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幹擾素是何方神聖?為什麼推薦使用幹擾素α1b來治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
幹擾素是一種由單核細胞和淋巴細胞產生的具有多種功能的可溶性蛋白,是先天和適應性免疫的關鍵效應分子,具有廣譜抗病毒、抗腫瘤和免疫調節功能。
1、抗病毒作用:
幹擾素是一種廣譜的抗病毒製劑,對RNA病毒和DNA病毒都有抑制作用。它並不直接殺傷或抑制病毒,而是通過作用於細胞表面受體,使細胞產生抗病毒蛋白從而阻斷病毒的繁殖。同時幹擾素還可以直接激活免疫細胞,或間接抑制病毒的複製過程,在機體早期病毒感染期間,便可以抑制病毒的生長和繁殖。
2、抗腫瘤作用:
幹擾素可以抑制細胞分裂,對迅速分裂細胞的抑制作用更明顯,它的抗腫瘤作用機制包括抑制腫瘤細胞增殖,促進腫瘤細胞凋亡,抑制腫瘤血管生成等。
3、免疫調節作用:
幹擾素對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都有作用,它能夠增強自然殺傷細胞和殺傷細胞的活性,從而起到調節免疫的作用,同時還可以增強巨噬細胞的細胞毒活性,調節免疫的自身穩定功能等。
4、其他作用:
幹擾素還具有抗菌、抗寄生蟲和抗纖維化等作用。
幹擾素根據結合受體不同主要分為Ⅰ型、Ⅱ型和Ⅲ型。Ⅰ型幹擾素(主要為IFN-α/β)在機體控制病毒感染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在自然情況下,幹擾素α1b是人類應對病毒感染非常重要的免疫保護性細胞因子。幹擾素α1b具有廣譜抗病毒和免疫調節作用。它的廣譜抗病毒作用並不是幹擾素α1b直接殺滅病毒,而是通過與人體細胞表面的受體結合,刺激細胞表達多種抗病毒蛋白,影響細胞代謝過程,包括降解病毒RNA,並抑制病毒RNA和蛋白質的合成。
由於抗病毒蛋白的作用不針對特異的病毒,因而IFN-α具有廣譜的抗病毒活性。對於未受病毒感染的細胞,幹擾素α1b通過誘導細胞產生抗病毒蛋白而建立「抗病毒狀態」,可以避免細胞受到病毒的感染。正因為幹擾素上述抗病毒和免疫調節的機制,故在病毒感染初期及時給予足量幹擾素進行早期幹預,將有助於提高抑制病毒複製的作用。幹擾素α單獨或與其他療法聯合使用已在各種慢性和急性病毒感染中進行臨床試驗,並顯示了一定的療效。
幹擾素α有多種亞型,其中幹擾素α1b是我國第一個自主研發的基因工程Ⅰ類新藥,主要研發人為榮獲2017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侯雲德院士,於1996年首先由深圳科興成功進行中試放大和產業化,商品名為賽若金。
事實上,幹擾素α並不是第一次展露鋒芒。2003年,在SARS全球爆發期間與單獨接受糖皮質激素治療相比,聯合幹擾素α治療可快速恢復肺部放射影像學異常和更好地實現血氧飽和。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治療時間短至10天,患者對IFN-α治療的耐受性良好,不良事件極少,並且沒有加劇任何病毒相關的症狀。國內有一些小範圍的臨床研究,在小兒急性毛細支氣管炎(呼吸道合胞病毒)、病毒性肺炎(含流感病毒及冠狀病毒)、手足口病(腸道病毒)等患兒,霧化幹擾素α對改善臨床症狀、縮短病程有效,而且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