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來源:於見
近期,在墨跡天氣上線十周年的紀念日上,墨跡天氣創始人金犁表達了對墨跡天氣未來發展的新期望,「希望未來墨跡天氣能成為一個全球領先的氣象服務企業,通過氣象賦能世界」。
放眼望去,歷經2G時代到如今的5G時代,墨跡天氣跨越了技術的迭代和時間的洪流,看著一批批同類APP誕生又消逝,它一次次邁過成長的坎,成為上億人使用的一款生活工具類應用軟體,為用戶們提供便利的天氣服務。從產品角度來講,墨跡天氣無疑是優秀的。
不過,墨跡天氣雖然令「用戶們」十分開心,但是從2016年便開始傳出要上市的它,在商業價值層面卻令「資本」十分失望,它在2019年10月份被證監會發審委宣告IPO過會失敗。至此,墨跡天氣想要成為「APP第一股」的美夢破碎了。
墨跡天氣申請IPO過會失敗,「營收結構單一」是最大阻力
據公開資料顯示,墨跡天氣自上線以來版本更迭了好幾代,最早是2009年5月發布的塞班版本,隨後2010年上線了安卓版本,2011年發布了iOS版本,產品主要是為用戶提供免費的氣象信息。
根據墨跡天氣2018年發布的招股書數據顯示,墨跡天氣上線多年以來積累了大量的用戶,累計有5.6億的裝機量,用戶活躍度也是天氣應用軟體市場的第一,活躍用戶覆蓋率高達67%,是排名第二位的7.5倍。
墨跡天氣擁有著如此巨大的用戶量,用戶活躍度表現也很不錯,連隔壁的電商平臺拼多多和京東都要羨慕一番,但為什麼上市申請會被證監會發審委給否了呢?
事實上,我們看一下發審委指出墨跡天氣的幾個弊端就能夠了解到其上市被否的問題所在。原因包括,「墨跡天氣APP存在未經其許可違規發布網際網路新聞信息」、「通過自主收集及第三方途徑獲取用戶數據是否合規」、「網際網路信息服務收入佔比過大」,「直接或間接股權關係客戶貢獻收入佔比較大」等問題。
在這幾個問題中,未經許可違規發布網際網路新聞信息和不合規收集用戶數據,是墨跡天氣相對比較容易解決的事情,但後面指出的問題,是與墨跡天氣核心的商業模式緊密相關的,是對墨跡天氣平臺商業價值與收入穩定性的直接質疑。
這裡我們來看一組數據,從2014年到2017年,墨跡天氣的網際網路信息服務收入佔比逐年增高,從一開始的94.84%上升的後來的98.86%,也就是說,墨跡天氣營收來源幾乎全是廣告收入。
此外,墨跡天氣與股權相關方的關聯交易佔比較大,也存在著業務上可持續的風險。
墨跡天氣近幾年的營收中,與直接或間接股權關係的客戶如阿里、蘇寧、騰訊等,交易的金額佔營收比重較高。招股書中顯示,2014年、2015年、2016年和2017年1-9月,墨跡天氣來自前五大客戶的營收分別佔比83.64%、75.05%、72.01%和45.84%。
對於資本市場來講,當然看重盈利能力,但「長期穩定可發展」的盈利能力才是核心。而墨跡天氣的平臺廣告收入(即網際網路信息服務收入)佔比高達98%,且關聯股東的交易貢獻佔比也較大,這樣的營收結構太過單一,也具有很大的不穩定性。
並且隨著網際網路信息服務市場競爭愈發激烈,精準化的渠道投放、目標受眾的高轉化率也成為廣告主考量的問題。顯然,墨跡天氣的商業價值並沒有給到資本足夠的信心。
市場競爭激烈,墨跡天氣業務拓展未見成效
除了商業價值受到質疑之外,墨跡天氣也面臨著市場上同類軟體激烈的競爭,並且在安卓和iOS系統軟體排行榜上墨跡天氣的人氣也在逐漸下滑。
在此前發布的招股書中,墨跡天氣點名新浪天氣通、中國天氣通、最美天氣等為其最大競爭對手,但近兩年隨著智慧型手機更新迭代的加速,手機廠商也紛紛下場與墨跡天氣「爭利」。
如今,各大手機廠商紛紛將天氣軟體整合在自家的系統裡,再搭配手機上的智能語音助手,通過不斷優化,已經完全可以滿足用戶日常的天氣查詢需求。所以,大多數用戶都不會選擇再額外安裝一款天氣軟體。
用戶需求被其他同類軟體替代,導致了墨跡天氣獲客難度增加,同時也陷入了流量增長乏力的狀態。根據七麥數據顯示,2018年墨跡天氣在蘋果APP總排行榜中還排在64位,但到了2019年已跌至364位。
這又表明了墨跡天氣的商業模式存在漏洞,可以預見的是,在用戶量見頂甚至出現下滑的情況下,墨跡天氣廣告收入的增長將令人十分擔憂,公司的業務經營將異常艱難。
其實,此前墨跡天氣也有不斷嘗試拓展增收的新業務,想要打破單一的營收結構。在2014年的時候,墨跡天氣進入智能硬體市場,研發並銷售針對室內外溫溼度、空氣品質、氣壓等監測功能的智能家居設備「空氣果」,試圖以軟硬體結合的方式,把業務由宏觀天氣擴展到微觀的個人家居環境。
不過,新業務發展的情況並不太樂觀。招股書顯示,在2014年、2015年和2016年的上半年,該款空氣果產品的銷售收入分別為222.38萬元、224.18萬元和121.02萬元,僅佔總營收比例的4.97%、1.79%和1.13%。其後續推出的空氣果2代,在2016年至2017年9月份,僅銷售了約2700臺。2017年墨跡天氣又發布了一款空氣淨化器,同樣沒有在市場上激起水花。
據墨跡天氣離職的前員工透露,墨跡天氣在2017年組建的硬體團隊,2018年就解散了,生產的硬體產品賣不出去,都堆積在倉庫。從連年佔比升高的廣告收入也可以看出,這條「拓展業務」的路線失敗了。
雖然「氣象預報」是人們的剛需,但「墨跡天氣」並不是。完全依靠廣告收入實現商業價值的墨跡天氣,對資本來說缺乏想像空間。盲目上市,或許就是對投資人的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