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競專業遍地起,藍翔技校也招生,年薪5000萬的大餅誰買單?
【導讀】隨著電子科技的發展,電子遊戲迎來而來井噴式的爆發。特別是電子競技成為亞運會比賽項目後,越來越多的玩家萌生了成為職業電競選手的念頭。特別是去年IG奪冠後,再一次把電子競技推上了風口浪尖。
很多學校和企業將目光投向了這一藍海市場,紛紛開設電競專業或電競訓練營,就連藍翔技校也跑來分一杯羹。上海某高校老師甚至在開學典禮上放出豪言:優秀的雙語電競解說員,畢業後年薪5000萬,這麼大的餅究竟誰買單?
據筆者了解,目前開設電競專業的高校大約有46所。而社會上開設的電子競技訓練營、電競培訓班則多的數也數不清,收費更是五花八門,從幾千到上萬元不等,就連一向以挖掘機著稱的山東藍翔也開設了電子競技與管理專業,電競專業「錢景」真有那麼好麼?筆者在此存疑,原因有三:
1. 電競並不需要太「專業」
最早從事電競解說的一批老油條坦言:電競領域的人才完全可以從大學各專業抽調,即便是需求量最廣的電競解說也完全可以從播音專業畢業生中篩選。完全沒有必要開設電競專業
2. 電競職業選手道路太「坎坷」
要想成為一名出色的電競職業選手並不是很多人想的那般簡單——只要遊戲打的好,就能職業化。事實上,電競領域也存在「潛 規則」,職業選手也需要內推,因此成為職業選手的道路很坎坷。此外,頂級的電競職業選手年薪也沒有外人想的那般絢麗,至少現在還沒有一個千萬年薪的玩家誕生。
3. 電競專業培訓內容太「混亂」
電競專業是一門新型專業,目前還沒有配套的教材,即便是中國傳媒大學這樣的985高校也是出於摸索階段;社會上那些電競培訓機構實力有待考究。學員大部分時間都是接受所謂的「基本功訓練」,天天對著電腦打遊戲。
因此,電競專業年薪5000萬的大餅最後誰買單,答案不言而喻。筆者認為:電子遊戲就是「電子海洛因」,當玩家戴上耳機、拿起鍵盤的那一刻,種種煩惱與壓力便拋之腦後,讓很多沉迷於電子遊戲的玩家迷失在現實與虛擬世界當中。
各位親愛的網友,你有想過成為一名電競職業選手麼?你是否想過報考電競專業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