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陽日報訊 一代風雲人物孫權與杭州有著怎樣的緊密聯繫?近日「講好杭州故事」之優秀傳統文化叢書編纂出版工程首批發行20本圖書與大家見面,音頻圖書也同時上線。而富陽作者王益庸所著的《夢回錢塘的孫權》在首批20本之列。
近日,由杭州市委宣傳部主辦的2020書香杭州「七進」活動《夢回錢塘的孫權》新書品讀會在杭州舉行,與會專家學者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該書填補了孫權在杭州區域範圍所發生故事的空白,是進行愛祖國愛家鄉教育的好教材。
15個章節20餘萬字串聯起孫權與杭州的「牽連」
1800年前,出生在富春的孫權踏入東漢末年動蕩不安風雲變幻的時代,上演了在赤壁之戰中打敗曹操、在荊州之戰中打敗關羽、在夷陵之戰中打敗劉備等一幕幕精彩紛呈的大戲,成就了孫權波瀾壯闊的神奇一生。歷史上的孫權是鼎立三國的主角,是入主江南的第一位皇帝,也是杭州歷史的開篇人物。
《夢回錢塘的孫權》從孫權「出生在富春」「成長於錢塘」「新建新都郡」……到最後「夢回鳳凰山」,15個章節20餘萬字,將孫權從出生到最後「駕崩」,將他傳奇又豪邁的一生娓娓道來,引人入勝,而這些故事又與杭州,特別是與他的故裡富春有著絲絲縷縷的關聯。
「這次寫作手法與以往完全不一樣,在內容上也有很多以前沒有提到的。」王益庸說,這些年,他先後出版過《孫權大帝》《孫權文選》《孫權故裡富陽》《孫權故裡品三國》《孫權研究文稿》等30餘部作品,也寫過長篇小說《赤壁之戰》。
但是這次的內容可以說是全新的角度,因為無論是小說《三國演義》還是正史《三國志》等,孫權的主要功績都在外地,關於孫權在杭州的歷史線索少,正史記載少,原來的歷史研究也少,所以這次寫孫權與杭州也是首開先河。
「這本書的寫作結合了正史、地方志,以及民間傳說,有歷史線索、歷史源頭,就是故事來源於歷史,不虛構,但演化成具體生動的故事。」因為按照此套叢書要以「講故事、輕閱讀、易傳播」為宗旨,著眼於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好杭州優秀傳統文化故事的要求,王益庸在不虛構歷史的基礎上,結合多年來的研究,把原來的線索梳理串聯成線,然後按照時間將孫權從出生寫到離世,且寫的都是發生在杭州區域內的故事。
因為時間緊、要求高,王益庸幾乎放棄了其他所有的工作,並利用晚上的時間,查閱資料,著手撰寫。《三國志》《資治通鑑》以及與杭州有關的13個區(縣、市)的縣誌,還有各地有關的宗譜族譜……他手頭查閱的資料堆成山。
所幸他在這個領域有多年研究,他想要的線索在哪本書哪個位置,他都瞭然於胸。「我希望這本書寫出來,有歷史的厚度,又有可讀性,大家會喜歡讀它。」王益庸說,這樣的寫作對他的歷史人文研究也是新的挑戰,是將文化研究成果通過通俗易懂的故事形式來呈現,更易於傳播,也能夠更好地推介杭州、富陽的山水人文。
「孫權從杭州大地上走出去,在開疆拓土的過程中,對家鄉有別樣的情懷,在書裡儘量體現家鄉的一草一木對他的影響。」王益庸說,寫作中他也結合了很多杭州地區特別是富陽的山水人文和鄉風民俗、特產等,書中不僅僅是在寫三國故事,其實主要是孫權與杭州的故事,讓古與今結合,如寫到錢塘茶、餘杭茶、富春茶、富春佳釀,「儘可能通過生活和戰爭的故事,去推介杭州名品,因為傳統文化是一脈相承的。」
小說中的孫權和歷史中真實的孫權又有什麼區別
在富陽,至今還有許多與孫權家族有關的宗譜、遺蹟和傳說。富陽龍門古鎮成為孫氏後裔的最大聚居地,富陽人一直為擁有孫權這樣的歷史英雄人物而自豪。
《三國演義》在世界文化寶庫中是一顆璀璨的明珠,這讓孫權、曹操、劉備等成了家喻戶曉的歷史人物。但作為小說,書中出現了尊劉蜀、貶曹魏、抑孫吳的缺憾。而王益庸作為一名富陽人,一直以來都在為「孫權正名」的路上努力著。
25年來,王益庸一直致力於孫權等鄉邦文史研究,他是一位三國迷,初中時得知孫權是富陽人,覺得非常自豪,所以他與孫權研究結下不解之緣,甚至辭掉了教師工作。
這些年來,他研究孫權的頭銜越來越多、越來越大,他是浙江省孫權研究會會長,並擔任了中國三國演義學會副會長。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以及向國內三國研究專家的學習,他認為孫權在三國時期扮演了一個極為重要的角色:鼎立三國主角、政治謀略一流、外交最出色、軍事不遜色、開發夷洲(今臺灣)影響最久遠。如他很早就提出了孔明借東風、草船借箭,其實都是東吳戰將的功勞。
在這套書中,王益庸依然堅持自己的觀點,通過一個個故事為孫權「正名」。如體現孫權善於識人,舉賢用能,更善於與手下的文官和武將打成一片,這樣以情動人的故事就寫了多個。
如「忠心多一點」一章,主要寫凌統在餘杭的故事:東吳名將凌統的家鄉在餘杭,與父親凌操一起追隨孫權,立下汗馬功勞。凌統出生入死,英勇無畏,屢建戰功,功名赫赫,成為孫權十分器重的一員猛將。特別是那場逍遙津戰鬥中,他為掩護孫權脫險,身負二十多處傷,成了主公的救命恩人。這一年,凌統病重,油盡燈枯,他自知命不久矣。孫權來到他的病榻前,君臣二人相顧而泣。孫權請了好多名醫,還是沒能留住凌統。此後,他親自主持了凌統的喪葬儀式,將他葬在村北凌操墓的左側,墓碑由孫權含淚書寫。喪事完畢之後,孫權在凌統老宅設喪宴,感謝凌氏族人與鄉民代表。
「希望能以新的解讀方式,讓此書走進千家萬戶,我感覺很有意義。」王益庸說,因為《三國演義》的影響,經典文學作品魅力是無窮的,在後世的印象中孫權的形象不是那麼高大,但是,希望通過新時代的還原或者儘可能走近那一段三國歷史,讓真實的歷史可以家喻戶曉。
對於這一點,此次參與這套叢書音頻錄製的浙江之聲主播飛揚深有感觸。飛揚正是《夢回錢塘的孫權》的主播人,可以說除了編輯部,他是完全通讀這本書的第一人,錄製了15個章節,有聲時長600分鐘。
「小時候的概念是,曹操就是一個壞人,孫權就是一個跑龍套的,讀了這本書之後發現有許許多多三國時期的將領在《三國演義》裡是沒有出現的,這本書給我們拓展了很多三國正史的諸多細節,這是一個功德無量的事兒。」飛揚說,「我從這本書裡看到了孫權在治國理政上,有很多值得今天的我們仍然可以推崇和學習的地方,如他對於人才、教育的重視,對於將領的愛護,愛惜人才,說的是歷史,其實與當今有著千絲萬縷的勾連,書裡還有很多細節值得我們去探討。」飛揚感慨說,作為一個「80後」的新杭州人,雖然在杭州也有多年,但還沒有真正深入地走過看過。
飛揚對於本書最後的章節回味悠長:「最後在『皇帝駕崩了』戛然而止,那一刻忽然就停止了……其實我覺得還可以往下寫,但是,魅力就在於此,作者拿捏得恰到好處,皇帝駕崩了,功與過該怎麼評說,讓讀者自己去品。」
在座談會上,飛揚還現場朗誦了一小節《表彰鍾離牧》一章中的片段:「孫權望著鍾離牧,七步七道,都用史鏡鑑正面問題側回答,回味深長……」他那聲情並茂的朗誦讓現場嘉賓也回味深長。
王益庸將繼續下一個「夢」:《首營臺灣的孫權》
王益庸說,自己小時候有很多夢想,圖書夢、書法家夢、作家夢……而他就朝著自己一個個夢想在前進。作為孫權的忠實「粉絲」,25年的探究讓他對三國、對孫權有了割捨不下的情感。他說,對於這一課題的研究,只有過程沒有終點,每次出書也是研究的一個階段的成果。
這本《夢回錢塘的孫權》讓他離自己的「作家夢」更近了一步。編輯部對此次「講好杭州故事」優秀傳統文化叢書有嚴格的審校程序,由文藝、歷史等專家評審組五審五校才能通過。最後,他們給《夢回錢塘的孫權》一書的評語是故事大開大合,引人入勝;故事短小精悍,扣人心弦;杭州人文山水資源利用結合得好。
王益庸說,孫權對家鄉是有情懷和夢想的,此次他將孫權一生中的閃光點都說出來了,他一生都以一統天下為己任,最終將其對家鄉的眷戀用夢回錢塘的結局來呈現。形成夢的回歸,將孫權的夢落到杭州大地上,契合歷史元素,形成自然而然相對完整的故事。
「我還要不斷做夢,這個『夢』做完後,繼續下一個『夢』,三年以後還想寫一本有關孫權的書。」王益庸說要不斷寫下去,計劃下一本書要講一講「首營臺灣的孫權」,就是講孫權與臺灣的故事,「歷史上,孫權是第一位到達臺灣,實行統治的封建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