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苦耐勞是美德,但喜歡吃沒有價值的苦就是一種懶惰

2020-08-27 在作文裡成長

我常常想,底層,尤其是農民的孩子,絕大多數都在這場知識經濟的大潮中錯失了機會,簡單說,就是沒有抓住高考這個人生唯一向上攀爬的階梯。這從好大學裡農民子弟越來越少的趨勢就能看出來。

為什麼會這樣呢?

有人說這是因為城市孩子教育條件好。這個不能否認。現在城市人拼教育已經拼到無以復加的份上了,幾乎每個城市家庭都為孩子的教育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但是,我們同時也要看到,當前的高考實際上進入門檻還是挺低的,什麼意思呢?就是說,高考還停留在以試捲成績為唯一衡量標尺的階段,而試卷上考的,只是教材上很死板的基礎知識而已。

城市人再有錢,至多只能上更好的學校或請更好的老師來給自己的孩子講解這些死板的課本知識而已,除此之外,也無能為力。農村人再沒錢,無論初中還是高中,只要入了學,課本知識總還是有老師教的。就算老師不咋的,學生只要多買幾本輔導書,多下些死功夫,大不了高三復讀一兩年,這些課本上死板的知識也是可以學懂的。只要認真對待,面對相同的考題,農村孩子與城市孩子的差距不至於到現在這個地步。

關於這一點,很多人可能不認同,總覺得城鄉教育條件的差別足以造成城鄉學子成績的巨大鴻溝。可是,每年總有那麼一些農村孩子,他們從鄉村小學一路到鄉鎮中學,接受的是和大部分農村孩子一樣質量的教育,但為什麼他們的高考就能考出很好的成績?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我以前的文章中提到過2017年以648分的高考成績被清華大學錄取的甘肅定西農村殘疾學子魏祥,他被錄取後寫給清華大學的公開信和清華的回信曾感動中國;2018年以669分的高考成績被北京大學錄取的雲南省曲靖市農村學子崔慶濤,他在工地上搬磚時收到大學錄取通知書的照片曾轟動全網;我也說過甘肅會寧和定西這些貧窮的地方,大學一本錄取率特別高,甚至高過很多城市。這些現象足以支持我關於高考進入門檻低的觀點。

那麼,既然在當前的高考制度下,農村孩子只要努力學習,高考成績就不會差城市孩子太遠,可是,為什麼現實情況卻是,無論中考成績還是高考成績,整體上農村孩子都差城市孩子太多太多呢?

絕大多數人都會把這個差距歸因於鄉村孩子自身之外的客觀原因,如留守兒童沒人管、學校教學質量差、欠缺課外輔導班等,其實這只是表象,其本質原因在於鄉村孩子對待學習的態度上。

不得不說,城市的孩子在學習上普遍比農村孩子更努力。城市孩子更多會主動去吃學習的苦,而農村孩子更多習慣於被動地吃生活的苦。

說一個最近看到的新聞。騰訊新聞2020年5月24日在「中國人的一天」欄目有篇報導:《懸崖村女孩進城後:心裡很慌,城裡的孩子居然比我還勤奮》,報導中說,17歲的某色拉作,是懸崖村村民某色達體的小女兒,去年剛從山下的勒爾小學畢業,成績名列前茅,考入昭覺縣城最好的中學。但進城後拉作才發現,城裡學校和自己以前讀書的勒爾小學並不一樣,因為晚上宿舍熄燈後,還有同學打著手電在看書,常常人都睡著了,手電還亮著。拉作心裡很慌,比她條件好得多的同學,居然比她還勤奮。

曾經有一句話很流行:比你優秀的人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比你優秀的人還比你更努力。把這句話套用在城鄉孩子的學習上,可以這麼說:城市孩子的條件比農村孩子好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城市孩子還比農村孩子更努力。

在學習上,城市孩子普遍比農村孩子更努力,這一點已無需多論證了,任何一個有城鄉生活經驗的人,都會總結出這個結論來。我在2019年大年初一寫的那篇高人氣文章《農村孩子啊,你知道現在城市孩子讀書多用功嗎?》(點擊閱讀)已經說過這個問題。在這篇文章裡,我想要探討的是,為什麼農村孩子在學習上普遍不夠努力?

按理說,農村孩子的未來更多地只能靠自己,要想進入城市安居樂業,對於絕大多數農村孩子來說,基本上只有高考一條路,他們應該抓住這根拯救命運的稻草拼盡全力才對呀,為什麼還在那裡刷抖音打遊戲?難道他們不知道七月驕陽下搶收莊稼很辛苦?難道他們不羨慕坐在寫字樓裡吹著空調敲著鍵盤的安逸?

農村孩子普遍比城市孩子更吃苦耐勞,但農村孩子吃的這個苦,更多的是低層級的生活的苦,也就是說,農村孩子更能忍受艱苦環境對自身肉體的折磨。比如在七月驕陽下在田地裡揮汗如雨勞作一整天,或者在工地上搬一天磚,這樣的苦,農村孩子吃得,很能扛得住。但這種對肉體折磨的苦,城市孩子大多扛不住。

由於城鄉孩子對生活中的「苦「的耐受力不同,這就讓城市的孩子對生活中低級的苦充滿恐懼。城市父母教育孩子好好學習時,常常會說不好好學習,將來就去掃街道撿垃圾,以此來恐嚇孩子。


前幾天看到一張微信聊天截圖,一個家長在家長群裡自嘲道:「以我家孩子這成績,以後只怕咱們這條街道就全歸他掃了。」其他三五個家長也馬上自嘲,有說一起掃的,有說垃圾歸他們家崽撿的。可見,城市家長知道自己的孩子受不了生活的苦,孩子自己也知道,所以,努力學習成了人生的唯一選擇。

但農村孩子,那麼苦的農活都不以為苦,掃個街道,撿個垃圾又能苦到哪裡去?這種生活的苦,對於他們超強的吃苦耐受力而言,根本就小菜一碟。艱苦生活施加於他們的辛苦,他們有勇氣有韌性有耐受力去克服,甚至還能苦中作樂。

既然生活中的辛苦都不以為苦了,那也就沒有什麼可恐懼的了,學習不好,大不了去打工,去搬磚,甚至去種地,無論生活施加什麼苦給他,他都扛得住。

記得2019年高考期間有一段走紅的採訪,數學考試後後第一個衝出學校大門的考生接受採訪時很風趣地說:「(第一個衝出來是)急著去漢口火車站,南下打工的心情。我相信憑藉我高中生的學歷,一定可以在深圳電子廠找到一份合適的流水線工作。」可見,在這個考生心中,站在流水線上日復一日地勞作並不辛苦,學習才辛苦。

對於這種心理,「知乎」有一個高贊回答,問:「為什麼大多數人寧願吃生活的苦,也不願吃學習的苦?」答:「大概是因為懶。學習的苦需要主動去吃,生活的苦,你躺著不動它就來了。」

當一個人特別能吃苦,特別「耐操」的時候,他對生活的苦就不屑一顧,甚至還能苦中作樂。他就躺在那裡,等著生活的苦撲過來,「小樣兒,你能把爺咋的,爺不怕苦。」這種對生活的苦大無畏的勇敢,會讓一個人變的懶惰和無所謂,不願意去主動奮鬥,不願意去攻堅克難,不願意去做對將來有重大意義的事,走哪兒算哪兒,推天度日,今日有酒今日醉。

看過一個「知乎」的帖子《一所技校究竟能有多亂?》發帖人是某技校兼職老師。他發現這些上技校的孩子完全不學習,為刺激學生的學習熱情,他承諾請考試前三名吃烤串,儘管第一名到第三名都考了40幾分,他還是花了三百來塊請這三個學生吃烤串,但是學生沒有任何興奮,全程極度冷淡。學生一個個冷靜得嚇人,你說不好好學習,工作不好找,他會說,反正已經這樣了,再差會差多少?

哀莫大於心死。心裡沒有上進的想法,沒有對美好生活的憧憬,這樣的孩子,學習怎麼可能好?現實中你會發現,越是差的學校,學生越不焦慮,他們安逸的很,找不著工作,大不了幹辛苦的活啊,多大點事?

所以,吃苦耐勞是個傳統美德,但習慣於吃沒有價值的苦,習慣忍受生活的艱苦,真的不是美德,那是一種懶惰,是一種發自靈魂的懶惰。



本號作者楊昇與文為友相關業務介紹:

本文筆者楊昇,高校教師,喜好寫作。公眾號發布原創文章350多篇,全網多平臺閱讀量10萬+文章11篇,全網閱讀量數千萬的文章2篇。其原創文不但在全網的傳播有廣度,更有高度,1篇文章被《光明日報》全文轉載刊登,1篇文章被國務院內參《國是諮詢》選登。近幾年來擔任多家公司的公關顧問,在這些公司公關的艱難時刻,親自操刀高質量公關文幫助公司度過難關。

長期提供公關文、演講稿、廣告軟文、策劃文案等的代寫作。

近期楊昇老師主講了大量中學生高考作文寫作培訓課程,課程全免費,關注公眾號「在作文裡成長」,就可以進網店就可免費聽學。

本公眾號文章推薦:

1. 一個西北五線小城的城鄉風貌

2. 父母和兒女,也是一段淺淺的緣分

3.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那農村呢?

4. 結婚更多是為了找個伴共同對抗生活的難處

5. 剩男剩女:尋愛的路上到底是運氣太差還是自己太傻?

6. 最後一班回家的車和那個深愛你的人

7. 農村孩子啊,你知道現在城市孩子讀書有多用功嗎?

8. 過度吹捧擺攤,引大量生活無憂者入局,讓靠地攤生存者何以為生?

9. 普高太少,更多孩子上職高,工業時代思維適合商業社會嗎?

10. 自謀生路的小生意人,那等待中的人生

相關焦點

  • 萬維鋼:為什麼說「苦」沒有價值?
    沒有。老王的妻子脾氣不好,總罵他沒本事。老王在家裡動輒得咎,敢怒不敢言唯唯諾諾,結婚才十年,已經未老先衰。老王吃苦了嗎?吃了。老王長本事了嗎?沒有。「苦」是副產品最早把「內卷」這個詞引入中文世界的,是一位從海外回國的歷史社會學家,叫黃宗智。什麼是「苦」呢?
  • 餐桌上的美德:如何高尚地吃?
    好的關係,好的習慣,好的價值觀是一種美德,這種美德能讓我們生活得更好。美德一:做食慾的主人食物本身對我們的身體是無害的,有害的是不良的飲食習慣。這些習慣可能是暴飲暴食、飢一餐飽一餐、吃太多快餐或零食……這些習慣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品質。
  • 成功路上的十大絆腳石,懶惰毀一生,擅用助成功
    可懶惰,非常容易就能實現。比起刻苦努力的勤奮來,懶惰,人人都可以輕而易舉的學會。並且,既省時又省力,還不用費腦筋。而且,絕大多數人的懶惰都是無師自通的。那麼,懶惰真的就是一種陋習,一無是處嗎?懶惰恰恰就是人類的天性,每個人天生就會懶惰,不用教,不用學,無師自通。幾百萬年前,人類的遠古祖先主要還生活在樹上。當然,你也可以說,那是猴子或者是大猩猩。
  • 慎談美德也許正是一種美德
    託克維爾發現,在民主的美國,「人們幾乎絕口不談德行是美的」,反倒是在不民主的國家裡,德行總是掛在統治者的嘴上,「當社會由少數幾個有錢有勢的人統治時,他們喜歡培養人們對義務的崇高思想,樂於主張忘我是光榮的,認為人應當像上帝本身那樣為善而不圖報。這就是當時的官方的道德原則」。託克維爾懷疑在統治者愛談德行的國家裡會比在民主的美國更有德行。
  • 工作上很能堅持的3星座,習慣吃苦耐勞,能得到他人的誇獎
    像這3星座工作上就很能堅持,習慣吃苦耐勞,能得到他人的誇獎。我們就來好好看看,哪3個星座會吃苦耐勞?白羊座白羊座一開始就是一副粗心大意的模樣,老實說給別人的印象不怎麼好,總覺得他們對什麼事情都比較樂觀,以為這樣的人吃點苦之後就會想著退卻了。
  • 敬業是一種美德,樂業是一種境界
    ,樂業是一種境界。」因為不喜歡自己的工作,每天又要到單位上班,所以在工作中總是抱著不愉快的心情,腦中總是想著沒有樂趣的一面,不知道自己為什麼做這個工作或做那個工作,整個人也就消極起來,享受不到工作帶來的愉悅和樂趣。其實,在工作中若沒有一個方向的話,那工作對我們而言多半是沒有意義的。所以在工作中,一定要找到工作帶給我們的價值是什麼?而我們帶給工作的價值又是什麼?人和工作的互動認知是很重要的。
  • 為什麼我們節儉就是美德?這幾點因數告訴你!
    節儉是指對勞動成果和物質財富的珍惜和愛護,有的人說節約是窮人的財富,是富人的智慧;還有一句話說得好:「節約本身就是一個大財源」。節儉是一種美德,古今中外的傑出人士莫不提倡,簡樸的生活能讓人遠離物慾的侵擾,過一種更為純粹的生活。
  • 一個人的心智越是成熟,就越是能覺察到自身的懶惰!
    懶惰是人的天性,也是共性。一個人的心智越是成熟,就越是能覺察到自身的懶惰。阻礙心智成熟的最大障礙就是懶惰。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經常能聽到,成功者總是忙裡偷閒居然還能閱讀到常人不可及的閱讀量,讓人不可思議。懶惰很狡猾,常常是讓人不易覺察,還會想方設法逃避。
  • 中華傳統美德的時代價值
    資料圖片  中華傳統美德對於民族復興、國家強大、人民幸福、社會和諧都有重要時代價值。在剔除糟粕、不斷揚棄的基礎上,實現中華優秀文化及傳統美德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必須以認識其價值為理論前提。  傳統美德是民族復興的強大動力  習近平總書記曾經明確指出:「國無德不興。」
  • 寬恕別人就是寬恕自己,是一種美德
    寬恕是一種高貴的品性,它不會因為別人受到傷害了,又伺機的報復,會選擇寬恕的人,會比報復的顯得高貴,而報復是小人的作為。小人才會去指責別人,去抱怨別人。這種行為是很愚蠢的,非常沒有修養,但如果你容易寬恕他人,善解人意,這種高修養的人,才能得到眾人喜歡,得到別人的認可。如果你們沒有包容別人的胸襟,不能寬恕別人的錯誤,也不給別人改正的機會。
  • 勵志短語,命的價值在於自己看得起自己,人生的意義在於努力進取
    七 * 人生最怕的幾個字就是「試試」、「等等」、「看看」「想想」最大的失敗不是跌倒,而是從來不敢奔跑,沒有勇氣付出行動,去實現自己的夢想,如果沒有去行動,永遠不會發現,自己也可以創造奇蹟!八 * 其實生命極其有限,每一個不曾努力的日子,都是對自己的一種辜負。最大的浪費,莫過於揮擲時光;最大的珍惜,莫過於時不虛度。
  • 給孩子的基本教養,絕對不能少了這一種「舌尖上的美德」
    目前,我們國家糧食供應正常,沒有出現危機,但是當我們看到地球上其他國家的許多人在受苦、心裡沉重時,就會思考自己的生活。現在的小孩是幸福的,父母們再苦再累也不會虧待孩子的飲食,而且不少父母情願浪費,也要勉強孩子多吃一口,這就容易讓孩子養成對飲食過分挑剔、奢侈浪費的習慣。在浪費面前,再多的糧食也是緊缺的。所以,為了避免糧食危機,我們首先就應該養成節儉的好習慣。
  • 遇到懶惰的孩子不要怕,這三招專治懶惰,父母可以多多嘗試
    文/菠蘿媽媽育兒課堂其實我們都希望孩子能夠變得勤勞一些,這樣的話才能夠讓孩子培養出一種良好的性格。不過現實中有很多孩子所表現出來的樣子是比較懶惰的,而且根本讓父母沒有找到解決的辦法。1.沒有動力其實之所以孩子會表現出一副懶惰的樣子,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們對於這件事情沒有任何動力。就好比孩子在少年時期,他們特別不願意寫作業,所以在寫作業的時候,他們就儘量會拖延時間。
  • 為什麼有些公司工作也不累,在招聘的時候,也要求員工能吃苦耐勞
    既然是這樣,那麼,為什麼有些公司在招聘員工的時候,仍會有要求應聘者能吃苦耐勞這一項呢?首先,能吃苦耐勞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自古以來,優秀的傳統美德,都會需要得到繼承和發揚。尤其是現在,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能吃苦耐勞的人越來越少,而那些能吃苦耐勞的人則顯得更為可貴。因此,作為一些有著社會責任感的企業,也希望把這些傳統的美德,在這裡得到繼承和發揚。
  • 農村裡的這種野果子,吃起來又酸又苦,但是用來泡酒價值很高
    農村裡的這種野果子,吃起來又酸又苦,但是用來泡酒價值很高對於平時喜歡喜歡養生的朋友來說,他們對水果的追捧是極為熱衷的,因為水果中含有豐富的供身體需求的維生素,而且熱量還特別的少,所以說水果可以說是減肥或者養生聖品了。
  • 李玫瑾:吃苦耐勞為什麼重要?為孩子尋找價值,讓孩子向陽生長
    那我講了兩個基本都跟遺傳密切相關的,那麼老天很公平,如果您的遺傳有一定的局限啊,因為爹媽咱也不能夠決定對吧,最重要的是爹媽生不同的孩子,你也會看到這不同孩子之間也有很大的差異,於是當我們有些孩子啊,就是生下來就很聰明的,那你不用費心了,他就讓他好好上學就行了,可是如果一個孩子生下來,他智力啊,就跟我講的一般的認識能力,它其中各個項他沒有特別明顯的優勢。
  • 命運不是靠努力吃苦改變的,無意義的苦,能不吃就不吃
    害怕苦日子,所以珍惜現在,它會給你動力,這個動力來源於對殘酷生活的恐懼:我不想要過殘酷的生活,所以我更努力;與之相反的是另外一種狀態:我見過更好的生活,見過更優秀的人,我想成為這樣的人,所以我更努力,這是對更好生活希望。
  • 運氣測試:3款古董耳環哪個收藏價值高?測你怎麼才能抓住好財運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謝謝~ B:理財 你實際上在財富方面有點懶惰。你不會花很多錢,但你不會增加價值。所謂理財就是你不理財,理財忽略了你,但是市場風險太大,你不喜歡總是注意,保守一點,財務管理再謹慎一點就會是存錢的最佳方式。投資是一門深刻的學問,但只要你有耐心去學習,就會抓住財富。 C
  • 如何克服孩子學習上的懶惰心理
    知識改變命運,這是很多70、80後的共識,那時候,面對臉朝黃土背朝天的父母,很多人包括我在內,心裡想的就是一定要考上學校,改變自己的命運,在種地和學習之間,選擇了學習,學習再苦也沒有種地苦,那時候,我們一邊幫父母幹農活一邊學習,種田實在是太苦了,所以我們一有空就拿起書本學習,因為家長看到我們在學習,就很少讓我們做家務了。
  • 有些加班就是年輕人該吃的苦 很現實
    有些加班就是年輕人該吃的苦1幾年前,有位朋友辭掉工作自己創業,自從身份和角色轉換之後,我便經常聽他念叨,老闆難當啊。而我早給他打過預防針了。平凡如你我,沒有雄厚的家底,沒有過人的天賦,唯一能拼的就是那麼一點咬牙堅持和不懈努力的勁頭,而這些常常需要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的確,有些加班是裝模作樣,但更多的人是真心誠意地想多學東西,承擔更多的責任,給自己搏一個出彩的未來。而那些年輕時只想好好生活的人,過著過著,生活就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