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急需「新經典兒歌」

2020-12-16 環球網

【環球時報記者 李司坤 張妮】《讓我們蕩起雙槳》《春天在哪裡》《採蘑菇的小姑娘》《兩隻老虎》《外婆的澎湖灣》……在國人記憶裡的兒歌曲庫,是否始終是這些「老面孔」?在音樂市場愈發繁榮、音樂作品層出不窮的今天,兒歌似乎成了一個被遺忘的角落,網絡音樂、成人歌曲則在日益擠佔原本屬於兒歌的空間。如何改變這一現狀,讓新經典兒歌的新鮮血液灌溉孩子們的精神世界?

《兩隻老虎》距今150年

「記得我7歲參加全國兒童鋼琴大賽時,彈的鋼琴曲是《紅星閃閃放光彩》,這些老的兒童歌曲我很喜歡,它們是很有『味道』的。」著名鋼琴演奏家郎朗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說,「現在每次聽到那些兒歌時,我就會想起小時候,那種感動很難言說。」

作曲家鮑元愷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中國人耳熟能詳的《兩隻老虎》源自17世紀的法國歌曲《雅克兄弟》,19世紀,奧地利作曲家馬勒在他的第一交響樂裡用到了這首歌。「這首歌不僅是你們小時候,也是我們小時候,甚至是我爸爸小時候的歌」,鮑元愷打趣道,「這首歌從馬勒算起到現在也150多年了,現在還在流傳。」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成人音樂內容,湧入了孩子們稚嫩的世界。成人化的洗腦神曲擠壓了兒歌的生存空間。為了給孩子創作出更多符合時代特點的好兒歌,「藝術行動2019兒童音樂共創計劃」近日啟動。該公益活動由中國少年兒童發展服務中心、騰訊集團、中國青少年宮協會主辦,並聯合北京荷風藝術基金會、QQ音樂及全民K歌平臺共同啟動。在該計劃中,QQ音樂平臺將發起「給孩子寫首歌」活動,聯合音樂人、明星歌手以及創作達人,共同為孩子們創作契合天性的優質兒歌作品。全民K歌將發起「和孩子唱首歌」活動,讓新時代的優質兒歌被更多人傳唱。

作為活動共同發起方之一,騰訊集團副總裁、騰訊影業執行長程武感慨道,如今音樂世界越來越豐富,音樂形式也很多元,但屬於孩子們的當代兒童音樂非常少。此次活動希望通過網際網路科技的力量,將音樂人、家長、老師與社會大眾連接在一起,共同為孩子們打造屬於他們的新兒歌。

什麼是好兒歌

在兒童音樂共創計劃的背後,是一個關乎怎樣的兒歌才是為當下兒童所需要的深刻問題。在該計劃評委郎朗看來,兒歌的曲調、內容、情感與大多數成年人音樂有很大差異,因此,優秀的兒童歌曲不僅是孩子童年裡一首朗朗上口的曲調,更重要的是要給孩子們傳遞某種正確的價值觀,或提供正能量的引導作用,給孩子們帶來歡樂或啟迪。

另一位評委、音樂教育家周海宏認為,優秀的兒童歌曲應包含三個指標:第一,必須好聽,適宜兒童唱;第二,有正確的價值觀,培養孩子善良、友愛、勇敢、正義等健康的品質;第三,以孩子的視角、心理來作詞。周海宏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中國很多好的兒歌之所以能被一代代唱起來,就是因為他們本身具有很高的審美品質,並具有健康的價值觀。「孩子的審美偏好,是由人本能的對美的欲望決定的,這些審美的規則是人類永恆的規則,是超越時代的。」他說,「因此孩子的歌曲,最重要是符合審美規律。」

鮑元愷認為,只有流傳過程中接受者的直覺感受到了、喜歡了,然後願意唱、願意聽,才能流傳下去。因此,在他看來,怎樣抓住兒童的直覺才是兒歌創作的第一位。「直覺,首先一個字就是『真』!」 鮑元愷說,「真善美,真是第一位的,沒有真就沒有美。」

「網際網路+兒歌」的探索

「兒歌是真正的啟蒙教育,也是通識教育、素質教育的重要一環。」程武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此次圍繞兒童音樂發起的系列活動,是一次「網際網路+藝術教育」的探索,希望藉助網際網路科技的力量,將不易具象的文化價值變成實實在在的感知和體驗。據了解,「兒歌新唱」環節將邀請諸如王俊凱、好妹妹樂隊、陳粒、聲入人心男團等明星和歌手成為「兒歌守護唱作人」,將耳熟能詳的舊兒歌進行全新演繹,通過QQ音樂平臺分享給全社會,號召全民關注參與。

談及藝術教育,郎朗表示,他曾參加過「田埂上的夢想——藝術行動音樂會」,「在音樂會上我和一位鄉村小朋友合奏了《讓我們蕩起雙槳》,我驚喜地發現,鄉村小朋友的表現一點兒都不輸給城市孩子,舉止得體,琴也彈得非常棒。」但郎朗同時指出,當前我國音樂教育大環境存在兩極分化問題。一個現實情況是,國內大多數鄉村兒童很少有機會接觸到藝術教育,或因師資匱乏,或因意識不到位。「在藝術教育裡,真正做到『不讓一個人掉隊』並不容易實現,靠藝術家或者音樂老師是遠遠不夠的。」郎朗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我很欣慰看到有一些企業、公益組織已經在開始行動。」

「其實,近年來,有許多公司投資兒童歌曲的創作。現在的問題不是創作數量問題,而是篩選與傳播渠道的問題」,周海宏認為,兒歌應該有一個經典化的建設過程,「如何讓一些好的兒歌被更多孩子傳唱,逐漸形成人人會唱的經典歌曲非常重要。

相關焦點

  • 《兩隻老虎》距今150年 中國社會急需新經典兒歌
    在音樂市場愈發繁榮、音樂作品層出不窮的今天,兒歌似乎成了一個被遺忘的角落,網絡音樂、成人歌曲則在日益擠佔原本屬於兒歌的空間。如何改變這一現狀,讓新經典兒歌的新鮮血液灌溉孩子們的精神世界?成人化的洗腦神曲擠壓了兒歌的生存空間。為了給孩子創作出更多符合時代特點的好兒歌,「藝術行動2019兒童音樂共創計劃」近日啟動。該公益活動由中國少年兒童發展服務中心、騰訊集團、中國青少年宮協會主辦,並聯合北京荷風藝術基金會、QQ音樂及全民K歌平臺共同啟動。在該計劃中,QQ音樂平臺將發起「給孩子寫首歌」活動,聯合音樂人、明星歌手以及創作達人,共同為孩子們創作契合天性的優質兒歌作品。
  • 騰訊AI首秀領唱中國新兒歌
    除了經典老兒歌,中國兒童可否有新時代的新兒歌?當代兒童歌曲創作斷層,引發了家長和社會的共鳴和關注,也折射出當下兒童藝術教育中的挑戰。歷時整整一年,2020年6月1日,「騰訊荷風藝術行動」攜手QQ音樂、全民K歌發起的「藝術行動兒童音樂共創活動」評選揭曉,6首優秀原創兒歌及10個優秀兒歌創詞作品從8000多首作品中脫穎而出,榮獲優勝獎項。兒童節當天,「藝術行動」聯合QQ音樂首發的公益音樂專輯《兒歌新唱》也正式上線,並收錄了其中的《未來的你加油》《小螞蟻》《爸爸》《雪娃娃》4首獲獎作品,成為送給孩子們最為特別的一份節日禮物。
  • 中國新兒歌運動興起 音樂人劉尊攜翟家瑤領航
    網易娛樂4月21日報導 近期筆者發現,不斷有更多的原創新兒歌陸續出現在各門戶、主流音樂網站及權威的音樂播放器,一改幾十年來孩子們所學唱的寥寥無幾的幾首傳統經典兒歌的局面,眾多原創兒歌的出現,給中國的兒歌帶來了時代新的生機
  • 經典兒歌斷檔十多年 教材裡的兒歌孩子喜歡嗎?
    經典兒歌斷檔十多年 教材裡的兒歌孩子喜歡嗎? 2013年03月20日 14:38 來源:東南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經典的兒歌:總有一首,讓你回到童年!
    當年悲慘的日子也不復存在,新時代出生的孩子們,在健康快樂的環境下茁壯成長,而兒歌是他們童年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即便是已經成年的我們,心中一定也留存著很多很多經典的兒歌,滿滿都是回憶呀。時值六一兒童節,半畝君和大家一起分享那些年,我們聽過的經典兒歌。
  • 新時代兒歌專輯《中國院校聲兒童歌曲》線上首發
    《中國院校聲》專輯封面榮獲「十三五國家重點音像規劃產品」和中國唱片協會「中國最具影響力兒童聲樂唱片」稱號的新時代兒歌專輯《中國院校聲兒童歌曲》「六一」國際兒童節期間在全國線上首發,「製作此專輯的初衷是要讓新時代的中國兒童擁有屬於自己的原創歌曲。」本專輯的音樂製作人遼寧人民藝術劇院附屬藝術學校校長侯國棟表示,遼寧人藝、遼寧兒藝將秉承魯藝精神,多推出有藝術高度和文化深度的音樂作品,為我國音樂事業、為中國兒童留下更多寶貴的藝術財富。
  • 飛鶴X《毛毛鎮》你的孩子需要的「新兒歌」來了
    「好作品的積累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空速動漫創作總監王雷說:「《小豬佩奇》用了15年才走到中國觀眾眼前,而國內更多的優質兒童內容,正在路上。其實,中國的傳統兒歌作品曾打動了一代人,同樣的,下一代人也需要自己的「新兒歌」。飛鶴特地採訪《毛毛鎮》兒歌創作總監王雷分享了兒歌創作背後的內容故事。
  • 被低估的兒歌力量 兒歌究竟有多重要
    每個人成長路上都有兒歌的陪伴,每個時代都有屬於自己的兒歌經典。
  • 讓兒歌在新時代繼續保持生命力
    為了讓兒歌在新時代繼續保持生命力,讓現在的孩子們擁有屬於自己的兒歌,5月31日,由騰訊和北京荷風藝術基金會共同發起的「藝術行動」聯合QQ音樂、全民K歌共同啟動「藝術行動2019兒童音樂共創計劃」,為孩子們送上「六一」兒童節禮物。
  • 飛鶴奶粉X《毛毛鎮》你的孩子需要的「新兒歌」來了
    其實,中國的傳統兒歌作品曾打動了一代人,同樣的,下一代人也需要自己的「新兒歌」。飛鶴特地採訪《毛毛鎮》兒歌創作總監王雷分享了兒歌創作背後的內容故事。王雷:《毛毛鎮》動畫中音樂的元素從一開始就特別受觀眾的歡迎,我們曾把周杰倫的三首經典歌改造成兒歌,也嘗試著自己寫了一首兒歌,叫《呱呱合唱團》。在前兩季動畫播出後我們做了一些調研發現,中國的小朋友在生活中,能接觸到新鮮的旋律和特別優美的兒歌的機會比較少,學校裡面在唱的是老兒歌,現在年輕父母這一代小時候學的兒歌。
  • 叮咚,你的孩子需要的「新兒歌」來了!
    但令人意外的是,當我問身邊兩歲孩子的媽媽,你的孩子在聽什麼兒歌時,她回答我的居然是我也熟知的《黑貓警長》。「好作品的積累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空速動漫創作總監王雷告訴我,《小豬佩奇》用了15年才走到中國觀眾眼前,而國內更多的優質兒童內容,正在路上。其實,中國的傳統兒歌作品曾打動了一代人,同樣的,下一代人也需要自己的「新兒歌」。
  • 兒歌兒歌 你的春天在哪裡
    孫琦稱,不是這些經典兒歌不好,但這些年新的兒歌究竟都哪去了。    「我兒子現在還在唱『我在馬路邊撿到1分錢』,但我孩子從出生到現在,就沒見過1分錢是啥樣。」到紅黃藍幼兒園接兒子放學的家長王啟國稱,兒歌也應該與時俱進一下,總應該有點新內容,不能讓每一代孩子都只能重複「同一首歌」。
  • 連雲港幼兒園很少教經典兒歌 孩子們更愛流行歌曲
    這是新浦街道機關社區聯合市機關實驗幼兒園開展經典兒歌傳唱活動的現場。由老、中、少三代人一起傳唱經典兒歌,如《小燕子》《春天在哪裡》《賣報歌》《兩隻老虎》等,孩子們在志願者的帶領下唱兒歌、做遊戲,在歡聲笑語中迎接「世界兒歌日」。  起初,很多孩子對這些歌謠還不是太熟悉,唱著唱著就跑調了,但是在志願者的幫助和引導下,孩子們認真地學起來。
  • 惡搞兒歌毀經典
    近日,一張截圖在朋友圈流傳,那首著名的兒童歌曲《一分錢》被改成了《一元錢》,有人感嘆,時光飛逝,過去的「一分錢」「與時俱進」成了「一塊錢」,也有人質疑,這樣改編經典,難道不是惡搞嗎
  • 小燕子,穿花衣——兒歌經典何以不朽?
    小燕子,穿花衣——兒歌經典何以不朽?  新華社北京3月21日電 題:小燕子,穿花衣——兒歌經典何以不朽?  新華社記者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來這裡……」簡單優美的曲調、溢滿童趣的生活場景,這首膾炙人口的兒歌打開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記憶閘門。  1955年5月,在湖北大冶師範學校(今湖北理工學院)教書的王路,因眼疾住院治療。
  • 「「抗疫新兒歌」」《我在行動》,中國加油!
    全國各級校外教育單位也積極響應,通過全國少年兒童「心中有祖國 心中有他人」主題教育活動工作平臺團結、凝聚,形成強大的倡導力、影響力和行動力,踐行服務兒童、支持家庭、貢獻社會的責任與使命。由中國兒童中心、網易雲音樂、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聯合發起的【新時代兒童音樂計劃】,積極響應全國「雙有」特別行動,廣泛發動音樂工作者,創作出一批積極樂觀、朗朗上口的「抗疫新兒歌」,並第一時間完成錄製,分享給全國少年兒童,唱「抗疫新兒歌」,為祖國加油!
  • 經典兒歌回顧(二)被玩壞的普通話兒歌
    將生活中的不快以耳熟能詳的旋律唱出,既可以自嘲,也可以娛樂大眾,甚至引起一陣社會話題,這是一種相當多樣且接受面很寬廣的方式。除此之外,某些兒歌的旋律和歌詞雖然相對有些淺白無趣,但在循環播放之後會有著洗腦功能,這是由於旋律簡單易記而決定的。這樣說來,其實符合這些元素的兒歌作品有許多,這一次我們決定從普通話作品中進行選擇,為大家選出那些可洗腦被玩壞的作品。
  • 經典兒歌回顧(一)憶耳熟能詳的粵語兒歌
    【PConline 音樂】在浮躁的社會中,商品化催化之下的娛樂工業似乎越來越發達,但也漸漸顯得有些迷人眼,讓人置身其中感到有些不知所措。雖然新的歌手越來越多,新歌也層出不窮,但我們似乎越來越不能聽懂那些和弦和歌詞,在靡靡之音中自我正在一點一點迷失著。
  • 昨天是世界兒歌日 那些經典童謠,你還記得嗎?
    這是新浦街道機關社區聯合市機關實驗幼兒園開展經典兒歌傳唱活動的現場。由老、中、少三代人一起傳唱經典兒歌,如《小燕子》《春天在哪裡》《賣報歌》《兩隻老虎》等,孩子們在志願者的帶領下唱兒歌、做遊戲,在歡聲笑語中迎接「世界兒歌日」。   起初,很多孩子對這些歌謠還不是太熟悉,唱著唱著就跑調了,但是在志願者的幫助和引導下,孩子們認真地學起來。
  • 中國兒歌的春天在哪裡?
    這位創作過《一分錢》《春天在哪裡》等多首經典兒歌的作曲家,這位為孩子們唱歌滿口「情愛」而憂心忡忡的老人,沒有等到他晚年創作的《56個民族新兒歌》出版,就遺憾地離開了人世。在成人流行歌曲的衝擊下,中國兒歌的春天在哪裡?一說起兒童歌曲,人們首先想到的是《小燕子》《讓我們蕩起雙槳》《媽媽的吻》《童年》《小螺號》《小草》等。這些膾炙人口的兒歌,曾哺育了幾代中國少年兒童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