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失敗的墨跡天氣,果然無法突破其商業模式的局限

2020-12-23 藍鯨財經

投稿來源:於見

近期,在墨跡天氣上線十周年的紀念日上,墨跡天氣創始人金犁表達了對墨跡天氣未來發展的新期望,「希望未來墨跡天氣能成為一個全球領先的氣象服務企業,通過氣象賦能世界」。

放眼望去,歷經2G時代到如今的5G時代,墨跡天氣跨越了技術的迭代和時間的洪流,看著一批批同類APP誕生又消逝,它一次次邁過成長的坎,成為上億人使用的一款生活工具類應用軟體,為用戶們提供便利的天氣服務。從產品角度來講,墨跡天氣無疑是優秀的。

不過,墨跡天氣雖然令「用戶們」十分開心,但是從2016年便開始傳出要上市的它,在商業價值層面卻令「資本」十分失望,它在2019年10月份被證監會發審委宣告IPO過會失敗。至此,墨跡天氣想要成為「APP第一股」的美夢破碎了。

墨跡天氣申請IPO過會失敗,「營收結構單一」是最大阻力

據公開資料顯示,墨跡天氣自上線以來版本更迭了好幾代,最早是2009年5月發布的塞班版本,隨後2010年上線了安卓版本,2011年發布了iOS版本,產品主要是為用戶提供免費的氣象信息。

根據墨跡天氣2018年發布的招股書數據顯示,墨跡天氣上線多年以來積累了大量的用戶,累計有5.6億的裝機量,用戶活躍度也是天氣應用軟體市場的第一,活躍用戶覆蓋率高達67%,是排名第二位的7.5倍。

墨跡天氣擁有著如此巨大的用戶量,用戶活躍度表現也很不錯,連隔壁的電商平臺拼多多和京東都要羨慕一番,但為什麼上市申請會被證監會發審委給否了呢?

事實上,我們看一下發審委指出墨跡天氣的幾個弊端就能夠了解到其上市被否的問題所在。原因包括,「墨跡天氣APP存在未經其許可違規發布網際網路新聞信息」、「通過自主收集及第三方途徑獲取用戶數據是否合規」、「網際網路信息服務收入佔比過大」,「直接或間接股權關係客戶貢獻收入佔比較大」等問題。

在這幾個問題中,未經許可違規發布網際網路新聞信息和不合規收集用戶數據,是墨跡天氣相對比較容易解決的事情,但後面指出的問題,是與墨跡天氣核心的商業模式緊密相關的,是對墨跡天氣平臺商業價值與收入穩定性的直接質疑。

這裡我們來看一組數據,從2014年到2017年,墨跡天氣的網際網路信息服務收入佔比逐年增高,從一開始的94.84%上升的後來的98.86%,也就是說,墨跡天氣營收來源幾乎全是廣告收入。

此外,墨跡天氣與股權相關方的關聯交易佔比較大,也存在著業務上可持續的風險。

墨跡天氣近幾年的營收中,與直接或間接股權關係的客戶如阿里、蘇寧、騰訊等,交易的金額佔營收比重較高。招股書中顯示,2014年、2015年、2016年和2017年1-9月,墨跡天氣來自前五大客戶的營收分別佔比83.64%、75.05%、72.01%和45.84%。

對於資本市場來講,當然看重盈利能力,但「長期穩定可發展」的盈利能力才是核心。而墨跡天氣的平臺廣告收入(即網際網路信息服務收入)佔比高達98%,且關聯股東的交易貢獻佔比也較大,這樣的營收結構太過單一,也具有很大的不穩定性。

並且隨著網際網路信息服務市場競爭愈發激烈,精準化的渠道投放、目標受眾的高轉化率也成為廣告主考量的問題。顯然,墨跡天氣的商業價值並沒有給到資本足夠的信心。

市場競爭激烈,墨跡天氣業務拓展未見成效

除了商業價值受到質疑之外,墨跡天氣也面臨著市場上同類軟體激烈的競爭,並且在安卓和iOS系統軟體排行榜上墨跡天氣的人氣也在逐漸下滑。

在此前發布的招股書中,墨跡天氣點名新浪天氣通、中國天氣通、最美天氣等為其最大競爭對手,但近兩年隨著智慧型手機更新迭代的加速,手機廠商也紛紛下場與墨跡天氣「爭利」。

如今,各大手機廠商紛紛將天氣軟體整合在自家的系統裡,再搭配手機上的智能語音助手,通過不斷優化,已經完全可以滿足用戶日常的天氣查詢需求。所以,大多數用戶都不會選擇再額外安裝一款天氣軟體。

用戶需求被其他同類軟體替代,導致了墨跡天氣獲客難度增加,同時也陷入了流量增長乏力的狀態。根據七麥數據顯示,2018年墨跡天氣在蘋果APP總排行榜中還排在64位,但到了2019年已跌至364位。

這又表明了墨跡天氣的商業模式存在漏洞,可以預見的是,在用戶量見頂甚至出現下滑的情況下,墨跡天氣廣告收入的增長將令人十分擔憂,公司的業務經營將異常艱難。

其實,此前墨跡天氣也有不斷嘗試拓展增收的新業務,想要打破單一的營收結構。在2014年的時候,墨跡天氣進入智能硬體市場,研發並銷售針對室內外溫溼度、空氣品質、氣壓等監測功能的智能家居設備「空氣果」,試圖以軟硬體結合的方式,把業務由宏觀天氣擴展到微觀的個人家居環境。

不過,新業務發展的情況並不太樂觀。招股書顯示,在2014年、2015年和2016年的上半年,該款空氣果產品的銷售收入分別為222.38萬元、224.18萬元和121.02萬元,僅佔總營收比例的4.97%、1.79%和1.13%。其後續推出的空氣果2代,在2016年至2017年9月份,僅銷售了約2700臺。2017年墨跡天氣又發布了一款空氣淨化器,同樣沒有在市場上激起水花。

據墨跡天氣離職的前員工透露,墨跡天氣在2017年組建的硬體團隊,2018年就解散了,生產的硬體產品賣不出去,都堆積在倉庫。從連年佔比升高的廣告收入也可以看出,這條「拓展業務」的路線失敗了。

雖然「氣象預報」是人們的剛需,但「墨跡天氣」並不是。完全依靠廣告收入實現商業價值的墨跡天氣,對資本來說缺乏想像空間。盲目上市,或許就是對投資人的不負責。

相關焦點

  • 被否一年後墨跡天氣重啟IPO計劃,它如何應對收入結構的問題?
    墨跡天氣成立於2009年5月,是一款天氣信息查詢APP。據官網披露的信息,墨跡天氣支持約199個國家、超過20多萬個城市及地區的生活天氣類天氣查詢,截至目前,墨跡天氣擁有約6.5億用戶,天氣日查詢次數超過6億。早在2016年12月16日,墨跡天氣就曾遞交招股書,擬在創業板上市。但排隊三年之後,2019年10月,墨跡天氣的首發申請被證監會發審委否決。
  • 再謀上市的墨跡天氣:營收硬傷難解
    根據工商信息,其註冊資本為3.6億元,墨跡天氣創始人兼CEO金犁持股34.63%。今年9月,墨跡天氣還進行了新一輪的增資,其註冊資本由3000萬元增至3.6億元,增幅高達1100%,其主要股東持股比例並未發生變化。不過,備案的信息顯示,張超退出監事一職,由王敏接任。
  • 墨跡天氣十年:從 APP 運營商到綜合氣象服務商
    在To B轉型的大浪潮下,墨跡天氣也在2016年開始布局商業氣象服務。許多骨灰級墨跡用戶都不知道的是,如今包括美團、餓了麼在內的絕大多數外賣平臺,都在使用墨跡天氣的氣象數據。十年過後,墨跡天氣已不再是一款單純的手機App,而是演變成為了一個兼顧C端、B端的商業氣象服務平臺。2020年,墨跡天氣的第一個十年已經過去。
  • 墨跡天氣們如果上市,股民們的風險有多大?龜殼上的大廈!
    墨跡天氣,成立於2010年,其發展歷程契合了智能終端和移動網際網路的紅利期,收穫了許多流量和關注,目前已經積累了5億的安裝量,日活用戶有3500萬,覆蓋195個國家的70多萬個城市。但是為什麼除了行業內人士和一些手機玩兒的比較溜的用戶外,很多人對墨跡天氣一點印象都沒有呢?
  • 友盟+見實《BOSS說》:墨跡天氣從數據中看到了什麼大決策
    這一次我們聚焦在商業機會之上——看看墨跡在天氣這件小事背後的商業機會。墨跡天氣副總裁、董事會秘書李李提到,僅2015年,國內氣象商業服務就達6億美元。根據國家氣象局和國家統計局聯合統計公報估計,現在按需定製企業級氣象服務的價值已經超過2000億元了,2025年能到達3000億元,企業級氣象服務是一個巨大的藍海市場,而比這還要大的是面向普通用戶的C端市場。
  • 中國力量 | 專訪墨跡天氣CEO金犁:創業十年致青春 歸來仍少年
    金犁稱,「從早上起床一直工作到睡覺,每周工作7天,一直寫到動不了、無法起身,有幾次寫到身體扛不住了。」   非常累,但也非常充實。「雖然說那個時期物質上沒有什麼滿足,但精神上得到很大的滿足還有磨練。」金犁稱。   墨跡天氣第一版軟體是在2009年上線的。金犁和兩位創業夥伴選擇了五四青年節這一天,在圈子內非常知名的塞班論壇發布。
  • 空氣品質指數預測全行業最準 墨跡天氣捆綁人工智慧顛覆傳統
    近年來,隨著公眾對於霧霾等環境問題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對於眾多天氣APP來說,如何精準預測空氣品質就成為集體訴求。墨跡天氣就是其中的典型樣本企業:作為全球最大的天氣APP以及全國最大氣象服務公司,其領先性將人工智慧、機器深度學習等前沿技術應用到了傳統氣象領域,不斷突破傳統技術條件下形成的瓶頸,為用戶提供精準、智能的天氣預報體驗。
  • 墨跡天氣副總裁程倩:AI技術可為北京冬奧會帶來更精準的天氣服務
    對於在保障北京冬奧會能夠順利舉辦過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墨跡天氣副總裁程倩表示,墨跡天氣的氣象研發團隊不僅擁有氣象模式和分析專家,而且還有強大的算法團隊,能夠將機器學習這種新興技術與氣象技術相融合來進行研發。從而針對延慶及張家口賽區這樣之前氣象精細化預報相對欠缺的賽區提供更加精準的氣象服務。
  • 上市心不死:墨跡天氣急需新故事
    墨跡天氣官網信息顯示,作為全球天氣服務類平臺,通過墨跡天氣可以查詢到約199個國家、超過20多萬個城市以及地區的生活類天氣。截止至目前,墨跡天氣擁有約6.5億用戶,天氣日查詢次數超過6億。多家媒體報導,從2015年開始墨跡天氣在各類天氣APP榜單中,基本排名榜首。不過與眾多工具類軟體一樣,墨跡天氣也一直面臨著用戶粘性不強、商業化困難的局面。
  • 墨跡天氣:搭建矩陣合作生態 重點發力三大場景
    9月9日,墨跡天氣在廣州召開了以「氣象賦能 品牌新升」為主題的媒體分享會。墨跡天氣創始人兼CEO金犁、廣東營銷學會會長楊洪、墨跡天氣商業化負責人李淼淼、墨跡天氣副總裁張磊以及明略集團高級副總裁張麗、艾瑞諮詢副總裁呂卓婭悉數出席。
  • 天氣大數據+AI強強聯手,墨跡赤必引領氣象服務行業發展
    墨跡赤必通過將「氣象大數據」與「AI技術」強強結合,有力推動了氣象服務行業發展。在成立之初墨跡赤必就意識到,隨著氣象技術的不斷發展,未來氣象行業的競爭,已不再局限於「雷達」等傳統氣象監測的競爭,而是依賴海量氣象大數據的AI技術的競爭。
  • 墨跡天氣IPO被否;賈躍亭擬申請破產
    兩款短視頻是採取網賺模式的短視頻聚合產品,對標抖音極速版和快手極速版,於今年7月前後立項。一位前趣頭條員工稱,「誰先跑出來就推哪個,也有可能後期會直接合併,產品前期會先快速在市場驗證。」 資本市場 360旗下魯大師正式上市:首日暴漲218%,市值超22億港元 10月10日,360旗下的魯大師掛牌上市,股價大幅高開近50%,截至收盤漲幅高達218.52%,市值增2倍,突破22億港元。
  • 2019年這些公司創業板IPO失敗,原因是這樣……
    最意想不到的失敗:墨跡天氣未通過發審會 墨跡天氣是國內下載率最高的一款天氣信息查詢軟體,成立於2010年,支持約199個國家、超過20萬個城市及地區,在天氣信息查詢類APP無疑是「龍頭」。
  • 墨跡天氣持續發力B端 已和多家頭部企業達成合作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裡,墨跡天氣還停留在天氣預報軟體的範疇,從塞班時代過來的老用戶可能還會發出「網際網路遺珠」的感慨。這也側面印證了墨跡在C端上的領先。目前墨跡天氣已積累了超過6.5億的用戶,日活用戶超過5000萬,月活用戶達1.47億,佔據了國內C端氣象服務市場近70%的份額。不過隨著各大手機廠商紛紛推出自家的天氣軟體,墨跡天氣在C端上的發展逐漸面臨天花板。近年來墨跡也意識到C端和B端的雙重需求,將業務範圍從C端逐漸向B端擴展。
  • 墨跡天氣副總裁李李:「旅遊+天氣」場景化服務助力旅遊行業升級
    墨跡天氣作為一家成立10年的氣象服務平臺,在氣象技術及精細化預報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希望後續基於墨跡天氣APP客戶端多場景的天氣服務及墨跡天氣6.5億用戶的優勢與主辦單位共同合作挖掘和推廣安徽避暑旅遊氣象服務,助力安徽省避暑旅遊經濟發展。
  • 墨跡天氣上市被否!5億人每天只用3分鐘,卻藏著3000億氣象市場?
    其中,知名度最高、最受市場關注的要數墨跡科技了。一方面,其旗下主要產品墨跡天氣已經打拼多年,用戶群廣泛,另外一方面,墨跡科技背後股東大佬雲集,阿里、騰訊、盛大等一眾網際網路知名企業都是其股東。可是,偏偏在5家企業裡面,只有1家上市被否,那就是墨跡科技。
  • 工具類App的社交夢:靠廣告生存的墨跡天氣,想讓人們把天氣聊出花兒?
    墨跡天氣的投資情況因此得以公開:包括創新工場、險峰華興、阿里系和盛大系資本等都是墨跡天氣背後的股東。天氣類工具 App 龍頭,廣告營收佔比約 95%成立於 2010 年的墨跡天氣,目前以提供天氣資訊、廣告營銷產品和銷售氣象監測硬體為核心業務。
  • 短時預報上線:墨跡天氣踐行更精細化的服務
    基於此,擁有4.7億多用戶且在全球天氣類應用下載量排名領先的墨跡天氣,在其強大的用戶群、資料庫以及專業氣象機構合作的基礎上有了新動作--"墨跡分鐘報"短時預報功能上線。  更個性、更精細--方圓500米以內、未來1小時的分鐘級預報  "短時預報"這個名詞,用戶也許不太熟悉。
  • 墨跡天氣「35℃計劃」釋放IP效應
    9月3日,全球天氣服務類平臺墨跡天氣聯合雪碧、麥當勞舉辦的 「35℃計劃」活動完美收官。在7月3日至9月3日活動期間,用戶可以每天通過墨跡天氣App領取雪碧兌換碼,併到全國近3000家麥當勞線下門店領取一杯免費中杯雪碧消暑。
  • 應對疫情影響,墨跡天氣將對七大行業提供免費氣象...
    這是自2016年墨跡天氣切入TOB商業氣象服務以來首次向企業提供免費的氣象服務。在行業選擇上,墨跡天氣首選與人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行業,在幫助企業的同時希望也能減少疫情對人們生活的影響。針對以上行業,墨跡天氣向企業提供的免費氣象服務包括:   物流/外賣  對於物流、外賣行業,墨跡天氣可根據天氣現象、預警信息、風力、風向、降水、溫度等氣象要素向物流、外賣企業提供逐小時更新的基礎氣象服務和預警服務,幫助企業降低突發性天氣因素對訂單造成的損失,同時,在配送時間預估上也可以考慮到更多風險因素,提高配送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