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個「會講故事的人」

2020-12-24 中國嘉興

寒潮時節,冬雨滴答,但擋不住老師們對語文教學與研究的熱情。11月25日,由秀洲區教育研究和培訓中心、秀洲教育智庫聯盟主辦、印通小學承辦的上海教育出版社《小學語文教師》雜誌「辯課進校園」活動,在印通小學北校區四樓報告廳順利舉辦。《小學語文教師》執行主編楊文華、杭州市錢塘新區教育學院教研員、特級教師湯瑾,全區各小學語文名師、學科帶頭人,2020年立項的市、區級小學語文課題負責人,以及來自杭州錢塘新區、海寧市的教師代表120人參加。

本次活動緊扣統編教材小學語文「故事類文學文本教學」這一主題,圍繞神話、寓言、民間故事和童話四類課文教學的異同展開研究,旨在進一步提高小學語文教師故事類課文教學技能,提升教師課堂教學設計水平,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上午的課堂教學分別圍繞神話、童話和民間故事三類不同類型的故事類文本展開。第一節課由秀洲區學科帶頭人張依老師執教四上神話故事《盤古開天地》。張老師從遊戲入手,帶領孩子們走進神話世界;創設情境引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抓住動詞感受神奇的人物形象,想像神奇的畫面,把神話故事上得入情入境。第二節課由秀洲區名師袁士娟老師執教三上童話故事《在牛肚子裡旅行》。袁老師以三個學習活動為載體,帶領孩子們探尋紅頭「在牛肚旅行」的原因,梳理紅頭「在牛肚旅行」的路線,引導孩子們讀好對話,體會人物的心情,把童話故事上得有聲有色。第三節課由杭州市錢塘新區教研員、特級教師湯瑾老師執教二上民間故事《狐狸分奶酪》。湯老師化身「花兒姐姐」帶領孩子們走進了精彩的民間故事。整堂課貫穿在故事情境中,她不僅帶著孩子們讀故事演故事,更把故事講到了孩子心裡去,自然而然地讓孩子們感受到了謙讓和分享給我們帶來的美好。

下午的活動分成兩個環節。首先是印通小學兩位執教老師進行課後說課,她們結合自己的教學分別闡釋「神話課文怎麼教」「童話課文怎麼教」。緊接著拉開本次活動的重頭戲——辯課,由印通小學吳丹副校長主持。楊文華主編、特級教師湯瑾、市名師徐如松、區研訓中心原教研員謝國良「坐而論道」。專家們就故事類文學文本教學研究的重要性、基本特徵、各自特點、語文要素、設計抓手等話題侃侃而談,妙語連珠,讓在場的每一位教師受益匪淺。臺下的老師們也迫不及待地參與互動,主動提出自己的困惑、說出自己的看法,與專家們面對面交流,共同解剖探討故事類文學文本怎麼教的秘妙。兩個多小時時間,在不知不覺中過去,大家意猶未盡,感覺到了研究的樂趣。

本次活動既有不同文體的課例,又有主題研討,主題集中,層次性強,做到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給與會教師解剖了故事類文本教學的「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一天的活動是短暫的,但留給大家的思考卻是長遠的,相信此次辯課活動必將對我們今後的課堂實踐產生較大的影響。


信息來源:嘉興教育學院

相關焦點

  • 吳桐:做一個講故事的人
    ▲ 吳桐做記者就是在講故事,記者生涯同樣也是一個故事,會有許多不期而遇的事情發生。
  • 為什麼每次給孩子講道理他都聽不進去——做一個會講故事的媽媽
    《你的團隊需要一個會講故事的人》聽過許許多多的故事,但家喻戶曉,耳熟能詳的故事有哪些呢?《你的團隊需要一個講故事的人》書中,闡述了通過講六種故事,讓講述者和聽者都產生共鳴,讓講述者從內而外地講述故事,將信息賦予生命,讓故事真正活起來。
  • 何啟志:做生意得會講故事、編故事、傳播故事!
    很多人忙於宣傳,喜歡簡單直接做硬推廣,雖然有效,但是花費的成本代價極高,如果要想成本更低,更易於傳播,讓用戶更容易感知產品的魅力。那麼... 我們必須要學會故事包裝:海爾講了一個砸冰箱的故事,讓所有聽過故事的人都相信了海爾的品質。從此海爾名聲大噪,銷量脫銷...
  • 孩子不願意聽媽媽講故事?抓住這4點,做會講故事的媽媽
    出現這樣的畫面,還真是很搞笑呢,媽媽可能沒有掌握講故事的正確打開方式哦,那就一起來看看怎麼樣講故事,孩子更愛聽吧~選對內容媽媽如果發現自己在講故事的過程中,孩子跑走了或者是睡著了,那就要看一下自己講的故事是不是寶寶喜歡聽的呢,如果孩子不喜歡聽,當然就不會再繼續聽下去啦!
  • 告訴孩子,講故事這樣做會更有趣
    我通過這些故事,告訴學生們:「沒有人不犯錯誤,人總是在犯錯中成長起來的。」孩子們聽我小時候的故事覺得特別有趣,因而我自然而然的教育也特別有效。第二,要自然切入。蘇霍姆林斯基曾建議教師們要把教育意圖儘可能隱蔽起來,不要孩子每時每刻都感覺被大人「教育」。給孩子講故事,就是追求一種不露痕跡的教育。
  • 會講故事的圖形,讓孩子自己創造一個獨一無二的繪本故事
    一條彎彎曲曲的線可以代表媽媽的身體,一個不怎麼圓也不怎麼方的圖案,可以代表媽媽的頭,還有幾條短短的線條就能代表媽媽的頭髮。會講故事的圖形系列繪本——《穿靴子的貓》無字書,如何閱讀呢?第一次接觸無字書繪本的家長可以先通過書中的閱讀方法,來學一學如何開始第一次的閱讀。先看看繪本中自帶的圖示區,了解每個圖形代表的是什麼。
  • 管理者一定要會講故事
    不久之後,蔡崇信果斷辭去年薪幾十萬元的Invest AB集團高級經理人職務,心甘情願地變成一個月薪只有五百元的阿里巴巴人。3.獲得信任,提高領導魅力有魅力的領導無一不是講故事的高手。當一個員工認可了他的故事,往往也不知不覺間認可了領導的形象。
  • 講道理的人從來不缺,缺的是講故事的人
    這是一個短視頻時代,無論是短視頻還是長視頻,想要達到傳播的效果,講故事都是不二法則。這個時代從來不缺講道理的人,缺的是講故事的人。我在新東方教課教了4年,在2015年的時候在線教育來臨,我們幾位老師就從新東方辭職,創立了中國最大的四六級考研在線網站。
  • 柏拉圖說:「誰會講故事,誰就擁有世界」白巖松:新聞也是講故事
    他說只為依然有熱血有夢的人敲一兩下鼓,撥三兩聲弦,用新聞的力量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一些。白巖松說新聞寫作傳播,就是一個寫故事和講故事的過程。新聞也是講故事,真實的故事也需要通過「講故事」的方式進行傳播。新聞的核心是人,先有對「人」的關注,才有對新聞的關注。講一千道一萬人類所有文化產品的實質,都是在描寫人和人性,從來沒有偏離過。
  • 會講故事的孩子是怎樣煉成的?
    現在市面上有許多關於故事的書籍,建議低齡孩子選擇大圖繪本,就是一頁只有一幅畫的繪本,學齡孩子選擇配圖注音故事書。那什麼是陪讀,什麼又是共讀呢?陪讀,是指陪著孩子,給孩子講故事。全程幾乎是由家長給孩子把故事講完。共讀,是指家長做引導,和孩子一起讀完故事,因為有圖,可以讓孩子看圖,家長講。 可以採取設問、遊戲、角色扮演等親子互動,讓孩子融入到故事中,更好的理解故事,記住故事。
  • 會講故事的孩子邏輯性更高,想孩子講好故事,「故事地圖」能幫忙
    培養孩子的邏輯性,可以幫助孩子建立時間的概念孩子對時間的概念也是家長十分關注的一個問題。孩子分不清"昨天""今天""明天",也分不清楚"早上""上午""中午""下午"和"晚上",所以他們在陳述一件事情的時候會打亂時間順序,以致於聽起來讓人一頭霧水。
  • 有影響力的CEO,都是會講故事的人
    僅靠傳統宣導式的願景與聲明並不容易讓人記住,時間久了,人們的注意力也會對教條式的觀念、道理感到疲倦,不容易讓人記得住、做得到。 那麼,領導者還有什麼方式可以讓同事對組織文化更容易聽得懂,產生認同感呢?
  • 《晚熟的人》:莫言用《表弟賽寧葉》講了一個loser的故事
    八年前,莫言榮獲諾貝爾文學獎,在頒獎典禮上發言,說自己是一個講故事的人,從小就喜歡聽故事,也喜歡講故事。因為講故事,他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在獲獎後,莫言依然像以前一樣堅持著講故事。經過八年的沉澱,他給大家帶來了一本《晚熟的人》。在這本書中,他用12篇中短篇小說,給讀者講了12個不同的小故事。其中,《表弟賽寧葉》講了一個loser的故事。
  • 柏拉圖說「誰會講故事,誰就擁有世界」:講故事,成功人士的標配
    然而歷史上諸如劉邦、劉備這種既沒錢也沒權的人,卻能聚起一幫人爭霸天下,還有搞農民起義的陳勝吳廣,揭竿起義的張角等,仔細分析就會發現,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這些大佬無一不是講故事的高手。道理不一定人人都願意聽,但是故事不一樣。
  • 從兒童文學的4大特徵,淺析童話創作要點,做會講故事的媽媽
    有了孩子之後,常常會面臨這樣一個請求:「媽媽,你給我講個故事吧?」「媽媽,你給我講一個關於小狗的故事吧。」「媽媽,你給我講一個做夢的故事吧。」······媽媽也很想給你講,可是很多時候真的是不知道該怎麼講。
  • 文章:管理一定要會講故事
    當一個員工認可了他的故事,往往也不知不覺間認可了領導的形象。心理學家傑羅姆·布魯納也說過,「如果一個信息重複20遍以上,很有可能被記住;可如果用一個框架合理的故事,只需一遍反而會比那些事實和數字留在腦海裡的時間更久。」講故事能提高領導魅力的例子有很多。
  • 演講和寫作必備的技巧:怎樣講好一個吸引人的故事?
    在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中,有很多牛逼的人物,都是善於講故事的高手,好的故事天然具有吸引力,讓你的文章和演講令人記憶深刻,也讓人們主動地傳播和分享。下面,就由唐歌為你分享:演講和寫作必備的技巧:怎樣講好一個吸引人的故事?
  • 演講中,如何講好一個故事?
    書的核心觀點,「說故事永遠強於講道理」,它能夠賦予冰冷的數據和殘酷的事情以溫情,能夠擊潰最強硬最敵對的人內心深處最柔軟的角落。全書內容豐富,寫上10篇書評都寫不透。本文僅僅從演講的角度來分享,如何講好一個故事?
  • 會講故事,寫好中考作文就是一個角度轉換的事兒
    講故事和寫作文有什麼關係?能講好故事的人,作文一定不會太差。能講出精彩的故事,也有很大可能寫出精彩的作文。故事和作文多數時候是相通的。可是更多時候我們更關注兩者的區別,忽略了兩者的相通之處。總認為故事是故事,作文是作文。
  • 那些經歷創傷性喪失的人,把一個故事翻來覆去地講,怎麼救?
    比如,在經歷了突然的、暴力的喪失事件後,一個人可能會不斷地重複跟身邊人講述死亡的故事。這種強迫性重述會演變成一種專注於其中、無止境、無望的恐怖敘述。2.在這痛苦的背景下運用創傷對話技術進行治療,聽起來會是怎樣的呢?…………來訪者:我不知道我為什麼這樣沒完沒了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