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小學階段的孩子身心發展的主要特點,是你教育孩子的必修課

2020-12-11 菁瑞家庭教育

經常聽到很多父母抱怨育兒過程中的各種問題與焦慮,要處理好這些問題解除焦慮,最好的辦法就是去了解各個年齡段的孩子身心發展的特點,並掌握一些相應的家庭教育策略,再結合實際情況靈活創新的運用這些策略。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談談小學階段的孩子身心發展的主要特點。

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要教育好我們的孩子,就要先了解我們的孩子,而了解孩子,最關鍵是了解孩子身心發展的主要特點。

小學階段也稱為童年期,這個時期的孩子年齡一般是自六七歲到十一二歲,童年期的孩子具有的對成人的依賴、可塑的品格、極強的吸引能力等特質都是接受教育的黃金時期,也是為個人的一生發展奠定基礎的時期。童年期的孩子的身心發展主要具有以下特點:

1、身體發育較緩。身高平均每年增加4.5~5釐米,體重平均每年增長2~2.5千克。骨骼比幼兒時期變得更堅固,但仍有許多軟骨組織,因而骨骼比較容易變形、脫臼,但不易骨折。肌肉仍很柔軟,缺乏耐力,用易疲勞。根據他們的生理特徵,可以讓他們幹一些輕微的家務勞動,如掃地、洗碗等,不宜讓他們搬動重物或使用笨重的勞動工具,以免發生扭傷、脫臼、骨骼變形彎曲等事故。

小學時的腦容量增加顯著。12歲兒童的腦容量為1400克,已接近成年人。隨著大腦皮層的發育和生長,兒童腦的興奮過程和抑制過程逐漸趨向平衡,覺醒時間長,睡眠時間短。兒童平均每天需要的睡眠時間為:7歲為11小時,10歲為10小時,12歲為9~10小時。父母應保證孩子有足夠的睡眠時間。

2、認識能力逐步提高。小學兒童的各種感官的感受性發展很快,具備了一定的觀察事物的能力。注意力方面,有意注意逐步發展,無意注意仍起著很大的作用;記憶力方面,有意記憶逐漸超過無意記憶成為兒童的主要記憶方式,意義記憶逐漸超過機械記憶,並在記憶活動佔有重要地位,同時,在教學影響下,他們也逐漸學會了與遺忘作鬥爭的策略。思維方面,小學兒童的思維正處於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的過渡階段,說明兒童已具有抽象概括和進行邏輯思維推理的能力,但不能離開具體事物進行;另外,小學兒童思維的自覺性較差,而且缺乏思維的批判性和靈活性,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經驗的擴大,特別是在教育的要求下,思維的惰性逐漸減少。

3、情緒較平靜。小學兒童的情感比較外露,容易激動,不夠深沉,也不易保持,有點「時過境遷」。情感內容越來越豐富,越來越深刻,出現了與學習興趣、學習成績相關的理智感,進而擴展到學校集體的榮譽感、友誼感、責任感等。審美感也有一定的發展,對情緒的控制力也由弱變強,低年級的兒童通常和幼兒一樣情緒不夠穩定, 高年級的兒童已逐漸意識到自己的情感表現可能帶來的後果,情感逐漸內化了。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十分崇敬、熱愛老師,喜歡取悅於老師並渴望得到老師對他的喜愛。不過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害怕的東西也不少,他們最害怕的是考試不及格,進而怕家長指責,怕同學譏笑,怕沒有同學跟他玩耍。如果這類不良情緒積壓過重會造成心理上的絮亂,如出現學校恐懼症。家長應及時配合老師予以調節。

4、「小集團」的交往方式。小學兒童喜歡群體生活,常常幾個人一起上學、回家,幾個人一起做功課、玩耍,故有「邦團時期」之稱。低年級的兒童選擇朋友常常是由於同一張課桌,家住附近的鄰居,或者同做某種遊戲等偶然因素決定。中高年級的兒童根據學業、身體能力的優劣分化出若干小集團,由集團內小領導「統帥」。有的小朋友為了不損害同伴間的關係,明明知道同伴的判斷是錯誤的,仍然採取與同伴一致的行為。有的小學生從中年級開始,男女之間會形成一種隔閡,他們在學習、遊戲、活動時,不願在一起,互不理睬。

以上幾點是小學階段孩子身心發展的主要特點,家長們了解後可以結合自家孩子的實際情況,找到自家孩子的特點。

相關焦點

  • 如何看待孩子在不同階段的心理發展特點
    心理學對家長的指導意義當朋友們知道我是研究畢生發展心理學的時候,經常會問我一個問題:你學了那麼多的心理學理論,會應用到你的育兒過程中去嗎?說老實話,我通常的回答是,其實我不會把這些理論應用到培養孩子的過程中去,但是這些理論可以讓我更好地去了解孩子,理解孩子。我將通過我的親身感受,來向大家說明為什麼我會這麼說。
  • 關注幼兒家庭教育,尊重孩子身心特點,引領孩子健康成長
    人的一生按年齡階段劃分,3~6歲是幼兒期,幼兒教育就是指對人的幼兒期所實施的教育,它是一個人發展的奠基時期,人的許多重要能力和個性品質都是在這個時期初步形成的。因此,幼兒教育就要遵循和尊重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達到培養孩子正確的做人態度,養成良好的習慣,注重發掘孩子內在的興趣,從而獲得求知的方法,掌握人生的基本技能。
  • 個體身心發展規律及其教育啟示
    2.教育啟示:個體身心發展有順序,因此在教學中也必須遵循這個規律,遵循順序慢慢前進,也就是循序漸進,而不能違背學生的身心發展順序。3.常考例子:不陵節而施;學不躐等;雜事兒不孫,則壞亂而不修;拔苗助長等。二、個體身心發展的階段性1.具體表現:個體在不同的年齡階段表現出某些穩定的、共同的典型特點,這就是身心發展的階段性。
  • PSHE課程——英國中小學的必修課
    如果孩子直接從國內轉學過去能不能適應?除了語言障礙,孩子在學業上還會面臨什麼問題?小畢君今天就來從課程方面解答家長們的疑問。英國小學課程的設置很注重綜合課程,必修課較多,包括英語、數學、科學、設計與技術、計算機、歷史、地理、現代外語、藝術與設計、音樂、體育、古代與現代外語(KS 2)等12門必修課。
  • 孩子品德發展的6個階段
    了解孩子不同年齡段的身心發展特徵,是德育科學性的出發點。兒童從出生到成熟,在品德結構上,大約經歷六個重大時期:0~1歲,是適應性時期。這個時期不可能有道德認識,也不可能有意做出什麼道德行動來,嬰兒需要的是有規律的滿足和舒適的照顧。
  • 私人幼兒園為什麼違反規定違背孩子身心發展規律教孩子小學知識?
    您說的這種情況在現在很多的私人幼兒園裡面很常見,雖然教育部門一直強調避免幼兒園小學化,不讓幼兒園提前教授孩子小學的很多的知識,但是不少的幼兒園還是會教授孩子算數和拼音的不少知識的,為何會這樣做呢?1、絕大部分家長的需求一般情況下像您這樣明智的家長是不多的,覺得幼兒園就是讓孩子去玩,其實很多的家長都是由一種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這個心理的,其他覺得幼兒園如果只是玩的話,一個月幾千的託費真的是太不值了,還不如教授一定知識,才會覺得這樣的幼兒園才是孩子教育的理想選擇。
  • 小學階段,培養孩子誠信的重要性
    作為一名農村小學的老師,我覺得誠信教育應該從兒童抓起,從小學生抓起,並且要作為學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內容,貫穿整個學校教育階段,乃至人的一生,所以在小學生中開展誠信教育是非常重要和非常必要的。鄧小平說:「教育要從娃娃抓起」所以誠信教育要從小學生入學那天抓起。對小學生的誠信教育,應以《新課程標準》、《德育大綱》為依據,遵循學生認知發展的規律,科學、紮實、有效地進行。小學階段,是學生道德觀念形成的重要階段,也是對學生進行誠信教育的大好時機。
  • 總覺得不了解孩子?小學生幫你總結了一些規律
    在新聞上看到江蘇常州金壇河濱小學五年級女生繆可馨墜樓身亡的消息,感到痛心不已。作為小學五年級的學生,繆可馨的認知還遠未發展成熟,心理承受能力也比較弱,需要父母和老師用心的呵護。 今天總結了一些小學階段孩子的認知發展的特點,希望父母和老師們多了解孩子,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避免一些彎路。
  • 陪孩子寫作業母子倆一起哭?不了解發展特點「硬教」,都挺難
    在這些案例中,可以分析出,家長陪孩子寫作業困難,主要是不了解,自己到底陪的是什麼?只是坐著?還是指手畫腳?都不是!他們的父母在聊到孩子的教育中,也說到了輔導孩子的心得:「小學階段很重要,養成習慣,管理好時間,孩子在以後的學習中,會更得心應手。」
  • 教育孩子也需循序漸進,不可拔苗助長,否則孩子苦,家長累
    我們上小學的時候學都過拔苗助長的故事,這則寓言故事告訴了我們做事要遵循事物的發展規律,切不可心急,試圖改變規律。否則,可能會造成與自己期望相反的結果。其實,孩子的成長和稻苗的成長一樣,也是具有著自己固有的身心發展規律,是難以通過認為幹預而快速改變的。
  • 如何培養小學階段的孩子?媽媽分享這幾個方法,讓孩子成長更優秀
    (二)上小學後小學階段是孩子學習生涯中很重要的階段,如果小學階段能夠幫助孩子養成好的習慣,那麼在進入初中和高中以後,父母在孩子的學習和成長上也能省心很多。在這六年,我是這樣做的,看看是否適合你?①讓孩子養成認真按時完成作業的習慣兒子上一年級開始,我要求他每天放學回來,要第一時間,認真完成作業。作業完成後,他就可以支配自己的時間,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 6到18歲孩子身心特點和教育方法!老師家長快收藏
    如果你的孩子正在讀小學,那麼激發孩子對各個學科的學習興趣、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會是教育的重點。可是到了初中,「熊孩子」們就轉型了,進入青春期,學習科目增多、心理上也會發生微妙的變化,這個時候教育又要如何「與時俱進」呢?
  • 小學|教師資格證重點歸納:個體身心發展的規律與教育
    個體身心發展的順序性決定了我們的教育活動必須根據身心,發展這一特點循序漸進地進行。無論是知識、技能的提高還是思想品德的發展,都應由淺入深、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由少到多、由具體到抽象,循序漸進。「揠苗助長」「凌節而施」都是有違身心發展規律的。所謂身心發展的階段性,是指個體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所表現出的身心發展不同的總體特徵及主要矛盾,面臨著不同的發展任務。
  • 家庭教育教什麼:父母在孩子每個年齡階段的教育任務(建議收藏)
    而家庭教育的重點在前四個階段和青年早期階段(18—22歲),埃裡克森還強調,要特別重視青少年期的教育問題,認為這是個體發展最關鍵的環節。接下來,我們結合各個階段孩子的發展特點、需求和易產生的問題,對家庭教育具體教什麼進行探討。
  • 學前階段孩子教育難題怎麼破?揭開這3個成長真相,家長不再困惑
    我們對孩子的學習特點如果不是有足夠和正確了解的話,必然會在教育孩子上出現不正確的方法,對孩子的學習和未來發展都會造成不利的影響。例如,許多家長在學齡前就讓孩子拿筆寫字,從而養成錯誤的書寫習慣;讓孩子早早上奧數班,超前學習高於自身發展水平的數學知識,等等。
  • 孩子小學階段家長該如何跟孩子溝通呢?
    孩子心理會隨著成長而變化,各個時期會呈現不同的心理特點,掌握孩子心理,會讓師生間、親子間溝通更順暢,更有效。>此階段是孩子情感發生變化的轉折時期,從情感外露、淺顯、不自覺向內控、深刻、自覺發展。但通過正確的教育,這種不安可以轉化成對自然和社會的探索激情和求知慾望,綜合能力得到快速的提高,在學習的旅途中將會實現一次具有人生意義的深刻轉折,從此踏上成功的人生之路。溝通方法:此階段孩子的學習知識點已經增多加深,孩子開始出現小學階段第一分化,需及時幫助孩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樹立信心。
  • 當代教育的特點與小學教育的特殊特點
    小學教育的特點小學教育一方面體現著一般教育的共同特徵,另一方面由於教育對象的特殊性,不論其社會功能還是其個體功能都有自身的獨特性,因此具有與一般教育不同的特殊特點。一、當代教育的特點教育是一種培養人的社會活動,因此既要體現社會的要求,又要關注人的身心發展,從而達到促進個體的社會化和社會個性化的目的。當今世界發展的全球化、信息化、民主化等一系列新特點給教育帶來深刻影響,尤其是人與人的關係更多是一種建立在尊重個性基礎上的民主和平等的關係。
  • 東城區發布「好家長」必修課課程
    歡迎關注東城區婦聯官方帳號東城區發布「好家長」必修課課程12月24日,東城區婦聯與東城區教委聯合發布了「好家長」必修課課程,旨在進一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三個注重」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系統構建家庭教育課程體系,搭建「家校社」協同育人平臺。
  • 陪孩子寫作業母子倆一起哭?不了解發展特點「硬教」,都挺難!
    【與孩子並肩的人】作者劉稱蓮在書中寫道:同一個孩子在不同年齡段的表現也會截然不同,家長必須根據實際情況,調整跟孩子的相處方式,否則就會碰釘子。 你可能會發現,大多數陪孩子寫作業的,都是小學階段的家長。包括上文視頻中的家長,也是孩子處在幼小銜接階段,家長開始陪著孩子寫作業。
  • 小學教師資格證|重點筆記010:個體身心發展的規律與教育
    個體從出生到成人,其身心發展在整體上是具有一定順序的,身心發展的個別過程和特點的出現也具有一定的順序。這種順序主要是一個由低級到高級、由量變到質變的連續不斷的發展過程。個體身心發展的順序性決定了我們的教育活動必須根據身心,發展這一特點循序漸進地進行。無論是知識、技能的提高還是思想品德的發展,都應由淺入深、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由少到多、由具體到抽象,循序漸進。「揠苗助長」「凌節而施」都是有違身心發展規律的。所謂身心發展的階段性,是指個體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所表現出的身心發展不同的總體特徵及主要矛盾,面臨著不同的發展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