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大語文時代」一詞屢屢被提及,什麼是大語文時代?家長們的理解就是以後語文更重要了,得語文者為王,但是對於如何「得語文者為王」卻知之甚少。
2017年全國卷2高考作文題目令人眼前一亮,也讓一些考生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題目是這樣的: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②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③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④受光於庭戶見一堂,受光於天下照四方。(魏源)⑤必須敢於正視,這才可望,敢想,敢說,敢做,敢當。(魯迅)⑥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毛澤東)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無數名句化育後世。讀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樣的感觸與思考?請以其中兩三句為基礎確定立意,併合理引用,寫一篇文章。要求自選角度,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於800字。
這道題不僅考查了考生的語文理解能力,要求考生能夠理解這些名句精神內涵,還要考生具備靈活運用名言佳句的能力。這①⑤表達的是奮發圖強的精神;2017年12冊書共選優秀古詩文55篇,增幅達80%。
試想一下,如果考生死記硬背古詩詞,對古詩詞背後的意境理解不夠深刻,對詩人的生平了解得較少,一定會在這道考題上栽跟頭。
9月,備受關注的「部編本」教材在全國範圍全面啟用。小學一年級課本首次加入古詩,小學階段的124篇,比原有人教版增加了80%。以上信息都傳遞出在語文學習中,古詩詞的學習必須要重視起來。
融會貫通才能將古詩詞「玩弄」於股掌之中
古詩詞是很美的,寥寥幾十字就描述出一幅美麗的畫卷,將詩人的悲歡離合都浮於畫上,但因孩子沒有找到學習古詩詞的正確方法,依然死記硬背,讓他們越來越體會不到學習古詩詞的美好,也失去了學習古詩詞的興趣。
明代董其昌說過,「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心中脫去塵濁,自然丘壑內營」,今日孩子們學習古詩詞也要重溫詩人曾經走過的路,才能對其有深刻的理解,這套《藏在地圖裡的古詩詞》,可以帶孩子遊覽88個地方,拜訪40位詩詞名人,吟詠180首詩篇,聆聽200段歷史過往,在著名主持人賀超叔叔配樂朗誦下,伴隨著動聽的音樂,讓孩子去古詩詞的家鄉旅行,吟詩、聽故事。
我向大家推薦這本書,是因為這本書有太多與眾不同的地方,有很多創新之處。
第一,沿著名人足跡,帶孩子行萬裡路,讀百首詩
這是首套與地圖相結合的古詩詞讀本,在這套書中每一首詩詞都有詳細的地理位置,以李白為例,我們可以看到一張李白足跡圖,圖中囊括了李白的代表性詩篇,每首詩篇作於何處,都有詳細的註解,也就是說,在這裡我們可以找到詩人作詩的創作源頭。
第二,了解詩人的創作背景和故事
每首詩的背後都有創作故事,詩人是因何有感而發,這些孩子們都了解嗎?如果不了解,怎能理解每首詩的創造意境呢?
比如李白寫了很多有關遠遊內容的詩,他一生有三次遠遊,在第二次遠遊過程中,所做的詩句突出了一個「愁」字,這是為什麼呢?這需要學生去了解唐代的歷史、李白的性格、以及他的仕途等。
還有,孩子會背誦李白的《天門山》,可他知道天門山在何地嗎?天門山的由來和傳說,以及在天門山發生的著名的《吳楚長安之戰》嗎?
詩中有故事,故事中有詩,才會激發孩子學習古詩詞的興趣,因為孩子們都愛聽故事。
第三,貼心的設計,美不勝收的插圖,增加了古詩詞的美感
書中特別設置「時光列車帶你徜徉」環節,教孩子們怎麼閱讀能事半功倍,其樂無窮,「時光列車」為線,帶孩子們遨遊在古詩詞的世界裡,每一首詩詞每一個地點為一站,比如瀏覽到常州,會介紹楊萬裡在常州任職時所作的《小池》,很容易讓孩子記住。
另外,每一首古詩詞都配有插畫,有名山大川,有亭臺樓閣,有花卉草木,讓孩子讀詩時,享受一場視覺盛宴。
《藏在地圖裡的古詩詞》這套書,能讓孩子在頭腦中建立起畫面感,能對古詩中的所描述的場景、歷史、人物生平、表達的情感都有所了解,真正地學會了融會貫通,這才是學習古詩詞的正確打開方式。
《藏在地圖裡的古詩詞》是一套孩子能從3歲讀到10歲的書,讀完這本書,孩子再出去旅遊時,我們就可以和他一起暢聊,這裡曾有哪位名人於此經過,留下過的詩詞名篇有哪些,還曾經誕生過怎樣的歷史與傳說,讓閱讀帶來的美好與營養慢慢溶於血液中。
《藏在地圖裡的古詩詞》這套書共4冊,如果您對這本書感興趣,可以點擊文末的商品卡購買,給孩子帶來不一樣的學習古詩詞的精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