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氏一族被滅,代王劉恆繼位前多次表示不願當大漢皇帝是何目的?

2020-12-14 行俠夢

呂后一死,周勃、陳平等功臣便火速誅滅呂氏一族,又推選劉邦的四子代王劉恆繼位,劉恆卻三番五次的辭讓,最終成為開創文景之治的一代明君。在我看來,精明過人的劉恆,當初多次表示不當皇帝有以下四點重要目的:

1、是想試探皇親國戚、軍功大臣們的反應,如果有人說他不行,劉恆就記在心裡了,有就俗話叫「秋後算帳」!同時,再看看有沒有潛在的競爭者。如果有哪位皇親國戚想競爭,趁著劉恆不想幹,他想幹!劉恆更記在心裡了。

2、劉恆心裡明白,「說十句我會給你,不如說一句,你拿著!」辭讓的次數多,說明我劉恆可不爭著搶著要當皇帝,是你們非得推選我上臺繼位的,我讓了那麼多次,你們還義無反顧的支持我,那我只好「恭敬不如從命」了。同時,也給自己留個後路,萬一,我這個皇帝當的不合格,你們可別怪我。我這個皇帝當上了,你們想再隨便換人,可是實力打你們自己的臉。

3、告訴大家我劉恆當這個皇帝,一不靠武力、二不靠關係,連決定皇帝人選的大權都在你們手裡,我靠的是個人的品德、威望、能力還有大家的擁護,既然大家堅持讓我當,那就表示大家對我服氣,我當了皇帝,成為國家的最高管理者,以後我說了算!

4、最重要的客觀原因是當時還有皇帝在位,「天無二日,民無二主」。呂后死前扶植的後少帝才幾歲,而且還活著呢。你們讓我劉恆繼位,那位小侄子誰幫忙給收拾一下啊?

劉恆從代王的位子上接任皇帝,沒有走封建帝制慣有的「父死子繼」的老路,他被推選出來幸運的成為皇帝。他繼位前辭讓的做法對後世影響極大!

後來沒按正常套路即位稱帝的人,都跟著漢文帝學習辭讓。其中,最出名的是宋太祖,陳橋兵變,黃袍加身,趙匡胤的意思也是,「我可不想當皇帝,是你們發動兵變,拿刀劍威脅,我是萬不得已才幹的!」,老趙這水平比劉恆又提高了不少啊!

(感謝大家對行俠夢的支持,歡迎喜歡這篇文章的朋友能給予關注和轉發。)

相關焦點

  • 竇漪房那麼受寵,為何劉恆還是代王時,不封她為代王王后?
    說起代王王后,她在西漢這段歷史上可真是一位無比神秘的人物了,沒人知道她的來歷,更沒人知道她是如何死的,死後又被葬入何地,也沒人知道她的四個兒子是怎麼同時死去的!關於代王王后,一切都要從劉恆被周勃和陳平等人立為新皇帝為分界點說起。
  • 「安劉必勃」的周勃為何會迎立代王劉恆為帝?
    後來在劉邦死後,其子劉盈即位,但是沒當幾年皇帝也駕崩了,於是呂后開始從幕後走向前臺,掌控帝國大權,臨朝稱制。在呂后當權時期,呂后大肆提高呂氏家族地位,不僅違反了劉邦當初於群臣約定的「白馬之盟」,分封呂氏家族三人為王,而且還隱隱有取劉氏天下而代之的野心。
  • 平定「諸呂之亂」,代王劉恆毫無功績,為何最終卻繼承了皇位
    西漢初期,漢高祖劉邦去世之後,雖然皇位歷經三代傳承,但朝政大權始終操持於呂后之手,呂后去世之後爆發「諸呂之亂」,陳平、周勃等人誅滅呂氏集團。在此期間,獲封於代地的劉恆並未立下功績,反而卻在「諸呂之亂」後得以繼承皇位,這又是為什麼呢?
  • 呂雉去世後,大臣為何廢掉更年少的劉弘,讓代王劉恆做皇帝
    呂雉去世後,大臣為何廢掉更年少的劉弘,讓代王劉恆做皇帝漢高祖劉邦的妻子呂雉是一個政治才能非常出眾的女性,她生前,漢朝基本把持在她的掌控下。眾多漢臣雖然對呂后幹政議論紛紛,但呂后的才能還是讓人信服的。在劉邦死後,大臣們更是只知道太后,不知道皇帝。呂雉的兒子劉盈生性溫和,能力和權謀不足以讓群臣臣服。呂后把持朝政,在劉盈鬱鬱而終後,先後立劉盈長子劉恭和四子劉弘為新帝。呂后將娘家人都加官進爵,將娘家侄子放在重要位置,劉氏江山基本落入呂氏之手。
  • 劉恆原本是個代王,如何當上皇帝的,又是如何為大漢朝打下基礎的
    劉恆如何從代王當上皇帝的公元前202面漢帝國建立,在此之前中原大地飽嘗著秦末農民的戰役和楚漢戰爭的洗禮,新生的政權需要面對,此前秦帝國所未能解決的問題,如何治理空前的疆域?如何讓那麼多百姓安居樂業?這些問題在漢初沒有解決,因為政權內部尚不穩定。
  • 劉恆髮妻代王后生了四個兒子,為什麼在劉恆登基前後全都死去?
    太后出宮人以賜諸王,各五人,竇姬與在行中。竇姬家在清河,欲如趙近家,請其主遣宦者吏:「必置我籍趙之伍中。」宦者忘之,誤置其籍代伍中。籍奏,詔可,當行。竇姬涕泣,怨其宦者,不欲往,相彊,乃肯行。至代,代王獨幸竇姬,生女嫖,後生兩男。而代王王后生四男。先代王未入立為帝而王后卒。及代王立為帝,而王后所生四男更病死。孝文帝立數月,公卿請立太子,而竇姬長男最長,立為太子。立竇姬為皇后,女嫖為長公主。
  •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扮豬吃老虎的影帝,奠定了大漢帝國的根基
    五子劉恢被迫娶呂氏女,原來的寵妃被呂后逼死,劉恢殉情自殺。六子劉友也被迫娶了呂氏女,但寵愛別的姬妾,被呂后幽禁而死。八子劉建死在封地,其與姬妾所生的兒子也被呂后派人殺死,絕後。只有與世無爭的四子劉恆和被呂后撫養長大的七子劉長躲過一劫。據說代王母薄太后出身寒微,而且不受寵,一直被劉邦冷落。
  • 平定諸呂后為何是劉恆繼位?兩個女人幫了大忙;劉襄犯了一個錯誤
    劉恆能夠登上帝位只能說運氣太好,要說劉襄的父親劉肥還是長子,而劉恆排第4,沒有什麼突出能力基本就是醬油角色,所以被劉邦封到比較偏僻的地方去了。但這也成為了他的優勢,躲過了呂后的清算, 漢文帝劉恆母親薄姬地位低下,為人低調,逃過呂后第一劫,劉垣封在代地偏僻之地,不引人注目,逃過諸呂第二劫。劉恆老婆娘家無勢力,為人低調,再三推辭,使周勃陳平放心。
  • 呂雉去世後,大臣們為何廢掉了少帝劉弘,讓代王劉恆繼位?
    公元前182年,呂后終於去世,但這時以周勃和陳平為首的大臣們卻將少帝劉弘給廢了,反而推舉代王劉恆繼承皇位,這是為什們呢?這些大臣們也許是覺得,如果讓劉弘當了皇帝,日後算起舊帳,到時怕會追悔莫及。劉弘為何選擇劉恆?
  • 劉恆是最幸運的王爺,他有幸坐上了皇帝,並且開創了王朝的盛世
    因為她得到了劉邦的寵幸,所以生下了劉恆。可是劉邦並不是非常的喜歡她,所以也連帶著劉恆完全不被劉邦重視。後來的時候,劉邦就把他分配到了偏遠貧困的地方封為了代王。雖然從表面上來看,劉恆被劉邦拋棄到了一個非常貧困的地方,並不是一個好的結果。但是也幸虧劉邦對他並不是非常的重視,並且把他放在了這樣一個貧窮的地方。
  • 呂后殺了許多劉家皇族,唯獨漏殺一個,後來,這人誅滅呂氏全族
    在司馬遷的《史記·十二本紀》當中,就九章就是《呂太后本紀第九》,呂后被司馬遷記錄在皇帝政事的本紀,無疑是開啟了外戚專權的先河。劉邦去世以後,雖說劉盈繼位,掌權的確是呂后。劉盈去世以後,劉恭被立為皇帝。司馬遷只用了四個字:「太后稱制」,這裡的「制」代表皇帝的命令。
  • 最不受劉邦重視的兒子,為何會繼承大漢江山,開啟中國第一次盛世?
    可就是這樣一位優秀的皇帝,他的父皇—漢朝開國皇帝劉邦卻從來沒想過讓他承繼大統。他又是怎樣登上皇位的呢?來回顧一下這位大漢賢君曲折的前半生。她先後扶植了兩個小皇帝作為傀儡,同時在朝中布置黨羽,並準備將勢力伸向諸侯國中。劉恢死前,呂后已經打破劉邦「非劉不王」的白馬盟誓,封了自己的兩個侄子為王。趙地是一塊肥肉,呂后當然不會將它留給外人,加之此前已經有三位兄弟在趙王任上慘死,倘若劉恆就任,日後等待他的恐怕也只有殺身之禍。
  • 西漢七代都是明君,一個時代的雄才,這7位皇帝,你認識哪些
    劉姓能出這麼多明君,與當時的社會背景是分不開的,但更有深層次的原因是因為這些皇帝自己的努力與作為。漢高祖劉邦,其起身於泗水亭長,小小的一個沛縣亭長。劉邦的雄才大略我們是知道的,其能夠成功的主要因素是什麼?
  • 劉恆曾經最愛的三個女人,一個是被他害死,一個當上皇后,一個則結局...
    真正的漢文帝劉恆一共愛過三個女人,竇漪房只不過是其中之一而已。 在劉恆還是代王的時候,他有一位代王王后。這位代王王后十分神秘,不僅連身份來歷是個謎團,就連最後的死也迷霧重重。 我們常說,要看一個女人在後宮是否受寵,看她的生子數量就知道了。 劉恆一共有八個兒子兩個女兒,其中前四個兒子都是代王王后所生,可見王后當年有多麼受寵了。
  • 漢文帝,從代地到未央宮,走得有多驚險?
    何況親眼目睹了這場血腥屠殺的小皇帝長大後,搞反攻倒算,那麼陳平、周勃們恐怕都要被連根拔起。「今皆已夷滅諸呂,而置所立,即長用事,吾屬無類矣。」大臣們的憂慮,寫在《史記》原文裡。所以,必須換皇帝。新皇帝有三個選擇。高祖劉邦的親兒子,還剩兩個,恆山王劉恆,淮南王劉長。高祖劉邦的長孫,齊悼惠王劉肥的兒子劉襄。劉襄首先被否決掉了。大臣們首先考慮,新皇帝舅家勢力如何,他們不想再搞一個呂氏家族跟他們搶蛋糕。單這一項,劉襄就中招了。他起兵謀反,舅舅駟鈞就是主要謀主,更毋庸說,劉襄手下有許多心腹大臣。
  • 劉邦之後漢朝出現了二十多個皇帝,出現的順序是怎樣的?
    兩漢共有20餘位皇帝,分別是西漢的漢高祖劉邦、漢惠帝劉盈、前少帝劉恭、後少帝劉弘、漢文帝劉恆、漢景帝劉啟、漢武帝劉徹、漢昭帝劉弗陵、廢帝海昏侯劉賀、漢宣帝劉詢、漢元帝劉奭、漢成帝劉驁、漢哀帝劉欣、漢平帝劉衎、孺子嬰;東漢的漢光武帝劉秀、漢明帝劉莊、漢章帝劉炟、漢和帝劉肇、漢殤帝劉隆
  • 解讀《美人心計》:被呂雉迫害的代王和薄姬,當初是怎麼到代國的
    解讀《美人心計》:代國的代王和其母親薄姬,當初是怎麼到代國的,是劉邦分封的嗎不知道大家看過《美人心計》沒有,記得那已經是很多年前播出的了,當時很火,主要講的是代王和竇漪房一起奮鬥鬥敗呂雉,成為新一代大漢皇帝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