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播放 GIF 0.0M
點擊[中小學數位化教學],關注我們!
《一堂好課》第3節內容1月16日晚8點不見不散
《中小學數位化教學》2019年1月刊出爐上市啦!
《中小學數位化教學》是一本國家級教育專業期刊(教育部主管,人教社主辦),專門分享一線教師數位化教學經驗,刊登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的典型案例,助力提升教師信息素養。有了這份攻略,助您用好教育APP。
正所謂「新年新氣象」,2019年期刊全新改版。封面大氣!
本期封面人物是江蘇省徐州市西苑小學電教主任、高級教師,徐州市兼職信息技術教研員馬超老師。他在《中小學數位化教學》2019年1月刊中撰文《智能系統支持下的聽評課創新》,分享了西苑小學設計的一套智能聽評課系統。
改版後期刊內容還是一貫的飽滿、充實、有內涵、更實用。同時在呈現形式上,添加新的「佐料」,色塊的使用和排版的優化,讓閱讀更舒適!有了這本期刊,您就是資訊時代的潛力股教師。
本期精彩內容搶先看
1
專題:信息技術讓英語閱讀教學更「智慧」
「閱讀作為人類特有的一種獲取信息的手段,也是學生學習的一個重要方式。針對我國學生學習語境匱乏的現狀,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時要為學生提供所需的語言輸入、體驗、觀察、感悟、應用等內化機會和豐富的外顯語言表現機會。」
《信息技術讓英語閱讀教學更「智慧」
——專訪北京外國語大學張連仲教授》
本期英語閱讀專題共5篇文章,第一篇是對北京外國語大學張連仲教授的專訪(見上面《信息技術讓英語閱讀教學更「智慧」——專訪北京外國語大學張連仲教授》),其他4篇文章的主要內容分別為:
《新媒體時代的閱讀教學:從純文本到多模態語篇》
英語閱讀教學過程枯燥?學生閱讀興趣不高?試試多模態語篇教學吧!本文以北師大版高中英語必修4 Unit 12 「 Culture Shock 」為例,探討如何利用「一課一曲」多模態語篇資源進行英語閱讀教學。
作者:謝秋竹、李文文(華南師範大學外國語言文化學院碩士研究生)
李群慧(廣東省佛山市第二中學英語教師)
劉曉斌(華南師範大學外國語言文化學院副教授、英語系主任,
華南師範大學外語教育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
《用好技術工具,有效開展英語閱讀教學》
英語閱讀課堂教學可以運用哪些信息技術,如何使用,可以更有效達成閱讀課的教學目標?文中提出運用遊戲化在線測試工具,提高學生對知識記憶與理解的頻度;通過在線即時協作工具,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互動廣度;藉助視覺化創作工具,提高學生思維拓展的深度;利用標準化的量規表格,促進教學評價反饋。
作者:包曉明(浙江杭州外國語學校教師)
《「大小屏」互聯,助力高中英語閱讀教學》
基於新聞體裁閱讀教學案例,探討信息技術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提出交互式電子白板與移動終端在課堂教學階段如何結合運用,微課和微博在課後拓展階段結合應用的方式方法。
作者:張璋(重慶第一中學教師)
《基於「智慧課堂」的小學英語閱讀教學》
以「 Where are you from ?」一課為例,詳述基於智慧課堂的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活動是如何開展的:藉助電子書包Pad終端,拓寬學生自主閱讀渠道;依託電子書包學習平臺,提供課堂閱讀學習個性化體驗;巧用「朝實學習平臺」App,創新英語閱讀課後語言實踐活動。
作者:李海龍(北京市朝陽區實驗小學教師)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2
理論探討:看清教學變革趨勢,適應教師角色轉型
《基於信息技術的教育變革》分析了未來教育變革的趨勢:
網絡探究學習、翻轉課堂、自組織學習、MOOCs 等是基於信息技術發展產生的新型教學模式,它們代表了未來教育變革的方向。未來教育是精準的、以人為本的、泛在的、開放共享的。
作者:孟若宇(河南大學教育科學學院碩士研究生)
汪基德(河南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中國教育技術協會信息技術教育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河南省教育信息化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智能時代呼喚教師角色轉型》提出智能時代的教師角色走向:
智能時代對教師的專業性、綜合性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迫切需要改變自身教育觀念,提高教育教學能力,不斷提升實踐智慧,以適應人工智慧環境下的教與學,成為一名合格的智能時代教師。教師與人工智慧將強強聯合,在職能劃分、學習過程、學習方式、學習支持與服務、學習結果五個層面內不斷發揮各自的優勢,構建「人工智慧 + 教師」的教學協同體,協同實現個性化的教育、包容的教育、公平的教育與終身的教育,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作者:顧小清(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授、博士生導師,
教育技術學系主任)
易玉何(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學部碩士研究生)
3
數字課堂:探索學科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
數學軟體Geogebra輔助數學概念教學
周濤(安徽省臨泉第二中學教師)撰寫的《數學概念教學與信息技術融合的實踐》一文結合實例講述如何應用動態數學軟體Geogebra輔助數學概念教學:在數學實驗中形成概念;在觀察中歸納概念;在操作中明晰概念;在探究中深化概念,從而讓學生真正經歷和感受數學概念的形成過程,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數學概念,進而提高學生分析、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設計型學習助力高中通用技術課
設計型學習(design based learning)是以設計為主要手段,學習者基於複雜的真實性問題,在設計製作人造物品以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習得知識並發展能力。徐雪迎、唐雪萍(北京師範大學教育技術學院)撰寫的《信息技術支持下的設計型學習——以「多功能搶答器製作」為例》一文根據尼爾森等人提出的逆向思維過程模型(backwards thinking process),以高中通用技術課「多功能搶答器製作」為例,設計出該教學單元的框架與學習活動。
智慧教室讓語文教學更生動
在智慧教室環境下,學生可以擁有豐富的學習資源,形成形象、直觀、友好的學習界面,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葉希希(浙江瑞安市馬鞍山實驗小學教師)撰寫的《善用智慧教室,轉變學習方式》一文分享了語文教學中智慧教室的充分應用:「現實課堂」與「虛擬課堂」整合,實現學生自主學習;從「單打獨鬥」到「團隊合作」,實現互助學習;從「被動等待」到「主動出擊 」,實現及時反饋、人人參與;從「延時評量」到「實時評量」,實現學教同步。
「朋友圈製作器」App為語文教學服務
李慧(北京中學語文教師)撰寫的《利用「朋友圈」,互動讀「三國」》一文以《三國演義·赤壁大戰》為例,講述如何讓「朋友圈製作器」App為語文教學服務,如何運用「朋友圈」,讓學生進一步了解故事情節,領會人物關係,欣賞羅貫中的高超寫作技巧,進而引導學生深入閱讀。訂閱期刊,來看看如何利用「朋友圈」,互動讀「三國」吧。
雲系統與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的融合
邢英(山東省青島第九中學教師)撰寫的《基於雲系統的思想政治學科智慧課堂的構建——以「人的認識從何而來」為例》以人教版《生活與哲學》第六課「人的認識從何而來」的教學為例,探討雲系統與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的融合策略:微課資源先行,提升自主學習能力;技術前測引領,確立恰當的教學目標;「網際網路 +」智慧校園,創設生動有料哲學課;靈活提交作業和自動批閱作業。
此外,還有數位化環境下如何開展高中生物學教學
文可佳(北京市十一學校教師)撰寫的《數位化環境下高中生物學探究式教學實踐》一文結合實例闡述了如何在數位化環境下開展高中生物學探究式教學,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協作學習。
數位化教學環境中如何開展地理教學
姚佳(清華大學附屬中學教師)撰寫的《基於信息技術開展地理情境教學》以「地理信息技術的應用」一課為例,結合學校學生學情,探索數位化教學環境中如何開展地理情境教學。
數位化教學環境中如何開展美術教學
高民夷(天津市和平區昆明路小學教師)撰寫的《網絡技術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的應用》以人教版美術教科書為例,講述網絡技術如何提高美術課堂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