、理屈詞窮、一日之長、春風沂水、沂水弦歌、沂水舞雩
  • 從小讀透《論語》的孩子,再學所有文科,都會很輕鬆
    >——給孩子們讀的<論語>》,60餘節輕鬆有趣的音頻課,得到了孩子的喜歡、家長的一致好評。76段原文、87個典故、131個成語或俗語,都逐句分析講解,還配有輔助理解的可愛漫畫。,思而不學則殆。」
  • 我讀《論語》
    以後碰到的卻大都是名註:清代劉寶楠的《論語正義》,中華書局版,武中奇題封,兩冊,九五年在淄博新華書店買下,至今未讀。畢業後,同事有本上海古籍版的《大學中庸論語》,被我訛來,朱熹注的,對其中的《論語》部分先後讀過兩遍,也沒覺出好來,現輸入手機,插空讀第三遍未完,才稍覺其味,王財貴說朱注仍是迄今最好的注本,雖屢受責備。
  • 盤點出自《論語》中的成語一
    盤點出自《論語》中的成語古語有云:半部論語治天下。大家多多少少都讀過一部分《論語》,對於其中奧妙又領會了多少呢?相對於晦澀的文言文字來說,理解成語倒更容易一些。為此,小編整理了一些出自《論語》中的成語,方便同學們理解和記憶,記得轉發給身邊的小夥伴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