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每年幼兒園開學,家長們都會忙得焦頭爛額,一方面是擔心孩子在幼兒園的生活,一方面是自己要為孩子做好各項準備。
安安今年要上幼兒園,安安媽可謂是從裡到外都覺得很焦慮。
首先,為孩子找幼兒園就是一個大問題。
安安所在的小區要想上一所好的幼兒園不是那麼容易,所以,安安媽只能找到所有可能提供幫助的人,介紹一些比較好的幼兒園。
安安媽說,找幼兒園是一件難事,要考慮距離問題,太遠了不方便接送;要考慮幼兒園的環境問題,如果衛生基礎設施不是很好的話,孩子也很容易生病,反而會影響孩子的身體成長和幼兒園生活。
同時,最主要的是幼兒園的教育資源和師資問題,好的老師對孩子有很好的引導作用,安安媽特別重視這一塊。
所以,在找幼兒園的時候,安安媽花了不少時間和精力,才終於找到了一所比較合適的幼兒園。
就在安安媽覺得一切都準備得差不多的時候,鄰居的話卻讓安安媽又重新緊張了起來。
鄰居說,她兒子去年的時候去了一周的幼兒園,後來老師又建議暫時還是先在家學習,因為孩子確實無法很好的適應幼兒園。
鄰居的兒子上幼兒園之前在家裡被照顧得特別好,但是到了幼兒園之後,幼兒園老師面對那麼多個孩子,有些孩子的需求可能沒有顧及到,所以,第一天鄰居兒子就是溼著褲子回家的,因為尿褲子了。
之後的幾天,鄰居兒子因為在幼兒園欺負別的孩子,無視幼兒園的規定,所以老師就建議暫時先不要上幼兒園。
安安媽覺得老師的做法也不是沒有道理的,自己沒有在孩子去幼兒園之前教他一些東西,導致孩子不知道怎麼做,家長確實需要承擔一定的責任。
於是,安安媽也開始重視了對孩子的入園前教育。
重視孩子的入園前教育是很有必要的,把孩子送到幼兒園並不意味著老師就要負全責,家長也必須要承擔相應的責任,為孩子入園做好準備。
1.給孩子做好心理建設
幼兒園的孩子年紀普遍小,對於要離開家長一天的事情沒有什麼概念,所以在看不見家長的時候會忍不住哭鬧或者是發脾氣。
家長應該先給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告訴孩子去幼兒園是認識更多新的朋友,認識新的老師;白天的時候爸爸媽媽雖然不在,但是到了下課的時候,爸爸媽媽或者是爺爺奶奶會來接他放學,並且答應了會一定做到,給孩子安全感。
2.教會孩子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很多孩子不適應幼兒園生活,最主要的原因是家長沒有教會孩子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就把孩子往幼兒園裡送,希望老師幫忙教。
但是,幼兒園的老師並非是一對一教學,在一個老師面對無數個孩子的情況下,老師可能會忽略一些孩子。
小孩子的自尊心很強,當不被重視時往往會覺得委屈,所以會哭鬧;還有一些孩子,自己不會穿衣服、穿鞋子,上廁所沒有養成隨手衝洗的習慣等等,這些不僅僅會影響到孩子自己的發展,對幼兒園其它孩子也會產生很多影響。
這種情況下,老師建議孩子繼續待在家裡也是很正常的。所以,家長應該在孩子上幼兒園之前教會孩子一些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教孩子守規矩
孩子的概念中沒有對不對、該不該,只有想不想,所以做事情的時候總是會不守規矩,不遵守幼兒園的規範。
比如說,幼兒園要求所有孩子在午休的時候都要保持安靜,哪怕睡不著也要閉著眼睛休息。有些小朋友就沒辦法做到,一些睡不著的小朋友就會故意發出一些響聲,故意逗其他小朋友也不睡午覺,或者是故意戳其它小朋友,影響他們午休。
缺乏規矩的孩子往往不受歡迎,特別是無視幼兒園園規的孩子,往往會加重老師的管理負擔,也會被其他小朋友的家長投訴。
所以,家長要教孩子守規矩,不要隨意影響其它小朋友學習、休息,尊重同學和老師,做好自己的事情。
4.教孩子基本的社交禮儀
孩子上幼兒園算是第一次走出家長所營造的舒適圈,在幼兒園裡最多的就是小朋友,孩子要想在幼兒園裡過得開心,就得融入這樣的一個集體,所以,孩子必須要學會一些基本的社交技巧以及禮儀。
大家都喜歡有禮貌、懂得分享、會照顧到別人情緒的孩子,小孩子之間總是會有莫名的吸引力能夠玩到一起,可是玩到一起並不代表就是社交,一些孩子玩著玩著就吵、打起來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所以,家長應該教會孩子基本的社交禮儀,比如說主動關心其他小朋友,學會主動分享,想一起玩遊戲的時候禮貌地問一句「這個看起來很好玩,我可以加入你們嗎?」之類的。
同時,家長也要教會孩子自我保護的意識,告訴孩子當被欺負的時候回家必須要告訴爸爸媽媽,不要忍氣吞聲,也可以告訴老師,讓老師了解具體情況後做出判斷。
孩子有禮貌,小朋友也會更加喜歡,老師也會更加欣賞,孩子在幼兒園過得開心也會更快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家長也能少操心。
小孩子上幼兒園可大可小,但這是孩子必須要經歷的一段過程。家長在孩子入園之前做好以上4個準備,孩子進入幼兒園後會更加從容,成長過程更加順利。
今日互動話題:你家孩子入園的時候遇到了哪些問題?你是怎麼解決的呢?歡迎下方留言交流。
————————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