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天聽完一部名人傳記,解救你的閱讀焦慮,遇見有趣的靈魂。
十點人物誌開啟了「人物傳記精華領讀」欄目,領讀人總結提煉出經典人物傳記的精華,帶領大家欣賞、分析書中的核心情節與內涵,節省閱讀時間,建立對原書的閱讀興趣。
希望通過這個欄目,可以為你淬鍊名家的思想經驗,獲得改變人生的力量。
一部傳記共有10天的精華領讀內容,每日更新一期,敬請期待。
♪ 點擊上方綠標即可收聽主播 慕遊 領讀
文 | 雲間
親愛的小夥伴們,晚上好。今天,我們繼續閱讀蘇泓月的《李叔同》。
昨天我們讀到李叔同告別親友,開始作為僧人弘一的生活,他的修行道路會一帆風順嗎?讓我們開始今天的共讀吧。
九月的靈隱寺,風中落花染香了弘一的僧袍,他在寺中與一位破布衲衣的和尚不期而遇。兩人相互見禮問候,和尚問他名號住處,弘一老實的回答:法號演音,字弘一,住在芸香閣的樓上,上個月在定慧禪寺剃度,特意來靈隱寺受戒。
和尚聽了,臉上的笑容驟然消失,嚴厲地問他:「既然是來受戒,為何不住戒堂?」
原來這和尚就是將要為弘一授戒的慧明法師,他知道弘一出家前是著名的讀書人,此時看到弘一身上還有著讀書人的習氣,於是想要點化他。
弘一也早聽聞過慧明法師,這位大德高僧講經時隨意不拘,經歷與作風頗像禪宗六祖慧能,十分受人尊敬。
弘一法師(右一)
如今還未受戒,就受到慧明法師的點化,他一方面覺得榮幸,一方面又覺得惶恐。慧明的話如當頭棒敲醒弘一,原來並不是斷絕前塵就算出家,如果不去掉讀書人、公子哥的習氣,又怎麼能談修行呢?
這是弘一正式成為僧人之前的第一場「考試」,踏上修行道路以後,他的每一天都將是考試。
等了一個多月,慧明法師才為弘一受戒,整整二百五十六條比丘戒。此後,無論身處何種環境,都必須勤加修持,擇善離惡。
一條條戒規如一道道金咒,弘一對應著自身,恐懼感撕扯著心靈。年輕時的快意,如今想來滿是荒唐,受了具足戒,他踏上了一條苦行僧的道路。
終於如願以償遁入空門,弘一心中卻沒有想像中的安寧,他還困惑於僧俗的界限。於是拜訪嘉興佛學會會長範古農,提出了自己的疑惑:「已拋棄的舊業,難道還可以再做嗎?」
他說的是出家前喜愛的金石篆刻,書法繪畫等藝術。範古農並沒有嘲笑他,而是誠心提點:如果能夠書寫佛家語言,令人喜愛,達到教化眾人的目的,這也是佛家的事,不用束手束腳。
弘一內心通亮起來,金石、繪畫這些都屬於俗世中的俗物,出家之後不可再續,即使續做,也要慎之又慎。可是以書法寫佛偈,既能宏善知識,又能結交善緣,廣種善因。
精嚴寺藏經閣裡,他寫下人生第一副佛偈:佛即是道道即是佛,人能宏道道宏人。
某日,許幻園突然到訪,簡陋的經室,老友對坐,恍如隔世。許幻園問弘一:「弘一,如何求大解脫?」
弘一緩緩作答:「我念過去萬千劫,於佛燈前拋一切。」
弘一雖然拋下了俗世的一切,可是親友卻還在俗世,他開始勸誡身邊的親友,不僅點化許幻園,還有當初同為「天涯五友」的袁希濂。袁希濂起初不理解,卻在多年後同樣走上皈依佛門的道路,不得不說冥冥中自有天機。
秋去冬來,弘一在佛門持戒清修,他回到當初與佛結緣的定慧禪寺,漫漫長路,行腳而往,陽光照亮他深凹卻奕奕有神的眼睛。
很久沒有這樣在路上行走了,世界紛繁混雜,喜樂與苦難共存,在他眼裡卻全是幻象,他已遠離了這樣的世界,卻並未遠離激情與夢想。
他想到父親過身那晚聽到的梵音,如今他正在學習如何唱出那樣的梵音,他曾以為出家後生命裡將不再有音樂,現在卻認為梵音是世間最好的音樂。
定慧禪寺沒有專門的唱讚頌材料,材料都是散錄的,由高僧口傳,他在散錄的基礎上整理出一冊《讚頌輯要》,在唱頌中領會偉大佛陀的教義,進入忘我空明之境。
國學大師馬一浮探望弘一的時候,為他帶來兩部律學古籍。弘一深知,戒律是佛法的命脈,是僧團修行的基準,他隱約有過修習律學的念頭,而這次會面,加深了這個想法。
南宋以後,禪宗益盛,律學卻漸漸無人過問,可是弘一卻堅信,只有精研各項戒律,才能做到真正持戒,也才能算得上真正的比丘,他下定決心起草《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記》
多年以後,弘一成功修成了這部律學書籍,這也是他為佛家做出的巨大貢獻。
每一個修行者,都渴望能投拜自己仰慕的智者為師,弘一心目中,淨土宗第十三代祖印光法師正是當代大德。
弘一期盼著能夠成為印光法師的弟子,但是幾次寫了書信過去,回復的卻都是未許之意,他在冬季的時候燃了臂香,就是用香燭燒向胳膊,表示決心修行淨業,以往生西方。
血肉之痛隨內心的渴望釋放出來,他用冥想去除痛苦,將痛苦轉化為自我救贖,並且再次寫信給印光法師,表示決心。希望在回信中再次落空,燃臂香卻留下結瘡,成為以後多年的疾患,每到炎夏便會發作。
拜師未成,修行卻還要繼續。弘一不想做雲遊四方的行腳僧,希望有一處隱蔽的地方供他修行,如果能夠終老就更好了。
他曾經的學生樓賓秋表示老家附近可以闢出一塊山地給他築室掩關,弘一把那裡視為夢中福地,打算去那裡掩關,他的師弟弘傘和他同去,既是相伴,也是護關。
然而夢中的福地被一場山洪摧毀,弘一看著眼前的暴風雨和泥石流,心中想著這是他的業力不足以化障為緣,所以更加潛心修行。
1921年舊曆三月,弘一過去的同學探望他,告訴他永嘉有古剎慶福寺,是清靜之地,弘一與同伴一同前往,此時距離他燃臂香已經有兩年了。
弘一在當地好友的幫助下將僧籍掛在了永嘉慶福寺,宣布閉關。同時寫下閉關章約:暫緩接見,暫緩動筆,暫緩承應,如此三個月,編出一百四十頁的《四分律比丘相表記》初稿。
出關以後,弘一請求拜慶福寺住處寂山長老為師,寂山長老開始不允,但是弘一心意至誠,三年以後終於達成所願。
在慶福寺掩關的第二年,弘一害起了和父親一樣的痢疾,這病來勢洶洶,請醫問藥也沒有半點起色。
他身體空乏,臥倒在床,每日只念阿彌陀佛,無力再做其他事。死亡離他近在咫尺,他認為自己大限已到,於是安然等待最後時刻的到來。
門外狂風大作,未完成的《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記》就在案頭放著,弘一在雨聲中聽到了昭示,他暫時解脫了生活,卻並未解脫對自我的拷問,他的使命還未完成,強烈的使命感讓他重新睜開眼睛。
慶福寺確實是弘一的福地,他在這裡不僅熬過生死,還幾次掩關成功。四十六歲那年也是在這裡終於完成了《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記》的最後定稿
今天我們看到弘一在修行過程中經歷的波瀾起伏,也讓我們感受到了他對佛法的不懈探索精神,以後的修行生涯,他還將經歷哪些呢?讓我們期待明天的閱讀吧!
弘一遁入空門,以前學習的書法、音樂以及文學都為他修習佛法提供了幫助,我們學習的每一項技能都會對生活產生助力,你有哪些獨特的技能?歡迎在留言區分享你的故事。
-背景音樂-
《馬車》- 三寶
-領讀-
雲間,麥家籤約作者,領讀達人,愛講故事的80後。我有一個故事,講給你聽,穿越人海人山人叢,綿延過去現在未來。微信公眾號:雲間仙籟。
-主播-
慕遊,1米9有著溫暖聲音的大男生。公眾號:慕遊說(muyoushuo777)。用聲音治癒你的不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