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青評論
北大方面不僅要為被起訴的大學生提供法律幫助,更要將去年校方被起訴一事和解的來龍去脈,向在校學生和公眾講清楚,避免滋生猜疑。
任然
近日,一篇《龍江豪再回北大!並起訴受害者》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北京大學「旁聽生」龍江豪日前以誹謗為名,將北大一名學生告上法庭。龍江豪本人的微博和北京大學發出的聲明也證實了這一信息。目前,北京大學校長法律顧問辦公室及學校相關方面、專家學者正在為被龍江豪起訴的北大學生提供法律援助和相應支持。北大的聲明還表示「將堅決依法維護學校及師生的合法權益」。
去年有媒體報導,因「學生們在北大未名BBS上留言對我威脅、誹謗,導致我的生活、學習受到嚴重影響」,北京大學「旁聽生」龍江豪遂將北大告上法庭。後經過法庭調解,龍江豪與北大和解,北大將龍江豪拉出了禁止進入北大的黑名單,為其開通了校園的網關,並對其進行了賠償。而龍江豪所指的「誹謗」,是北大學生稱其曾在課堂上威脅和騷擾,且不止一次。
按理說,法庭的調解結果為此事畫上了句號。然而,近半年後龍江豪又將當時控訴自己騷擾的北大學生告上法庭,令整個事情頓時陷入羅生門。面對龍江豪的起訴,北大方面稱,將依法維護學校及師生的合法權益,這是一個學校應有的姿態。為何龍江豪有能力繼續「興風作浪」,卻值得追問。
這次被起訴的學生,曾就龍江豪在課堂上對自己的「騷擾」一事向學校投訴。後北大保衛部將龍江豪列入校園黑名單,限制其入校。但是,對於其行為是否構成「騷擾」這一關鍵信息點,北大與當時參與調查的派出所都未能予以明確。還讓人匪夷所思的是,龍江豪起訴北大後,北大方面卻選擇了和解,並對龍江豪進行賠償,此前的限制入校令也被解除。這之中到底發生了什麼?校方到底是基於什麼樣的考慮,要對龍江豪進行賠償?
無論是在指控龍江豪「騷擾」的當事學生及北大學生眼中,還是在公共輿論場中,北大去年與龍江豪的和解之舉,都給人以反常意味。北大方面不僅要為被起訴的大學生提供法律幫助,更要將去年校方被起訴一事和解的來龍去脈,向在校學生和公眾講清楚,避免滋生猜疑。
此外,此事所涉及的在校生與旁聽生的「矛盾」,也值得審視。大學旁聽制度,不僅在國外許多高校盛行,也是我國不少高校的一項優良傳統,對大學的開放、優質高等教育資源的共享等都有積極的作用。但在不少高校,旁聽生與在校生的「矛盾」,也是客觀存在的。比如,旁聽生可能引起一些熱門課堂的擁擠,也可能增大一些摩擦發生的機率,甚至影響校園秩序。因而,龍江豪事件所引發的一系列在校生的輿論反饋,很可能是將這一長期潛伏的矛盾給激化了,校方對此不能充耳不聞。
很顯然,允許旁聽,不只是向旁聽生「放行」的問題。其中一個原則必須堅持,那就是旁聽不能影響到在校生正常的學習、生活,對於牽涉的矛盾和爭議,校方更應該積極亮明態度和立場,主動維護好在校生的正當權益。當然,這不是說高校要向旁聽生關上大門,而是對於旁聽制度應有更系統和通盤的考慮,儘量減少衝突與摩擦,真正將好事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