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不受劉邦重視的兒子,為何會繼承大漢江山,開啟中國第一次盛世?

2020-10-18 環球情報員


    文帝逆襲

    作者: 小桃爸爸  編輯:Thomas

    文景之治是中國進入帝國時代後的第一個盛世,它極大地恢復了漢初受損的國力,提高了生活生產水平,發展了農業和工商業,為之後武帝大破匈奴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它的開創者漢文帝劉恆不僅因為勤政愛民成為後世帝王的學習的典範,他為母親嘗湯藥的事跡更是在宋代被寫進二十四孝,成為民眾學習的楷模。

    可就是這樣一位優秀的皇帝,他的父皇—漢朝開國皇帝劉邦卻從來沒想過讓他承繼大統

    他又是怎樣登上皇位的呢?來回顧一下這位大漢賢君曲折的前半生。

    文帝親嘗湯藥像


    一、子隨母微

    劉恆漢高祖劉邦的第四子。他的生母薄姬是戰國時期魏國貴族的私生女楚漢戰爭時期被其母獻給西魏王為妾,後西魏王被韓信擊敗,薄姬作為戰利品被劉邦納入宮中。

    或許是在佳麗中並不出眾,僅被招幸過一次後劉邦便再也沒有碰過她。但這一次臨幸便讓薄姬懷上龍種,十月後誕下的皇子便是劉恆。

    不受寵的母親似乎決定了劉恆不受寵的命運,這可以從他得到的封地上表現出來。劉邦有八個兒子,除呂后所生的嫡長子劉盈被立為太子,其餘七子均被封王並給予封地。

    漢高祖世系圖(部分)

    長子劉肥所封的齊地是東部第一大國,實力雄厚;三子劉如意最受劉邦寵愛,被封到了經濟最為發達的趙國。

    五子劉恢,六子劉友所封的梁國淮陽國雖然不及趙國,但同樣地處中原富庶地區

    七子劉長所在的淮南國封地稍遠,但氣候溫和切少邊患;八子劉建雖然封在北部邊境燕地,但土地廣袤。

    唯獨劉恆所處的代國,封地相對狹小且緊鄰匈奴,氣候也比較惡劣,可以說是七個皇子中最差的

    母親和自己所受的冷遇讓劉恆從小便養成了謹慎低調的性格,這也成了他日後登上皇位的契機,正應了那句古話:「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劉邦在位末期封王圖


    二、巧避殺禍

    劉邦去世後,太子劉盈即位,是為漢惠帝,其母呂后順理成章地成為皇太后,並執掌了大權。得到權利的呂后對那些昔日情敵和她們的子孫展開了瘋狂的報復

    首當其衝的便是劉邦最喜歡的戚夫人及劉邦最寵愛的三子劉如意戚夫人先是被剃去頭髮囚禁在永巷舂米,最後被剁去四肢搗毀五官扔進廁所成為人彘而慘死,

    趙王劉如意雖然被哥哥劉盈保護起來,但年輕善良的皇帝終究還是鬥不過心狠手辣的母親,呂后趁某日惠帝外出的空隙闖入皇宮,將如意毒死。

    令呂后沒想到的是,目睹這一切的惠帝劉盈也受到了沉重的打擊,從此不理朝政沉溺酒色,幾年後便離追隨弟弟離開了人間。

    呂后像

    接下來遭殃的是庶長子劉肥,他因家宴上失禮而險些被呂后毒殺,最後被迫獻出一郡並認自己的妹妹做乾媽才躲過一劫。四年後劉肥便撒手人寰,他的死很難說與這口窩囊氣沒有關係。

    劉如意之後,呂后又接連改封六子劉友與五子劉恢為趙王,兄弟倆一個因為被囚禁在京中餓死,一個因為抑鬱而自殺。八子劉建雖然在呂后下手前去世,但他的兒子卻被呂后派人殺死。

    七子劉長是個例外。劉長的母親在生下他後就離開了人間,這位皇子是由呂后親手撫養長大,呂后對他視如己出,虎毒又焉能食子。

    唯一靠智慧活下來的便是劉恆。劉恢死後,呂后又命劉恆繼任趙王。單論封國實力,趙國要遠強於代國,但敏銳的劉恆意識到這其中的危險

    惠帝駕崩,失去依靠的呂后深感危機,她決心進一步鞏固自己的權力。她先後扶植了兩個小皇帝作為傀儡,同時在朝中布置黨羽,並準備將勢力伸向諸侯國中。

    劉恢死前,呂后已經打破劉邦「非劉不王」的白馬盟誓,封了自己的兩個侄子為王。趙地是一塊肥肉,呂后當然不會將它留給外人,加之此前已經有三位兄弟在趙王任上慘死,倘若劉恆就任,日後等待他的恐怕也只有殺身之禍。

    邯鄲古城,古趙國國都

    話雖如此,皇太后的命令又怎敢輕易違背?聰明的劉恆以久在邊地熟悉這裡的事務做藉口,一句「願為嫡母守邊」,不僅沒有觸怒呂后,反而使她欣然接受。

    除了巧妙的託詞外,劉恆母子不被劉邦喜歡的事實也成了二人得以活命的重要因素,呂后掌權後獨放薄姬出宮與劉恆團圓便是一個證明。


    三、誤立成君

    呂后去世後,功臣派與皇族派聯手誅滅了呂氏全族並掌控了朝政

    呂后掌權的這十幾年一方面使他們飽受打壓與排擠,另一方面也讓他們看了權傾朝野的風光無限。他們之中沒人有能力與實力獨吞這個江山,卻又不想失去到手的權力,更害怕日後遭到報復與清算,種種原因使得他們需要一個合適的代理人站在前臺—一個劉姓的、沒有呂家背景的,軟弱的皇帝。

    太子劉盈的幾個兒子自然不能留下,畢竟呂家是他們的嫡親。剩下的,就只有劉邦的一位皇弟、兩位皇子以及三位成年皇孫。

    呂后去世後劉氏宗親狀況(部分)

    皇弟不行。楚王劉交追隨劉邦徵戰多年,而且飽讀詩書,思想上又與哥哥十分相近,這樣的人一旦成了皇帝,恐怕反倒會把他們玩弄於鼓掌之中。

    皇孫也不行。劉肥雖然窩囊,但他的三個兒子卻個個勇武。老二劉章在呂后生前就敢當面頂撞她並殺掉呂姓族人,而呂后死後又是大哥劉襄率先起兵發難,劉章和劉興居則留在宮中作為內應。如此驍勇的三兄弟,怎麼可能會受人所制?

    劉姓中最為繁盛的支脈彭城劉氏祠堂,據傳為劉交開創

    餘下的還有兩位皇子。劉長由呂后撫養長大,與其關係甚密,因此也被排除在外,最後就只剩下代王劉恆了。

    在眾人看來,劉恆似乎是個非常合適的人選高祖之子,與呂氏沒有瓜葛,最重要的一點是「軟弱」。

    劉恆的軟弱表現在兩個方面:偏遠的封地不受寵的地位決定他實力上的軟弱,甘願留在代國而不願遷往繁華的趙地表現出他性格上的軟弱

    於是經過一番淘汰後,劉恆浮出水面,成為新任皇帝的最終人選。

    如果一切真如他們所想,或許曹丕代漢或者王莽篡漢的事件就會提前幾百年發生,或許大漢就會像秦帝國一樣短暫。

    但擁立劉恆的人做夢都沒想到,這對他們而言是一次天大的失誤,所有人都看輕了這位年僅23歲的皇子。


    四、謹慎赴京

    當收到請求赴京即位的消息後,劉恆的行動似乎表明了他的懦弱:他先是詢問下屬,下屬們爭議不停;接著他又去找母親商量,仍舊沒有拿定主意。

    然後,他又去佔卜,得到大吉的結果後還是沒有立即動作,而是派自己的舅舅到京城探聽虛實,在得到肯定的回報後方才起身前往長安

    即便如此,劉恆還是沒有直接進入長安。他在高陵停下,派遣手下大臣宋昌進城打探情況。宋昌來到長安城外的渭橋,見到丞相帶領著百官在此迎候,接到回報的劉恆這才隨後而至。

    相互見禮後,發動政變以及擁立新帝的主要人物太尉周勃走上前來,希望能跟即將登位的天子單獨談談。

    渭橋遺址

    到此為止,劉恆的種種表現都很符合他的預期:明明是天上掉下來的餡餅,他卻猶猶豫豫地圍著走了好幾圈才慢慢接近。

    志得意滿的周勃此刻打算單獨向天子邀功,順便嚇唬一下這個膽小的孩子,好讓他以後對自己惟命是從。可沒想到,接下來的發生事情卻大大出乎了他的意料。

    周勃希望單獨面見天子的請求被宋昌直接駁回:「太尉要是說公事,當著大家的面說便是,若是要說私事,抱歉,王者沒有私事。」

    劉恆之前的行為不是懦弱,而是謹慎。當初收到迎立的消息時,他的屬下張武就說過:「朝中大臣都是高皇帝(劉邦)手下的大將,善於用兵且詭計多端,他們都不想屈居人下,只是畏懼高皇帝和呂太后而已。」

    現在劉邦呂氏全族都已不在,突然傳來消息要他進京,倘若真是懦弱之人,大可拒絕請求,躲在他的代國安穩度日。然而蟄伏已久的劉恆卻明白這是他的機會,不過勢單力孤的他必須處處小心,步步為營。

    但此刻情形已然不同。來到渭橋後,局勢已經明朗,劉恆明白自己登位是群臣議定之事,即便是擁有軍權的太尉也無法更改。既然如此,就該展露一下鋒芒了。


    五、鞏固帝位

    話是宋昌說的,但表達的是劉恆的意思。史籍中沒有記載劉恆聽見這一席話後有任何反應,他的沉默代表了對宋昌的贊同。發覺事情不對的周勃此刻已毫無辦法,只有乖乖獻出玉璽符節。

    更讓他想不到的事情還在後面。就在即位的當天夜裡,年輕的天子就連做了三件事:拜張武為郎中令,管理宮中衛隊;任命宋昌為衛將軍,掌控駐京部隊;發布詔書大赦天下。

    絳候周勃

    控制皇宮,掌握軍隊,施恩百姓。首先確保自己的安全,然後通過軍事和政治手段鞏固自己的地位。

    一夜之間,劉恆就將主動權握在自己手中。在剷除諸呂過程中大顯神威的功臣們這才如夢方醒,知道自己上了一個年輕人的當,但是一切已經來不及了

    劉恆就這樣從一個倍受冷落的皇子變成大權在握的帝王。代王時期的際遇使得他謹慎、低調並富有同情心,這些性格特點也影響了他日後的施政方針

    他的謹慎使得他從不輕易言戰。他對南方的南越採用了說降的方法,而對北方的匈奴依舊沿用和親政策穩定邊疆的同時也保存了軍事實力。

    他的低調使得他厲行節儉。他生前從不大興土木,死後所葬的霸陵開創了帝王簡葬之先河。

    富有同情心使得他懂得體恤百姓疾苦。他廢酷刑、減租稅、輕徭役,之後又推行捐糧換爵並對民間開放山林漁鹽,減輕百姓痛苦的同時又刺激了民間經濟的發展。

    這些為政舉措使漢朝邁出了走向強盛的第一步,開創了中國封建時代真正意義的第一個盛事—文景之治。他本人也因為這些功績在死後被諡為文帝,成為賢君的榜樣被後世傳揚。

    漢文帝霸陵

    作者:小桃爸爸    編輯:Thomas (唐)

相關焦點

  • 《大漢王朝的三張臉譜》:讀透三代帝王 看懂大漢崛起
    ,是大漢王朝最具代表性的三位帝王。沒有他們三位,就成就不了大漢的光輝。近日《大漢王朝的三張臉譜》系列(《大漢王朝的三張臉譜: 白臉漢高祖》、《大漢王朝的三張臉譜: 黑臉漢武帝》、《大漢王朝的三張臉譜: 紅臉光武帝》)出版,作者飄雪樓主接受本報專訪時說,所謂的白臉、黑臉、紅臉都只是一個符號,而人性是多面的。
  • 都說虎父無犬子,雄才大略的劉邦,為何有個懦弱短命的兒子
    漢高祖劉邦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帝王,否則他也不可能打敗項羽,建立大漢王朝。有句俗話叫做虎父無犬子,意思是老虎生出犬來,引申義為傑出的父親生出的孩子也很傑出,這句俗語經常用於誇讚別人家傑出的子侄。 然而,漢高祖劉邦雄才大略,可他的兒子卻短命懦弱。
  • 劉邦晚年懷疑蕭何,為何看到蕭何「貪汙」後,決定不殺他了
    劉邦這個皇帝在中國歷史上的存在感很高,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草根逆襲成皇帝的人,同時,他也是當了皇帝之後,殺功臣最多的一個人。當然了劉邦殺的功臣都是異姓王,之所以殺這些異姓王,是因為他們手裡擁有兵權,劉邦怕後代壓制不住他們,他們會造反,顛覆自己的江山。所以,就把他們全部給除去以免後患。
  • 劉邦辛苦打下的天下,因酈商一席話,避免了漢朝第一次傾覆危機
    就在西漢初期,在劉邦剛死後,酈商的一席話,挽救了即將傾覆的大漢天下。 一、勢力交織下的西漢王朝 縱觀漢高祖劉邦一生,他斬白蛇起義,從老家沛縣出發,踏上了戎馬徵戰的人生,在歷經約八年的滅秦、滅項戰爭,於公元前202年稱帝建立大漢王朝。
  • 作為漢高祖劉邦的長子長孫,為什麼劉襄會繼承不了帝位呢?
    那相反,嫉妒他的人多了去了,自然也就成為物極必反的過客,何況當時在整個大漢朝,也並非只有他們劉氏家族說了算,自己爺爺都忌憚的勢力,何況是他一個毛頭小子呢?那麼,為什麼劉襄已經是長子長孫了繼承不了帝位?首先,劉襄在嫡庶制度上不佔優勢對於漢高祖劉邦大家並不陌生,他本來的正妻應該是呂氏,儘管當時劉襄的父親劉肥是劉邦長子,但他是由劉邦與自己的情人曹夫人所生。
  • 秦亡之後,為何老秦人不復國?強秦大軍不再,秦人眼裡大漢即是秦
    這句話寫在《三國演義》第一回的開頭,其實已經道盡了中國古代歷史的循環模式。 中國古代亂世很多,從春秋到清末,一亂一治世規律。早在2000多年前,我國就有春秋戰國的混戰局面,持續了幾百年。春秋戰國被稱為中華文明的萌芽階段,那個時代是諸侯爭霸的亂世,也是思想文化的繁榮盛世。
  • 漢高祖劉邦死後,呂后是怎麼處置劉邦的八個兒子的?史料很不可信
    按主流觀點對歷史的解讀,倒黴催的劉邦,娶了一條專門吃龍蛋的毒蛇。劉邦是晚婚晚育的好青年,熱衷於革命事業的好大叔,等江山初定時才驚訝地發現:就這麼幾顆苗呀,江山社稷靠誰來保啊?於是,他不顧年事已高,拼命孵龍蛋。
  • 劉邦明知自己死後戚夫人會遭呂后報復,為何不立戚夫人為皇后
    劉邦十分想將太子改為劉如意,為了保護戚夫人,在劉邦死前,他也提出過改立太子的要求,但最後不了了之。戚夫人的種種不良企圖,被呂后看在眼中,記恨在心中,劉邦很清楚如果他死後,戚夫人必定會遭受呂后瘋狂的報復,那麼為何劉邦不直接立戚夫人為皇后?
  • 劉秀是開國皇帝,為何會繼續沿用「漢」做國號,他真是劉邦的後代
    劉秀是東漢的開國皇帝,但是,他也是劉邦的子孫,確切地說他是劉邦的九世孫。劉秀沿用漢朝的國號,是有當時的歷史原因的。 首先,他們的大漢王朝被外戚派的王莽給篡奪了,姓劉的江山變成姓王的了。這個時候王莽當了皇帝,他就不給姓劉的皇族人發皇糧了。
  • 中國史上最負盛名的八大盛世,你認可哪一個?
    文景之治、貞觀之治、開元之治、康乾盛世等大家都聽過很多次,接下來我們就按時間順序,好好捋一捋中國史上最負盛名的八大盛世。  一,殷商盛世(約公元前1290年—1150年)  殷商都城一開始在亳為都城,商朝中期商王盤庚把都城遷到殷。殷商盛世就起源於都城穩定在殷地(河南安陽)之後,到祖甲去世後結束,持續時間大約為140年,這一盛世時期的主要君王有:盤庚、武丁、祖庚、祖甲。
  • 劉蘭芳評書《大漢劉邦》首播式在徐州舉行 - 中國城市報-人民網
    本報訊 日前,由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家劉蘭芳播講的新編歷史評書《大漢劉邦》首播式,在劉邦故裡江蘇省徐州市徐州博物館舉行。  此次活動由徐州市委宣傳部、沛縣縣委縣政府,以及徐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主辦。
  • 劉邦、劉徹、劉秀、劉備、劉禪,他們到底是什麼關係?
    劉邦,是西漢王朝的建立者、開國皇帝,被稱漢高祖。劉邦原是秦朝的底層公務員,當了個泗水亭長,不入流的微末小吏。適逢秦末大亂,起義風起雲湧。劉徹是漢景帝劉啟之子,劉啟是漢文帝劉恆之子,劉恆是漢高祖劉邦之子。得出結論:劉徹是劉邦的曾孫。漢武帝劉徹,是一代雄才大略的君主,在父親漢景帝和爺爺漢文帝開創的「文景之治」的基礎上,將大漢盛世和漢文明推向了一個巔峰。其中與漢武帝劉徹有關的故事,比如「金屋藏嬌」、「獨尊儒術」、「推恩令」、「皇后衛子夫」、「立子殺母」等等,擊敗匈奴的衛青、霍去病也是漢武時期的名將。
  • 劉邦孫子請周勃兒子吃飯不給筷子,還逼死了周勃兒子,這是為何
    劉邦是西漢的開國皇帝,周勃是西漢的開國功臣,劉邦臨死前曾對呂后說:安定劉家天下的,一定是周勃了。沒想到劉邦這話一語中的,呂后去世後,諸呂作亂,周勃聯合陳平等人在長安發動兵變,斬殺呂氏族人,然後立劉邦的第四個兒子劉恆為皇帝,這就是漢文帝。
  • 名正言順的大漢皇帝,最後皇位卻跑到了弟弟手裡
    而他所創立的這個漢朝,更是非常的了不得,直接成為了現在我們中國最為主體的民族稱號,可以說是流芳千世萬世了。不過他的皇權繼承,卻一直有著不小的爭議,為什麼這麼說呢?其實這個爭議也不能算是非常具有貶義的,只是由於歷史的介紹,相對來說比較模糊,我們才會產生了疑問。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討一下漢朝的第二位皇帝死後,皇位為什麼會落到了他的弟弟手裡,而不是交給他的兒子。
  • 史上最有趣大漢王朝史(全本)
    因漢唐文治武功皆較為出色而被合稱為漢唐盛世,漢代因尚火德被稱為炎漢,又因皇室姓劉故稱劉漢。 秦二世元年(前209),秦末農民起義爆發。劉邦在家鄉沛縣起兵,稱沛公。後加入項氏叔侄的反秦義軍。前207年,劉邦率部攻入關中,秦王子嬰降,秦亡。 秦朝滅亡以後,公元前206年,項羽封劉邦為漢王,後來項羽和劉邦展開了長達四年的楚漢之爭。
  • 漢景帝的一個失誤,錯把宮女當寵妃,卻無意間挽救了大漢江山
    但是,漢景帝的錯事並非一錯到底,直到一百多年後,世人才感受到漢景帝錯的非常英明,挽救了大漢江山。常言道:「對就是對,錯就是錯。」漢景帝又怎麼會錯的英明呢?相傳,漢景帝時不時的都會召喚這個程姬,而這個程姬也是當時最受寵愛的妃子之一。然而有一次,漢景帝喝的酩酊大醉,他一如既往的召見程姬,讓其來到寢宮侍寢。但是這幾天,程姬來了例假,沒辦法侍寢。一時間,程姬感到非常的無奈,她不想錯過侍寢的機會,但當時自己的身體實在無法侍寢。眼看著夜幕降臨,侍寢的時間將近。
  • 【曉木曰兮歷史系】中國五千年歷史上每個朝代第一代領導人解決不...
    曉木在學習歷史的時候,一直會有一種「讀三國流眼淚」的感覺,無數個失眠的夜晚曉木都會想為什麼對於當時華夏民族有大恩大德的王朝會瞬間崩塌?然後,聯繫承秦之漢與接隋之唐。【習慣於直接把這倆個時期連起來說。】來反思究竟是哪裡出現了問題。
  • 張良一生足智多謀,歸隱前獻出的一計,卻差點斷送了劉邦的江山
    他被刺殺的次數多的都數不過來了,早就做好了防備,因此這次刺殺以失敗告終,大力士身死,張良則逃走了。張良逃走以後,陳勝吳廣起義的消息使得張良再一次找到了人生的目標,那就是反秦復韓。在這個過程中,張良和劉邦第一次相遇了。
  • "中國歷史輪迴事件, 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
    劉邦從秦朝的子嬰處奪得了江山,王莽亦從西漢的子嬰處奪得了江山,且兩位子嬰都得到了寬宥。可見冥冥中自有天意。 關於劉邦興於蛇而亡於「蟒」的巧合,後來還演化出了一段神話故事: 話說劉邦斬蛇前,白蛇說:「今天你所欠的帳總有一天要還,你斬了我的頭,我就篡你的頭;你斬我的尾,我就篡你的尾。」
  • 古代盛世的標準是什麼?幾千年的中華文明,為何盛世屈指可數?
    盛世的出現,是中國古代百姓心中的理想國,也是歷史長河中的一抹亮色。可是,在中國古代歷史中,從周開始,統一的王朝共有九個,公認的盛世只有:漢武盛世、開元盛世,其中各朝代的中興和治世暫且不提,為何幾千年的中華文明中,盛世的出現次數,屈指可數?