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大數據+AI強強聯手,墨跡赤必引領氣象服務行業發展

2020-12-23 網際網路科技報導

大數據以及人工智慧時代到來,對人類生產和生活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對氣象行業而言,大數據會對氣象數據的採集、存儲、挖掘分析等方面帶來深刻影響,而AI技術更會直接影響到氣象數據研究的精準度,這兩者將會是打開氣象數據寶藏的「鑰匙」。墨跡赤必通過將「氣象大數據」與「AI技術」強強結合,有力推動了氣象服務行業發展。

在成立之初墨跡赤必就意識到,隨著氣象技術的不斷發展,未來氣象行業的競爭,已不再局限於「雷達」等傳統氣象監測的競爭,而是依賴海量氣象大數據的AI技術的競爭。為此,墨跡赤必突破性地將人工智慧、大數據、機器深度學習等先進技術應用到傳統氣象領域,通過不斷地深挖氣象數據,實現更精準的差異化氣象服務。

事實上,氣象本質上就是一個天然又龐大的資料庫,氣象服務需要在積累大量案例和經驗,即豐富「氣象大數據」的條件下才能實現精準的程度,可以說,對氣象服務行業而言,想要實現精準短時預報,數據是實現目標的基礎。而作為國內領先的氣象服務機構,墨跡赤必在氣象大數據挖掘和積累方面具備獨有的優勢。

首先,墨跡赤必的氣象數據不僅來源於傳統的衛星、雷達、站點採集等,公司還與中國氣象局、北京氣象局的國內專業機構合作,還與國際專業組織如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等合作,每天獲得數百G量級的氣象數據源。而除了全球範圍內專業氣象機構外,墨跡赤必還擁有獨有的「眾包數據」模式,圖片數據達到億級,可實現行業內最大規模的氣象數據採集。

在豐富氣象大數據基礎上,墨跡赤必率先將AI技術融入傳統天氣預報,運用AI、機器深度學習技術對氣象數據進行深入研究,解決了傳統氣象預報尚未突破的技術瓶頸,可提供精確到公裡級與分鐘級的短時預報,其中短時預報晴雨準確率超90%,處於行業領先水平。

更精準的天氣大數據,成為墨跡赤必為企業端客戶提供商業氣象服務的重要支撐。加上深入氣象數據、氣象諮詢和氣象服務的挖掘,墨跡赤必目前為不同行業的企業客戶提供氣象數據服務及定製化解決方案服務,包括包括航空、物流、農業、保險、車聯網、體育賽事、智能家居、高速等行業領域,引領了國內氣象服務行業的發展。

相關焦點

  • 墨跡天氣持續發力B端 已和多家頭部企業達成合作
    目前墨跡天氣已積累了超過6.5億的用戶,日活用戶超過5000萬,月活用戶達1.47億,佔據了國內C端氣象服務市場近70%的份額。不過隨著各大手機廠商紛紛推出自家的天氣軟體,墨跡天氣在C端上的發展逐漸面臨天花板。近年來墨跡也意識到C端和B端的雙重需求,將業務範圍從C端逐漸向B端擴展。
  • 墨跡天氣十年:從 APP 運營商到綜合氣象服務商
    招股書數據顯示,在2016年,墨跡天氣實現了超過2億元的廣告收入。但墨跡天氣也面臨著工具類App的共同問題——用戶停留時長有限、數量增長存在天花板等。靠產品本身賺錢,成為了墨跡天氣的另一個思路。在氣象行業摸爬滾打多年的墨跡天氣,通過C端業務積累了將氣象數據商業化的能力。因此,墨跡天氣對商業氣象服務並不陌生。
  • 應對疫情影響,墨跡天氣將對七大行業提供免費氣象...
    為了幫助受天氣影響較大的企業渡過暫時的困難,墨跡天氣決定在2020年3月31日前向物流、外賣、航空、新零售、高速公路、智能家居、工程建築七大行業推出免費氣象服務,提供氣象專家遠程諮詢、氣象產品服務、行業氣象解決方案等全方位氣象技術支持,幫助企業緩解經營壓力,降低天氣因素對企業造成的經營風險。
  • 墨跡天氣副總裁程倩:AI技術可為北京冬奧會帶來更精準的天氣服務
    一是氣象數據源廣不廣,二是數據處理能力強不強,三是結合行業觸點的能力好不好。在這幾方面,墨跡天氣在國內都是領先的。在數據層面,墨跡天氣擁有來自國內專業機構以及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等組織每天超過350G量級的氣象數據。
  • 友盟+見實《BOSS說》:墨跡天氣從數據中看到了什麼大決策
    這一次我們聚焦在商業機會之上——看看墨跡在天氣這件小事背後的商業機會。墨跡天氣副總裁、董事會秘書李李提到,僅2015年,國內氣象商業服務就達6億美元。根據國家氣象局和國家統計局聯合統計公報估計,現在按需定製企業級氣象服務的價值已經超過2000億元了,2025年能到達3000億元,企業級氣象服務是一個巨大的藍海市場,而比這還要大的是面向普通用戶的C端市場。
  • 以信息安全合規驅動 墨跡天氣大數據集群通過工信部信通院測評
    大會以移動網際網路產業「行業自律」「三方評測」「技術創新」三方面為主題,並為首批通過「移動應用(App)伺服器端大數據平臺」安全測評的21家企業頒發了證書,墨跡天氣是本次通過安全測評並獲得「卓信大數據」證書的企業之一。 隨著國內移動網際網路生態發展,消費者對於移動網際網路服務要求日益提升,大量的數據被採集和存儲在了移動應用的伺服器端。
  • 墨跡天氣上市被否!5億人每天只用3分鐘,卻藏著3000億氣象市場?
    因為天氣直接影響著人們的出行、日常生活和工作,甚至影響到人們的生理和心理,進而引導或支配著人們的消費行為,這構成了氣象行業的商業化基礎。舉例子,啤酒廠商需要根據氣象預報調整生產和備貨情況,天氣炎熱,則銷量也會增長;再例如,下雨天往往零售行業會遭殃。
  • 墨跡天氣副總裁李李:「旅遊+天氣」場景化服務助力旅遊行業升級
    墨跡天氣作為一家成立10年的氣象服務平臺,在氣象技術及精細化預報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希望後續基於墨跡天氣APP客戶端多場景的天氣服務及墨跡天氣6.5億用戶的優勢與主辦單位共同合作挖掘和推廣安徽避暑旅遊氣象服務,助力安徽省避暑旅遊經濟發展。
  • 上市心不死:墨跡天氣急需新故事
    根據墨跡天氣披露的數據,在墨跡天氣APP上單個用戶停留的時間只有2分36秒。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僅擁有流量底盤還不能夠打贏勝仗,把握用戶的注意力與時間才是制勝利器,「用完即走」成為眾多工具類軟體的軟肋。對於墨跡天氣而言,用戶不能變成消費者,是個難題。其他工具類軟體的發展軌跡,同樣可以看見儘管穩坐同類產品中的頭部交椅,但是盈利同樣是問題。
  • 墨跡天氣:搭建矩陣合作生態 重點發力三大場景
    會上,墨跡天氣高管團隊與在場嘉賓分享了企業在氣象服務領域對於技術、產品和服務上的發展創新,並宣布在後移動時代,將以技術為支撐,重點發力生活服務、出行、健康三大場景,構建墨跡天氣APP端、小程序矩陣的合作生態,全面拓展天氣服務場景入口,滿足品牌和消費者的多樣化訴求,並實現廣告主、用戶及平臺三方共贏。
  • 空氣品質指數預測全行業最準 墨跡天氣捆綁人工智慧顛覆傳統
    作為天氣APP領域的「AlphaGo」,墨跡天氣正在氣象預報行業掀起一陣新的颶風:日前,一組數據最新的檢測數據曝光了墨跡在AQI(空氣品質指數)預報上的準確率累積均值,其中1天預報準確率均值更是高達75.4%,為何能有如此出類拔萃的精準數據引發了行業極大關注。
  • 十一出行用墨跡天氣 生活服務指數支招外出遊玩
    安心玩轉小長假,除了做好旅遊路線攻略,天氣是外出遊玩人群最關心的信息。而除了氣溫、降水等基礎的天氣信息預報外,基於氣象大數據,通過將先進的AI技術及機器學習技術引入氣象領域,墨跡天氣深化氣象服務,基於天氣+生活場景,衍生出的一系列場景化生活服務指數逐漸成為出行必備的參考指南,為用戶十一出行遊玩提供多方位指導。「一場秋雨一場寒」,由熱轉涼的秋季也是感冒易發的季節。
  • 2017墨跡天氣年度數據報告發布 霧霾天顯著減少
    近日,墨跡天氣發布了2017年度氣象數據報告,抓取全國323個城市地區的全年天氣、溫度、溼度、空氣品質等氣象數據進行大數據分析,驚喜地發現相較前幾年被吐槽成眾矢之的的北京PM2.5,在2017年北京地區空氣優良天數已達
  • 短時預報上線:墨跡天氣踐行更精細化的服務
    傳統的天氣預報,對於大眾來說更像是一種粗略的信息服務,為人們的戶外活動和出行提供一些參考。"看一看天氣預報,明天是否下雨?"成為人們的日常話題。現如今,氣象服務作為一項綜合性業務,覆蓋面更廣,隨著市場的細分化程度不斷擴大,來自不同領域不同性質的人群對氣象信息的需求也更富有針對性。基於此,氣象類應用也開始琢磨如何體現更易理解、貼近生活的預報方式,完成個性化推送。
  • 中國力量 | 專訪墨跡天氣CEO金犁:創業十年致青春 歸來仍少年
    墨跡天氣將這些碎片化需求進行整合,將其延伸到場景化服務中,既是對自身服務能力的升級,也是在連接人與環境方面的探索與嘗試。   在商業化氣象服務領域,歐美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市場已經比較成熟,但在我國仍處於發展初期。這也意味著天氣服務與氣象經濟有望成為下一個「藍海」。
  • 暑期親子出遊高峰期,墨跡天氣APP讓出行更安心
    作為國內領先的氣象服務平臺,墨跡天氣基於大數據、人工智慧、深度學習等先進技術,致力於持續進一步提高預報的精準度,以更好地服務用戶。在豐富氣象數據基礎上,墨跡天氣將AI技術融入傳統天氣預報,對氣象數據進行深入研究,目前可提供精確到公裡級與分鐘級的未來2小時短時預報,以及逐小時預報、逐天預報、15天/40天等中長期預報趨勢等查詢服務。
  • IPO失敗的墨跡天氣,果然無法突破其商業模式的局限
    投稿來源:於見近期,在墨跡天氣上線十周年的紀念日上,墨跡天氣創始人金犁表達了對墨跡天氣未來發展的新期望,「希望未來墨跡天氣能成為一個全球領先的氣象服務企業,通過氣象賦能世界」。原因包括,「墨跡天氣APP存在未經其許可違規發布網際網路新聞信息」、「通過自主收集及第三方途徑獲取用戶數據是否合規」、「網際網路信息服務收入佔比過大」,「直接或間接股權關係客戶貢獻收入佔比較大」等問題。
  • 墨跡天氣們如果上市,股民們的風險有多大?龜殼上的大廈!
    墨跡天氣,成立於2010年,其發展歷程契合了智能終端和移動網際網路的紅利期,收穫了許多流量和關注,目前已經積累了5億的安裝量,日活用戶有3500萬,覆蓋195個國家的70多萬個城市。但是為什麼除了行業內人士和一些手機玩兒的比較溜的用戶外,很多人對墨跡天氣一點印象都沒有呢?
  • 新一股冷空氣來襲,墨跡天氣提醒大家注意添衣保暖
    墨跡天氣APP,就是人們生活出行的小幫手。作為國內領先的氣象服務平臺,墨跡天氣基於豐富的傳統氣象數據,藉助人工智慧、大數據、機器深度學習等前沿技術,在持續提升預報準確性的基礎上,更為用戶提供精準、便捷的一站式場景化生活氣象服務,為人們的生活和出行提供便利。
  • 當氣象遇上大數據-資訊-中國天氣網
    氣象學科的出現與發展始終伴隨著數據理念和算法研究,氣象業務的運行始終伴隨著數據獲取處理和分析決策。大數據產生之後,眾多行業受到不同程度的衝擊,有的甚至是顛覆性的。氣象與數據相因相生、相輔相成,這股由信息技術掀起的新浪潮將對氣象行業產生何種影響?在科學嚴謹體系下產生的氣象數據是大數據嗎?大數據強調的預測能力跟氣象行業百年來所追求的對天氣的精準預報預測有什麼區別與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