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期《這才是 iPhone 的最強功能,不接受反駁——視覺無障礙功能體驗》的視頻刷屏了 A 君的朋友圈。這個逼近 300 萬的播放量的視頻可以說是成功「出圈」了。
而它所提到的產品視覺無障礙功能體驗也被更多人所了解。事實上,在iPhone 的輔助功能外,還有更多的產品需要花足夠多的心思才能讓用戶走上這條網際網路的「盲道」。今天,我們就要和你一起體驗一番手機系統、應用、小程序中的無障礙體驗。
iPhone 是你的「電子導盲犬」
在前面提到的 iPhone 視頻中,全視頻彈幕最多的部分就是放大器「人物檢測」功能展現的時刻,彈幕「淚目」、「絕了」覆蓋了整個屏幕,遮擋了演示的內容。
但即便不看內容,你也知道視頻是什麼內容,因為聲音讓你「看」到了。這是白天還是黑夜,燈光是什麼樣的顏色,畫面裡有什麼場景,你都能通過聲音的描述知道的一清二楚。這是 iPhone 輔助功能旁白加上放大器的效果,也是蘋果在視覺無障礙方面取得的最新突破。
它讓 iPhone 真正承擔了一部分眼睛的功能,讓你知道你面前的是什麼,甚至可以說這就是你手機裡的導盲犬。只是由於語言方面的限制,中國的視障用戶可能沒辦法馬上體驗到完整的圖像描述功能,但他們也有自己常用的功能。
我們採訪過的盲人運營編輯周彤就是通過旁白完成了她日常的工作。通過耳朵和手的協作,她可以聽著聲音在 Pages 裡編輯文檔、得到內容創作的反饋,之後在 Safari 瀏覽器裡瀏覽網頁並進行微信公眾號的運營,通過聲音確定自己製作的內容是否已經出現在合適的位置。
同樣沒法看到的 Lily 則表示自己被旁白更新的識別功能打動了。
通過圖像描述、屏幕識別和文本識別三個功能,他們也可以「看」到。在看視頻時,屏幕識別功能可以做到實時朗讀字幕;在拍照時,屏幕識別功能也可以為你描述出攝像頭中有什麼,指導你怎樣把人放在畫面中心;在看圖片時,旁白也會讀出圖片中的文字信息。
▲ 在旁白功能的幫助下,我閉上眼睛拍攝了這張照片,旁白功能告訴我,這是樹葉、車、停車場、人
而在 iOS 14 的更新中,三個旁白新增識別功能的最大意義可能是給那些沒做好產品無障礙體驗的產品「補缺」。
打個比方,在我們閱讀這篇文章時,我們知道右上角的三個點「…」是什麼。它是「更多」,點擊可以進行延伸操作。但對於看不到的用戶來說,如果微信沒有將符號語言轉化為開發中相應的標籤配置,那盲人用戶或許只能聽到「未加標籤」的提示音。
不過在更新後,旁白這個輔助功能就能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只要開啟屏幕識別,用戶也可以聽到沒有很好地配置標籤、無法讀取的頁面有什麼內容,從而完成正常地瀏覽和操作。
有了這個功能之後,哪怕是一些無障礙兼容性不是那麼好的軟體,它也可以從界面上識別出對於軟體本身沒填寫的標籤信息,所以其實這個功能對我來講是最讓我驚喜的一個功能。這也是為什麼我 6S 一直不換,但今年還是咬咬牙換上了 12 的原因,因為想更早體驗到。
無障礙體驗,App 表現各不同
如果我們把蘋果的一些基礎輔助功能稱為網際網路盲道的話,那每個 app 就像是盲道周圍的店鋪,它們能不能做好盲道的維護工作就是另一回事了。
Lily 就表示在 app 的無障礙體驗方面,她的很多體驗反饋可能和大多數人想的都不太一樣。要是說到哪些 app 做的不太好,那可能是「BAT 全面淪陷」。
公眾號「無障礙的那些事」作者顧伶磊就曾表示騰訊視頻某些頁面對他來說像空白的,無論是用觸摸還是滑動手勢瀏覽,都無法讀取到任何內容。而對 Lily 來說,雖然淘寶很早就加入了圖像識別功能,但它基礎功能的支持卻不夠好。直到今天,她都無法在上面修改地址或新增收貨地址。
在無障礙支持上做得更好的,反而是一些沒那麼大眾的 app。「一些獨立開發者、比較小團隊的,我們能溝通到的一些比較親民的網際網路團隊都會做的比較好一點。」比如曾經打出純淨微博體驗的墨客(Moke),經常會和盲人用戶交流的白描,還有 2016 年獲得蘋果最佳設計獎的 ulysses。
像蘋果每年評獎中也會考慮這個角度,有幾款獲獎 app 蘋果會直接寫是因為它做了非常好的兼容性和無障礙支持。
活潑開朗的 Lily 經常會在完成很多關於 app 無障礙使用的體驗反饋。不久前,她第一次在線下試著和 app 的工程師團隊直接溝通,對播客應用小宇宙提出了第一次的無障礙體驗反饋。
在以前的小宇宙中,面對一些沒有標籤信息的功能按鈕,Lily 需要去習慣它,自己記住頁面中的第 N 個按鈕有什麼作用。對於已經記住了 app 功能的 Lily 來說,無障礙模式優化版的小宇宙並不會帶來使用習慣的改變,只是會更方便一些。而對新用戶而言,這個版本的小宇宙就會變成一個更低門檻的 app。
▲ 無門檻的小宇宙使用
作為一個聽的 app,小宇宙的工程師團隊也在聽的體驗上下了更多的功夫。在原先旁白的幫助下,盲人用戶在小宇宙 app 首頁聽到的東西是零碎的,上下文很可能不相關,用戶需要自己去猜測目前聽到的內容和哪個節目相關。新版本中,他們做到了讓聽的體驗更好。
我們做的改動是把它整合成了一個版塊,它不是一個細節一個細節去讀的,它會整體地念給用戶。比如這是某檔節目的某 N 期,它的播放量大概是多少,接下來默認的動作很可能是播放它。我們現在在做的事情是讓現有的功能都對視障用戶足夠友好。但即便是這一塊,我們還有很多事情要做,現在只是覆蓋了一些最重要的場景。我們也在討論說怎麼把這個事情都放到每一次迭代裡面來。
小宇宙在國際殘疾人日還做了一個相關的播客合集,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播客「UX Coffee 設計咖」中的盲人 IT 工程師蔡勇斌談及無障礙功能所說的:「產品影響力做大之後,不是說你獲客的問題,而是你會給他人製造了障礙。你把一堆人圈到一個地方去了,又把一堆人隔離開了,這就是產品在作孽。」
創業者:盲人用戶需要的是平等尊重
同樣在為無障礙產品體驗而努力的還有很多人,創業者江南就是其中之一。
江南之前在 IBM 中國研究院做科研實習的時候,了解到國外上世紀 90 年代末針對視障聽障用戶產品制定了很多無障礙的規範,比如無障礙的網頁,App 或電腦軟體的開發規範。但國內目前這方面還非常欠缺,這也是讓他投入無障礙事業的原因之一。
▲ 盲文鍵盤. 圖片來自:Sigmund on Unsplash
兩年前,江南還是帶著自己的小程序「我是你的眼」參加了高校小程序開發大賽的學生。兩年後,他已經成為了這個領域堅定的創業者,製作了一系列的產品。
啟明圈、啟明瞳、啟明店分別是社區、識別、電商三個類型的小程序,前身為「我是你的眼」的公眾號「我能幫幫忙」則是明眼人花時間幫助盲人辨別複雜場景的公眾號,還有Android 端採用轉盤交互方式的讀屏軟體啟明讀屏。
在小程序啟明圈中,江南還開設了一個科技早報的模塊,為盲人用戶提供更多的信息。之所以加信息模塊,也是因為他認為頭條這類新聞應用在無障礙支持上做得不是很好,盲人在傳統的屏幕閱讀器和讀屏軟體使用情況下經常會出現無法識別的情況。關於這一點,他也有很多的遺憾:
無障礙 app 加無障礙的功能是加什麼?它不是加功能,而是按照國際的規範加無障礙標籤。要看開發者會不會按照程序的開發規範操作,因為程序裡面會有警告你沒有加某個標籤。這是基本規範,如果很多 app 都按規範來開發,盲人也就都可以使用了。
▲ 啟明圈小程序
江南認為今天盲人用戶需要的其實早就不是同情了,而是平等尊重、共享共榮。只是大多數人都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大家還在用最早的想法看待他們。
接受我們採訪的 Lily 也表示,當大家不再把某個殘疾人獲得獎項之類的事當作新聞報導,把這看成一種日常生活狀態的時候,那才是她認為的無障礙。盲人 IT 工程師蔡勇斌在播客中也有類似的觀點,盲人也可以做速記、編輯、導購、客服,他們並不是只能做按摩師。
只要有平等的機會,我們就有超越的可能。
而網際網路上的諸多工具,讓這些普通用戶看到了超越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