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凍品風聲鶴唳
在新冠疫情反覆發展的背景下,深圳和西安兩地的凍品市場已經暫時關閉。全國主要的大型水產凍品市場的生意都受到了影響。
西安涉疫白蝦均已排查追蹤或銷毀,暫停所有冷凍食品銷售,對全市海鮮市場、海鮮餐飲企業進行全面檢測。目前未發現有疑似病例或者隱性感染者。
盒馬已經暫停深圳21家門店營業,海吉星和友信市場全都暫時關閉,所有需要入庫的貨物都需要提前登記並有已經做好核酸檢測的報告。
廣州的省冷市場也對入庫的產品進行嚴格管控,禁止在市場內進行無合法來源產品的過車、交易和入庫儲存,一經發現,直接終止商鋪的租賃合同和冷藏服務合同。
國產海鮮迎來利好,重點經營品種開始往國產海鮮轉移
在進口凍品海鮮外包裝中屢次被查出核酸陽性之後,很多經銷商開始將經營的重點轉向國產海鮮。這一點在廣東省內很明顯,特別是在深圳和廣州。
很多深圳海吉星和友信的經銷商都開始用國產蝦、國產巴沙魚、國產帶魚、國產的魷魚,對於進口海鮮持有謹慎和觀望的態度。
「今年的蝦很便宜,開背魚國內也有,金鯧魚今年產量也大,價格也便宜。做國產的海鮮沒有風險,不用擔心在海關做核酸檢測等麻煩,回到冷庫的手續也沒那麼繁瑣。現在行情都很不好,還是慢慢做做國產的過渡一下。」一家深圳的經銷商表示。
對於經銷商而言,其實國產和進口的產品區別不大,只是消費者能否接受,只要客戶可以接受,經銷商經營項目可以轉變很快。往年是進口的便宜,國產的貴,今年國產的也便宜了,而且消費者和客戶對國產海鮮放心,所以就沒有顧慮。從進口轉向做國產海鮮的也就多了起來。
經銷商是海鮮從工廠到餐飲和終端必不可少的環節,經銷商的動向就決定了未來一段時間海鮮流通行業的動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