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前教育法:學前教育中的家庭責任有哪些?是如何規定的?
果雪兒回答:
有關學前教育的家庭責任,學前教育法草案(徵求意見稿)第一章《總則》第八條是這樣規定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依法履行撫養與教育兒童的責任,尊重學前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和特點,創設良好家庭環境,科學開展家庭教育。」
作為作為中國特色幼兒園的倡導者、建設者和推動者,果雪兒攜手北京師範大學幼兒國學教育課題組,推出了國內第一套幼兒園中醫啟蒙健康教育主題活動繪本,果雪兒總結概括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認為: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是孩子的第一課堂;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的第一責任人;
家長有責任有義務給孩子講好人生第一課,幫助孩子扣好認識的第一粒扣子;
家庭教育是生而為人的第一教育,是第一位的教育。
接下來,果雪兒結合學前教育法草案的相關規定,向各位尊敬的幼兒園園長、幼師和家長朋友分享下,在孩子的學前教育階段,作為家長的四方面的責任。
被撫養與被教育,主要是幼兒的身心成長權利的體現,該責任也是家庭責任的統領。
生孩子容易,撫養不容易,教育更難。但是既然生下了孩子,就要承擔起來這個撫養和教育的責任。
應該說,目前大多數的家長朋友,從主觀上來說,都是愛孩子的;但是客觀上,因為不了解不熟悉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和特點,對兒童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損害。
孩子從人格上來說,是獨立的個體,也是需要被尊重的。尊重孩子,從尊重孩子本身的成長規律和特點開始,這應該成為廣大家長朋友的必修課。
莊稼的生長,需要優質的肥沃土壤;孩子的成長,同樣需要優質的肥沃的家庭環境這個「土壤」。
家庭環境是由家長主導而形成的特定環境,包括了家庭的經濟基礎、家人素養、行為方式、價值理念等。
每一個人從出生開始,就受到家庭環境的影響。這種影響是全面的、深遠的,影響人的一生,對一個人的成長至關重要。
家長有責任有義務給孩子一個安全的、溫暖的、健康的、開放的、和諧的、幸福的、不斷成長的家庭環境。
在這樣的家庭環境裡面成長起來的孩子,身心健康,性格開朗,落落大方,陽光自信。
其實,家長面對孩子所開展的家庭教育,首先應該是家長對自己的教育。要想給孩子更好的教育,需要家長身體力行,先讓自己不斷接受更好的教育。先教育自己,再教育孩子。
現在是一個學習型的社會,每一個人都應該是終身的學習者。尤其是家裡有了孩子,家長更應該及時補充相關知識技能,與時俱進。
家庭教育中的很多問題,往往源於家長觀念的陳舊、知識的不足、技能的缺乏。孩子不斷學習不斷成長了,很多家長還待在原地,一動不動,還用原來的眼光、思想,用原來的語言、方法,與孩子交流溝通,怎麼會不出現問題呢?
家庭是社會最基本的細胞,是人生成長的起點。
果雪兒攜手北京師範大學幼兒國學教育課題組,推出了國內第一套幼兒園中醫啟蒙健康教育主題活動繪本,願與全國一億多學齡前兒童家庭一起,為了孩子更健康的今天,為了孩子更美好的明天,為了孩子更遠大的後天,攜手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