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旁聽生讓北大賠了1.5萬,還起訴在校生,來龍去脈到底是啥

2020-12-15 中青評論

摘要中青評論

北大方面不僅要為被起訴的大學生提供法律幫助,更要將去年校方被起訴一事和解的來龍去脈,向在校學生和公眾講清楚,避免滋生猜疑。

任然

近日,一篇《龍江豪再回北大!並起訴受害者》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北京大學「旁聽生」龍江豪日前以誹謗為名,將北大一名學生告上法庭。龍江豪本人的微博和北京大學發出的聲明也證實了這一信息。目前,北京大學校長法律顧問辦公室及學校相關方面、專家學者正在為被龍江豪起訴的北大學生提供法律援助和相應支持。北大的聲明還表示「將堅決依法維護學校及師生的合法權益」。

去年有媒體報導,因「學生們在北大未名BBS上留言對我威脅、誹謗,導致我的生活、學習受到嚴重影響」,北京大學「旁聽生」龍江豪遂將北大告上法庭。後經過法庭調解,龍江豪與北大和解,北大將龍江豪拉出了禁止進入北大的黑名單,為其開通了校園的網關,並對其進行了賠償。而龍江豪所指的「誹謗」,是北大學生稱其曾在課堂上威脅和騷擾,且不止一次。

按理說,法庭的調解結果為此事畫上了句號。然而,近半年後龍江豪又將當時控訴自己騷擾的北大學生告上法庭,令整個事情頓時陷入羅生門。面對龍江豪的起訴,北大方面稱,將依法維護學校及師生的合法權益,這是一個學校應有的姿態。為何龍江豪有能力繼續「興風作浪」,卻值得追問。

這次被起訴的學生,曾就龍江豪在課堂上對自己的「騷擾」一事向學校投訴。後北大保衛部將龍江豪列入校園黑名單,限制其入校。但是,對於其行為是否構成「騷擾」這一關鍵信息點,北大與當時參與調查的派出所都未能予以明確。還讓人匪夷所思的是,龍江豪起訴北大後,北大方面卻選擇了和解,並對龍江豪進行賠償,此前的限制入校令也被解除。這之中到底發生了什麼?校方到底是基於什麼樣的考慮,要對龍江豪進行賠償?

無論是在指控龍江豪「騷擾」的當事學生及北大學生眼中,還是在公共輿論場中,北大去年與龍江豪的和解之舉,都給人以反常意味。北大方面不僅要為被起訴的大學生提供法律幫助,更要將去年校方被起訴一事和解的來龍去脈,向在校學生和公眾講清楚,避免滋生猜疑。

此外,此事所涉及的在校生與旁聽生的「矛盾」,也值得審視。大學旁聽制度,不僅在國外許多高校盛行,也是我國不少高校的一項優良傳統,對大學的開放、優質高等教育資源的共享等都有積極的作用。但在不少高校,旁聽生與在校生的「矛盾」,也是客觀存在的。比如,旁聽生可能引起一些熱門課堂的擁擠,也可能增大一些摩擦發生的機率,甚至影響校園秩序。因而,龍江豪事件所引發的一系列在校生的輿論反饋,很可能是將這一長期潛伏的矛盾給激化了,校方對此不能充耳不聞。

很顯然,允許旁聽,不只是向旁聽生「放行」的問題。其中一個原則必須堅持,那就是旁聽不能影響到在校生正常的學習、生活,對於牽涉的矛盾和爭議,校方更應該積極亮明態度和立場,主動維護好在校生的正當權益。當然,這不是說高校要向旁聽生關上大門,而是對於旁聽制度應有更系統和通盤的考慮,儘量減少衝突與摩擦,真正將好事做好。

相關焦點

  • 「旁聽生」起訴北大 三大疑問待解
    近日,針對「旁聽生」龍某某起訴北京大學學生一事,北京大學官方微博連發兩條消息,表示堅決依法維護學生及師生合法權益,鑑於龍某近期行為及其所造成的不良影響,學校已著手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搜狐網5月22日晚訊。
  • 起訴北大和北大學生 這名旁聽生和北大發生了什麼
    近日,針對「旁聽生」龍某某起訴北京大學學生一事,北京大學官方微博連發兩條消息,表示堅決依法維護學生及師生合法權益,鑑於龍某近期行為及其所造成的不良影響,學校已著手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龍某某向北京知道(xjb-jingshier)表示,不會撤訴。
  • 北大旁聽生可能在濫用訴訟權|荔枝時評
    近日,一篇《龍xx再回北大!並起訴受害者》的文章在北大學生的朋友圈刷屏。這位龍某某何許人也,回個北大就能攪得雞犬不寧?   其實,他只是北大的一名旁聽生,一次上課時因後排女生說話,「龍某來到她身旁坐下,小聲提醒上課不要說話。」隨後,龍某某把「摺疊刀拍在桌子上,而且是刀刃衝外」,之後又在一邊兒反覆把玩不下一二十次,令這名女生感到受到安全威脅。課後女生報案並在網上發帖控訴,派出所將其列入校園黑名單,限制入校。
  • 旁聽生攜刀威脅北大學生反訴誹謗 校方:堅決維護師生權益
    未來網(www.k618.cn)北京5月20日電(記者 賀卓輝)今日,一篇《龍江豪再回北大!並起訴受害者》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北京大學「旁聽生」龍江豪日前以誹謗罪為名,將北大一名學生告上法庭。  龍江豪本人的微博和北京大學剛剛發出的聲明也證實了這一信息。
  • 善待旁聽生是大學的光榮
    主要的意思是,今後旁聽北大課程,一是要辦旁聽證;二是按學分收費,一門課二百元;三是辦證要有單位介紹信,無業人員不辦理。北大已經從11月5日起抽查證件。此舉引起了不小的爭議。    畢:各個大學不同。有的大學歷來不接納旁聽生。而北京大學自蔡元培長校以來,就有向旁聽生開放的傳統。當時規定:「各學系有缺額時,均得收旁聽生。」
  • 北大旁聽生佔據教室一半座位 解讀"北大邊緣人"
    張興根在回信中說,你有機會來北大中文系進修一下就好了。」     柳哲怦然心動:「我當時還沒來過北京,根本不知道什麼叫進修,就想到北京去弄個大學文憑。能去北大讀書還不好?根本不知道在北京生活那麼難。」     1995年年底柳哲辭去了曹聚仁資料館的工作,帶走了整個家族所有的積蓄3000元。
  • 高校對旁聽生都有哪些「要求」?|...
    新京報快訊(記者沙璐)近日針對「旁聽生」龍某起訴北京大學學生一事,北京大學官方表示堅決依法維護學校及師生合法權益
  • 北大有群旁聽生
    時刻新聞 —分享—   北大有一群旁聽生
  • 從北大「旁聽貓」說到北大旁聽生
    「身為流浪貓,原本有些身世飄零的悽慘味道,但這隻貓卻因酷愛『旁聽』而被人們冠以『哲學貓』、『旁聽貓』、『學術貓』等高雅頭銜,並引得眾多網友和北大學生的關注。」這一報導,不由得使我想起了一群北大旁聽生。有人稱他們是「北大邊緣人」,也有人稱他們是「北大遊學生」,更有人稱他們是「精神流浪漢」。
  • 南國都市報數字報-北大旁聽生
    為了追求學術夢想,1996年3月14日,我從浙江蘭溪,負笈北大遊學,轉眼已經20年。清明之際,回首北大旁聽往事,不禁感慨萬千!當我回憶與張岱年、許智宏、厲以寧三位北大教授的交往點滴,讓我又一次重溫北大的遊學歲月!  我與張岱年先生的結識,純屬偶然。1996年初到北大,在三角地博實商場,遇見一位拄拐杖的長者,因所需文具售罄而落了空。
  • 旁聽生、偷聽生與大學的門檻
    我們常常感慨北大、清華的沉淪,然而在另一些人心中,這兩所大學依然是高潔的聖殿,就算墮落,那也像一個窮途末路的貴族王孫,眉宇之間照樣氣象萬千,足以吸引他們拋妻別子、不遠千裡前來投奔,僅僅做一個旁聽生。胡為雄教授曾考證,毛澤東並不能冠以北大旁聽生之名。由此,可聯繫上文,談一下民國年間北大旁聽生的制度與故事。  北大旁聽生需要通過考試才能進入,自然,這考試成績,應低於正式學生。而且,旁聽生必須繳費、註冊並領取旁聽證後,才準進課堂聽講。學費固然不高,對於貧困者而言依然是無法承受之重,故他們只能偷聽。漂泊京都的沈從文便是偷聽者之一。
  • 北大旁聽生中的歷史名人:毛澤東、沈從文都在列
    數年前,赫赫有名的北京大學宣布限制校外人員隨便進校參觀,不久,又開始限制非北大學生在北大教室內旁聽。至此,一貫以開放著稱的北京大學將大門死死關閉,裡面全剩下了國內的高考精英們。在北京大學的領導者們看來,也許普通人難以一瞻北大容顏,就能使得北大更神秘一些;也許更神秘一些,就意味著更神聖一些;也許更神聖一些,就意味著更牛×一些;也許更牛×一些,就意味著明年能進世界大學前列了。無論是否如此,我們可以看見的是,北大悠久而光榮的旁聽傳統,就像「撒在幹土上的小便」,很快就要消失不見了!  以後,當陽光明媚地照進北大校園的時候,北大的學生們就要持證上課了。
  • 那些年北大的旁聽生,後來的鼎鼎大名的人物
    偉大領袖毛主席曾經兩次來北大旁聽,第一次是在1918年8月至1919年3月,第二次是在 1919年12月至1920年4月。兩次旁聽,對毛主席影響甚大,甚至還在這裡收穫了他與楊開慧 的愛情。
  • 來者不拒去者不追 名校旁聽生佔據教室一半座位
    孔慶東的課很讓王小兵吃驚,每次300人的教室都坐得滿滿的,王小兵估計,四分之三是旁聽生。有的是北大其他院系的學生,有的是清華、人大等其他學校的在校生,有的是韓國企業的韓國職員,還有的就是像王小兵這種在北大遊學的「職業旁聽生」。  「北大幾乎任何一間課堂都對所有人開放。每個系的課程表基本上都可以查詢到,而講臺上的老師看見陌生面孔,也決不會追問你的身份。
  • 旁聽生龍江豪攜刀威脅北大學生反訴誹謗 校方:追究涉事者責任
    聲明截圖 該文稱,名為龍江豪的北京大學旁聽生曾因課堂上威脅上課學生、玩弄刀具,被當事學生通過北大未名BBS曝光舉報,後被北京大學保衛部拉入黑名單、禁止入校。事後,龍江豪起訴北京大學,並與校方和解後,於近日起訴舉報他的當事學生刑事誹謗。 根據公眾號文章發布的當事學生的朋友圈,由於該龍江豪的起訴,當事學生可能被限制出境、無法出國讀書。
  • 未名論壇上被罵 旁聽生訴北大
    《法制晚報》記者從海澱法院獲悉,12月20日已對龍先生起訴北大侵犯其名譽權一案正式登記立案。講述 被投訴後生活受影響法晚在此前的報導中提到,10月30日,一名北大女生在未名BBS上發帖稱,當天下午在理教303上《宏觀經濟與健康》課時,坐在前面的旁聽人員龍某頻繁回頭看她,後龍某來到她身旁坐下,小聲提醒上課不要說話。
  • 大不了,你還可以做個旁聽生!
    這個故事我之後會有一個系列來講。與主題無關,不贅述。在講座上,老師告訴我們,可以去某大聽他每一周的選修課。於是,我跟幾個要好的同學一起,每周一次,往返一小時的車程,開始了跨校的「旁聽」。我們不僅蹭課,還蹭老師,蹭同學。現在我朋友圈裡面很多重要的朋友,來自於那個時候勇敢的「蹭」。
  • 日本留學旁聽生申請制度有哪些?
    今天主要跟大家聊一聊關於日本旁聽生申請的一些問題,現在隨著日本留學熱度提升,越來越多的本科畢業學生傾向於跳過語言學校,選擇直接申請日本旁聽生,隨著近年來申請旁聽生的中國學生越來越多,日本的很多大學也在不斷地嘗試調整申請制度以幫助學校能夠選擇更適合的學生。
  • 北京大學歷史中那些赫赫有名的「旁聽生」,以後應該不會再有了
    不久,又開始限制非北大學生在北大教室旁聽。至此。北大幾乎只剩下了國內的高考精英們。也許在北大的領導們看來,這樣的做法會使北大更加神秘,更加嚴肅,或許也意味著更加神聖一點。不過讓我們老百姓看來,北大曾經悠久而光榮的旁聽傳統,或許不久以後就要消失不見了。曾幾何時,那些北大的旁聽生至今還被北大捧為至寶,為人津津樂道,只是他們未必會買北大的帳,因為當時他們的身份是旁聽生。
  • 北大「拒絕」社會人員 旁聽與完善的旁聽制度
    還有3.99%的被調查者選擇「放棄工作,做『專業旁聽生』」。北京的王同學曾是「蹭課族」一員,他說:「現在一心考研,有課就去旁聽,沒課找個地方自習。我們這些考研的人都很自覺,不會干擾課堂教學,影響同學聽課。」  在調查中,兩位北京大學的在校生接受了《國際先驅導報》的採訪。一位嚴姓同學認為,北大的教學資源相對於清華、北理工來說的確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