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作為餐桌上常見的美味,既是讓人食慾大開的菜餚,又是營養美顏的果蔬,不僅有酸酸甜甜的口感,而且還有圓潤討喜的外形,一直以來都備受大家喜愛。近年來,番茄不僅在種植面積上不斷擴大,規模也在不斷變大。不過種番茄容易,要種出高品質的番茄可還得下一番功夫。最重要的是了解番茄生長過程中的每個階段的特點。
番茄從種子萌動至第一片真葉露心為發芽期。此階段時間不長,主要為異養階段。出苗前完全依靠種子內養分,種子乾重逐漸降低出苗後幼苗乾重逐漸上升,直到第一片真葉露心時乾重大致恢復到原來種子的乾重水平,發芽期又可劃分為2個階段,即發芽出土期和籽苗期。前者為異養階段,後者為從異養到自養的過渡階段,蔬菜幼苗的子葉展開後,即可進行有限的光合作用,表明種子內儲存的養分已經耗盡,此時幼苗已開始轉向通過葉片的光合作用而獲取養分。
但豆類蔬菜作物的子葉,僅僅供給幼苗最初階段生長所需營養,其子葉本身不能進行光合作用。由於子葉是幼苗早期生長的主要營養來源,除豆類外的其他蔬菜作物的子葉,此時還能進行適當的光合作用。因此,子葉對幼苗的早期生長十分重要,籽苗期是蔬菜幼苗生長發育的重要階段。子葉的生長好壞直接影響到幼苗的生長,故應採取有效的育苗管理措施,保護好幼苗的子葉,對培育壯苗意義很大。
在育苗過程中,出土前應保持適宜的溫溼度,促進幼苗出土;出土後適當降溫,保持合適的晝夜溫差,有利於白天的光合作用減少夜間呼吸消耗,可以有效防止幼苗徒長。基本營養生長期時間不長,進行著根、莖、葉等營養器官的生長,為花芽分化奠定營養基礎。在這階段,地上部生長量不大,根系重量逐漸增長,影響根系生長的生態因子,特別是土溫的作用,明顯地反映在根重上。隨著真葉的陸續展開與葉片的生長,葉面積不斷擴大。只有當葉面積發展到一定程度時,花芽才有可能分化。
果菜類蔬菜一生中,只有這一段時間純屬營養生長時期,但也還在一定程度上受著即將發生的「質」的轉變—生殖發育的控制或影響。這一階段的長短,一方面取決於蔬菜的種類、品種,如早熟品種花芽分化早,基本營養生長期較短;另一方面,受育苗環境的影響。在品種一定的條件下,花芽開始分化期的早晚決定於花芽分化節位及滿足一定積溫數所需的天數即日均溫度的高低。
幼苗迅速生長發育期,在此階段幼苗生長量逐漸增大,無論是生長量或生長速度,都是處於一直上升的階段,90%~95%的幼苗重量是在這一階時期形成。幼苗葉面積增長具有一定的規律性。番茄在第三片真葉展開前,葉位愈高,葉面積愈小,在這時期,子葉大小仍起著一定的作用;三葉展開後,隨著葉片數的增加,最重葉位上移,在茄果類蔬菜的幼苗培育中,應特別重視三、四葉位葉片的作用;幼苗生長愈旺盛,各葉位之間的葉面積相差愈大,最重葉位愈突出,即最大葉位所佔的比重愈大。
花芽分化及發育是這一生長階段果菜幼苗的重要發育特徵。對於果菜幼苗,花芽的分化及發育情況關係重大,對早期結果數、開花結果期有決定性意義,從而也影響到早熟性及豐產性。番茄幼苗一般從3葉展開時開始花芽分化,每2~3天分化1個花芽。如果培育8~9片真葉現蕾的大苗,第四花穗的花芽已經開始分化。茄子與辣椒的花芽分化規律基本與番茄相似。
影響番茄花芽分化的因素如下:品種,一般早熟品種6~7片葉後出現第一花序,中晚熟品種在7~8片葉出現第一花序。溫度,高溫能加快花芽分化,但花芽數目減少。溫度越低花芽分化期越長,但花芽數目增多。當夜溫低於7℃時易出現畸形花。水分,缺水時花芽分化及生長發育不良,所以育苗期應注意控溫不控水。
土壤營養,肥沃疏鬆的床土,幼苗營養狀況好,有利於花芽分化及生長。與日照時數、光照強度密切相關。光照充足花芽分化早、節位低、花芽大,促進開花及早熟。保證幼苗健壯生長是花芽分化及提高花芽質量的基礎,幼苗如老化或是徒長,將影響花芽的數量,並且質量也不高,容易落花或形成畸形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