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得了軟骨病應該多吃什麼?
軟骨病也叫佝僂病,是一種由於缺乏維生素D缺乏導致鈣、磷代謝紊亂和臨床以骨骼的鈣化障礙的骨骼疾病,那麼除了是因為這種原因會導致軟骨病的出現還有那些原因呢?軟骨症有哪些症狀?我們怎樣判斷自己是不是得了軟骨病呢?
軟骨病(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又叫骨軟化症即骨礦化不足,新形成的骨基質鈣化障礙。骨是由鈣、磷、鎂構成的結晶沉著於膠原組成的骨基質上共同構成的,骨基質與骨礦物質之間呈一定比例。如果骨基質無改變而骨化障礙稱為骨礦化不足,特點是新形成的類骨質鈣化障礙,發生在生長發育已完成的成年人為軟骨病,發生在兒童則為佝僂病。
軟骨病發病的原因是什麼?
日光照射不足維生素D可由皮膚經日照產生,如日照不足,尤其在冬季,需定期通過膳食補充。此外空氣汙染也可阻礙日光中的紫外線人們日常所穿的衣服、住在高樓林立的地區、生活在室內、使用人工合成的太陽屏阻礙紫外線居住在日光不足的地區等都影響皮膚生物合成足夠量的維生素D。對於嬰兒及兒童來說,日光浴是使機體合成維生素D3的重要途徑。
維生素D攝入不足動物性食品是天然維生素D的主要來源海水魚如鯡魚沙丁魚,動物肝臟魚肝油等都是維生素D2的良好來源。從雞蛋、牛肉、黃油和植物油中也可獲得少量的維生素D2,而植物性食物中含維生素D較少。天然食物中所含的維生素D不能滿足嬰幼兒對它的需要,需多曬太陽,同時補充魚肝油。
鈣含量過低或鈣磷比例不當食物中鈣含量不足以及鈣、磷比例不當均可影響鈣、磷的吸收。人乳中鈣、磷含量雖低,但比例(2∶1)適宜,容易被吸收而牛乳鈣、磷含量較高,但鈣磷比例(1.2∶1)不當,鈣的吸收率較低。
需要量增多早產兒因生長速度快和體內儲鈣不足而易患佝僂病;嬰兒生長發育快對維生素D和鈣的需要量增多,故易引起佝僂病;2歲後因生長速度減慢且戶外活動增多,佝僂病的發病率逐漸減少。
疾病和藥物影響肝、腎疾病及胃腸道疾病影響維生素D、鈣、磷的吸收和利用。小兒膽汁鬱積膽總管擴張先天性膽道狹窄或閉鎖脂肪瀉、胰腺炎、難治性腹瀉等疾病均可影響維生素D、鈣、磷的吸收而患佝僂病舔。長期使用苯妥英鈉、苯巴比妥鈉等藥物,可加速維生素D的分解和代謝而引起佝僂病。
怎樣判斷軟骨病呢?
跛行、疼痛但無損傷病史;常呈雙側對稱性發病,病程發展緩慢,出現症狀時軟骨或骨軟骨結構已有明顯改變。跛行於運動後加重,長期休息後加重。患肘肌肉萎縮,患部無腫脹。關節穿刺液正常或混有軟骨碎片。X線檢查可見關節軟骨下骨侵蝕、骺生長板骨化異常或長骨變形。
臨床上常見的骨軟骨病有如下幾種:
分離性骨軟骨病。關節軟骨異常增厚、龜裂,進而與軟骨下骨分離,形成軟骨瓣或游離軟骨片。主要見於肩關節(臂骨頭後緣)、肘關節(臂骨內髁)、膝關節(股骨內髁)和跗關節(距骨滑車)。
肘突不閉合。肘突骨化中心與尺骨近端千骺端久不閉合(骺生長板軟骨不骨化),使肘關節不穩定,易繼發肘關節的骨關節病。
尺骨冠狀突分裂。尺骨冠狀突分裂成數塊而未與尺骨癒合,易誘發骨關節病。
骺生長板骨化遲滯。長骨的次級骨化中心如尺骨遠端骨化中心的骺生長板遲滯,造成與橈骨生長不同步,導致橈尺骨成角畸形或肘關節半脫位。
軟骨病是由於人體缺乏維生素D鈣導致的,所以得了軟骨病的人可以多補鈣,補鈣我們可以吃什麼呢?
吃什麼能補鈣?
第一類:牛奶。每100克牛奶所含營養素如下:熱量 (54.00千卡) 、蛋白質(3.00克) 、脂肪(3.20克) 、碳水化合物(3.40克) 、維生素A (24.00微克)、鈣(104.00毫克)等,含有很多的礦物質。並且牛奶是人體鈣的最佳來源,而且鈣磷比例非常適當,利於鈣的吸收。種類複雜,至少有100多種,主要成份有水、脂肪、磷脂、蛋白質、乳糖、無機鹽等。
小貼士:對於孕婦以及老年人來說,牛奶是不錯的選擇。
第二類:豆製品。豆製品是以大豆、小豆、綠豆、豌豆、蠶豆等豆類為主要原料,經加工而成的食品。大多數豆製品是由大豆的豆漿凝固面成的豆腐及其再製品。豆製品的營養主要體現在其豐富蛋白質含量上。豆製品所含人體必需胺基酸與動物蛋白相似,同樣也含有鈣、磷、鐵等人體需要的礦物質,重要的是,豆製品不含膽固醇。
小貼士:豆類不僅可以熬湯,還可以加工(如大豆加工成豆漿,豆腐,豆腐皮;黑豆加工後變成豆豉、豆醬等美味的調味品)。
第三類:肉類和蛋類。肉類幾乎是最普遍受人喜愛的食物。肉中的蛋白質含量在10%至20%之間,肉類食物的蛋白質是完全蛋白質,可以提供人體所需的全部種類的胺基酸,促進鈣的吸收。蛋類中的蛋清營養素主要是蛋白質,而蛋黃比蛋清含有較多的營養成分,鈣、磷和鐵等無機鹽多集中於蛋黃中。
小貼士:肉類和蛋類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食物,我們應該多吃一些,對我們的身體有很大的幫助。
第四類:海產品類。如海帶,它是一種營養價值很高的蔬菜,與菠菜、油菜相比,除維生素C外,其粗蛋白、糖、鈣、鐵的含量均高出幾倍、幾十倍。 還有蝦皮,蝦皮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礦物質,尤其是鈣的含量極為豐富,有「鈣庫」之稱,是缺鈣者補鈣的較佳途徑。
小貼士:容易對海產品過敏的人應該小心注意些。
第五類:補鈣製劑。選用鈣劑要本著安全無副作用、含量高、吸收率高的原則。如葡萄糖酸鈣吸收率27%,乳酸鈣吸收率32%,碳酸鈣是含鈣量最高的一種,吸收率可達39%,可溶於胃酸,已成為劑型最多、應用最多的補鈣劑。
小貼士:藥品畢竟不同於食物,應該小編希望大家購買時應謹慎,小心,認準放心無誤後再選擇選購。
(責編:曾璐、羅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