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沒有考試大綱,初三學生備考的重點在教科書,方向在綜合能力
特殊的一年,對於這一屆初三學生來說,迎戰中考確實有點難:取消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大綱,學校停課、開學延期……面對眾多不確定因素,今年的初三畢業生該如何備考?
一、明白雖然取消了考綱,但是怎麼學,怎麼考是清楚的
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大綱和與之配套的《初中畢業升學考試說明》,明確了考試範圍和要求,考試形式以及考試目標,是中考命題的一個重要參考和說明,起到了「劃範圍」的作用。為了便於學校、教師、學生準備複習考試,但由於受極端功利主義教育價值觀的影響,考綱的作用遠遠超出了服務升學考試環節教育教學活動的功能,它不僅指揮著中小學的考試升學準備,甚至直接取代了國家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成為學校教育教學活動事實上的「指揮棒」。
取消大綱將促進學校在教學中要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綜合素質的培育。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不能一味要求學生對知識的死記硬背,或者說是機械的運用,而是要更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教育部對中考命題也提出了要求,合理設置試題結構,減少機械性、記憶性試題比例,提高探究性、開放性、綜合性試題比例,積極探索跨學科命題,提升試題情景設計水平。
二、初三學生需要怎麼進行複習備考
儘管取消考試大綱,但主幹知識不會變。不管有沒有考綱,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都應成為複習重點,只要是課本上的知識點,都需要牢固掌握。初三學生可以掌握基礎知識,提升基本能力,不管題型如何變,都能以不變應萬變。考試實際上考察更多的是學生的能力和素質。
1.回歸課本
取消了考綱,這就要求我們要回歸課標、課本,回歸到國家制定課程標準上,回歸到國家教育改革的「初心」上,著力於能力、思維、情感的培養。充分挖掘教材,使用教材,跳出學習中的老套路,發揮學習的主體地位。
沒有考綱之後,課本將成為備考的第一要素!課本上每單元的知識點,課堂上老師強調的重點,都將是考試的考點。抓住教材,是學生和老師共同的任務。把初中所學的知識點都複習一遍,掌握教材上的知識點,打好基礎是關鍵。中考試題裡有80%是基礎題,拿到了這基礎分,中考成績自然不是問題。
2.深入學習
學習不能只單純地通過記憶背誦去掌握知識了,必須要提高思維能力。中考命題會減少記憶試題和客觀性試題比例,掌握了一些能力的學生才有優勢。學生要主動熟悉和了解時事熱點,學會深度思維、善於反思思考的能力,要擁有豐富的生活實踐經驗的能力,還要培養起自主構建知識體系和自主消化學科知識方法的能力。
在平時學習中,初三學生需要對知識點進行延伸擴展,遇到問題不要急於問老師,經過查資料、分析、思考後,依然不會的再討論。養成獨立思考能力後,即便遇到新知識,也不會無從下手,因為知道要學什麼、怎麼學。很多學生做到不會做的題,就會看一眼參考答案,翻翻課本、輔導書等等,久而久之,反而失去了獨自完成作業的能力。
3.及時總結,提升綜合能力
中考前所有的錯題都是初三學生的財富,請認真地把它們收集起來,找出錯誤的原因,並且避免下次再犯!每次考試結束後,不要忘記總結分析自己失分的原因,有哪些知識點沒有掌握?思考一下,如何才能避免下次出錯,以及接下來針對這些學科如果有目的,有技巧地高效學習。有的同學到了複習後期還在盲目做題,結果是題目雖然做得多,但仍然是在同一個知識點、或是同一類題型上失分,究其原因就是沒有注重典型例題的總結,不對照自己的錯題反思,更不對錯題歸檔整理。
初三學生中考複習衝刺階段需要重視綜合應用題型,提高解題能力 。這類題並沒有想像中可怕,因為考查的知識點比較綜合,對於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要求比較高,另外還要求學生能夠有明晰的解題思路。
奮鬥沒有終點,任何時候都是一個起點。開學雖然被延長,假期的學習也不能中斷。在備考的過程中,初三學生要學會調節自身的心理狀態,給自己制定合理的階段性目標,提升學習帶來的成就感,增加學習的自信,學通學透教材,提升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