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下午,廣東省教育廳副廳長王創介紹,廣東全省幼兒園自6月2日起可分期、分批組織學生(幼兒)返園返校。
怎樣利用剩下的這十多的時間裡,快速地幫助孩子提前調整好作息狀態、心理認知與調節、社交恢復性訓練。這是幼兒家長的當務之急。
這次被疫情影響宅在家裡4個多月的小朋友們,還有多少人繼續保持著早睡早起的規律作息狀態?
又有多少孩子是處在「早晚顛倒」、生物鐘混亂的不規律作息狀態的?
而生物鐘一旦被打亂,重新調整回來就需要有較長的適應期。
所以,從現在開始,利用這十多天的時間,幫助孩子調整作息安排了。
而早睡早起的第一步,是從孩子的準點午睡開始。這尤其需要家長花一定的時間來幫助孩子調整回來。
孩子的午睡重要也困難。吃完午飯,成年人恨不得倒頭就睡。但精力旺盛的小朋友往往「還想再玩一會。」死活不願意去睡。
所以,家長只能老老實實地做哄娃午睡前的各項準備工作:
首先就是要提前做好午睡的準備工作。比如將臥室的光線調暗下來,比如將睡具鋪開,比如將孩子要穿的尿不溼準備好,比如將助眠音樂準備好,比如將家長自己換好居家衣服。
然後,正式跟孩子商量好要午睡的時間,確定好時間後,還要拿出手機來定好鬧鐘。因為鬧鐘代表一種規則:時間到、鬧鐘響。讓鬧鐘來催,一般會比家長來催更有效果。
其次,到點就馬上帶孩子進房間,做好孩子午睡前的各項準備,並且用適合的方法哄睡孩子。
而在安排孩子的晚上睡覺前,同樣也需要提前做好準備,家裡的人與整體環境要進入宜睡狀態。這樣孩子入睡才會快。
另外是晚歸的家長,建議索性等孩子入睡後再進家門。因為中途回來容易把孩子重新搞興奮了。而且這一興奮後,孩子再次入睡的難度也將是幾倍的增加。
因為興奮會刺激到孩子的刺激交感神經,讓大腦處在興奮的狀態,產生不容易入睡的不良反應。
所以,家長如果晚歸,就要索性晚一點。
要幫助孩子提前適應即將到的幼兒園生活。不僅要從孩子的身體上開展恢復性運動,也要幫助孩子提前進行社交能力恢復。
尤其是要利用開學前的這一段時間,家長主動組織班級所在的孩子一起,提前在現場進行見面與聚會。讓孩子提前重新熟悉他們的同學,並通過共同的娛樂和玩耍,找尋並建立新的熟悉與默契感。
因為在孩子的學習與成長路上,上幼兒園是孩子融入社會的第一步。孩子需要學會從一個單獨的環境中,再次融入到一個集體社會中去; 需要改變的,不僅有他的語言能力、人際交往能力以及社會融入能力,甚至有心理抗壓與自我調節方面的挑戰。
而在過去4個多月裡,孩子一直到家裡,整天主要是與家長親密相處的。這也可能是全國大部分的已經上幼兒園後的孩子,第一次與父母家人有這麼長時間的親密相處。
所以,當他們習慣並享受這種緊密相處後,讓孩子離開家長返回幼兒園。
這個時候的孩子,相當於重新產生了一個「分離適應期」與「融入磨合期」。並且重新產生有分離焦慮等各種心理上的不適應。
而提前安排孩子與小同學們見面聚會,可以提前讓他去適應和熟悉環境,提前進行自我心理調節,減少開學後回到幼兒園時面臨的心理壓力與挑戰。提前縮短孩子將來到幼兒園時的「分離適應期」與「融入磨合期」。
同時,家長也要有意識地提前給孩子做心理建議,幫助孩子提前建立將返回幼兒園、迎接同學和老師等方面的心理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