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板塊,山西重點打造三條精品旅遊線路

2021-01-08 忻州那些事

來源:山西文旅

長城,是中華民族的重要象徵,在山西境內蜿蜒3500多公裡。山西的長城類型分布非常齊全,譜系非常完整,保留了從戰國到明朝各個歷史時期的長城遺址,見證了歷史上民族與文化逐漸融合的過程。所以,長城博覽在山西,山西就是一座長城博物館。

「長城板塊」我省重點打造3條旅遊線路,讓遊客感受華夏文明和秀美風光:以偏頭關、寧武關、雁門關、廣武、平型關等古戰場為支撐,開發長城軍事鬥爭史旅遊線路;以雲岡石窟、得勝堡、華嚴寺、善化寺、崇福寺、應縣木塔等古代建築為支撐,開發民族融合史旅遊線路;以蘆芽山萬年冰洞、右玉火山頸群、大同火山群、五臺山等國家地質公園和恆山國家森林公園為支撐,開發地質構造運動史旅遊線路。

▲長城掠影

長城軍事鬥爭史旅遊線路:偏頭關、寧武關、雁門關、廣武古城、平型關

偏頭關

位於忻州市偏關縣黃河邊,地處黃河入晉南流之轉彎處,為歷代兵家爭奪重地。因其地勢東仰西伏,如一個側面人頭像而得名。明代偏頭關與寧武關、雁門關並稱長城外三關。偏關長城在中國長城中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黃河與長城在此握手,內外長城在此交會,形成了獨特的文化景觀。偏頭關一直是中原漢族王朝軍事防禦體系的重要樞紐,自然也是軍事防禦體系建設的重中之重。明代除設置「偏頭關」外,在崇山峻岭的長城沿線及重要通道上建起了堡寨22座,有樺林堡、老牛灣堡、草垛山堡、老營堡等。這些堡城的邊牆現多僅存夯土,唯地處黃河岸邊的樺林堡地段,約30公裡邊牆保存較好,高聳於河岸,甚為壯觀。

寧武關

寧武關,在今忻州市寧武縣城區。關城始建於明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關城雄踞於恆山餘脈的華蓋山之上,臨恢河,俯瞰東、西、南三面,周長2公裡,開東、西、南三門。現存關城舊址範圍分西關和東關兩部分,城牆依山勢而建,十分壯觀。寧武關是外三關中歷代戰爭最為頻繁的關口。當時北方遊牧民族南下,必經三關。寧武關所靠的恢河是季節性河流,在恢河斷流的季節,匈奴騎兵就沿河谷揮師南進,直抵關下,當時恢河河谷可容「十騎並進」,所以大多數時候,寧武關成為遊牧民族和農耕民族交戰的主要戰場。歷史上因鮮卑、突厥、契丹、蒙古等遊牧民族南下掠擄,經常選擇寧武關為突破口,所以這裡的戰爭幾乎連年不斷。在寧武關千百年來的戰爭紀錄中,最後一場大仗發生在明末崇禎年間。

雁門關

位於忻州市代縣縣城以北約20公裡處的雁門山中,是長城上的重要關隘,以「險」著稱,被譽為「中華第一關」,有「天下九塞,雁門為首」之說。雁門關的圍城隨山勢而建,周長5公裡多。城牆的南端分別與關城的東西兩翼相連,向北則沿著山脊延伸到谷底合圍,合圍處建有城門。圍城以外還築有3道大石牆和25道小石牆,起到屏障的作用。雁門關之稱,始自唐初。因北方突厥崛起,屢有內犯,唐駐軍於雁門山,於制高點鐵裹門設關城,戍卒防守。雁門關長城,為明萬曆三十三年(1605)巡撫都御史李景元在古長城基址上復築而成。西起白草口,東至新廣武,高8米至10米,上闊4.6米,全長5033米,每120米建敵樓1座。現存完整敵樓有「針扃」「控隴」「壯櫓」「天山」等,此外還置烽火臺、壕塹,是中國明代長城的代表作。

此線路還有廣武、平型關等可遊覽。

民族融合史旅遊線路:雲岡石窟、得勝堡、華嚴寺、善化寺、崇福寺、應縣木塔

雲岡石窟

▲雲岡石窟二十窟大佛

▲雲岡石窟第6窟中心塔柱

位於大同市城西約16公裡的武州(周)山南麓、武州川的北岸,石窟依山開鑿,東西綿延約1公裡。存有主要洞窟45個,大小窟龕252個,石雕造像51000餘軀,為中國規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

雲岡石窟是佛教自兩漢之際傳入中國後,第一次大規模興造的皇家石窟寺,在歷史上掀起了各地石窟寺的營建運動,影響遠及中原、河北、河西及西域地區。其造像制式被佛教考古界稱為「雲岡模式」,代表了公元5世紀世界雕刻藝術的最高水平。200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在世界上享有盛譽。按照開鑿的時間可分為早、中、晚三期。石窟中留下的樂舞和百戲雜技雕刻,也是當時佛教思想流行的體現和北魏社會生活的反映。雲岡石窟形象地記錄了印度及中亞佛教藝術向中國佛教藝術發展的歷史軌跡,反映出佛教造像在中國逐漸世俗化、民族化的過程。多種佛教藝術造像風格在雲岡石窟實現了前所未有的融會貫通。

得勝堡

是明長城大同鎮重要關隘。位於大同市北約45公裡。自古為聯結晉北與內蒙古的主要通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今由山西大同通往內蒙古呼和浩特的國家級主要幹線公路由此口通過。得勝口明初始建,同時在關口南建有得勝堡。得勝堡是明長城的重要軍事邊堡,也是蒙漢民族融合的一個重要節點。不僅軍旅文化、邊塞文化底蘊深厚,而且民族融合文化尤為豐厚。據李大鈞、李大宏合著《大同晉商》介紹,明隆慶五年(1571年),明王朝在得勝堡舉行隆重敕封儀式,封蒙古首領俺答汗為順義王,後又封三娘子為忠順夫人,開放大同、宣府等地「立互市」。萬曆五年(1577年),又在長城沿線新平堡、助馬堡等地設10個互市點,馬市數十年高度繁榮,推動了明代晉商的興起。

應縣木塔

釋迦塔,全稱佛宮寺釋迦塔,位於朔州市應縣城西北佛宮寺內,俗稱應縣木塔。建於遼清寧二年,金明昌六年增修完畢,是中國現存最高最古的且唯一一座木構塔式建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與義大利比薩斜塔、巴黎艾菲爾鐵塔並稱「世界三大奇塔」。2016年,釋迦塔獲金氏世界紀錄認定,為世界最高的木塔。釋迦塔塔高67.31米,底層直徑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全塔耗材紅松木料3000立方米,2600多噸,純木結構、無釘無鉚。塔內供奉著兩顆釋迦牟尼佛牙舍利。

此線路還有華嚴寺、善化寺、崇福寺等可遊覽。

地質構造運動史旅遊線路:蘆芽山萬年冰洞、右玉火山頸群、大同火山群、五臺山等國家地質公園和恆山國家森林公園

蘆芽山萬年冰洞

藏身於山西省寧武縣城西50公裡處,海拔約2300米,它是除世界極地冰蓋和永久凍土層地區以外發現的罕見大冰洞。經中科院地質研究所洞穴專家現場考察認定,此洞形成於新生代第四紀冰川期,距今約三百萬年,故名萬年冰洞。

該冰洞位列全國一萬多個洞穴中僅有的九個冰洞之首。洞內製冷機制最強、冰儲量最多,整個冰洞高達100多米,現已開發參觀線路150多米。冰洞位於北緯38.5度的蘆芽山上,夏天洞外溫度最高可達38攝氏度。然而,洞內溫度卻恆定在零攝氏度以下,積冰常年不化。冰洞內冰筍、冰柱、冰錐、冰葡萄等隨處可見,冰的形態達10餘種。一根高30多米、直徑大約6米的巨大冰柱矗立中間,上面布滿傘狀的冰疙瘩,像水母翩翩起舞,又像白雲隨風流動,猶如夢幻一般。

五臺山國家地質公園

位於忻州市,一處集佛教聖地、避暑勝地、革命聖地和地質景觀於一身的旅遊勝地。其地質的古老性、複雜性、典型性和代表性為古今中外地質學者所推崇,特別是前寒武紀更突出。地質年齡在25億年以上,是中國地質表中早前寒紀代表地層單位「五臺群」「滹沱群」「石咀亞群」「豆村亞群」「東冶亞群」等的命名地,也是前寒武紀重大地質事件「五臺運動」「鐵堡運動」等的命名地,有高亢夷平的古夷平面,十分發育的第四紀冰川冰緣地貌,更因其地層齊全,巖性豐富典型,露頭連續,界限清楚,而成為研究地球早期板塊構造理念的重要窗口,在地質界被稱為「活標本」,譽為「地球早期歷史的博物館」。

25億年的地殼運動,見證了地球早期生命演化的歷程,記錄著各個地質群落的生成與變遷。整座五臺山北陡南緩,壯觀雄偉。。

「萬年冰」「千年雪」是五臺山的又一自然景觀。發源於北臺溝與東臺溝的清水河橫貫五臺縣域的南北之間,全長一百餘公裡的河流由高而低,一直流入滹沱河,它如一條銀色緞帶連接起了五臺境內的山川風光。除了位於清水河上遊東岸畔的駝梁景區外,居處於五臺山地質公園以內的南梁溝自然風景區更是山光水色秀美,林木花卉爭妍,珍禽異獸棲息其間,繪就了一幅動植物盡享物態天光的生動畫卷。

此線路還有右玉火山頸群、大同火山群等國家地質公園和恆山國家森林公園等可遊覽。

相關焦點

  • 人說山西好風光,山西精品旅遊線路發布
    2019年是山西省文旅融合的開局之年,今年的山西省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深入挖掘自然人文景觀獨特文化內涵,打造高品質文旅「產品包」「景點群」和「線路套餐」。按照成熟化、特色化、品牌化的要求,山西省文化和旅遊廳梳理歸納出8大類103條精品旅遊線路。八大類精品旅遊線路為:主題旅遊線路、國內遊客線路、入境遊客線路、紅色旅遊線路、自駕旅遊線路、研學旅遊線路、二日遊線路、一日遊線路。
  • 11條美麗鄉村旅遊精品自駕線路,帶你玩轉山西!
    山西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是一個「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好地方。近年來更是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培育了一批鄉村旅遊精品,2019年先後評出山西省3A級鄉村旅遊示範村100家和175家「三個人家」代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助力山西全域旅遊大發展。
  • 山西旅遊走進臺灣高雄 重點介紹了8條精品旅遊線路
    11月9日,連續在臺北進行多次旅遊宣傳推廣後,「晉善晉美·山西旅遊推介會」走進高雄市,向臺灣南部民眾推介山西旅遊。來自高雄觀光局、海旅會高雄辦事處及當地旅行商、新聞媒體等100餘位嘉賓出席。 推介會重點介紹了世界遺產遊、古建宗教遊、晉商民俗遊、尋根覓祖遊、太行山水遊、黃河風情遊、呂梁風光遊等8條精品旅遊線路。
  • 8大類103條精品線路助力山西旅遊體育融合發展
    人民網太原7月26日電(李夢文) 在二青會即將開幕之際,山西省文化和旅遊廳於7月26日向社會發布了精心準備的8大類103條精品旅遊線路。 山西省文化和旅遊廳副廳長李貴表示,精品旅遊線路的推出,既可以為二青會期間來晉遊客提供更好的出遊引導,也可以藉助二青會元素,有效地促進山西體育和旅遊的深度融合,充分展示『華夏古文明、山西好風光』的良好形象。
  • 垣曲這些地方入選山西103條精品旅遊線路!
    近日省文旅廳與二青會組委會新聞宣傳部聯合召開山西精品旅遊線路新聞發布會共發布8大類103條精品旅遊線路涵蓋了全省主要景區景點充分體現了華夏古文明、山西好風光來看具體線路主題旅遊線路一、世界遺產2-3日遊雲岡石窟—五臺山—平遙古城。
  • 「五一」小長假,山西推出三大品牌文化旅遊線路、11條精品自駕線路
    「五一」小長假,山西推出三大品牌文化旅遊線路、11條精品自駕線路 2020-04-29 02: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山西三大旅遊板塊藍圖初顯
    近日,山西省旅遊發展委員會主任盛佃清表示,我省將聚焦黃河、長城、太行三大品牌集聚一省的獨特稟賦,高起點、大手筆謀劃,堅持景區為王、路網先行,實施大項目建設,大企業運作,實現三大板塊突破性開局、突破性進展,加快打造國際知名、國內一流的旅遊目的地。目前,三大旅遊板塊的開發定位已經有了初步考慮。
  • 「十四五」期間北京將打造文化旅遊精品新線路
    北京市文旅局副局長關宇介紹,「十四五」期間,北京將構建文化旅遊商品品牌矩陣,打造一批文化旅遊精品新線路,加快構建北京文旅融合示範項目體系,開發文化旅遊消費新空間。關宇介紹,「十四五」時期,北京市文旅局將把融合發展作為推動首都文化和旅遊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能,並作為首都文化旅遊的核心吸引力,重點將在「擴內需、促消費,拓開放、抓入境,優服務、提品質」上進行突破。
  • 山西旅遊走進臺灣高雄 推薦8條精品旅遊線路
    11月9日,連續在臺北進行多次旅遊宣傳推廣後,「晉善晉美·山西旅遊推介會」走進高雄市,向臺灣南部民眾推介山西旅遊。來自高雄觀光局、海旅會高雄辦事處及當地旅行商、新聞媒體等100餘位嘉賓出席。
  • 上海重點打造10條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精品線路
    為緩解供需矛盾,2019年11月,我委與市文化旅遊局、市綠化市容局、市規劃資源局聯合印發了《上海市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布局規劃》,充分發揮規劃引領作用,2020年9月15日,與市文化旅遊局、市交通委共同推介了9個涉農區的18條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特色線路,市民反響良好。
  • 「遊山西·讀歷史」!山西將打造10條主題旅遊線路
    7月23日,從省文旅廳傳來消息,《「遊山西·讀歷史」活動實施方案》經省政府同意正式印發。我省將在全省範圍內開展「遊山西· 讀歷史」活動 ,推動山西歷史文化資源整理和內涵挖掘 ,以山西深厚的歷史文化比較優勢 ,提升山西旅遊吸引力、影響力和競爭力 ,全力塑造「黃河、長城 、太行」三大品牌,推進文化旅遊業高質量發展。
  • 二青會丨觀二青賽事,遊表裡山河,103條旅遊線路玩遍山西
    山西日報記者王少斐報導:華夏古文明,山西好風光。第二屆全國青年運動會於8月8日在太原開幕,為全面推介山西文化旅遊資源,向世界展示山西省的旅遊線路產品和文化內涵,並按照成熟化、特色化、品牌化的要求,省文旅廳與二青會組委會聯合發布了我省8大類103條精品旅遊線路。
  • 湖南7條旅遊精品線路、15條自駕遊線路
    - 1 -我省推出「五一」文旅系列活動推介7條旅遊精品線路 15條自駕遊線路公共文化活動精彩不斷 跨省跨境遊暫不恢復27五一期間,湖南將重點推出「湖南人遊湖南」系列活動,並重點推介7條旅遊精品線路和15條自駕遊線路。
  • 聚焦| 我省發布8大類103條精品旅遊線路
    王少斐山西日報記者王少斐報導:8月1日,記者從省文化和旅遊廳獲悉,在第二屆全國青年運動會(以下簡稱「二青會」)即將正式開幕之際,為全面推介山西文化旅遊資源,向世界展示山西省的旅遊線路產品和文化內涵,省文旅廳與二青會組委會共同發布「山西精品旅遊線路」。
  • 市文化和旅遊局發布京郊旅遊四大主題40條精品線路
    原標題:暢享北京消費季 京郊美景一覽盡 市文旅局發布京郊旅遊四大主題40條精品線路  京郊地區因其豐富的自然資源和獨特的歷史人文景觀,不僅是拱衛首都中心城區的「綠色屏障」和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紅色堡壘」,近年來由於大批精品民宿的興起,也成為市民休閒度假、親近自然的「藍色港灣」。
  • 八條冬遊線路 領略「大美山西」
    山西的冬天,美得大氣、靈動,美得夢幻、歡樂。省文旅廳5日表示,想在冬季邂逅最迷人風景,就來山西吧,八條主題旅遊線路,將帶您領略山西別樣的美。黃河之魂在山西長城博覽在山西推薦景區:雁門關、偏頭關、娘子關、廣武城、長城博物館、李二口、蘆芽山旅遊線路:雁門關——忻州古城從戰國到明清,歷代長城在山西都有遺存,縱橫3500公裡,星羅棋布於三晉大地4276處。來到長城腳下,你可以走進雁門關、偏頭關、娘子關、廣武城,看風景,讀歷史。
  • 22條世園精品旅遊線路來了! - 北京日報...
    4月16日,延慶區召開「遊延慶、逛世園、品花宴、宿花田」旅遊信息發布會,推出8大主題22條特色旅遊線路,為廣大遊客貼心奉上三大出遊攻略。延慶新版城市形象宣傳片和英文官方網站也在同時上線。根據不同遊客需求,延慶設計的22條遊覽線路,聯動八達嶺長城、古崖居、龍慶峽等耳熟能詳的景區,永寧古城、百裡山水畫廊、冬奧小鎮大隱於世民宿等獨具特色的景點和精品民宿也被安排進不同的線路當中,讓遊客在世園會開幕期間盡情逛世園外,還能暢遊延慶、品花宴、宿花田。
  • 山西文旅業「加速」跨越升級
    圍繞建成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目標,我省黃河、長城、太行三個一號旅遊公路「0km」標誌文化驛站正式開放,三大板塊精品項目精準營銷,並努力將「遊山西就是讀歷史」打造成全國知名旅遊品牌……文旅產業可謂亮點頻出。
  • 大同全力推進長城板塊旅遊開發項目
    當下,大同市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於舉全省之力鍛造「黃河、長城、太行」三大旅遊板塊的指示精神,全力推進長城板塊旅遊開發項目。近日,山西晚報記者就此進行了相關採訪。大同市文化和旅遊局副局長姜文表示,從資源、年代、文化、遺存等指標考量,大同長城在全省11個市中位居前列,為高質量打造山西省長城旅遊窗口樣板提供先決條件。
  • 老牛灣——平型關長城風景道被列入長城國家文化公園重點項目
    初步形成預計總投資額287.4億元的長城文化公園省級項目庫,全國確定了45個省級重點項目,山西省有3項,偏關老牛灣——平型關長城風景道以「道」的類別榮列其中。另外,朔州廣武長城文化公園保護建設項目和大同李二口長城文化博覽苑分別以「址」和「園區」的類別列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