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時節,冬雨滴答,但擋不住老師們對語文教學與研究的熱情。11月25日,由秀洲區教育研究和培訓中心、秀洲教育智庫聯盟主辦、印通小學承辦的上海教育出版社《小學語文教師》雜誌「辯課進校園」活動,在印通小學北校區四樓報告廳順利舉辦。《小學語文教師》執行主編楊文華、杭州市錢塘新區教育學院教研員、特級教師湯瑾,全區各小學語文名師、學科帶頭人,2020年立項的市、區級小學語文課題負責人,以及來自杭州錢塘新區、海寧市的教師代表120人參加。
本次活動緊扣統編教材小學語文「故事類文學文本教學」這一主題,圍繞神話、寓言、民間故事和童話四類課文教學的異同展開研究,旨在進一步提高小學語文教師故事類課文教學技能,提升教師課堂教學設計水平,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上午的課堂教學分別圍繞神話、童話和民間故事三類不同類型的故事類文本展開。第一節課由秀洲區學科帶頭人張依老師執教四上神話故事《盤古開天地》。張老師從遊戲入手,帶領孩子們走進神話世界;創設情境引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抓住動詞感受神奇的人物形象,想像神奇的畫面,把神話故事上得入情入境。第二節課由秀洲區名師袁士娟老師執教三上童話故事《在牛肚子裡旅行》。袁老師以三個學習活動為載體,帶領孩子們探尋紅頭「在牛肚旅行」的原因,梳理紅頭「在牛肚旅行」的路線,引導孩子們讀好對話,體會人物的心情,把童話故事上得有聲有色。第三節課由杭州市錢塘新區教研員、特級教師湯瑾老師執教二上民間故事《狐狸分奶酪》。湯老師化身「花兒姐姐」帶領孩子們走進了精彩的民間故事。整堂課貫穿在故事情境中,她不僅帶著孩子們讀故事演故事,更把故事講到了孩子心裡去,自然而然地讓孩子們感受到了謙讓和分享給我們帶來的美好。
下午的活動分成兩個環節。首先是印通小學兩位執教老師進行課後說課,她們結合自己的教學分別闡釋「神話課文怎麼教」「童話課文怎麼教」。緊接著拉開本次活動的重頭戲——辯課,由印通小學吳丹副校長主持。楊文華主編、特級教師湯瑾、市名師徐如松、區研訓中心原教研員謝國良「坐而論道」。專家們就故事類文學文本教學研究的重要性、基本特徵、各自特點、語文要素、設計抓手等話題侃侃而談,妙語連珠,讓在場的每一位教師受益匪淺。臺下的老師們也迫不及待地參與互動,主動提出自己的困惑、說出自己的看法,與專家們面對面交流,共同解剖探討故事類文學文本怎麼教的秘妙。兩個多小時時間,在不知不覺中過去,大家意猶未盡,感覺到了研究的樂趣。
本次活動既有不同文體的課例,又有主題研討,主題集中,層次性強,做到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給與會教師解剖了故事類文本教學的「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一天的活動是短暫的,但留給大家的思考卻是長遠的,相信此次辯課活動必將對我們今後的課堂實踐產生較大的影響。
信息來源:嘉興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