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借著電競這雙翅膀飛起來……但我的羽翼是稀薄的,我又擔心我會掉下去。」
今年九月份,藍翔開設電競學院之後,楊光(化名)成了這裡的第一批學生。「我今年20歲出頭,中專畢業,家裡人不希望我直接工作,想我可以繼續念下去,當時在網上看到了藍翔電競專業,便報名過來學習了,家裡人也支持我。」
初中的時候,小楊光有一次偷偷溜到網吧玩遊戲,他清楚地記得,當時玩的是《魔獸世界》,充滿了新奇與快樂。漸漸地,他愛上了玩網路遊戲。可在當時,「電競」還是個模糊的概念,誰又能想到在多年後的今天,電競會成為資本和市場爭相湧入的新風口。
根據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遊戲出版工作委員會(GPC)、伽馬數據(CNG中新遊戲研究)、國際數據公司(IDC)發布的《2017年1-6月中國遊戲產業報告》數據,2017年1-6月,電子競技遊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達到359.9億元,同比增長43.2%。
2016年9月,中國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公布的《關於做好2017年高等職業學校擬招生專業申報工作的通知》中明確將電子競技專業作為新增的專業納入其中。
不過,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職業教育市場規模接近2000億美元,而電子競技技術教育仍是一片空白。然而在這片空白之中,「話題院校」藍翔技校便是這是新風口中的第一個湧入者。
圖:藍翔電競專業硬體設施
黎明初起:天天學習打遊戲
隆冬的清晨,刺骨的冷空氣籠罩在藍翔技校的上空。室外一片冰涼,室內卻是一番溫暖景象,空調的暖風吹在楊光的臉上,他身子不自禁往被窩裡縮了縮。時鐘滴滴答答地指向了七點半,然後便譁啦啦大叫起來,驚得楊光一個鯉魚打挺趕緊從床上爬起來。穿衣、刷牙、洗臉……楊光飛快地解決著這一切,因為他要在8點之前趕到機房開始今天的電競課程。
作為電競專業的學生,楊光的常規課程除了上午的《電競理論知識》和下午的遊戲練習課程之外,英語和語文等學科也是必修的。所有的課程都在機房裡進行,機房很大,配置的電腦性能也很好。「打起遊戲來速度非常快,手感也很好。」楊光說。
目前,藍翔的電競理論課程涉及面很廣,會教學一些專業術語、未來發展前景、不同職業方向等等,雖然是個嶄新的專業,但已發展得有模有樣。「藍翔的電競專業現在還處在起步階段,目前屬於計算機系,計算機系下面還有如設計、工程等其他專業。明年我們的學籍會重新註冊,到時候電競專業會成立一個獨立的系。」由於初開設不久,藍翔電競專業的學生目前只有十幾個人,「下學期來的人會多一些,據說已經有很多人報名了。」楊光表示。
由於學員人數不多的原因,下午的電競練習課上,老師會挨個指導學生。「我們每天下午都會練習打遊戲,主要玩英雄聯盟、絕地求生、王者榮耀三個遊戲。玩遊戲的過程還是很爽的,英雄聯盟的對抗賽和單排賽都有練習,老師也會在一旁指點我們。後期也還會有俱樂部的人過來講解。」
張晨(化名)是藍翔計算機系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一名學生,平時也經常在機房上課,他經常看到電競班上課的情景,「有時候他們會用大屏幕看英雄聯盟的直播,特別爽,我看著也很羨慕。」
圖:專業學生正在實操
暮色四合:三年四萬多學費
今年九月,藍翔開設了電競專業,一時間引發社會熱議,畢竟將電子競技作為一門學科正式納入校園,藍翔此舉又賺足了眼球。對此,藍翔校長榮蘭祥表示,藍翔技校在電競教育上已投資上千萬,並且建立了專門的機房,之後還將花費數千萬元用來建設專業的比賽場館。未來藍翔還將成立戰隊,去全國、世界上打比賽。
面對電競教育的萌生,華東師範大學致力於高等職業教育研究的匡瑛教授將其歸因為兩點——時代背景和教育價值的發展。匡瑛認為,在工業4.0、專業製造2025的時代背景下,職業交替頻繁,很多傳統職業消亡,新興職業興起。在這個背景下開設電競專業學科,也就不顯得那麼格格不入。而教育價值又可以被劃分成三個階段:1.0階段認為教育即學而優則仕,主流觀點是讀書改變命運;2.0版本演變成教育是社會生存的工具,接受教育可以獲得飯碗,生存得比較優厚;而未來即將迎來的3.0階段,很可能是為了每個人更加幸福的生活,這個階段的教育與生活品質的提升有較大關聯,而不直主導生存和就業。電競遊戲的專業可能一定程度滿足了3.0階段的需求。
楊光來到藍翔,已經是10月份了。初到藍翔的時候,有一個月試學的過程,試學期間與計算機系其他學員一起學習。「當時除去試學人員之外,電競專業的學生只有七八個人,人數並不多。當時,每天都要上課,主要學習電腦PS等技術課程,晚上還要軍訓,排得滿滿當當,挺辛苦的。有些當時認識的校友,現還是好朋友,平時會約著一起打遊戲。」
雖然電競專業今年剛開始招生,但實際上藍翔技校從去年便已經就著手準備了。「我們班長去年便算是電競專業的學生了,他之前在藍翔學習汽修,知道要開設電競專業後,便毅然轉了專業過來。」
在藍翔,上六天課,周末休息一天,平時的課程與普通高校相似,全日制上課。晚上的時候,楊光有時候會選擇繼續打遊戲,除了課上經常練習的英雄聯盟之外,開心消消樂也是楊光常玩的遊戲之一,有時也會和朋友去打籃球、看電影。
未來三年,楊光都將在藍翔學習電競,為此他一共花了4萬多元學費。前兩年,楊光主要學習電競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經過兩年的學習之後,第三年學校會給電競學員安排一年的「實地實習」。據了解,藍翔技校已經與部分電競戰隊、俱樂部以及相關公司達成了戰略合作,優秀學員將有機會在電競戰隊嶄露頭角。
圖:專業教室如網吧
星光綻放:未來不會當職業選手
說到未來,楊光並沒有太清晰的設想。雖然,楊光只有20歲出頭,但這個年紀在藍翔電競專業裡,已經算不小了。據了解,電競專業裡最大的學生是21歲,最年輕的學生只有15歲。電競可算是「吃青春飯」的專業,通常25歲以上的電競選手已算非常「高齡」,留給楊光們的時間似乎已經不多。
「未來我不大可能會做職業選手,雖然我現在剛20出頭,但是等我三年學成之後,剩下的職業生涯也就沒多久了。職業選手還是吃年輕飯的,有時一天要訓練15個小時。在職業選手上死磕也沒有意義,雖然大部分電競專業的學生都夢想成為職業選手。」
在藍翔電競專業的官網上,有這樣一組數據:電競行業規模年複合增長率已經達到46%,電競行業人才缺口超過26萬。誠然,目前的電競行業「很缺人」。文化部電競分會常務副會長應書嶺稱,目前中國電競賽事製作水平基本還是初級階段,目前從業者以愛好者為主,電競行業需要高校培養更多的專業人才。
「我對電競行業的未來發展還是很抱期望的,電子競技可以衍生出很多職業,職業選手、策劃、主播、經紀人等都可以,發展方向很多元。我想借著電競這場東風飛起來,我知道我的羽翼是稀薄的,或許我會掉下去,但我不會後悔。」楊光很有信心。
相較於很多人在電競」起飛」道路上遭遇來自父母的阻礙,楊光則幸運許多,父母都很支持他學習電競。「分析一下電競行業的發展趨勢,他們也就明白了,爸媽尊重我的決定。」電子競技大風口將至,風雨飄搖之間,不管前方的道路是泥濘坎坷又或是一帆風順,楊光都已準備好跟著電競一起「起飛」。
對電競職業教育的發展和未來,匡瑛仍持觀望態度,「培養目標的定位,跟整個市場有沒有做比較深入的對接,這一點我是非常關心的,也是很重要的一個要素。如果它僅僅是滿足學生娛樂的需求,我們可能要審慎地考慮。」
未來的「藍翔們」和「楊光們」將獲得怎樣的發展,我們尚不得知,匡瑛說:「我們的想法會停留在自己生長和生活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