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觸覺發展與大腦「第六感」

2020-08-26 任淑一


大家可以自己試試,看看能不能完成這個任務:面前放一杯水,睜著眼睛觸碰頂部幾下,然後試著閉上眼睛試試還能不能找到位置。你很有可能還是能夠完成這個任務的。


我們閉上眼睛後,對世界的感知和身體的位置感並不會消失,仍舊有一種看不見的印記。這種感官叫作「本體感覺」,是一種對四肢位置和身體空間位置的意識。和其他感官(視覺、聽覺等)一樣,本體感覺也有助於我們的大腦導航世界。科學家有時也稱其為我們的「第六感」。


觸覺是一種非常複雜的感官,因為它有各種形式,每一種都仰仗稍有不同的神經系統和感受器系統。我們通過身體獲得的各種感官信息在很多方面都要比從眼睛、耳朵和嘴巴獲得的更加多樣。

例如,冷和熱的感覺與輕微觸碰的感覺涉及不同神經,使用的感受器也不同。


觸覺是人體發展最早、最基本的感覺,也是人體分布最廣、最複雜的感覺系統。觸覺是新生寶寶認識世界的主要方式,透過多元的觸覺探索,有助於促進動作及認知發展。因此,良好的觸覺刺激是寶寶成長不可或缺的要素。


在寶寶出生後,其觸覺發展會逐漸擴展。在0~2個月大時,其觸覺發展主要以反射動作為主,這些反應都是為了覓食或自我保護。等到3~5個月大時,寶寶可以將反射動作加以整合,利用嘴巴與手去探索,並感受到各種觸覺的不同,開始懂得做簡單的辨別。等到6~9個月大時,寶寶的觸覺發展已經遍及全身,會用身體各個部位去感受刺激、探索環境。等到10個月大之後,寶寶的觸覺定位越來越清晰,開始分辨出所接觸的不同材質。


通過對皮膚的撫觸刺激,可同時刺激到寶寶的神經系統,特別是大腦的神經系統,進而產生整合和成熟化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對於寶寶的成長來說,爬行是不可或缺的一個過程,可獲得豐富的觸覺刺激和經驗。在爬行的過程中,寶寶的大腦還會將所接受到的刺激加以整理、比較,進而促進腦部發育。


爸爸媽媽擁抱初生寶寶,這是建立親密接觸的良好開始。寶寶出生後要面對不同於子宮的全新環境,難免會有不適應的無助之感。如果多將寶寶擁在懷中,讓他感受溫暖的肌膚接觸、聆聽熟悉的心臟跳動,自然能降低適應新環境的焦慮。通過爸爸媽媽的擁抱與撫摸,寶寶可以獲得滿足感和舒適感,產生被愛和安全的感覺。

相關焦點

  • 人類第六感首次被證實
    人類第六感首次被證實 第六感是標準名稱「超感官知覺」(英文簡稱ESP)的俗稱,又稱「心覺」,此能力能透過正常感官之外的管道接收訊息,能預知將要發生的事情。
  • 「我的第六感告訴我,」人們口中常說的第六感到底是什麼?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能聽到這一類的話語:「我的第六感告訴我……」「憑藉女人的第六感,我敢肯定……」那麼,我們口裡常說的第六感到底是什麼呢?它是一種虛擬的感官還是真實存在的?眾所周知,人有五大感官: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而所謂的「第六感」又稱為「心覺」,標準名稱是
  • 《嬰幼兒觸覺發育和紙尿褲使用白皮書》發布
    人的皮膚表面密密麻麻的分布著數不清的末梢神經「接收器」,隨著每一次的皮膚接觸,這些神經信號被傳遞進人們的大腦裡。對於新生寶寶來說,皮膚接觸能夠有效刺激大腦和神經系統的發育,進而促進內心安全感、穩定親子關係和親子依戀的建立。
  • Dodie重磅推出《嬰幼兒觸覺發育及紙尿褲使用白皮書》
    寶寶最早發育的能力是觸覺,豐富的觸覺刺激能夠影響智力與情緒的發展。崔玉濤育學園表示:「觸覺發育是嬰幼兒探索世界、認識自我的第一步,是認知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觸覺發展能促進嬰幼兒智能的發育。」而觸覺的發育,和肌膚健康息息相關,因嬰幼兒的皮膚僅有成人皮膚1/10的厚度,真皮層中膠原纖維少,容易被外界物質滲透,對過敏物質,以及毒性物質的反應更強烈。
  • 助力嬰幼兒早期教育發展
    如果家長能夠在0~3歲及時給寶寶豐富的視覺、聽覺、觸覺、運動和平衡等方面的刺激越多,寶寶大腦的神經迴路密度就越高,寶寶就會越聰明。相反,若缺乏環境刺激,寶寶的大腦發育將受到阻礙,神經迴路密度也會受到影響。 過了0~3歲關鍵期,你將永遠都不能為寶寶彌補這種損失。
  • 人腦能感應到磁場,就是第六感?實際上並非如此
    2019年3月19日,加州理工學院的團隊發表研究,證實人腦能感應到磁場,會對磁場變化作出強烈反應,這是人類「第六感」磁感首次被證實。研究表明,受試者只有在實驗磁場和環境磁場方向一致時大腦才會作出反應,證明第六感真實存在!
  • 人腦可以感應磁場的存在,是否意味著第六感真實存在?
    在人的大腦裡,同樣有磁場感應辨別能力。這種能力被稱為「第六感」。第六感與鳥類的磁場辨別有所不同,人類在辨別方向這方面沒有這麼強。通往我們在生活中都是通過五感來判斷,分別是聽覺,視覺,嗅覺,觸覺和味覺。而第六感是它們之外的存在,定義非常模糊,不過又是真實存在的。這就好比我們做夢夢見的一些事物,總覺得在現實生活中發生過。
  • 崔玉濤育學園聯合Dodie發布《嬰幼兒觸覺發育和紙尿褲使用白皮書》
    人的皮膚表面密密麻麻的分布著數不清的末梢神經「接收器」,隨著每一次的皮膚接觸,這些神經信號被傳遞進人們的大腦裡。對於新生寶寶來說,皮膚接觸能夠有效刺激大腦和神經系統的發育,進而促進內心安全感、穩定親子關係和親子依戀的建立。
  • 指導嬰幼兒感知活動
    運用觸覺系統,如吸吮反射、吞咽反射,還可以幫助尚未添加輔食的嬰幼兒獲得生命所需的充足營養。觸覺發育遲緩的 嬰幼兒,其大腦的分辨能力比較弱,走路容易跌跌撞撞,自我保護的能力也比較弱。2.促進嬰幼兒大腦發育:通過對嬰幼兒皮膚的撫觸刺激,可同時刺激到嬰幼兒的神經系統,特別是大腦的神經系統,進而趨於整合和成熟。
  • 孩子觸覺發展的六大要點
    觸覺是寶寶最早發展的能力之一,是大腦對外界反應的基礎。人類皮薄毛少,對觸覺刺激的分辨能力最為多元化,這也是人類大腦特有的分辨、分析及組織能力的基礎。下面我們來看看孩子觸覺發展的幾個要點。觸覺是新生寶寶認識世界的主要方式,透過多元的觸覺探索,有助於促進動作及認知發展。因此,良好的觸覺刺激是寶寶成長不可或缺的要素。
  • 女人與第六感,你不知道的秘密
    普通人的感官(五感)包括眼(視覺)、耳(聽覺)、鼻(嗅覺)、舌(味覺)、肌膚(觸覺)。一般認為,「第六感」這個詞與「直覺」大致吻合。但描述直覺不只是「第六感」這個詞,其他還有:預感、洞察力、內在的聲音等 。西方心理學家認為,意識是通過感官來接收外在的刺激,然後整理分析,形成知覺。而潛意識儲存著被遺忘的訊息,它們不是透過語言或邏輯推理而得。
  • 人類第六感首次被證實!科學家說是因為人腦有這個能力
    3月19日,加州理工學院的團隊在神經科學雜誌《eNeuro》上發表研究,證實人腦能感應到磁場,會對磁場變化作出強烈反應,這是人類「第六感」磁感首次被證實。研究表明,受試者只有在實驗磁場和環境磁場方向一致時大腦才會作出反應。研究人員改造獲得了新型法拉第籠,利用電線的電流來創建高度均勻的可控磁場,用腦電圖(EEG)記錄了受試者的腦電波活動。
  • 關於「第六感」的科學與那些超能力傳說
    前段時間,關於人類「第六感」首次被證實的新聞得到了大家的關注,新聞大意是,加州理工學院的團隊發表研究,證實人腦能感應到磁場——受試者在實驗磁場和環境磁場方向一致時大腦會作出反應。科學家們將生物這種利用地磁場準確尋找方向的能力稱作生物「第六感」,是除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味覺之外的「磁覺」。生物為何會有「第六感」,又是如何利用磁覺來導航的呢?
  • 第六感並不是女生特有的?專家認為,人普遍擁有甚至可預知死亡?
    人類的第六感,到底是因為什麼原因產生的?這幾種方式或可以喚醒!眾所周知,除了嗅覺、聽覺、視覺、觸覺、味覺外,人類還天生具備第六感,也有人稱之為「心覺」或「超感官知覺」。在一些研究人員看來,這是一種很神秘的感覺,因為有人可以預知未來,雖然時間上不是準確發生,但的確如描述所說。
  • 這四個星座第六感超強,許多人打不開的隱藏屬性!
    當危機到來時,你是首先相信自己的直覺,還是等待後續發展帶來的判斷力? 聽覺、視覺、嗅覺、觸覺、味覺,能讓我們最真實的感受到這個世界。然而,在這五種感覺之外,還有一種直覺,也就是我們日常所說的第六感。
  • 第六感
    本文我們來說一個新的話題,第六感。2. 什麼是第六感,在我們的感受中,有五種常見的感受,視覺、痛覺、嗅覺、味覺和觸覺,而除此之外的感覺則被我們稱為第六感,因為第六感很難像前五種感覺一樣容易感受,容易形容,所以我們常常把第六感歸為神秘力量之列,其實,第六感跟其他五種感受一樣,無處不在。3. 我們都知道,在一個團體當中,負面情緒就想瘟疫一樣非常容易相互感染。
  • 兒童觸覺刺激不足 需重視!
    觸覺是最早讓人類感受到關懷,被愛及安全感的一種感覺,早期的觸摸經驗決定觸覺敏感度可能發展的程度,對腦發育的全面品質有令人意想不到的重要影響。
  • 你的直覺可能就是你的第六感!新研究發現腸道和大腦...
    2018年9月23日/生物谷BIOON/---人類大腦通過電信號接收來自五種感官---觸覺、視覺、聽覺、嗅覺和味覺---的信息。這些電信號沿著皮膚和肌肉下面的長長的神經纖維進行傳輸。人體腸道上排列著1億多個神經元---它實際上就是一個大腦。確實,腸道實際上與大腦之間存在著交談。
  • 育兒專家:嬰兒的觸覺訓練,遠比你想像的更重要!
    在嬰幼兒時期,觸覺可以幫助他逃避環境中的不利因素,如尿布溼了、天氣太熱或太冷、衣服的質料或樣式不舒服、牛奶溫度不對了等,嬰幼兒會以啼哭的方式引起我們的注意並改善這些不利因素以保護自己。適當的運用觸覺系統,如吸吮反射、吞咽反射,還可以幫助不會進食的嬰幼兒獲得維持生命所需的充足營養。
  • 大腦對冷觸覺反應的小鼠模型建成
    卡內基·梅隆大學的神經科學家已經用小鼠模型,將冷接觸的感覺映射到其大腦中。研究結果發表在日前出版的《比較神經病學》雜誌上,它提供的實驗模型,能推動對感冒和過敏的研究,並有助於繼續揭示觸覺在大腦中呈現的多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