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曉說:
· 2019年中小學生教材改革,古詩文的分量大大增加!小學古詩文數量增加87%,初中增加51%。
· 對家長來說,古詩文也許等同於成績和升學;對孩子而言,古詩文更意味著修養和境界。
· 改革後,小學一年級就出現了背誦《論語》的選段。不僅如此,2019年的高考卷中,也出現了與《論語》相關的題目,所佔分值不低。
· 學好古詩文,從讀《論語》開始,從用【打卡】開始。關注「點亮好習慣」公眾號,更多適合孩子的實用打卡內容,每周持續更新中!
|本文共1600字,閱讀約需3分鐘|
美學家朱光潛:「無論從思想或是從藝術的觀點看,《論語》都是一部絕妙的書,可以終身咀嚼,學用不盡。」
思想家章太炎:「讀《三字經》不如讀《百家姓》,讀《百家姓》不如讀諸子百家,讀諸子百家不如讀《論語》。」
北宋政治家趙普:「《論語》二十篇,吾以一半佐太祖定天下。」
兩千年來,《論語》作為儒家的最重要經典,不斷地被運用於後世,大到治理國家,小到自我修養。
孩子的小學階段,是學習經典的關鍵時期,而《論語》在這方面就像個寶庫一樣,好處多多。
學經典成語
我們平時誇人,可能會說這個人很文氣。
孔子卻這樣說:「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這就是成語「文質彬彬」的出處。說一個人的外在形象和內在修養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這是一句很高的評價,因為「然後就君子了」。
想像一下,如果孩子讀了《論語》之後,見到一個人,如果對方有儒雅的君子之風,孩子誇他一句——文質彬彬,這是一種何等的才情呀!
現在我們常用的成語,有接近200個出自《論語》,比如說「三思而行」、「言而有信」、「半途而廢」等等。
所以,當你讓孩子學習論語的同時,就等於又額外收穫了200個經典成語,一舉兩得。
悟人生道理
請各位家長回憶一下:
你剛上小學的時候,第一次讀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當時的感覺,是不是覺得這一定是繞口令。
後來長大,突然有一天頓悟了「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背後蘊含的深刻道理。
再比如:「御人以口給,屢憎於人。」——不要總是跟人爭口舌。
這不就是讀《論語》的收穫嗎?
一句話,第一次讀跟第十次讀,感覺不一樣;現在讀跟十年後讀,又不一樣。
馬雲在一次採訪中也說,《論語》他可能要讀十年,翻來覆去地讀。
可見《論語》需要一生去學習。
孩子從現在學習《論語》,其中朗朗上口的金句,往往能成為他受用一生的座右銘。
讓他在逆境時不懈努力,在順境時謙虛穩重,擁有淡定從容的生活態度和修身自強的品格。
就像作家餘秋雨所說,美德的最高文本,是孔子的《論語》。
《論語》打卡,讓堅持變得簡單
孩子讀古詩文,只有理解和體會之後才能讀得好,所以讀得好,大概率能說明學得不會太差。
可家長檢查默寫還比較容易,檢查孩子誦讀就要費力一些了。
這時候,打卡功能就派上用場了——
對孩子和家長的負擔都不大,卻又是一種鞭策。
語文學不好,很大程度因為讀書少。可讓孩子沉下心讀書,一般來說挺難的。
用打卡把一本書分成幾十天來讀,每天讀幾頁,再輔以一些獎勵,養成習慣就變得容易了很多。
而且不光口頭上,孩子寫作文也能恰到好處地引用。
說了這麼多,我們的打卡,有什麼特別之處呢?
1、科學拆解,輕鬆學習
與其說《論語》是一部書,倒不如說是一本金句合集。
它幾乎每一章都短小精悍,很多都是十幾二十個字。
《論語》一共20篇492章,可以粗略地理解成492金句。
我們會進行分類、整理、誦讀、抄寫、講解。
2、引入故事,激發興趣
同時,也會把《論語》中涉及當時社會、當時人的句子整理出來。
原來:
孔子不是遙不可及的聖人;
他的弟子跟班裡同學其實差不多;
孩子對孔子多一點了解。比如,他老人家並不姓孔。
對孩子來說,打卡是養成好習慣的有效方式。
短期來看,孩子不僅能收穫豐富的知識,而且成就感滿滿;長期來看,打卡更是激發孩子學習興趣的最佳利器。
對家長來說,身負養家餬口重任,平日的工作已疲憊不堪,回家還要陪讀孩子,一刻不得閒。
而打卡,能讓孩子自發養成好習慣,替父母減負,讓家庭教育省事、省心。
如此有意義的事情,我們堅持公益免費,也希望更多的家長和孩子可以參與其中,讓孩子受益一生。
相信只要堅持《論語》打卡,在一段時間之後,無論是成績還是品格,都會有提升。
更多的內容,我們以後會發布在「點亮好習慣」公眾號上。
微信關注【點亮好習慣】公眾號
↓↓↓
點擊菜單欄【打卡】
就可參與打卡~
本期執行編輯:T&T
註:轉載需授權
聯繫方式:xiaozhoukan@xiaoheiban.cn
(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果覺得此文有幫助
就轉發給您的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