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App Store,正在從「解放」變成「反動」嗎?

2020-12-12 中華網

隨著軟體服務收入成為蘋果的第二大收入來源,蘋果必須更加謹慎,才能保證自己不越過「解放」的界限,變為一個「獨裁的反動者」。

2007 年 6 月 29 日,初代 iPhone 正式上市銷售。時隔一年,蘋果推出 App Store 應用,讓智慧型手機真正有了智能化的功能,同時也重新定義了開發者與硬體設備製造商的關係。

然而一周前,蘋果 App Store 的審核政策,卻引發了開發圈的大爭論。

美國當地時間 6 月 15 日,一家在獨立開發界小有名氣的公司——Basecamp 推出了自己的最新產品:Hey。Hey 是一個訂閱制收費的跨平臺郵件客戶端,主要基於 Web,也有 iOS 客戶端。

但就在 Hey 的 iOS app 上架後的第二天,App Store 在審核階段拒絕了該 App 修復 bug 的更新推送,表示因為 Hey 不提供「應用內購」訂閱的選項,違反了 App Store 的相關條款。如果 Hey 不就相關問題進行調整,蘋果將對 app 做下架處理。

蘋果 App Store,正在從「解放」變成「反動」嗎?

「不需要流量」的權利

以往關於蘋果 App Store 爭論的焦點,往往集中在「30% 抽成」這件事上。

App Store 是一個「應用市場」,蘋果對應用進行審核、分發,保證了用戶的安全和體驗,使 iPhone 迅速席捲市場。隨著 iOS 生態的不斷壯大,這個市場的蛋糕也越做越大。優質的 App 如果能得到 App Store 的推薦,在流量和收入上往往能成倍甚至幾十倍增長。即使蘋果從中抽取 30% 的手續費,對開發者來說也是一種「雙贏」。

知名科技評論者「莫博士」Walt Mossberg 認為蘋果對 App Store 的嚴格管理,恰恰保證了 iPhone 的體驗,杜絕了惡意軟體,保護了用戶隱私。而且 30% 的抽成,相比以前很多手機運營商在分發 App 時抽成 50%、70% 的比例,已經少很多了。

賈伯斯最早宣布蘋果只抽成 30% 時,臺下的開發者是歡呼的。

而且「內購」這種付費方式確實方便、安全,用戶在 iPhone 上提供一次信用卡信息,之後給任何 App 付費都只需要面容 ID 識別一下就可以授權。即使是 Spotify 或者 Netflix 這樣的巨頭,早已不需要 App Store 給自己帶來的「流量」,也很難 100% 放棄內購這一渠道。很多早期通過 iOS 內購訂閱 Netflix 的用戶,至今仍可以通過內購渠道續費。

只不過時代變了,當開發者從獨立身份逐漸變為成規模、成體系的公司時,30% 的抽成比例可能就顯得太高了。很多公司都認為蘋果應當給出更靈活、更合理的抽成方案。

比如 Hey,它更像一個完全「獨立」的軟體,有自己進行營銷、宣傳,找到用戶的方式,不需要依賴 App Store 的流量。

6 月 20 日,Hey 在官網上發布了一份聲明,表示不加入 iOS 內購,其中有考慮到手續費對收入的影響,但這件事更關乎「選擇權」:Hey 希望自主選擇與用戶進行交互的方式。如果僅僅是錢的問題,Hey 可以針對 iOS 內購漲價 30%,把手續費成本轉嫁給用戶,但 Hey 認為「蘋果的政策使開發者和用戶被隔絕了」。

Hey 想要「不需要流量」的權利。

網頁上交錢,App 裡使用

打開 Hey 的 iOS App,整個界面除了「輸入帳號密碼登錄」之外,沒有任何功能。用戶想要在 iPhone 上使用 Hey,必須要去 Hey 的網站上進行註冊、付費,然後才能用註冊的帳號登錄 iOS 客戶端,使用郵箱功能。

這樣設計的原因很簡單,就是為了規避手續費。如果用戶在 iOS App 裡註冊,通過蘋果的「應用內購」付費訂閱,蘋果會從用戶第一年的訂閱費裡抽走 30% 的佣金。如果用戶連續訂閱,從第二年開始,這個佣金的比例會降為 15%。

Hey 的訂閱價格是 99 美元一年。作為一個郵件客戶端,顯然不便宜,所以它的開發公司 Basecamp 才如此有信心,認為「真正需要 Hey 的用戶不因為這點麻煩就放棄註冊。」

創立於 1999 年,Basecamp 一直保持著「小而美」的企業精神,直到現在也只有 50 多個員工。在開發出 Hey 之前,Basecamp 最主要的產品是與公司同名的線上協作 App,這個 App 採用的就是「網站上註冊付費,然後通過帳號登錄 iOS 客戶端」的模式,且持續了多年。之前的經驗,讓 Basecamp 決定在 Hey 上採取同樣的模式。

但對蘋果來說,用這種方式做一個線上協作 App 可以,做郵件客戶端卻不行。

Hey 的主界面只有登錄選項 | Hey

蘋果在 App Store 開發者指導的 3.11 條款中明確了這項規定:「任何 App 的收費功能,都必須用蘋果的內購功能進行收費,開發者可以在 iOS App 之外建立購買渠道,但必須同時提供應用內購的選項。」也就是說,Hey 的用戶可以在網頁上註冊付費,但同時必須也要有應用內購的選項。

但這項規定也有例外,蘋果定義了一類「Reader」App,規定如果 App 的付費功能是一種「內容」,包括書籍報刊、音樂視頻流媒體、商業軟體、雲儲存等等,那麼可以不在應用內提供內購選項。比如 Netflix 就取消了 iOS App 的內購選項以規避手續費,Basecamp 之前的線上協作應用就因為是「專業軟體」,才得以「存活」。

可能因為產品邏輯與之前的 Basecamp 類似,Hey 最初得以順利在 iOS App Store 上架。但上架僅一天,它的「更新推送」就開始被拒。與此同時,Hey 的 Mac 客戶端上架 macOS App Store 的請求也遭到了拒絕。Basecamp CTO David Hansson 在社交媒體上表示,蘋果要求他們提供內購選項的做法是「強盜行徑」(acting like gangsters)。

一場關於 App Store 政策的爭論就此展開。

「解放」與「反動」的界限

6 月 19 日,蘋果市場副總裁 Phil Schiller 接受了 TechCrunch 的採訪,表示蘋果不會就 Hey 引發的爭論而修改 App Store 的開發規則,會繼續堅持相關規定。

Phil Schiller 解釋稱,「用戶下載了 Hey,卻並不能正常使用這個 App,這不是我們想在 App Store 裡提供的體驗。」這就是為什麼蘋果允許 App 建立自己的付費、授權方式,但必須同時提供「內購」選項。假如有用戶在 App Store 裡搜索「郵件客戶端」搜到了 Hey,卻並不知道要去網站購買訂閱,他就完全無法使用這個 app,這是蘋果想要杜絕的情況。Schiller 表示,Hey 最初得以在 iOS App Store 上架就是一個錯誤。

過去 10 年裡,iPhone、iOS、App Store 的體驗得到了世界範圍內大量用戶的廣泛認可,蘋果建立起的開發生態也惠及到了大量開發者。但想要對一個如此龐大的開發生態進行精細管理,仍不是一件易事。一邊「立法」,一邊「執法」,蘋果也不免要面臨諸多質疑。

Hey 開發團隊 CTO Hansson 表示,「蘋果在 App Store 政策執行的問題上長期反覆無常、毫無連貫可言。」暗示蘋果一方面用「開發指導」嚴格打壓一些 app 的同時,也與其他 app 達成了「私下交易」,為少數 app 開了例外的後門。

就在蘋果拒絕 Hey 更新推送的同一天,歐盟針對 App Store 的反壟斷調查正式啟動,負責相關事務的官員 Margrethe Vestager 表示,蘋果在這個領域扮演著一個「看門人」的角色,向所有經過的人收取過路費,歐盟必須確保蘋果不會利用這種優勢與其他公司進行不公平競爭,比如 Apple Music 和 Spotify。

6 月 27 日最新消息,美國司法部發起一項調查,主要針對蘋果公司 App Store 的支付政策。目前,該調查尚處於初期階段。

十二年前,App Store 的發布是蘋果解放開發者生產力的重要舉措,設立 30% 的抽成機制既有利於促進蘋果應用生態的正向發展,同時也能夠幫助優秀開發者獲得流量和收入的大幅增長。然而蘋果並沒有動態地思考與開發者的關係,一成不變地守著既有規則,將很多有價值的產品拒之門外,很大程度上其實也是對用戶體驗的折損。

Hey 只不過是其中的一個面,蘋果在 App Store 政策上面對的各種問題如此龐雜、微妙。隨著軟體服務收入成為蘋果的第二大收入來源,蘋果必須更加謹慎,才能保證自己不越過「解放」的界限,變為一個「獨裁的反動者」。

在蘋果發給 Hey 開發團隊的信中,蘋果給 Hey 提出了幾條非常具體的「改進」方式,比如 Hey 可以免費開放一小部分正常的收發郵件功能給用戶,讓這個 app 先變得「可用」,然後將特色功能作為需要額外解鎖的付費功能,僅可通過網站付費訂閱解鎖。這樣能夠符合蘋果開發指導的要求,又能滿足 Hey「不提供內購」的願望。

「希望能幫到你們,將 Hey 郵件客戶端帶到 App Store」,蘋果在信的最後這樣寫道。

責任編輯:kj005

文章投訴熱線:156 0057 2229 投訴郵箱:29132 36@qq.com

相關焦點

  • 蘋果App Store 新增 App「隱私」信息,你需要了解的都在這裡
    12 月 15 日,蘋果發布了 iOS/ iPad OS 14.3 和 macOS Big Sur 11.1,在 App Store 中引入了 App「隱私」信息 。蘋果在今年 6 月份的 WWDC 20 全球開發者大會上就宣布了這一消息,用戶可以直接在 App Store 中的 app 的產品頁面看到「隱私」信息。
  • 蘋果「逼死」第三方應用
    蘋果對此的回應是:這些應用會使用戶的隱私和安全性面臨風險,蘋果將它們下架的行為與競爭無關,這是一個安全問題。實際上,這並不是蘋果第一次「逼死」開發者。前不久 9to5Mac報導的「將 iPad 作為外接顯示器」功能,也被認為會導致一部分第三方應用消失。
  • iPadOS 14「隨手寫」功能,解放你的手指
    近日,愛範兒參加了蘋果 iPadOS 14「隨手寫」功能的媒體分享會,在這次分享會上,蘋果對 iPadOS 14 中新增的 Apple Pencil「隨手寫」功能進行了介紹。這裡,就不得不說說 iPadOS 14 中新增加的 Apple Pencil「隨手寫」功能。「隨寫」功能是 iPadOS 14 為 Apple Pencil 打造的一項全新的功能。當你在任意本欄寫,就能及時的將你的寫字轉換為輸入的本,中英文混合也沒問題。
  • iPhone「最強功能」廣受好評,但許多 App 還「配不上」它
    iPhone 是你的「電子導盲犬」在前面提到的 iPhone 視頻中,全視頻彈幕最多的部分就是放大器「人物檢測」功能展現的時刻,彈幕「淚目」、「絕了」覆蓋了整個屏幕,遮擋了演示的內容。但即便不看內容,你也知道視頻是什麼內容,因為聲音讓你「看」到了。
  • 蘋果App內購支持「家人共享」了,省錢又省心
    雖然「家人共享」功能在 iOS 8 時期就推出了,但不少讀者反饋仍然對其「不了解」、「沒用過」。其實伴隨著系統版本的不斷更新,「家人共享」一直在不斷升級完善。這不,就在近日,蘋果 app 內購買項目也支持了「家人共享」,這可是個超棒的消息。
  • 如何快速解決「testflight無法接入app store connect」?
    TestFlight是蘋果官方的內測分發渠道,本質上跟App Store一樣,都是軟體商店。在使用TestFlight的過程中,我們偶爾會遇到「testflight無法接入app store connect」的提示,通常這都是蘋果伺服器的問題,我們可以手動修改DNS來解決。
  • iPadOS 14「隨手寫」功能:解放手指,讓你的 Apple Pencil 更具生產力
    近日,愛範兒參加了蘋果 iPadOS 14「隨手寫」功能的媒體分享會,在這次分享會上,蘋果對 iPadOS 14 中新增的 Apple Pencil「隨手寫」功能進行了介紹。這裡,就不得不說說 iPadOS 14 中新增加的 Apple Pencil 「隨手寫」功能。「隨寫」功能是 iPadOS 14 為 Apple Pencil 打造的一項全新的功能。當你在任意本欄寫,就能及時的將你的寫字轉換為輸入的本,中英文混合也沒問題。
  • 蘋果無人車高層地震,「好戲」真的「在後頭」?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新車一講文/Chris Zheng-「Hey,Siri!剎車(brakes)!」-「我好像不明白。提示:想知道我能做些什麼嗎?只需問「你能做什麼?」或者說「幫我」。」-「我找到以下有關剎車的網頁,請看:——」-「好的,在你的 AirPods Max 上播放 Migos 的 Bricks。」
  • 渾水摸「YY」、「俠盜」蘋果和辛巴的「麥乳精」|極客一周
    在準備講好下一個故事的同時避免做「接盤俠」,考驗的可能不僅是管理層的智慧。 蘋果將憑藉M1晶片一統桌面和移動生態|視覺中國 蘋果「打土豪分天地」本周,不對,這一個月蘋果都是絕對的熱點。
  • 「住」AAB live|愛不釋手的電子衣櫥app
    大概13年開始,app store漸漸出現一些「電子衣櫥」類的app,甚至還希望嫁接ec去做生意。以此還衍生了很多二手市場類的app,比較知名的大概是「衣二三」了吧經常閃退,分類和自定義也不夠友好到後來的「閒魚」閒置app。但是,始終沒有一款app,能讓人覺得稱心如意😢。
  • 「邏輯判斷-最強程度」解題思路:「4層程度」法與「蘋果理論」
    有解析認為,「拆橋削弱」屬於拆散論據和論點之間的有效聯繫,其削弱力度低於「因果倒置」,高於「他因削弱」,這種說法是有待商榷的。「拆橋」的力度有很多,拆掉橋面幾塊石材是「拆橋」,把四車道的橋拆的還剩自行車道也是「拆橋」,直接把橋拆的片瓦無存也是「拆橋」,這三種「拆」,其程度能是一樣的嗎?
  • 淺談「教學App」
    又到了一周的「氣質噌噌噌」時間,和粉筆君一起去看點不一樣的,今天分享的是關於教學app的那點事,你準備好了嗎?我們開始吧!        「教學 App 」作為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正逐漸成為數位化學習的寵兒。隨著智能終端的快速普及,它與行動網路技術的結合 ,已經成為 「網際網路 +」時代下教師的新型教學工具。        那麼,問題來了,什麼是「教學App」?         「教學App」是什麼?
  • 父母不會用手機 App?那可能得怪「消失的說明書」
    誰「殺」了說明書?當說起「殺」了說明書的人,不少人都會想起賈伯斯和蘋果公司。蘋果一直重視直覺化的操作交互,最開始甚至直接把生活中的辦公桌「搬」到了電腦「桌面」上。逐漸地,這甚至成為了行業標準,大家都愛說:「任何要說明書來講解的產品,設計上都有問題。」現實是,大部分產品的設計和用戶對產品的預期都有差距,尤其是通過一次次迭代來逐漸優化的 app,而這個差距,其實很需要額外說明來填補。再者,中國的 app 也帶著自有的設計偏好。
  • 從開學的相關英文,學「打折」跟「特賣」的常見用法
    隨著我國已將疫情成功控制,全國各地開始陸續復學,同學們已經收拾好心情返校了嗎?每當聊聊到開學這個話題時,都可以發現當中有許多英文單詞,就讓我們一起從開學季這個主題,學會一些相關的詞彙和英語用法吧!On sale因為使用on作為介詞,意思為正在某件事情上,故表示「特價銷售中」。 For sale使用for表示「為了」,意思則為「求售」。例句:The blender is on sale for 40 dollars.(果汁機目前美金40元特價中。)
  • 碰到硬體「天花板」後,蘋果要打「健康牌」
    這款「貼身」設備能做的事情越來越多。2019 年,Apple Watch 業務增速高達 40%,全球出貨量達到 3000 萬臺。這幾千萬用戶的健康數據,最終都將匯集到 iPhone 上一個叫做「健康」的應用裡。而蘋果的算盤又是如何打的呢?
  • 「Apple + 教育」: 一起了解下蘋果在教育行業的野心
    蘋果「課外活動」發布會剛剛結束,蘋果官網第一時間更新了最新的內容,有意思的是這次的首頁完全被「Apple + 教育」主題佔滿了。
  • 這 7 個 App 是我的「十年最佳」iOS 應用
    儘管後來還是「課程格子」app 更加流行、甚至可以導入學校教務數據,但是遠沒有這款應用精緻。我高中的時候就開始用它,甚至給每門課程都加上了 Emoji。這款 app 支持 iCloud 同步,也就是說我不用擔心多年來因為設備和系統版本的變遷丟失數據,隨時都可以「穿越」查看當時的數據。
  • 這一次,蘋果店讓大家「性高潮」了!網友:在紐約大道升起彩虹!
    不同於蘋果一貫的「性冷淡」這一次,蘋果「性高潮」了!蘋果變彩虹了!蘋果零售店彩色外觀克裡斯·韋爾奇「五彩斑斕」的透明蘋果零售店彩色外觀 圖源網絡第五大道這家Apple Store是蘋果在紐約最具標誌性的門店,被稱為全球最美零售店。
  • 「最美應用」國慶專題「甜品」:用這些美味的甜品 App 滿足你的味蕾
    奶油狀的巧克力,軟糯的糕點,大小合適的餡餅,或是其他美味甜品你喜歡嗎?如果你希望吃完飯以後口齒留香回味無窮,那這些甜品類 App 會讓你的晚餐時間更加香甜可口。不管哪種類型甜品,從果醬布丁到健康無糖的選擇,在這些 App 裡都能找到對應食譜,而你只需準備一下,然後享受一切。
  • 蘋果硬體迎來一波漢化,「妙控滑鼠」是啥?
    蘋果在最近發布的 iOS 11.2 以及 macOS High Sierra 10.13.2 系統當中,將一些原來我們熟悉的英文名詞,進行了全面漢化,比如 AirDrop 變成了「隔空投送」,Finder 變成「訪達」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