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108將線塑作品展。
徐挺在進行線塑創作。 ■攝影 全媒體記者 陸燕青
這108塊石頭是我精心挑選出來的,歷經2年才製作成了這套作品。」在日前舉辦的慈谿畫院第十七屆畫師作品年展上,徐挺的線塑作品《水滸》 108將栩栩如生、活靈活現,吸引了眾多市民駐足觀賞。
收藏室裡存放數百件線塑作品
線塑,是線性造形藝術,通過對各種線狀材料塑形,用多種粘合劑,再粘貼到展示載體上的手工藝品。線塑將畫、塑、粘貼等手法融於一體。
說起對線塑的熱愛,還要從一本書說起。徐挺從小就喜歡讀書,當看到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一書時,因感而發,觸動了他創作的靈感。
「在部隊時,我就喜歡雕刻,我的作品還登上了報紙,那是30年前了。」徐挺驕傲地說。從最初的雕刻到現在的線塑,改變的是工藝,不變的是初心。在徐挺的收藏室內,存放著數百件線塑作品,這些作品凝聚著他對生活的熱愛,更是對喜好的一種堅持。無論是京劇臉譜還是十八羅漢,每套精美作品的背後都是精心的付出。
兩年時間創作《水滸》108將
「這些年我收藏的石頭有1噸多重,這塊是從黑龍江江邊撿回來的,這些是戰友送給我的,而這塊是我在新疆旅遊時買的……」徐挺向記者介紹,他酷愛旅遊,更喜歡撿石頭;他喜愛收藏石頭,更喜歡在石頭上做線塑。
1993年,徐挺從部隊轉業來到慈谿,在銀行工作, 2019年退休。徐挺的興趣廣泛,喜歡騎行、拍攝、雕刻、線塑、唱歌、旅遊等,現在還是兩個著名運動攝影平臺的註冊攝影師。在這些喜好中,徐挺對線塑的喜愛達到了巔峰。金屬銅線、棉線、彩色頭繩等細小的線塑材料,經過徐挺在石頭上耐心地創作,就變成了精美的線塑作品。
徐挺告訴記者,創作《水滸》 108將整整用了2年時間,是因為能將自己喜歡的石頭能與中國傳統經典比較恰當地結合在一起,成為一件賞心悅目的藝術品。
石頭是生命的寄託更是一種信念
看似精美的作品,其實製作工序是非常繁瑣的。首先要找到心動的圖案,再根據圖案匹配合適的石頭,然後進行打樣製作,把圖案拓印出來進行裁剪,最後再把線塑材料一點點粘貼在石頭上。「原來做一個線塑需要一周的時間,現在越來越熟練了,速度也加快了不少。」
一塊石頭,在別人眼裡就是一件非常普通的物件,但徐挺認為,有很多的信息賦予石頭之中,它寄託著一種景象,看到某塊石頭就會聯想起一些人和事。「我想傳遞的創作理念是,不要小看身邊的任何一件小事,只要用心,處處可以閃光。」徐挺認為,生活中從來不缺少美,缺的就是那雙發現美的眼睛。
徐挺告訴記者,接下來他的創作計劃要轉移到大石頭上,製作出慈谿歷史上具有影響力的10位人物像,致敬那些曾經為慈谿經濟社會發展作出貢獻的人們。■全媒體見習記者 劉金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