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⑦ | 遁入空門,捨棄紅塵守因果

2021-02-13 十點人物誌

10天聽完一部名人傳記,解救你的閱讀焦慮,遇見有趣的靈魂。

十點人物誌開啟了「人物傳記精華領讀」欄目,領讀人總結提煉出經典人物傳記的精華,帶領大家欣賞、分析書中的核心情節與內涵,節省閱讀時間,建立對原書的閱讀興趣。

希望通過這個欄目,可以為你淬鍊名家的思想經驗,獲得改變人生的力量。

一部傳記共有10天的精華領讀內容,每日更新一期,敬請期待。

♪ 點擊上方綠標即可收聽主播 慕遊 領讀

文 | 雲間

親愛的小夥伴們,晚上好。今天,我們繼續閱讀蘇泓月的《李叔同》。

 

昨天我們讀到李叔同告別親友,開始作為僧人弘一的生活,他的修行道路會一帆風順嗎?讓我們開始今天的共讀吧。

九月的靈隱寺,風中落花染香了弘一的僧袍,他在寺中與一位破布衲衣的和尚不期而遇。兩人相互見禮問候,和尚問他名號住處,弘一老實的回答:法號演音,字弘一,住在芸香閣的樓上,上個月在定慧禪寺剃度,特意來靈隱寺受戒。

 

和尚聽了,臉上的笑容驟然消失,嚴厲地問他:「既然是來受戒,為何不住戒堂?」

 

原來這和尚就是將要為弘一授戒的慧明法師,他知道弘一出家前是著名的讀書人,此時看到弘一身上還有著讀書人的習氣,於是想要點化他。

 

弘一也早聽聞過慧明法師,這位大德高僧講經時隨意不拘,經歷與作風頗像禪宗六祖慧能,十分受人尊敬。

弘一法師(右一)

 

如今還未受戒,就受到慧明法師的點化,他一方面覺得榮幸,一方面又覺得惶恐。慧明的話如當頭棒敲醒弘一,原來並不是斷絕前塵就算出家,如果不去掉讀書人、公子哥的習氣,又怎麼能談修行呢?

 

這是弘一正式成為僧人之前的第一場「考試」,踏上修行道路以後,他的每一天都將是考試。

 

等了一個多月,慧明法師才為弘一受戒,整整二百五十六條比丘戒。此後,無論身處何種環境,都必須勤加修持,擇善離惡。

 

一條條戒規如一道道金咒,弘一對應著自身,恐懼感撕扯著心靈。年輕時的快意,如今想來滿是荒唐,受了具足戒,他踏上了一條苦行僧的道路。

終於如願以償遁入空門,弘一心中卻沒有想像中的安寧,他還困惑於僧俗的界限。於是拜訪嘉興佛學會會長範古農,提出了自己的疑惑:「已拋棄的舊業,難道還可以再做嗎?」

 

他說的是出家前喜愛的金石篆刻,書法繪畫等藝術。範古農並沒有嘲笑他,而是誠心提點:如果能夠書寫佛家語言,令人喜愛,達到教化眾人的目的,這也是佛家的事,不用束手束腳。

 

弘一內心通亮起來,金石、繪畫這些都屬於俗世中的俗物,出家之後不可再續,即使續做,也要慎之又慎。可是以書法寫佛偈,既能宏善知識,又能結交善緣,廣種善因。

 

精嚴寺藏經閣裡,他寫下人生第一副佛偈:佛即是道道即是佛,人能宏道道宏人。

 

某日,許幻園突然到訪,簡陋的經室,老友對坐,恍如隔世。許幻園問弘一:「弘一,如何求大解脫?」

 

弘一緩緩作答:「我念過去萬千劫,於佛燈前拋一切。」

 

弘一雖然拋下了俗世的一切,可是親友卻還在俗世,他開始勸誡身邊的親友,不僅點化許幻園,還有當初同為「天涯五友」的袁希濂。袁希濂起初不理解,卻在多年後同樣走上皈依佛門的道路,不得不說冥冥中自有天機。

 

秋去冬來,弘一在佛門持戒清修,他回到當初與佛結緣的定慧禪寺,漫漫長路,行腳而往,陽光照亮他深凹卻奕奕有神的眼睛。

 

很久沒有這樣在路上行走了,世界紛繁混雜,喜樂與苦難共存,在他眼裡卻全是幻象,他已遠離了這樣的世界,卻並未遠離激情與夢想。

 

他想到父親過身那晚聽到的梵音,如今他正在學習如何唱出那樣的梵音,他曾以為出家後生命裡將不再有音樂,現在卻認為梵音是世間最好的音樂。

 

定慧禪寺沒有專門的唱讚頌材料,材料都是散錄的,由高僧口傳,他在散錄的基礎上整理出一冊《讚頌輯要》,在唱頌中領會偉大佛陀的教義,進入忘我空明之境。

 

國學大師馬一浮探望弘一的時候,為他帶來兩部律學古籍。弘一深知,戒律是佛法的命脈,是僧團修行的基準,他隱約有過修習律學的念頭,而這次會面,加深了這個想法。

南宋以後,禪宗益盛,律學卻漸漸無人過問,可是弘一卻堅信,只有精研各項戒律,才能做到真正持戒,也才能算得上真正的比丘,他下定決心起草《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記》

 

多年以後,弘一成功修成了這部律學書籍,這也是他為佛家做出的巨大貢獻。

每一個修行者,都渴望能投拜自己仰慕的智者為師,弘一心目中,淨土宗第十三代祖印光法師正是當代大德。

 

弘一期盼著能夠成為印光法師的弟子,但是幾次寫了書信過去,回復的卻都是未許之意,他在冬季的時候燃了臂香,就是用香燭燒向胳膊,表示決心修行淨業,以往生西方。

 

血肉之痛隨內心的渴望釋放出來,他用冥想去除痛苦,將痛苦轉化為自我救贖,並且再次寫信給印光法師,表示決心。希望在回信中再次落空,燃臂香卻留下結瘡,成為以後多年的疾患,每到炎夏便會發作。

 

拜師未成,修行卻還要繼續。弘一不想做雲遊四方的行腳僧,希望有一處隱蔽的地方供他修行,如果能夠終老就更好了。

 

他曾經的學生樓賓秋表示老家附近可以闢出一塊山地給他築室掩關,弘一把那裡視為夢中福地,打算去那裡掩關,他的師弟弘傘和他同去,既是相伴,也是護關。

 

然而夢中的福地被一場山洪摧毀,弘一看著眼前的暴風雨和泥石流,心中想著這是他的業力不足以化障為緣,所以更加潛心修行。

 

1921年舊曆三月,弘一過去的同學探望他,告訴他永嘉有古剎慶福寺,是清靜之地,弘一與同伴一同前往,此時距離他燃臂香已經有兩年了。

 

弘一在當地好友的幫助下將僧籍掛在了永嘉慶福寺,宣布閉關。同時寫下閉關章約:暫緩接見,暫緩動筆,暫緩承應,如此三個月,編出一百四十頁的《四分律比丘相表記》初稿。

 

出關以後,弘一請求拜慶福寺住處寂山長老為師,寂山長老開始不允,但是弘一心意至誠,三年以後終於達成所願。

 

在慶福寺掩關的第二年,弘一害起了和父親一樣的痢疾,這病來勢洶洶,請醫問藥也沒有半點起色。

 

他身體空乏,臥倒在床,每日只念阿彌陀佛,無力再做其他事。死亡離他近在咫尺,他認為自己大限已到,於是安然等待最後時刻的到來。

 

門外狂風大作,未完成的《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記》就在案頭放著,弘一在雨聲中聽到了昭示,他暫時解脫了生活,卻並未解脫對自我的拷問,他的使命還未完成,強烈的使命感讓他重新睜開眼睛。

 

慶福寺確實是弘一的福地,他在這裡不僅熬過生死,還幾次掩關成功。四十六歲那年也是在這裡終於完成了《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記》的最後定稿

今天我們看到弘一在修行過程中經歷的波瀾起伏,也讓我們感受到了他對佛法的不懈探索精神,以後的修行生涯,他還將經歷哪些呢?讓我們期待明天的閱讀吧!

弘一遁入空門,以前學習的書法、音樂以及文學都為他修習佛法提供了幫助,我們學習的每一項技能都會對生活產生助力,你有哪些獨特的技能?歡迎在留言區分享你的故事。

-背景音樂-

《馬車》- 三寶

-領讀-

雲間,麥家籤約作者,領讀達人,愛講故事的80後。我有一個故事,講給你聽,穿越人海人山人叢,綿延過去現在未來。微信公眾號:雲間仙籟。

-主播-

慕遊,1米9有著溫暖聲音的大男生。公眾號:慕遊說(muyoushuo777)。用聲音治癒你的不開心。

相關焦點

  • 李叔同和同學談事,對方遲到半分鐘,李叔同:遲到了,改天再約
    有一次,李叔同和歐陽予倩相約,一起探討一個學術上的問題,兩人約定早上八點,在李叔同家裡見面。因為兩家的住所距離很遠,又考慮到李叔同很守時,歐陽予倩很早便出門了。不料半路上,歐陽予倩還是被電車耽誤了時間,儘管她一路疾行,還是遲到了好幾分鐘。
  • 佛說:紅塵一夢,何須牽掛?需要看破的僅在一念之間
    「一騎紅塵妃子笑」,紅塵去來夢一場,何為紅塵,世人常為情所困,身在紅塵中卻不能自知,一曲紅塵一段情緣,如果世俗之人是沉溺於紅塵當中的,那修心學佛之人又能夠看破紅塵,超凡脫物嗎?是否只有看破紅塵才能學佛呢?人們常說「看破紅塵」,可紅塵一詞又有兩個意思,並不只是單純的用於某一方面。
  • 李叔同為其遁入空門,小王爺為之傾倒,名妓楊翠喜三嫁卻悽慘收場
    風流才子李叔同曾經盛讚她的美麗動人,並為她遁入空門,終身不娶。她的名字曾經在上流社會廣為流傳,她的歌喉身段曾經引得無數男子為之傾倒。她就是名妓楊翠喜。初長成,傾倒李叔同。李叔同是清末的大才子,擅長歌唱,對音律有自己的理解。他著迷於楊翠喜的歌喉,每天都到「協盛園」看楊翠喜的演出,看完之後便與她一起走在幽靜的小道上,提著燈籠送她回家。在日日夜夜的陪伴當中,李叔同逐漸對楊翠喜情根深種。兩人的感情愈加升溫,就在李叔同以為兩人會相攜度過一生一世的時候,命運卻跟他們開了個玩笑。
  • 李叔同離世前,與好友一一道別,從容安排後事,他真能預測死期嗎
    但就是這樣一個世間少有的才子,卻在不惑之年遁入空門,一心向佛,修為極深。把生死早已看淡,達到一種超乎尋常的人生境界。 據說他臨終以前,與昔日好友劉質平、夏丐尊等一一道別,安排好後事。在他寫給劉質平的信中,還精準提到了自己的死期,這種對衰老死亡的超然態度,實在令人嘆服。
  • 李叔同:從風流才子到渣男,再到佛門高僧,四字遺書道盡一生悲歡
    談起李叔同,很多人腦海裡會響起那首叫做《送別》的歌: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但對於李叔同,他波瀾起伏的人生,一首《送別》遠遠不能概括,從名滿天下的風流才子,到娶了兩個妻子的「渣男」,再到最後參透紅塵的佛門高僧弘一法師。他這一生的路,比別人要更加精彩和漫長,而他臨死前留下的四字遺書,更是道盡一生悲歡。
  • 遊虎跑,瞻仰李叔同,紅塵中的絕世才子,叢林中一代宗師
    全園以虎跑泉、溪為主脈,利用舊虎跑寺建築遺構在泉池周圍及沿溪林壑、坡地等處設翠樾堂、羅漢亭、鐘樓、濟公殿、濟公傳說浮雕及茶室、餐館等,並建有李叔同紀念館。林泉豐茂加上人文薈萃,虎跑夢泉在新西湖十景評選時金榜題名自然是意料之中的了。虎跑也是李叔同先生由學者到出家法師的轉折點。
  • 「渣男」李叔同
    這時,有傳言說李叔同是康梁同夥,可憐李叔同從小沒離開過天津,壓根兒沒見過康有為的面,為了避禍,李叔同以照料家族生意為藉口,帶著家人逃到上海。佛寺多在風景名勝處,李叔同長年在這兩地任教,也沒少逛。 自古文人都把西湖比西子美人,李叔同卻在西湖的氤氳朦朧的霧氣裡感受到了佛法空靈。 其實,文藝人士出家在民國並不罕見。蘇曼殊就曾以「自刎」要挾住持為其剃度,聲稱要「掃葉焚香,送我流年」。可他三次出家,三次還俗,情根仍在紅塵中,忍不了佛教的清規戒律,只落了個「風流和尚」的稱呼。
  • 李叔同出家,日本妻子挽留,他留下一塊表:你有技術,定不會失業
    有人說,最不幸的婚姻,便是遇上負心漢,他只顧自己逍遙,守不住忠誠的義務。可是對於日本女子福基來說,最痛苦的,不是丈夫變心,而是丈夫選擇了出家。一、從模特到戀人前往日本留學之前,李叔同從父母之命,娶了一位妻子。
  • 「民國版賈寶玉」李叔同:原是翩翩貴公子,為何青燈古佛度餘生?
    民國時期,是個大師雲集的時代,其中李叔同,是最具傳奇色彩的人物之一。他的前半生是出身巨商之家、風度翩翩的貴公子,在音樂、繪畫、書法等領域頗有建樹,一首《送別》成為傳唱百年的經典。他的後半生卻選擇遁入空門,潛修律宗一派,成為受人敬仰的弘一法師。
  • 對朋友冷酷的李叔同,對自己狠起心來,連他自己都會感到「害怕」
    林語堂說:他曾經屬於我們的時代,卻終於拋棄了這個時代,跳到紅塵之外去了。大千世界,俗人眾多,而有人卻可以跳出紅塵之外,足見此人是多麼的心硬似鐵。
  • 好歌、好詞、好畫,從三個維度看李叔同的經典名作《送別》
    我一直覺得,一首好詩詞是可以唱得出來,畫得出來的,就像李叔同的這首《送別》一樣,悠揚的旋律中藏著一首優美的詞,詞中又藏著一幅意境悠遠的國風畫。想要理解李叔同的《送別》,我們可以從創作背景、詩詞解析以及社會影響三個方面來看。
  • 弘一大師(李叔同)出家前給妻子的信:放下你 非我薄情
    (看雪客註:此段原始出處為黃炎培文章《我也來談談李叔同先生》) 這個可憐的日本女人,可能至死也不會明白她的丈夫緣何薄情寡義至此……是啊,世間還有什麼比此情此景更殘忍,更讓人心碎的呢?我讀到此放聲大哭,淚如雨下。 那時候我還很年輕,我對絕世才子李叔同恨得咬牙切齒,視他為世間最薄情寡義、最自私自利的男人。他的萬般才情,在我的心目中傾刻間化為雲煙。
  • 書法大師李叔同為何無情拋棄愛他深切的日本美女?
    為了一個戒律,捨棄了生命,負面去評價,一個字:作。看看而今的禿驢,借著泥塑彩繪凌駕俗人頭上,驕奢淫逸,作威作福,我都替李先生虧得慌。李叔同的行為正面去解析,大處講,兩個字:衛道。自古以來,捨生取義,殺身成仁的衛道士不乏其人,他們為什麼寧願捨棄生命也要捍衛道義?
  • 晚清名妓楊翠喜真容:確實漂亮,身價達12000金,李叔同因她出家
    ——李叔同《菩薩蠻》 上面的這首詩是李叔同為楊翠喜所寫的,那個他以為能共度一生的美人,最終不過是一場空。楊翠喜本姓陳,小名二妞兒,楊翠喜是藝名,年幼時被賣給楊姓人家樂戶。從師學藝,十四五歲的時候已經長得非常好看,丰容盛鬢,圓姿如月。
  • 李玉剛被曝在臺北寺廟出家 遁入空門此前無徵兆
    李玉剛被曝在臺北寺廟出家 遁入空門此前無徵兆 2014-12-01 11:13:19  遁入空門此前毫無徵兆  李玉剛自2006年從央視《星光大道》出道以來,在舞臺上遊刃有餘地穿梭於男人和女人之間,創新性地將中國民族藝術、傳統戲曲、流行音樂、造型藝術、古典舞蹈和時尚元素溶於一爐,雅俗共賞,在民間和網絡上均贏得了極高的人氣,2012年和2013年央視春晚舞臺上演唱的《新貴妃醉酒》《嫦娥》兩支代表作更是讓他家喻戶曉。
  • 李叔同與蔡元培二三事
    當時蔡元培針對庚子事件、辛丑條約,讓學生們就此寫文論證,李叔同論文題為《論強國對弱國不守公法之關係》:  ……世界有公法,所以勵人自強。斷無弱小之國,可以賴公法以圖存者。即有之,雖圖存於一時,而終不能自立。其不為強有力之侵滅者,未之有也。故世界有公法,唯強有力者,得享其權利。於是強國對弱國,往往有不守公法之事出焉。論者惑之,莫不咎公法之不足恃而與強弱平等之理相背戾。
  • 誰能像李叔同一樣活得自我?前半生風流多情,後半生普渡眾生
    李叔同無疑就是眾人羨慕的對象,他的前半生活的瀟灑,在風花雪月中流連忘返。後半生活的自我,剃頭出家,做一位吃齋念佛、普渡眾生的高僧。李叔同應該算是世上難得的瀟灑之人,他過慣了世俗的生活以後,就能拋棄一切,度入空門。能如此灑脫、隨性的做出決策,不得不讓人羨慕。李叔同出生於光緒六年,他出生於大家庭,當時的李家名聲顯赫,家底頗豐。
  • 李叔同為她遁入空門,慈禧恨她禍水,一連嫁3人,晚年悽慘成不祥
    第一位叫做李叔同,他原本出生在一個富豪的家庭中,自幼博學多才,年輕時才華出眾的他總是會讓很多人眼前一亮。 按理來說,他這樣的一個有著才華而且博古通今的人是不會和風塵女子牽扯在一起的,不過李叔同對楊翠喜可謂是百依百順,一往情深。
  • 談談因果吧
    每個人來到世上都要結因果,有因果即有報應,報應有好有壞,但終究都是你的一份牽掛。你與人有金錢上的往來,就有借有還,不借結怨和不安,不還結恨與咒念;你與人有情感上的往來,就有愛有恨,在一起就有分離,不在一起就有惦記;執著於一件事,就有成有敗,成功了要有回饋,失敗了又糾結於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