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記者 李司坤 張妮】《讓我們蕩起雙槳》《春天在哪裡》《採蘑菇的小姑娘》《兩隻老虎》《外婆的澎湖灣》……在國人記憶裡的兒歌曲庫,是否始終是這些「老面孔」?在音樂市場愈發繁榮、音樂作品層出不窮的今天,兒歌似乎成了一個被遺忘的角落,網絡音樂、成人歌曲則在日益擠佔原本屬於兒歌的空間。如何改變這一現狀,讓新經典兒歌的新鮮血液灌溉孩子們的精神世界?
《兩隻老虎》距今150年
「記得我7歲參加全國兒童鋼琴大賽時,彈的鋼琴曲是《紅星閃閃放光彩》,這些老的兒童歌曲我很喜歡,它們是很有『味道』的。」著名鋼琴演奏家郎朗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說,「現在每次聽到那些兒歌時,我就會想起小時候,那種感動很難言說。」
作曲家鮑元愷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中國人耳熟能詳的《兩隻老虎》源自17世紀的法國歌曲《雅克兄弟》,19世紀,奧地利作曲家馬勒在他的第一交響樂裡用到了這首歌。「這首歌不僅是你們小時候,也是我們小時候,甚至是我爸爸小時候的歌」,鮑元愷打趣道,「這首歌從馬勒算起到現在也150多年了,現在還在流傳。」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成人音樂內容,湧入了孩子們稚嫩的世界。成人化的洗腦神曲擠壓了兒歌的生存空間。為了給孩子創作出更多符合時代特點的好兒歌,「藝術行動2019兒童音樂共創計劃」近日啟動。該公益活動由中國少年兒童發展服務中心、騰訊集團、中國青少年宮協會主辦,並聯合北京荷風藝術基金會、QQ音樂及全民K歌平臺共同啟動。在該計劃中,QQ音樂平臺將發起「給孩子寫首歌」活動,聯合音樂人、明星歌手以及創作達人,共同為孩子們創作契合天性的優質兒歌作品。全民K歌將發起「和孩子唱首歌」活動,讓新時代的優質兒歌被更多人傳唱。
作為活動共同發起方之一,騰訊集團副總裁、騰訊影業執行長程武感慨道,如今音樂世界越來越豐富,音樂形式也很多元,但屬於孩子們的當代兒童音樂非常少。此次活動希望通過網際網路科技的力量,將音樂人、家長、老師與社會大眾連接在一起,共同為孩子們打造屬於他們的新兒歌。
什麼是好兒歌
在兒童音樂共創計劃的背後,是一個關乎怎樣的兒歌才是為當下兒童所需要的深刻問題。在該計劃評委郎朗看來,兒歌的曲調、內容、情感與大多數成年人音樂有很大差異,因此,優秀的兒童歌曲不僅是孩子童年裡一首朗朗上口的曲調,更重要的是要給孩子們傳遞某種正確的價值觀,或提供正能量的引導作用,給孩子們帶來歡樂或啟迪。
另一位評委、音樂教育家周海宏認為,優秀的兒童歌曲應包含三個指標:第一,必須好聽,適宜兒童唱;第二,有正確的價值觀,培養孩子善良、友愛、勇敢、正義等健康的品質;第三,以孩子的視角、心理來作詞。周海宏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中國很多好的兒歌之所以能被一代代唱起來,就是因為他們本身具有很高的審美品質,並具有健康的價值觀。「孩子的審美偏好,是由人本能的對美的欲望決定的,這些審美的規則是人類永恆的規則,是超越時代的。」他說,「因此孩子的歌曲,最重要是符合審美規律。」
鮑元愷認為,只有流傳過程中接受者的直覺感受到了、喜歡了,然後願意唱、願意聽,才能流傳下去。因此,在他看來,怎樣抓住兒童的直覺才是兒歌創作的第一位。「直覺,首先一個字就是『真』!」 鮑元愷說,「真善美,真是第一位的,沒有真就沒有美。」
「網際網路+兒歌」的探索
「兒歌是真正的啟蒙教育,也是通識教育、素質教育的重要一環。」程武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此次圍繞兒童音樂發起的系列活動,是一次「網際網路+藝術教育」的探索,希望藉助網際網路科技的力量,將不易具象的文化價值變成實實在在的感知和體驗。據了解,「兒歌新唱」環節將邀請諸如王俊凱、好妹妹樂隊、陳粒、聲入人心男團等明星和歌手成為「兒歌守護唱作人」,將耳熟能詳的舊兒歌進行全新演繹,通過QQ音樂平臺分享給全社會,號召全民關注參與。
談及藝術教育,郎朗表示,他曾參加過「田埂上的夢想——藝術行動音樂會」,「在音樂會上我和一位鄉村小朋友合奏了《讓我們蕩起雙槳》,我驚喜地發現,鄉村小朋友的表現一點兒都不輸給城市孩子,舉止得體,琴也彈得非常棒。」但郎朗同時指出,當前我國音樂教育大環境存在兩極分化問題。一個現實情況是,國內大多數鄉村兒童很少有機會接觸到藝術教育,或因師資匱乏,或因意識不到位。「在藝術教育裡,真正做到『不讓一個人掉隊』並不容易實現,靠藝術家或者音樂老師是遠遠不夠的。」郎朗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我很欣慰看到有一些企業、公益組織已經在開始行動。」
「其實,近年來,有許多公司投資兒童歌曲的創作。現在的問題不是創作數量問題,而是篩選與傳播渠道的問題」,周海宏認為,兒歌應該有一個經典化的建設過程,「如何讓一些好的兒歌被更多孩子傳唱,逐漸形成人人會唱的經典歌曲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