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寒流」中的兩岸交流 | 後疫情時代下滬臺兩地交流大有可為

2020-12-16 華夏經緯網

  「讓年紀相對較輕的老人照顧年長的獨居老人,這個『老夥伴計劃』是我們的三大『法寶』之一。」面對屏幕,上海市徐匯區斜土路街道恆益居委會主任盧璟瑭分享了社區養老經驗。

  12日下午,一場以「敬老愛老傳美德、徐匯北投話養老」為主題的交流活動在上海和臺北之間展開。與以往面對面的方式不同,徐匯區的14位居委會主任與北投區的10多位裡長通過視頻進行了交流互動。

  睦鄰互助、獨居老人照護、老年助餐……這些社區養老的重點和難點成為兩岸「小巷總理」們熱議的焦點,各種創新模式和做法在視頻另一端收穫不少點讚。

  參與活動的居委會主任此前都曾到訪北投區,多位裡長也來徐匯區進行過參訪。討論之餘雙方發出邀約:歡迎再來走走看看,互相學習借鑑社區管理經驗。

  作為兩岸互動最為「熱絡」的城市,上海和臺北近年來基層和民間交流頻繁。受疫情影響,今年一些雙城交流活動從線下轉移到線上,藉助雲端實現交流「不斷流」。

  11日在臺北舉行的「後疫情時代觀光旅遊新模式論壇」上,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副局長程梅紅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向臺北同行介紹了疫情進入常態化防控階段後,上海旅遊行業如何加快復工復產步伐、促進旅遊市場振興,令上海旅遊市場呈現出「防疫有力度、服務有溫度、消費有熱度、創新加速度」的良好態勢。

  「在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旅遊發展的過程中,上海有四點經驗值得與臺北業界同仁共享:守牢防疫安全是底線,各方通力協作是保障,釋放市場需求是重點,推動創新發展是關鍵。」程梅紅說。

  同時「現身」論壇的上海市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主任李文輝則表示,論壇擴大了兩岸文化旅遊產業的交流與合作,為廣大臺灣同胞和企業提供了更廣闊的市場、更多樣的發展機遇。

2020「臺灣青年法律人才」上海臺北視頻研討會啟動 繆璐 攝

  在此之前,已經連續第五年舉辦的上海「臺灣青年法律人才實踐基地」也移師線上。兩岸法律界專家和青年法律人才通過兩場線上論壇,就「疫情過後的法律視角觀察」「陸資來臺的困境與思考」等話題展開「雲對話」。

  疫情下,上海與臺北的城際交流同樣通過雲端延續。作為兩市之間重要的機制化交流平臺,「2020臺北上海城市論壇」7月22日以視頻連線方式舉行。

  在此次以「城市防疫、智慧經濟」為主題的雙城論壇上,兩大城市分享疫情防控經驗,探討「後疫情時代」產業發展路徑,熱議北臺都會區合作與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上海市市長龔正表示,希望以此次論壇為契機,凝聚更多共識,加強「後疫情」交流合作,為兩座城市共贏發展提供強大動力,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作出更大貢獻,為兩地民眾謀取更多福祉。

  臺北市市長柯文哲說,交流比斷流好,合作比對抗好,「一家親」比「一家仇」好。受疫情影響雙城論壇首次採用視頻方式舉辦,彰顯彼此持續交流的善意和決心。

海峽兩岸多所高校籤訂了合作備忘錄。 芊燁 攝

  海外疫情蔓延,對全球消費市場形成衝擊。疫情嚴密防控下,一些大陸臺企不僅有序復產復工,海外銷售也實現逆勢增長。

  疫情雖是不期而至,知名臺資企業旺旺集團對於海外市場的拓展卻是「有備而來」,二季度南美和北美市場銷售實現15%的增長,亞太市場增幅也達到約10%。

  成立於1962年的旺旺集團,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就來到大陸投資設廠,相繼設立30多家獨立分公司。憨態可掬的「旺旺」形象,以及旗下系列品牌均在大陸市場積累了極高知名度。

  在大陸市場站穩腳跟的同時,旺旺集團將目光投向更廣闊的國際市場。目前集團已與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業務往來。

市民來到湖南旺旺醫院領取免費的水神除菌液。中新社記者 楊華峰 攝

  「對旺旺集團而言,質量和食品安全是立身之本,也是『金字招牌』。」旺旺集團生產研發群負責人曹永梅透露,20多年間集團相繼導入多個質量體系認證,採用嚴苛的管理標準推動質量水平不斷升級。受疫情影響,海外消費者對休閒食品的需求猛增。擁有多項國際權威認證的旺旺產品因此受到青睞。

  疫情下,還有許多大陸臺企像旺旺集團一樣,迎來海外訂單或銷售的逆勢增長。

  作為筆記本電腦、雲端伺服器等產品領域的知名製造商,廣達上海製造城2019年產值高達1250億元人民幣。受疫情影響,今年2、3月公司出貨量一度下降,但此後海外訂單出現明顯上升。

  「疫情期間,海外學校開展網絡教育、企業推行居家辦公,令電腦市場需求大增。」廣達中國製造總部董事長黃健堂透露,上半年公司實際產值達610億元,同比增長3.3%,全年總產值有望超過2019年。

  如果說廣達搭上了海外「宅經濟」升溫的順風車,喬山健身器材(上海)有限公司則因應海外消費市場格局變化,通過主動轉型化「危」為「機」。

喬山健身器材(上海)有限公司復工復產 湯彥俊 攝

  喬山是亞洲第一、世界第三大健身器材製造企業。疫情下,海外商業健康俱樂部相繼關停,導致公司商用類高端產品訂單大幅下滑。公司敏銳捕捉到健身愛好者被迫「宅家」鍛鍊的信息,迅速將產能由商用轉向家用,成功實現自救。總經理李永楷透露,公司到年底的工作計劃都已排滿。

  從海外「宅經濟」升溫中覓得商機,這些根植大陸的臺企各有各的招數,也有共同的秘訣:疫情嚴密防控下的有序復產復工。

  在各地政府部門支持和幫助下,旺旺集團旗下工廠2月初起有條不紊推動生產線復工、投產,恢復物流及市場供應。目前集團生產已基本恢復至疫情前水平,為承接更多海外訂單提供了保證。

  黃健堂透露,2月10日廣達啟動復工復產前後,上海市政府、松江區政府及上海市臺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不僅給予科學防疫指導,也切實幫助公司解決了疫情防控中遇到的困難。

  「大陸不僅擁有市場和人力資源,政府行政效率也非常高。」黃健堂說,臺商一定會在這裡「深耕再深耕」。

工人在生產車間工作。 湯彥俊 攝

工人在生產車間工作。 湯彥俊 攝

大陸各地臺資企業正有序穩步恢復生產經營。 湯彥俊 攝

(根據新華網、中國新聞網等綜合整理)

相關焦點

  • 聚焦「寒流」中的兩岸交流|關注兩岸婚姻家庭中的陸配力量
    「此時正值兩岸關係緊繃之際,堅持舉行論壇,是希望延續兩岸一家親精神,讓更多陸配及二代子女在臺生活、成長都找到自己的價值與定位。」湛秀英說。湛秀英在論壇上表示,兩岸關係受當前政治氛圍及疫情影響,兩岸人員往來變得極為不便,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兩岸不管有沒有交流,身上流的血液、使用的語言、日常生活中的信仰與習慣,其實都是相近的。
  • 聚焦「寒流」中的兩岸交流|兩岸民間交流的「雲端」打開式
    導語:今年以來,因爆發疫情以及臺當局惡意幹擾,兩岸民間交流困難重重,而雲端視訊交流,則為兩岸民眾的民間交流,開啟了新模式。小到,民生事務辦理,大到,上海臺北「雙城論壇」,兩岸經濟、科研、體育、學術、宗教交流等等,都可以採用視訊模式,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阻隔。疫情可以阻礙面對面,但不能阻礙兩岸同胞心連心。
  • 滬臺棋手「雲對弈」 開創兩岸體育交流新模式
    在上海臺北「雙城論壇」機制下,已籤署多項合作備忘錄,為兩市青少年運動員搭建了廣闊的體育交流平臺,在提高體育運動水平的同時,也建立了深厚的友情。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一些兩岸體育交流項目受到一定影響,但滬臺體育交流不中斷。
  • 疫情下,兩岸文化交流走上「雲端」
    臺灣啟英高中學生陳冠宏的攝影作品《戲曲之子》,在2020「郎靜山青少年藝術獎」滬臺攝影交流展上榮獲了金獎。    「我喜歡用照片寫故事,記錄下生活的點點滴滴。捕捉每個精彩瞬間,其實就是培養對美的感受。」在21日兩岸同步舉行的頒獎儀式上,陳冠宏通過視頻分享了獲獎感受。
  • 兩岸青年成2017滬臺交流「中流砥柱」
    殷立勤 攝  中新網上海1月17日電 (記者 繆璐)2017年度滬臺交流十大新聞評選17日在上海揭曉。除了去年在滬舉行的兩岸重要事件無懸念入選外,兩岸青年的交流較往年有所增加,突顯了兩岸青年日漸成為滬臺交流「中流砥柱」的新趨勢。
  • 聚焦「寒流」中的兩岸交流 | 第十六屆「桂臺會」探討兩岸融合新路徑
    惠臺舉措更細更實,廣西在落實國家惠臺政策基礎上,出臺惠及臺企臺胞的「80條措施」。今年針對疫情防控常態化形勢,又出臺促進臺資企業穩步發展「30條措施」。兩岸同胞在你來我往中增加了了解,在密切接觸中增進了感情,在民族認同中增強了互信。  深化桂臺交流合作的三點建議  為推動桂臺合作向更大的範圍、更寬的領域、更高的層次發展。
  • 聚焦「寒流」中的兩岸交流 | 兩岸電視主持新人「跨」海「雲」築夢
    受疫情影響,臺灣選手無法到達現場,本次總決賽首次採用閩臺兩地分會場雲連線的形式進行,臺灣選手在臺灣與大陸實時進行比拼。大賽主辦方的積極嘗試,讓海峽兩岸電視主持新人大賽不中斷、海峽兩岸的交流不中斷。  本次總決賽採取逐級晉級的方式,考驗了選手的精神面貌、語言表現力、心理素質等等,共分母校介紹、模擬主持、即興演講三輪進行。
  • 兩岸觀察:馬祖人福州置業 "兩馬"交流大有可為
    中新社福州十月八日電 題:馬祖人福州置業熱 「兩馬」交流大有可為  中新社記者 羅欽文  來自福州馬尾有關部門的最新統計數字顯示,目前,百分之九十的馬祖民眾生活必需品從福州輸入,百分之八十以上的馬祖鄉親到過福州,百分之八十的馬祖人家在福州置有產業。
  • 聚焦「寒流」中的兩岸交流|兩岸企業家峰會「盛放」廈門、臺北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舉辦時間一再延宕的2020兩岸企業家峰會年會,終於在9日上午,在福建廈門,臺灣臺北兩市同步「盛放」。受新冠疫情影響,今年的兩岸企業家峰會年會,線上線下相結合,在廈門,臺北同步設立會場。兩岸知名企業家、工商團體負責人、中小企業和青年創業者等700多人與會,商討如何緊抓大陸「十四五」規劃機遇,見證並推動兩岸產業不斷走向深化。
  • 聚焦「寒流」中的兩岸交流 | 2020廣州·臺灣商品博覽會
    亮點一:貼近如今的消費趨勢,採用「直播+」的方式來幫助參展企業拓寬銷路,同時通過「線上」「線下」相互結合,把展會打造成永不落幕的穗臺經貿文化交流盛會。  本次展會專門設立電商直播館,按照疫情防控要求,採用實體展覽+雲端商城形式,實現線上線下雙渠道同步展示、同步銷售、同步服務,幫助臺資企業打造品牌,拓寬內銷通路。同時,在現場設立網紅直播帶貨專區,聯合各大線上直播平臺,邀請兩岸網紅大咖、帶貨達人全時段現場帶貨,拓寬展會受眾覆蓋面,提升展會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 聚焦「寒流」中的兩岸交流|廈金「雲」聯動,共守一片海
    導讀:「雖然今年疫情讓兩岸暫時來往不便,但廈金兩地鄉親們的交流從未停止。」27日,來自兩岸的百名志願者走上海灘,以實際行動倡導海洋環境保護,守護兩岸共有的一片碧海藍天。參與活動的金門青年說,希望為兩岸海灘的純淨與平和貢獻一份心力,也希望藉此鞏固廈金之間的聯繫紐帶,幫助兩地人民在心靈距離上更進一步。
  • 聚焦「寒流」中的兩岸交流 | 2020上海臺北雙城論壇
    有臺灣媒體評論說,這是自新冠肺炎疫情以來兩岸具有指標性的交流活動,繼續搭起兩岸城市交流的橋梁。儘管民進黨當局製造種種障礙,在兩岸情勢緊張的大背景下,「雙城論壇」留下了彼此交流的一扇窗,難能可貴。  「雙城論壇」乘風兩岸「雲交流」熱潮  近期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加上民進黨當局的刻意打壓和限制,兩岸之間的往來交通受到一定製約,但是兩岸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並沒有因為疫情而間斷。得益於網絡的發達,兩岸交流也與時俱進,在「雲端」完成,氛圍同樣熱絡。
  • 聚焦「寒流」中的兩岸交流 | 第六屆中華文化論壇的「空中相遇」
    本屆論壇採取「雲會議」形式,以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在北京設主會場,臺北學者進行視頻致辭與演講,在高雄設分會場,來自海峽兩岸的專家學者和文化界人士約150人將以參加主會場和分會場研討、視頻連接、提交論文等多種方式共襄盛舉。
  • 各大媒體聚焦報導2020湘臺青年文化交流節啟動儀式
    9月28日,我省舉辦「雲月寄相思·瀟湘中秋情」2020湘臺青年文化交流節啟動儀式暨庚子年兩岸大學生瀟湘中秋夜活動,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 蓉臺兩地社區「雲交流」 促兩岸社區文化融合發展
    成都市臺辦供圖中新網成都8月31日電 (王鵬)「蜀文化之旅·蓉臺社區文化雲端交流活動」31日在四川成都和臺灣雲林縣兩地舉行,成都市青羊區蘇坡街道清波社區攜手臺灣雲林縣古坑鄉華山社區在線上分享兩地社區文化,蓉臺兩地200餘人參與交流。
  • 滬臺兩岸文化教育交流活動在教院附小舉行
    6月24日,由奉賢區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區教育局、臺北市文化教育交流發展協會主辦,教院附小、臺北建安國民小學承辦的「融合兩岸,交流合作,一脈傳承
  • 2018「海峽杯」籃球邀請賽在臺北舉行 滬臺體育界盼加強交流
    該邀請賽是「上海-臺北雙城論壇」上,兩地體育局籤訂的交流項目,已連續舉辦三年,每年分別在滬臺兩地各舉辦一次賽事。參加今年臺北站賽事的8所隊伍分別為來自大陸的上海市向明中學、建平中學女隊,南洋模範中學、體育職業學院附屬中學男隊,和來自臺灣的臺北市滬江高級中學、南湖高級中學女隊,成功高級中學、南湖高級中學男隊。
  • 上海臺北合唱「雙城記」 兩岸體育交流「結碩果」
    「零距離」接觸,到上海臺北互派跑者參與彼此的馬拉松賽……改革開放40年,兩岸體育交流碩果纍纍。2013年為落實「雙城論壇」成果,上海市體育局與臺北市體育局就接受臺北運動員在滬進行訓練達成共識,共同致力於提升臺北市競技運動水平。過去幾年中,上海共接待遊泳、桌球、羽毛球、跆拳道、田徑、擊劍、體操等15個運動項目近千名臺北運動員來滬移訓。
  • 臺中金門廈門三地業者共籲「後疫情時代」兩岸交流重啟
    中新社廈門5月15日電 (黃詠綢)廈門、臺中、金門經濟文化交流視訊會15日在三地同步舉行。三地的商協會、業者、民間人士、廈門大學臺研院專家學者,圍繞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採取的防控措施,以及疫情後推動廈門、臺中、金門三地經濟文化交流合作進行探討,共同呼籲重啟兩岸「小三通」及兩岸交流。
  • 聚焦「寒流」中的兩岸交流 | 相聚一堂 共論船政文化
    希望研究福建船政的專家學者和船政後裔,能夠通過學術研討與交流,真實還原歷史、觀照當下。  臺灣中華兩岸新時代交流協會理事長黃清賢說,一部船政史凝聚了兩岸民眾共同保衛海疆的民族情感,體現了兩岸同根同源、同文同種、命運與共的血脈關係。兩岸應繼續深化融合發展,夯實和平統一基礎,構建兩岸命運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