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東林中學:百年教育,百年美麗
導讀:百多年間,學校雖歷經滄桑變化,名有迭更,制有邅轉,但蓊蓊文氣灝灝學脈若大河奔流,未嘗一日或止。名流賢師,人文炳蔚,則映發滿徑之灼灼桃李,吐布奕世之輝光芬芳。
無錫市東林中學誕生於1905年,其前身競志女學堂,是無錫教育史上最早的女子學校之一。創辦初期,學校選定「勤、肅、樸、潔」四字為校訓,意即讓學生「力行不怠之謂勤;律己惟嚴之謂肅;屏絕紛華之謂樸;滌蕩舊染之謂潔」。百多年間,學校雖歷經滄桑變化,名有迭更,制有邅轉,但蓊蓊文氣灝灝學脈若大河奔流,未嘗一日或止。名流賢師,人文炳蔚,則映發滿徑之灼灼桃李,吐布奕世之輝光芬芳。
無錫最早女子學校之一
東林中學前身為無錫競志女學堂,由近代無錫教育界的傑出人物侯鴻鑑於1905年創辦,是無錫教育史上最早成立的女子學校之一。其創辦人曾考入上海南洋公學師範院讀書,兼任上海《時務晚報》主筆,31歲入日本弘文學院師範科,悉心研究東西方教育。1904年,侯鴻鑑學成歸國,投身家鄉教育事業,擔任竢實學堂史、地、理、化教員。次年正月,侯鴻鑑將自己編譯書稿之酬、教授薪金和出售家藏古物等及夫人夏冰蘭典賣首飾所得全部捐出,租賃水獺橋南首廉宅大廳及後軒等14間為校舍,創辦私立競志女學,自任校長,自編出版課本、講義。
學校最初有學生64人,教職員5人,教室2間,設師範預科和初級小學二個部分,開設算術、史地、音體美等學科。侯鴻鑑制訂了「勤、肅、樸、潔」四字校訓,規定大方樸素的藍布校服,創作了「競志競志,榮躍錫金」的校歌,在校內組織「大足會」。1908年初,學堂又添中學科,招生20人,成為無錫的第一個中學班。至此,競志女學成為無錫的第一所中學。辦學第四年,便有畢業生章以繩等人考入北洋女子高等師範學堂。
學生可寄宿於學校
學校在辦學初的七年間建設校舍74間,其他有操場、運動場及幼稚園之遊戲場等。
1913年,學校開闢校區於北禪寺巷,發展為無錫地區規模最大的女校。當時有11個班級,29名教職員,305名學生,分師範、中學、小學、幼稚園四個部分,學生來自省內外。翻看籍貫統計表,除去大部分來自無錫的學生,還有來自江陰、上海、武進、南京、浙江、湖南、福建等地的學生。在此基礎之上,學校於兩年後,發展為32名教職員,315名學生,其中寄宿生有5名。針對寄宿生,侯鴻鑑還特意制定寄宿生簡約,其中規定「學生六點半起床,九點半就寢;寢室內灑掃整理,務求乾淨;寄宿之衣服必自行洗滌;凡行李中帶有銀幣,需交舍監代收……」
學校以「競志」校名一直辦學至1953年。抗日戰爭期間,競志女學在侯鴻鑑的主持下曾在上海租界復校上課,抗戰勝利後,學校遷回無錫,侯鴻鑑以73歲高齡繼任校長。1953年,學校改名為無錫市第二女子中學,侯鴻鑑任名譽校長,後又在1972年改名無錫市第十二中學,2000年前後分合於東林中學。
名師薈萃英才輩出
百多年間,學校名師薈萃:江蘇省童子軍創始人唐昌言、國畫大師錢松喦、張大千的弟子侯碧漪、著有《中國文學史綱》的古文學家錢基博、音樂理論家錢仁康等在該校執教。優質的教師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學生。民族音樂學家曹安和、中國化學試劑事業開拓者之一的王民瑞、國內著名高師地圖學專家陸漱芬教授等一大批社會和學界名流都為東林中學的校友。
學校秉承傳統,堅持建構自己的特色,努力發展藝術和體育兩大特色,開設了女子藝術體操、男子籃球、英語口語、數學、信息技術、地理、音樂、美術雙語等校本課程。每周五下午,學校還在七年級開設主動發展課程,形成了閱讀系列課程、科普系列課程、體藝系列課程、外語系列課程等25項。
近年來,學校還積極與國際接軌,與韓國、英國、日本、新加坡等國家的學校建立合作關係,雙方定期互派教學人員交流。在厚重歷史底蘊的支持下,學校在百年間不斷向前,奮力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