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無人車高層地震,「好戲」真的「在後頭」?

2020-12-13 魔法工坊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新車一講

文/Chris Zheng

-「Hey,Siri!剎車(brakes)!」

-「我好像不明白。提示:想知道我能做些什麼嗎?只需問「你能做什麼?」或者說「幫我」。」

-「我找到以下有關剎車的網頁,請看:——」

-「好的,在你的 AirPods Max 上播放 Migos 的 Bricks。」

這是蘋果智能語音助手負責人 John Giannandrea 接管蘋果無人車項目 Project Titan(以下簡稱泰坦)後,來自網友的調侃。

12 月 8 日,彭博社報導,蘋果無人車項目泰坦負責人 Bob Mansfield 二次退休,泰坦團隊轉向蘋果機器學習與 AI 戰略高級副總裁 John Giannandrea 匯報。蘋果官網的管理層介紹顯示,John 在蘋果負責蘋果機器學習框架 Core ML 和 Siri 技術的開發。

從 2014 到 2020,蘋果無人車項目幾次經歷一把手或執行負責人的更迭,發展方向也隨之不斷調整。

如今,泰坦迎來了新一任負責人。這一次,John 會給汽車行業帶來驚喜嗎?

三位一把手,兩個副總裁

或許是身處矽谷,受特斯拉影響所致,蘋果泰坦項目的啟動時間早於絕大多數中國的新造車公司。

《華爾街日報》首先報導,蘋果 CEO Tim Cook 於大約 2014 年 2 月前後批准了蘋果的泰坦項目,該項目由在蘋果任職 16 年的老兵、時任蘋果產品設計副總裁 Steve Zadesky 領導,致力於自動駕駛電動汽車的研發。Steve 直接匯報給蘋果硬體工程高級副總裁 Dan Riccio,Dan 是蘋果的核心管理層之一。

Dan Riccio(右)

Steve 曾領導了 iPod 和 iPhone 原型機的研發,如無意外,蘋果汽車將是他參與的最後一個偉大項目。然而可能連 Steve 本人也沒想到的是,直到他本人退休,泰坦項目仍然沒有太多進展可與外界分享。

2016 年 1 月,泰坦迎來第一次大調整。Steve 告訴泰坦部門同事,他將離開蘋果。而一些不願具名的員工透露,蘋果距離開發出「真正差異化的電動汽車可能還需要幾年時間」。由於缺乏明確的目標,泰坦項目內部遇到了一些挑戰。

事實證明上述員工的表述所言非虛——直到 2016 年 7 月,蘋果也沒能找來 Steve 的繼任者。不過,蘋果召回了賈伯斯時期的老將、前蘋果技術高級副總裁 Bob Mansfield。

Bob Mansfield 在蘋果的履歷頗具傳奇色彩。2012 年 6 月,蘋果宣布 Bob 退休,8 月底,蘋果召回了 Bob,後者以技術高級副總裁的身份負責領導「特別項目」,並直接向 CEO Tim Cook 匯報。

2013 年 7 月,蘋果直接將 Bob 從官網的管理層介紹中移除。蘋果表示,Bob 已不再是蘋果管理層的一員,但他將繼續領導「特別項目」的開發。

隨後美媒 9to5Mac 報導稱,Bob 所從事的「特別項目」,其實是蘋果的下一款產品 Apple Watch。Bob 實質上的職位是蘋果首席硬體工程師,負責蘋果可穿戴技術的研發。

2016 年 7 月,第一代 Apple Watch 早已上市並獲得巨大成功。Bob 從第一代蘋果無人車一把手 Dan Riccio 手裡接過了這個「燙手山芋」,正式領導泰坦項目的研發。

泰坦部門所有的高級經理開始轉向 Bob 匯報,時任蘋果首席設計師 Jony Ive 偶爾也參與進來。

Bob 主導了泰坦項目的第一次策略調整:從研發軟硬體一體化的自動駕駛電動汽車轉向自動駕駛軟體系統的研發。與此同時,蘋果汽車量產的時間也從 2020 年調整到 2021 年

一些從底特律(美國汽車重鎮)的車企或供應商加盟至蘋果的硬體工程師,包括制動和懸架工程師,紛紛離職,跳槽至矽谷的各大無人車公司。

2018 年 8 月,特斯拉 Model 3 首席工程師 Doug Field 終於填上了 Steve 的空缺,出任蘋果泰坦項目副總裁,統領泰坦汽車的研發,向 Bob 匯報。

Doug 曾是特斯拉當時唯一的高級副總裁,在特斯拉負責 Model 3 的車輛工程和製造,Elon Musk 說他是世界上最有才華的工程師(one of the world’smost talented engineering execs)。

Doug 執掌泰坦本身,已經意味著蘋果對車輛工程重新產生了興趣,蘋果汽車戰略的新一輪調整在所難免。

2019 年 4 月和 7 月,兩位特斯拉工程副總裁 Michael Schwekutsch 和 Steve MacManus 先後加入泰坦。Michael 和 Steve 在特斯拉期間分別負責特斯拉 Roadtser 2 / Semi Truck / Cybertruck 動力總成的研發,以及車輛內飾工程的線束座椅的布置。

到這一步,蘋果重回軟硬一體化造車戰略已經板上釘釘。

在 Doug 領導的項目重整下,蘋果在 2019 年 1 月再次裁去了 200 多名泰坦項目員工。

幾次的戰略搖擺造成了項目的不斷延期,根據知名蘋果分析師郭明琪的說法,蘋果汽車量產的時間已經推遲至 2023 年 – 2025 年。

長期坐鎮的總指揮 Bob 如今二次退休,泰坦迎來了第三位一把手 John Giannandrea。

John 於 2018 年加入蘋果,隨後被晉升為高級副總裁,進入蘋果核心管理層,統領蘋果機器學習與人工智慧戰略。在此之前,John 曾在谷歌工作了八年,負責領導谷歌的機器智能、研發與搜索團隊。

這樣一位硬體背景全無的管理層接手,泰坦項目會再次生變嗎?

「特斯拉墳墓」

從特斯拉、奔馳、福特、三星、QNX 等各個汽車產業產業鏈公司裡持續地挖獵人才,是蘋果泰坦項目過去幾年來帶給行業最具標誌性的影響。

身處矽谷的汽車科技公司成為重災區,特斯拉尤甚。

2014 年 10 月起,第一批特斯拉人才開始被泰坦獵頭「降伏」:特斯拉工程副總裁 Chris Porritt、工程經理 David Nelson、動力總成高級工程師 John Ireland、Autopilot 固件工程師 Jaime Carlson 先後加入了泰坦項目。

此後,類似公開合法的挖獵越演愈烈,劇情在 2018 年 8 月達到高潮。在 Model 3 深陷產能地獄期間,蘋果挖走了特斯拉當時負責產能爬坡的 Model 3 首席工程師、特斯拉高級工程副總裁 Doug Field。

CNBC 據 Linkedln 表示,2018 年的前 8 個月裡,蘋果泰坦項目的 HR 挖走了至少 46 名前特斯拉員工,涵蓋 Autopilot、質量保證、動力總成、機械設計和固件工程師,以及數名全球供應鏈經理。

一位不願具名的特斯拉工程師透露,對於同等能力的技術、軟體和製造工程師,蘋果支付的薪酬可以達到特斯拉的兩倍。

特斯拉發言人回應了蘋果的持續挖獵:

我們祝他們一切順利。選擇特斯拉的人選擇了一條更艱難的道路。我們的現金儲備是蘋果的 1%,所以他們當然可以負擔得起更高的薪酬。我們正在與根深蒂固的大型車企進行艱難的鬥爭,這些公司去年生產的汽車比我們多 100 倍,所以這當然是非常艱苦的工作。我們甚至沒有錢打廣告、代言或促銷,因此只能靠產品力來生存。儘管如此,我們相信我們的使命,它值得我們犧牲時間,招致那些對我們懷有惡意、無休止地負面攻擊我們的人。世界必須向可持續能源轉變,刻不容緩。

事實上,在特斯拉發言人之外,特斯拉 CEO Elon Musk 早在 2015 年就發表過一個更加「痞氣」的版本:

他們僱用了被我們解僱的人。我們內部總開玩笑說蘋果是特斯拉的墓地(Tesla Graveyard),如果你在特斯拉幹不下去,可以去蘋果上班。

實際上,特斯拉已經屬於受蘋果人才黑洞效應影響較小的公司了。

矽谷電動摩託車創業公司 Mission Motors 在蘋果將 6 位工程師一鍋端之後,直接宣布停止運營。Mission Motors CEO Derek Kaufman 說,我們有一批頂級工程師,蘋果知道了。它需要他們,然後它來,帶走了他們。

在同一時刻,蘋果還挖走了另一家電池創業公司 A123 Systems 涵蓋 CTO、電池材料科學家在內的五名核心員工,這一事件直接導致了 A123 對蘋果的訴訟。

(2013 年 3 月,難以為繼的 A123 申請破產保護,後被中國汽車零部件供應商萬向集團收購,原公司更名為 B456。

汽車行業是一個典型的多學科、高技術門檻的行業。從上述案例可以看出,至少在人才招募上,蘋果拿出了十二分的心力來推進泰坦項目。

一個非常有趣的視角是,如今僅有的四家智能電動汽車概念股,特斯拉、蔚來、理想、小鵬的 CEO,Elon Musk、李斌、李想和何小鵬,四人均曾表達過蘋果可能 or 必將造車、蘋果汽車不容小覷的態度。

在過去的 6 年裡,蘋果投入了巨大的人力、財力,獨立在上市公司體系之外去推進和部署泰坦項目的研發。

由於高層的搖擺,蘋果部分浪費了競爭中最寶貴的資產:時間。

2020 年 12 月 8 日,蘋果泰坦進入新紀元,「好戲」真的「在後頭」?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新車一講

相關焦點

  • 渾水摸「YY」、「俠盜」蘋果和辛巴的「麥乳精」|極客一周
    在準備講好下一個故事的同時避免做「接盤俠」,考驗的可能不僅是管理層的智慧。 蘋果將憑藉M1晶片一統桌面和移動生態|視覺中國 蘋果「打土豪分天地」本周,不對,這一個月蘋果都是絕對的熱點。
  • 蘋果App Store,正在從「解放」變成「反動」嗎?
    隨著軟體服務收入成為蘋果的第二大收入來源,蘋果必須更加謹慎,才能保證自己不越過「解放」的界限,變為一個「獨裁的反動者」。2007 年 6 月 29 日,初代 iPhone 正式上市銷售。
  • 「邏輯判斷-最強程度」解題思路:「4層程度」法與「蘋果理論」
    >4「列明結論」和「無視誘導」的重要性5 用模板題學習「4層程度」與「蘋果理論」一、「最強程度」題的本質是「程度」「最強程度題」是本公眾號對這種題型的命名。以「黃蘋果的重量」的「無關項」為例:想要對黃蘋果的平均重量得出結論,則黃蘋果佔蘋果總數的比例、蘋果的特點、蘋果的平均重量、紅蘋果的平均重量、蘋果中一部分蘋果的平均重量這些條件單獨拿出來,均對結論都沒有任何影響。
  • 碰到硬體「天花板」後,蘋果要打「健康牌」
    這款「貼身」設備能做的事情越來越多。2019 年,Apple Watch 業務增速高達 40%,全球出貨量達到 3000 萬臺。這幾千萬用戶的健康數據,最終都將匯集到 iPhone 上一個叫做「健康」的應用裡。而蘋果的算盤又是如何打的呢?
  • 蘋果「逼死」第三方應用
    蘋果對此的回應是:這些應用會使用戶的隱私和安全性面臨風險,蘋果將它們下架的行為與競爭無關,這是一個安全問題。實際上,這並不是蘋果第一次「逼死」開發者。前不久 9to5Mac報導的「將 iPad 作為外接顯示器」功能,也被認為會導致一部分第三方應用消失。
  • 「配角」張一鳴、巨頭「賣菜」夢碎和「盲潮」瑪特|極客一周
    老闆張一鳴很生氣,後果卻不是很嚴重,而字節這次風波卻讓本來已經火爆的《原神》再增幾分熱度,堪稱「神助攻」。這款遊戲目前火到什麼程度?本月蘋果 App Store 和 Google 的應用商店雙雙將年度遊戲桂冠授予了這款國產遊戲。
  • ...中「S」和「R」到底是什麼意思?蘋果終於給了個解釋 | 愛範兒
    iPhone 名字中「S」和「R」到底是什麼意思?蘋果終於給了個解釋 今年蘋果公司推出的新款 iPhone,不僅在定價上創新高,名字也是前所未有的複雜。
  • iPhone 名字中「S」和「R」到底是什麼意思?蘋果終於給了個解釋
    近日,蘋果全球營銷高級副總裁菲爾 · 席勒(Phil Schiller)在接受 Engadget 採訪時,談到了他對「S」和「R」兩個字母的理解,他認為公司是借鑑了汽車行業的命名規則。我喜歡汽車和高速行駛的東西,R 和 S 都是用於表示真正特別的跑車。
  • 比蘋果「隔空投送」更強大?魔趣「躍傳」使用後有感
    根據開發者 XiNGRZ 所述,就是因為等不了谷歌的FastShare才自動動手搞了「躍傳」。「躍傳」使用上已經非常接近AirDrop的體驗,直接選擇想要發送的文件,選擇用「躍傳」分享,在搜索到的設備中選擇目標終端就行。
  • 高考語法|「まで」「までに」「にまで」的區別
    對於學日語的同學來講「まで」和「までに」「にまで」的用法,是繞不開的難點,單看講解的時候很明白,用的時候就是一個字,暈。今天我們就給大家講一講兩者的區別。首先,「まで」和「までに」,表示「在~之前做某事」。
  • 炎亞綸5年前「下雨地震說」網友朝聖,本人幽默回應:讓大家受驚
    臺灣10日晚間21時19分東部海域發生有感地震,芮氏規模6.7,最大震度4級,堪稱是今年最大的地震,加上近期雨勢連綿不斷,讓許多網友憶起男星炎亞綸5年前的「下雨地震說」,紛紛湧入他5年前的貼文朝聖,而今日炎亞綸本人也在IG發限動做出回應。
  • ProtonMail:蘋果就是「黑手黨」
    蘋果再次因為 App Store 被軟體廠商控訴,這次是來自瑞士的郵件服務提供商 ProtonMail 公司。但隨著我們下載數的提升,他們(蘋果)開始小心翼翼地觀察我們的情況。然後,經過一些像是黑手黨的勒索行為,他們開始從我們身上「搖錢」了。」Andy Yen 表示。Andy Yen 十分無奈,ProtonMail 為了保持業務正常進行,只能服從蘋果。但他們同樣抱怨沒有辦法與蘋果公司進行「公正交談」。由於此紛爭,ProtonMail 長達一個月無法更新其 App。
  • 為什麼你總是分不清「可數」或「不可數」?
    其中的「恐懼 fear」和「高度 height」都被當作可數名詞,那麼你怎麼數「恐懼」和「高度」這種抽象概念呢?所以你看,壓根就沒有統一的標準來區分兩者。那怎麼辦?「可數」和「不可數」也是如此。同一個單詞,在某些場合下是可數,而溝通目的一變,就有可能是不可數的。可數名詞是有邊界的,佔據三維空間,具有自己完整的內部結構,往往不可分割。比如 apple,當你把它切開,就不再是一個完整的蘋果了;一輛 car 如果切分開來,那就不是一輛車了。相反,不可數名詞沒有邊界,或者邊界模糊,常常用來指物質、現象、抽象概念等。
  • 表示「場所」的「に」「で」用法練習
    日語表示場所的格助詞有「に」與「で」,區別是「に」表示的是人或物以及狀態所處的場所或立場,而「で」則表示動作進行及行為發生的場所。也就是說,「に」表示人或事物存在的場所,是靜態的,「で」表示的是動作進行的場所,是動態的。
  • 「華為牛逼」變「Huawei,you bitch」
    有蘋果用戶發現,當向Siri提問「華為牛逼用英語怎麼說」Siri將其翻譯成「Huawei,you bitch」,當主語換成小米時,也被翻譯成「Mimi is a bitch」。而當主語換成蘋果時,就能正確翻成「Apple isso awesome」。
  • 今日蘋果在返利網「超級返」官網特賣
    今日,返利網通過其官方微博對外宣布,為推廣其新上線的品牌特賣頻道「超級返」,2月12日-2月14日情人節期間,在返利網「超級返」頻道購買蘋果官網iPhone/iPad全系列產品,返利網將提供總額超千萬元的補貼。  熱門型號補貼如下:
  • 我為什麼不看好微信的「深色模式」和「群待辦」功能?
    ,可見微信對於支持「深色模式」的態度。微信團隊之前針對「深色模式」的回應那為什麼在iOS版本更新中,又全量上線這個新模式,我理解其實是針對蘋果官方要求的被動之舉。畢竟之前微信和蘋果也有幾次交鋒,都沒有佔到什麼便宜,並且面對蘋果這種嚴格的審核條例,微信還真有可能面臨下降的風險。
  • 炎亞綸被贊是先知,5年前「下雨地震說」再掀起!新專輯今日推出
    昨(10日)晚上9點19分發生芮氏規模6.7地震,被視為今年最大一起的地震,而後又發生另一起芮氏規模5.6的地震,全臺有感搖晃,也成為今天最熱門的話題。有趣的是,有網友再度想到炎亞綸5年前在臉書上的發文。
  • 辨析「ある」、「いる」有何區別區別
    通常,有生命特徵的(人或動物)用「いる」;無生命特徵的則使用「ある」。但語言這東西例外有很多例如:其他事物妖怪,幽靈等也用「いる」,而植物則用「ある」(但通常情況下使用複合詞,例如ている)。發生的事昨日地震があった。 今朝、あの交差點で事故があった。
  • 「融合教育」在臺灣:是「融」或「不容」?
    CRPD 第 4 號一般性意見便藉由「排除」(exclusion)、「隔離」(segregation)、「整合」(integration)與「融合」(inclusion)4 種概念的比較來說明這個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