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可以說是我們每個人人生之中第一件重要的事情,我們苦讀十二年,為的就是在高考的時候能夠金榜題名,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在這十多年中,我們奮發向上,我們每日都在題海之中遨遊,雖然我們除了學習別的事情不用操心,但是我們也在努力。很多人說當學生是最幸福的時候,但是學生也有著自己要做的事情。
在高考之後,最緊張的應該是出成績的時候,在知道了自己的成績之後最糾結的應該是報考問題了,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考上一個理想的大學,能選擇985、211的學生自然會選擇這樣的學校,畢竟從這裡出來,起碼就業問題會比較好解決。所以每一所出名的大學,在招生的時候都不會擔心沒有生源,但是在北京大學有一個專業卻有著招生的難題,幾乎每年只能招來一個學生,有時候甚至沒有人報考,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一)神奇專業,門可羅雀
這個專業正是北大的古生物專業,北京大學是我國最著名的學府之一,他與清華之間一直都是良性的比較關係,在清北學子中都是認為自己學校是更加優秀的,可能他們會看不上另一所高校,但是在我們外人看來,這兩所高校都是非常難進的,能夠考中的必然都是我國的頂尖學霸了。這樣的學校中怎麼會出現招生問題呢?
古生物專業是在2008年的時候成立的,一直有著招生的問題,直到2017年秋季的時候也只招收了6名學生。要知道10年的時間只有6名學生在,可是非常罕見的,尤其是在北大這樣的王牌高校之中。6名學生也說明有時候這個專業甚至沒有學生,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二)什麼原因導致招生困難?
古生物專業是一門非常偏門的學科,可以說是冷門中的極品了,這種專業如果不是特別感興趣的話,可能都不知道他的存在,就連靠近北大的學生有的都不知道這門專業。而且這門專業也非常對的起自己冷門中的極品的稱號,他的學習難度和要求都是頂尖的,所需要的學習的東西也是很冷門的,涉獵的內容也是非常廣泛的。所以這門學科是十分的困難。
而且古生物專業未來的方向也是一個謎,因為他只有6名學生,所以我們很難通過大數據來分析他們未來的走向,也很難知道未來的薪資待遇會怎樣,所以一切都是未知的情況下,人們更願意去選擇未來明了的道路,而不是走這門偏僻的道路,也就導致了很少學生的報考。
(三)強悍師資,服務少數
雖然是一門冷門的學科,但是北大對這門學科投入的教學力量卻不少,他依然配備了一名院士和四位教授作為老師,雖然師資力量與其他學院的人數一樣,但是他們的受眾群體不一樣,別的學院是五名老師面對成百上千號學生,這個學院是一個學生面對五名老師,而且是北大教授、院士級別的老師,他能夠學到的東西也是不一樣的。
正是這樣的師資力量,使得每一位學生都能夠更加仔細的學習這門學科,懂得其中的精髓。也是因為學生少的原因,所以問起問題也更加的方便,學習的也會更加的透徹,這樣的教學環境出來的學生與大班課出來的學生註定是不一樣的。
(四)孤獨的畢業照
而這個專業最出名的還是他們的畢業照,有的專業或是學院會在畢業的時候還一張大合影,證明同學們曾在一起走過幾年的大學時光。但這個專業出來的學生,每一張畢業照都是孤獨的,因為這6名學生都是不同年份的學生,沒有同一屆的。但這樣的畢業照有一定的好處,可以讓攝影師的全部精力都在自己的身上,而且可以與每一位教授進行合照,不用擔心排不上隊的情況,也不用去溝通每一個同學的時間,還是很方便的,但有了這些方便,也就必須承受孤獨。
(五)人們最關心的畢業走向
說了半天,最後都要回到實際中來,這個專業出來的學生最後走了什麼樣的道路是人們最關心的。但是我認為這一點可以不用操心,畢竟是北大出來的學生,而且學生時代還有五位老師的密切關懷,首先專業程度是最不用擔心的了。
其次古生物專業雖然冷門,但他涉及範圍廣,所以學生在本科畢業之後可以選擇很多的方面去深入研究,如果和幾位教授關係比較好的話,在考研的過程中還能夠得到不少的照顧,即使將來去了企事業單位,也有自己能夠施展的天地。
其實這個問題我們著實是多想了,能夠選擇這個專業的學生,他一定知道這個專業的冷門,可能他的未來在自己進入校園之前就已經規劃好了,他的學習生活只是為了自己能夠積累更多的專業知識和經驗,我們何必去為他們操心呢?
(六)存在即是合理
在一個綜藝之中,這個專業的學生安永睿就來到了現場,跟我們介紹了這門專業,也說出了他當時報考的原因。他說自己的目的就是因為感興趣,其實這一點是很難得的,因為在選擇大學的時候很多人都會考慮到就業的問題上,在就業之上再去考慮興趣,而不是先考慮興趣,之後再考慮就業。
多少人因為自己的興趣在未來不好找工作而放棄了,多少人又敗給了現實,這都是成人世界的無奈,我們既然走向了成人世界,就必須要遵守其中的規則。像安永睿這種能夠堅持興趣的人已經很少了。
我覺得古生物專業既然存在在北大的校園裡就有他的合理性,可能他的存在就跟非物質文化遺產一樣,都是為了傳承,為了這門學科或是這門手藝在十年或是幾十年之後不被失傳,不會隨著歷史的變遷被埋在黃土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