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不僅是世界睡眠日、世界森林日,還是世界兒歌日。
當社會各界紛紛以各種形式提醒周邊親友重視睡眠質量、倡導節能減排、珍惜森林資源的同時,卻極少有人會關注乃至提及世界兒歌日。
與這一情況相對應的,是經典兒歌的斷檔,小學音樂教材的「十年如一日」,以及校園裡成人流行歌曲的盛行。
現在的娃都唱流行歌曲了
「我像只魚兒在你的荷塘,只為和你守候那皎白月光,遊過了四季荷花依然香,等你宛在水中央……」這首流行歌曲出現在一次小學校園活動中,而且是一、二年級的孩子自發集體合唱的曲目。你驚訝嗎?可老師們卻不以為然。
昨天中午放學,幾個被要求每人唱三首兒歌的三年級學生犯難了。「我能唱《套馬杆的漢子》嗎?還有《最炫民族風》!」小欣說,「現在我們都唱這些,什麼《丟手絹》和《小燕子》,那些都太老套了。」
站在旁邊的另一個孩子捂著嘴巴偷笑:「其實我們都還會唱 『太陽當空照,花兒對我笑,小鳥說早早早,你為什麼背上炸藥包……』」唱完以後,幾個孩子樂得前俯後仰。
來接小欣的家長陳女士說:「自從上三年級以後,老師教的歌孩子就基本不唱了。他們現在一張口就是這些和他們年齡不符的流行歌,也不知道從哪學來的。」
教材裡的兒歌孩子不喜歡
已有20年從教經驗的外附小音樂組組長林老師說,近十年來,小學低段的音樂教材都沒有什麼大的變化,教材裡的歌曲孩子們都不喜歡。一批經典兒歌也都「年華老去」,現在的孩子沒有新兒歌可以唱了,所以他們不得不唱成人的流行歌曲;再有就是被改編得不成樣子的惡搞童謠,或者是動畫片裡的主題曲。
「現在孩子們唱得最多的,還是那些不符合他們年齡的流行歌曲。其實,這些流行歌曲也並非孩子的喜好,只是他們聽的次數多了,也就朗朗上口了。」
學校裡教的歌孩子們不喜歡,那音像店裡總會賣一些兒歌專輯吧?
昨天,導報記者走訪了蓮坂外圖書城兒歌專櫃,竟未能找到一張像樣的兒歌專輯。僅有的一張童謠個人專輯裡,除了一首原創童謠外,其他都是《隱形的翅膀》、《好運來》、《日不落》等與兒歌沾不上邊的曲子,要麼就都是一些英文兒童歌曲。
兒歌的創作環節出了問題
為什麼新兒歌會變得如此稀缺?林老師分析,因為創編兒歌不賺錢!
林老師表示,在她執教這二十年來,廈門只推廣過著名作曲家谷建芬的唐詩兒歌,即為唐詩譜曲,令其更加朗朗上口。但那已經是七八年前的事了,這幾年來,兒歌遭到了全社會的冷落。
而在採訪中,導報記者發現,知道「世界兒歌日」的人確實寥寥無幾,甚至連在校的音樂老師,有些也未曾聽說。
在接受導報記者採訪時,廈門市教育學會會長許十方也認為,近年來,正是由於符合時代潮流的經典兒歌的明顯缺位,才使得孩子們「另闢蹊徑」。其實,對於天真活潑的孩子來說,我們身邊的一切美好、單純的事物都是創作兒歌的源泉,以可愛的寵物、郊外的花朵、天上的繁星為起點,就能串聯起生動的童謠。許十方呼籲社會加以關注和扶持,以讓新童謠「回歸主位」。(東南網-海峽導報 記者 梁靜/文 張向陽/圖)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