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幼兒家庭教育,尊重孩子身心特點,引領孩子健康成長

2020-11-08 浩媽聊教育

人的一生按年齡階段劃分,3~6歲是幼兒期,幼兒教育就是指對人的幼兒期所實施的教育,它是一個人發展的奠基時期,人的許多重要能力和個性品質都是在這個時期初步形成的。因此,幼兒教育就要遵循和尊重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達到培養孩子正確的做人態度,養成良好的習慣,注重發掘孩子內在的興趣,從而獲得求知的方法,掌握人生的基本技能。作為孩子家長都有共同的願望就是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想盡辦法把孩子送到最好的幼兒園,希望孩子接受好的幼兒教育,這是無可厚非的,但更需要家長和幼兒園共同配合,在輕鬆快樂的環境中對幼兒進行早期潛能的開發。下面,結合自己教育孩子的一些感悟,我認為,家庭教育更應注重以下幾個方面:

父母要給孩子做榜樣

教育孩子不能光靠幼兒園和學校,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更大。孩子喜歡模仿大人,但又不懂得選擇,不能正確區分什麼樣的言行是正確的,因此,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個模仿對象,就要做到時刻規範自己的言行,不斷修正和完善自己。在家庭中營造和諧的氛圍,家庭成員間相互關愛,不在家庭中互相指責推諉,主動承擔家務,每天有固定的時間去讀書,不做低頭族。比如,家長要求孩子對人要有禮貌,而家長自己說話時,經常大呼小叫,甚至講粗話髒話,孩子一定會受到不良影響,因此要求孩子做到的,首先家長要做到。

父母要給予孩子陪伴和關注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首先教會孩子的最基本的就是愛與被愛,父母的陪伴和關注對每一個正在成長中的幼兒來說都是彌足珍貴的。陪伴孩子是一個相互的過程,有了家長的陪伴,幼兒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才能得到更好地滿足,健康成長才能得到保障,孩子的性格就會向著積極健康的方向發展。在幼兒成長的過程中,任何人都無法取代父母的重要角色,尤其是在幼兒時期,父母的陪伴不僅使孩子有安全感,更能學會處理好與父母的關係。缺少父母陪伴教育的孩子,往往情感豐富而脆弱,極易產生認知上的偏離,影響孩子的良好個性形成和心理健康發展。父母陪伴教育幼兒還可以提升家庭的幸福感,父母陪伴過程中自己遠離世俗煩惱,收穫的是簡單、快樂與幸福,陪伴孩子還能豐富自己的回憶,更重要的是對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具有更重要的意義。

父母不包辦代替孩子做事

現在,大部分家庭都是獨生子女,溺愛的太多,生活上儘可能地滿足孩子的需求,父母就是孩子的保姆,怕弄髒孩子衣服又嫌陪孩子自己獨立吃飯耽誤時間,始終堅持餵孩子吃飯,上學後又擔心孩子遲到還堅持餵飯;學習上,父母陪孩子讀書,領孩子寫作業,給孩子收拾書包,不惜重金請家教,對孩子進行保姆式管理,孩子生活和學習的自理能力得不到很好地鍛鍊,沒有統籌能力,生活中不懂得謙讓。孩子長大以後,往往不適應學習生活環境,不善於處理人際關係,遇到新情況和新問題容易採取退縮和迴避的態度,缺少探索精神,影響孩子健康成長。

良好行為習慣養成

良好的行為習慣包括講文明懂禮貌,做事認真負責,健康的生活習慣,高效的學習習慣。行為習慣的養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切不可急功近利,希望孩子一下子就能夠有一個好的習慣。家長要教育孩子學會自尊、自愛,培養自重意識,教會孩子懂得規則意識, 培養孩子的公德意識。培養孩子養成好習慣的最簡單辦法,就是讓孩子在養成的過程中充滿成就感,要真誠地肯定和讚揚孩子,同時,如果發現孩子有不良行為習慣,要及時提醒,及時矯正。

遊戲是最適宜的教育方式

前面說到的家長要多陪伴孩子,其中很重要的就是多陪孩子做遊戲,遊戲本身就是幼兒很好的一種學習過程,是孩子獲取直接經驗、發展智力的好方法,也能促進孩子的觀察力、注意力、想像力、好奇心、創造力、探索能力等能力的形成。比如,為有效地培養孩子的觀察力,可以讓孩子觀察樹苗和花草,關注它們四季的變化,觀察螞蟻等小動物的活動方式,引導孩子熱愛大自然;通過引導孩子觀察紅綠燈的變化,了解交通規則,讓孩子通過學會觀察,進而學會思考,逐漸提高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

培養孩子的抗挫能力

心理學上的挫折定義是指人從事有目的活動時,由於遇到障礙和幹擾,所需要的不能得到滿足時的一種消極的情緒和狀態。家長要注重從孩子的角度看待挫折,有時家長認為是一件很簡單的事,但在孩子看來,就是個大麻煩。家長要教會孩子正確認識挫折,要學會以積極的態度面對挫折。家長可以根據自己的經驗,引導孩子如何排解遇到挫折時的負面情緒,讓孩子知道自己遇到挫折是正常的,關鍵是讓孩子懂得要如何想辦法去克服困難和解決困難,進而不怕困難。因此,培養孩子的抗挫能力,就要教會孩子懂得困難和問題會經常出現,教會孩子能夠以樂觀積極的心態去面對和解決困難,還要把每一次的困難變成自己成長的經驗和教訓,進而積極面對挫折。

注重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人獲得成功的重要品質,首先要讓孩子從內心認可自己有能力,要正確給予孩子一定的尊重,要相信孩子,比如,帶著孩子去超市買東西,可以讓孩子幫助拿一件他力所能及的物品,讓孩子感受到他有幫助父母的能力。要善於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及時地肯定鼓勵和表揚,能夠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切不可終日把孩子的缺點掛在嘴邊,經常批評孩子,缺少表揚,會導致孩子產生逆反心理,不利於孩子身心健康成長。家長還要敢於捨得讓孩子面對困難,迎接挑戰,不能過分保護孩子,當孩子挑戰成功時,會極大地增加自己的自信心。

不能過早教孩子學知識

幼兒階段主要是以遊戲為主,通過遊戲活動,使幼兒學會怎樣與小朋友合作交流,保持友誼,在跑跑跳跳中去學習,去鍛鍊能力。主要是注重教育引導孩子養成終生受益的品質、態度、情感和能力,初步掌握一些必要的知識技能,而不是學知識。過早地接受小學教育,去學習識字和算術,會嚴重抑制幼兒的身心自由成長,超前學習還會讓孩子產生厭學情緒。由於幼兒對知識不能夠深入地理解,吸收知識的過程只是機械的被動接受而非主動探索,孩子的思維會被固化,不利於興趣的培養和心智能力開發,會阻礙孩子思考和創造力的養成。此外,孩子過早寫字容易造成手指骨畸形,極易導致脊柱變形,引起眼睛近視。由於孩子心智不成熟,知識的掌握程度達不到家長的要求,孩子也會洩氣,對學習慢慢會失去興趣和信心,影響孩子正式上學後的學習心態。被父母強硬灌輸小學知識的孩子,小學階段往往會表現得很優秀,但升入初中後極容易出現各種問題,輕些的表現為厭學、注意力難以集中,嚴重的會出現情緒障礙、睡眠障礙等心理問題。

我家孩子同屆的一個小女孩,她媽媽是小學老師,啟蒙教育好,小學階段非常優秀。初一下學期就出現嚴重心理和神經障礙問題,達到不能學習的狀態,家長只得放棄讓她繼續讀書,休學養病。後來了解到,這個女孩勉強初中畢業,選擇讀的職業技術學校。原因就是到初中後明顯感覺自己很用功,但是成績就是不理想,與小學時反差太大,心理承受不了,沒辦法讓自己學習,整日頭疼。

結束語,隨著社會進步,家庭教育也越來越受到更多家長的重視,家長們逐漸認識到幼兒早期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對於孩子長大以後的學習和生活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作為家長首先要做到尊重孩子的差異性,從孩子的幼兒時期就開始要耐心陪伴,與孩子一同成長,有這樣一句話:幸福的人用童年成就一生,不幸福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只要家庭教育得法,定能讓孩子收穫幸福滿滿的童年。

相關焦點

  • 關注兒童心理健康.促進幼兒身心發展
    暑假已來臨,關注孩子心理健康,我們該怎麼做呢?一、 呵護幼兒心理健康一個孩子長大成人,除了看得見的「生理上的成長」,還有我們容易忽略掉的「心理上的成長」。生理上的成長很直觀,如男孩子長高了變結實了,女孩子梳起了小辮,變得亭亭玉立了;而心理上的成長是指孩子在認知、情感、人格等方面逐步發展完善的過程。如果我們只注重孩子身體上的成長而忽略心理成長,甚至對心理成長漠不關心,那將是父母責任的嚴重缺失,後果不堪設想。所以,對待孩子要用親切、平和、尊重幼兒的態度,與他們交流的時候,最好面帶微笑。
  • 蓮花家教 | 關注幼兒身心發展 專家講座報名中~
    蓮花家教 | 關注幼兒身心發展 專家講座報名中~ 2020-11-24 11: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淅川縣幼兒園舉行《學做智慧父母 促進孩子健康成長》活動
    為深入貫徹落實《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引導廣大家長樹立科學理念,尊重幼兒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關注幼兒身心全面發展,將入學準備教育貫穿幼兒園教育的全過程,為幼兒今後的學校生活做好準備,為其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素質基礎,淅川縣幼兒園於2019年6月20日開展了《學做智慧父母 促進孩子健康成長》家庭教育講座活動。
  • 重慶發布家庭教育指導大綱 幫你孩子擺脫成長的煩惱
    如何擺脫孩子成長帶來的煩惱?如何走進孩子的內心伴他們快樂成長?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26日從市政府公眾信息網獲悉,《重慶市家庭教育指導大綱》(下簡稱「大綱」)出爐,給父母們送來一份教育指南,並讓你一圖讀懂0-18歲的孩子。
  • 重慶引發家庭教育指導大綱 幫你科學養孩子支招
    父母應認識到養育孩子是自身的責任,學習掌握科學的教養理念和方法,與祖輩多溝通協商,與兒童多互動。  (2)過度幹預或嬌縱,錯誤對待「第一反抗期」  嬰幼兒2歲左右進入「第一反抗期」,說「不」是其成長的重要標誌。家長要理解與徵詢孩子的意見,尊重孩子的合理要求和物權意識,不輕易幹涉或強迫分享;面對孩子的不合理要求,採取溫和而堅定的拒絕或冷處理。
  • 你知道家庭教育對兒童身心發展的重要性麼?
    家庭教育是孩子在出生後接觸最早的教育環境,也是在孩子成長階段中接觸時間最長的教育環境,所以對於孩子而言家長是最早也應該是最重要的老師!兒童階段重要因為它是一個人性格能力品質發展的奠基時期;而特殊是指這個階段,幼兒身心發展從最初的不定型到基本定型,漸漸可以按照社會需求來學習並獲得發展,這個時期家長的陪伴對於孩子而言非常重要。
  • 淺談幼兒心理健康教育
    但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節奏的日益加快,婚育質量,獨生子女的自我觀念、父母的厚望、學習和升學壓力,以及複雜多變的社會環境都在有形和無形的影響著幼兒的心理健康。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是幼兒教育追求的終極目標,也是時代賦予我國幼兒教育改革的重大任務,從出生到6歲是人心理發展的關鍵期,因此,幼兒心理發展與教育健康問題是整個世界所關注的焦點,更重要的是體現了教育觀念的更新與變革。
  • 家庭教育的分歧會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
    並且這種教育對孩子的傷害是顯而易見的,粗暴的教育給孩子的不是改掉了壞毛病,而是打擊了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若夫妻間雙方勢均力敵,夫妻雙方則會互不相讓,相互埋怨,發生爭吵,甚至大打出手。這種失去理智的行為,往往會對孩子將來成長產生不利的影響,比如孩子冷漠、暴躁、好鬥、缺乏同情心等。
  • 「家庭教育」尊重孩子的老師
    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目的是相同的,都是為了孩子更好地成長,都希望孩子成為對社會、對家庭有用的人,所以說,老師是家長志同道合的朋友。而且,老師可以說是孩子成長過程中除家長之外最重要的人了,因此,家長和老師更應該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密切合作,共同努力,為孩子的成長助力,實現教育效果的最優化。這裡,我們重點站在家長的角度談談尊重老師的問題。
  • 幼兒家庭教育-人生起步的「學校」
    這些現象都是家長以愛的名義對孩子進行的有悖孩子身心發展的教育行為。孩子的教育是每個家庭的頭等大事。在幼兒的成長中,家長對孩子實施的影響遠超於幼兒園的教育作用。因此,每位幼兒家長,要充分了解自己孩子的身體發育,心理發展,行為品性發展的規律和特點。
  • 孩子上了幼兒園,家長還有哪4個方面的責任?
    被撫養與被教育,主要是幼兒的身心成長權利的體現,該責任也是家庭責任的統領。生孩子容易,撫養不容易,教育更難。但是既然生下了孩子,就要承擔起來這個撫養和教育的責任。應該說,目前大多數的家長朋友,從主觀上來說,都是愛孩子的;但是客觀上,因為不了解不熟悉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和特點,對兒童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損害。孩子從人格上來說,是獨立的個體,也是需要被尊重的。尊重孩子,從尊重孩子本身的成長規律和特點開始,這應該成為廣大家長朋友的必修課。
  • 言傳身教引領孩子健康成長
    董文英說,自成家有了孩子後,對教育也有了更多的思考,雖然後來離開教師崗位,但還是在教育系統,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教育孩子上花費了大量的心思。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一句話,每個孩子的背後都站著一個大人的影子。換句話來說,任何一個優秀的孩子,都不是橫空出世的奇蹟,而是有跡可循,他的因在家庭,根在父母。而董文英和妻子夏秀麗就是那對站在孩子背後盡心盡力的父母。
  • 尊重和保護兒童權利是家庭教育的基礎
    讓孩子充分感受到家庭的愛和溫暖。對於成功的要素,無論是西方研究的情商大於智商,還是東方智慧中的人品大於能力,其實都說明,對於孩子的培養,核心在於精神人格的塑造。這種塑造,就是對尊重和保護孩子權利。再好的學校教育,都比不過家長規範自己的言行,並陪伴孩子一同成長。真正的家庭教育,就是父母的自我修行;家長具備一定的教育子女的素質是孩子健康成長的關鍵;問題孩子的產生,主要源於問題家長。
  • 拔苗助長危害大,孩子的健康成長需要循序漸進
    違背幼兒教育規律的做法深深的傷害著孩子們,是令人擔憂的。讓孩子一步一步的成長,人生不是短跑,而是一場馬拉松,所謂的起跑線對人生來說並不代表什麼。「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這句話最能說明這一問題。作為家長,要讓孩子在成長的某個階段做他該做的事,孩子還沒有學會爬,就讓他學跑,是違背孩子身心發展規律的。
  • 事關中小學幼兒園家庭教育
    近年來,隨著人口總體素質的提升和學校對家庭教育的指導,總體上我省家庭教育的水平在不斷提高,但在家庭教育中仍然存在著重智輕德、重知輕能、過分寵愛、過高要求等現象;有部分學校存在家庭教育指導工作認識不到位、資源整合不足、指導水平不高等現象;部分學校與家庭之間理念不一致、行為不協同,科學的教育思想方法難以弘揚,導致不少孩子勞動與體藝活動過少、學業負擔過重、遊戲與探究活動過少、焦慮水平過高,影響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
  • 【貫徹黨代會精神 以新業績新氣象迎接十九大】家庭教育指導大綱...
    父母應認識到養育孩子是自身的責任,學習掌握科學的教養理念和方法,與祖輩多溝通協商,與兒童多互動。    (2)過度幹預或嬌縱,錯誤對待「第一反抗期」    嬰幼兒2歲左右進入「第一反抗期」,說「不」是其成長的重要標誌。家長要理解與徵詢孩子的意見,尊重孩子的合理要求和物權意識,不輕易幹涉或強迫分享;面對孩子的不合理要求,採取溫和而堅定的拒絕或冷處理。
  • 了解小學階段的孩子身心發展的主要特點,是你教育孩子的必修課
    經常聽到很多父母抱怨育兒過程中的各種問題與焦慮,要處理好這些問題解除焦慮,最好的辦法就是去了解各個年齡段的孩子身心發展的特點,並掌握一些相應的家庭教育策略,再結合實際情況靈活創新的運用這些策略。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談談小學階段的孩子身心發展的主要特點。
  • 江蘇省教育廳關於加強與改進中小學幼兒園家庭教育指導工作的意見
    近年來,隨著人口總體素質的提升和學校對家庭教育的指導,總體上我省家庭教育的水平在不斷提高,但在家庭教育中仍然存在著重智輕德、重知輕能、過分寵愛、過高要求等現象;有部分學校存在家庭教育指導工作認識不到位、資源整合不足、指導水平不高等現象;部分學校與家庭之間理念不一致、行為不協同,科學的教育思想方法難以弘揚,導致不少孩子勞動與體藝活動過少、學業負擔過重、遊戲與探究活動過少、焦慮水平過高,影響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
  • 玩轉幼兒足球,讓幼兒健康快樂成長
    濰坊市坊子區實驗幼兒園坐落於濰坊市坊子區美麗的白沙河畔,是全國數位化幼兒園研究園、山東省示範幼兒園、山東省遊戲實驗園,2019年成功申報全國足球特色幼兒園,依託全國足球特色幼兒園系統平臺豐富多彩的足球遊戲課程,不僅使教師的遊戲創新能力得到了發展,也為幼兒快樂遊戲、健康成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如何培養幼兒語言,學學以下幾點,孩子成長快!
    健康和藝術等五個方面來組織教學,其中幼兒的語言發展是教育教學的核心,可以說語言是幼兒學習與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應在孩子幼兒階段即3~6歲培養、訓練幼兒的語言交流能力,為其以後的健康成長奠定基礎。、了解學生,結合每個孩子的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來實施有針對性的教學,發掘每一位孩子的學習潛力,讓孩子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樂於表述自己的想法,注重個性的發展、培養,來最大限度的促進每一位孩子的健康成長,這也是我們每一位幼兒教師的責任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