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幼教機構復工路漫漫。作為最晚一批走向復工的校外機構,廣大線下幼兒園、託育機構在做好層層消殺之後,也依然要面對家長對安全性的疑慮。「至少4個月的關園,開園了很多家長也不放心送過去。」既是二孩家長,也是早教從業者的李雅婷說道。
低齡的教學對象,為早幼教機構開拓線上陣地增加了一道天然屏障。疫情之後,越來越多的家長和機構把目光投向早教老師上門教學。
繼4月上線「老師到家」之後,摩爾媽媽App於近日推出「定製教育」服務,家長可依據平臺提供的老師、教學方案,從自身需求出發,為0-6歲兒童定製客廳小班(一對多)、戶外活動(公園景區)等線下教育產品,探索0-6歲早幼教託育產業的更多創新可能。
家長自主選擇老師、課程、同學、場地
此前,媒體曾報導過摩爾媽媽APP的老師到家服務,由家長提供場地、學生,摩爾媽媽平臺負責匹配老師,並對老師提供「雲教研」支持,最終在社區或是家中完成線下教學交付。
摩爾媽媽表示,任何用戶都可以提交申請成為平臺老師,但要走到孩子面前,需要經過重重關卡。
首先是平臺審核老師資質,目前只通過具有早教經驗的老師,並進行實名認證和證書核實。教師上線後,由家長根據個人需求挑選,並在平臺方的參與下進行視頻面試。合格後安排線下試課,在老師、家長雙方滿意的前提下,才會真正開始讓老師到家。
「一般情況下,家長試課2-3次都能找到合適的老師。」姚娜介紹,試課階段家長可按五折優惠價格支付課時費。在經過1-2周班級初創期後,進入固定合作模式,目前沒有遇到有頻繁更換老師的需求。
姚娜自己就是摩爾媽媽的忠實用戶,從每月15000元的國際幼兒園退園後,她為兒子定製了專屬早教課堂。一周5天,每天6小時,支出控制在7000元左右。
同時,上課的地點變成了自家的客廳、社區的空地,除了省去來回接送孩子的時間和精力,更讓姚娜覺得「爽」的點在於老師、課程甚至是同學,都可以由家長自己決定。
在定製頁面,家長可以自由選擇客廳小班、上門早教和親子遊學三種授課類型,設定所需老師的教育理念、技能特長等,並根據老師收費標準進行調整。同學也可以自主決定,摩爾媽媽支持同社區家長拼團,每班不超過4個學生。
老師到家服務上線三個月,在北京地區已經形成超過150個摩爾媽媽的家庭班級,每個班級1-4個學生不等。「現在每天會新增15-20個家庭進入摩爾媽媽,主要是靠口碑傳播。」
面對不同城市的不同需求,姚娜表示,「核心就是一二線城市缺服務,三四線城市缺內容」。近期摩爾媽媽的需求單開始從二線城市產生,三四線城市以使用平臺開放教案入手。
據了解,摩爾媽媽於近日啟動了全職老師招聘計劃,包括到家老師、教研培訓、家長運營等崗位,應聘老師需要具備3年以上主班教齡(0-6歲),以及英語、體能、音樂、幼小銜接等一項特長。第一期招聘城市為北京、上海。
打造教育產業供應鏈生態
目前,摩爾媽媽教研中心有近百個課程主體框架,上千個活動教案。課程框架由平臺專職教研團隊負責,具體教案則是老師們自行編寫上傳,免費使用。教師可選擇平臺已有教案,或按照平臺框架重新編寫。每個老師的教案數量、質量、被引次數等因素,將會影響其在平臺的曝光和定價。
此外,課中家長可進行看護和陪同,實現對教學的評價。課後,老師需要上傳課堂觀察圖文筆記,包括教學內容、學生參與度、教學效果等方面,家長也可以隨時查看並點評,結果也會同步反映在教師評價體系中。通過對教學數據的脫敏處理,反哺教研和教師。
「我們對老師的管控是完全遵守『市場手段』。」 摩爾媽媽將自己定位成一個供應鏈平臺,而不是簡單的交易撮合平臺。
課時收入高低受專業程度、服務質量、家長評價等多個因素共同作用,老師把行為固化在平臺上,可以提高課時收入水平。據介紹,有老師成為摩爾媽媽的全職老師,5月課時費收入2萬元。同時,老師要參與平臺的培訓與指導,則需要通過服務時長進行兌換。
記者了解到,摩爾媽媽正在北京試行培訓師制度,優秀教師將會轉化為平臺培訓師,向其他老師傳授經驗,提供職業上升通道。
在姚娜的設想中,未來摩爾媽媽還將成為精準廣告投放入口,以及教具教材銷售等社區電商、產業電商入口,平臺上的高淨值用戶成為家庭保險購買入口等。
營收方面,摩爾媽媽面向C端家長收取匹配服務費,在交易中向B端教師收取10%的佣金,以及向園所端收取營銷引流費用。
「客廳小班」著眼「定製教育」
小肥媽媽兒子今年2歲多,是著名的「海澱媽媽」一員。5月以來,每周二、四上午,她和社區裡的另外兩名家長一起,通過摩爾媽媽為孩子定製了老師到家服務。「老師講的繪本故事裡涉及到小石頭,接下來的活動中,老師會帶著孩子們觀察小石頭,並用小石頭做很多有趣的遊戲和活動。「小肥媽媽認為,早教老師提供了老人、保姆帶孩子所不能達到的專業度。
2016年,中國正式施行「全面二孩」政策。艾媒報告顯示,至2018年,中國0-6歲嬰幼兒已超1億人。其中,48%的家長對託育服務有需求。
像小肥媽媽這樣的年輕家長,正在成為市場的主要消費者。艾媒分析師指出,保姆式的純託管模式已經無法滿足新一代家長的育兒尋求,家長轉向尋求專業科學的早教及託育產品服務,託管+早教將成為市場主流。
繼2019年國務院下發《關於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後,近期,國家衛健委開始在全國範圍內調研「家庭託育點」。姚娜認為,這將是未來早幼教託育行業發展的大趨勢,像摩爾媽媽這樣,由一個媽媽發起、一個老師上門、兩三個孩子拼團上課,正是「家庭託育點」的雛形。
在早幼教領域,創立於2018年的摩爾媽媽還屬於新生力量,團隊人數有25人,其中包括8位產品技術人員、4位教研人員。2019年,摩爾媽媽獲得晨興基金、真格基金的500萬美元Pre-A輪融資。公開資料顯示,創始人姚娜曾在谷歌中國、豆瓣、寶寶樹等公司任職,在網際網路領域連續創業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